「十三五」期間安徽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達85...

2020-12-24 安徽網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1日上午,記者從安徽省政府舉辦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濃度5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穩定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十三五」期間,安徽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從大氣環境質量來看,14個未達標城市(除黃山、池州)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於「十三五」考核目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從水環境質量來看,截至11月底,全省10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好於考核目標9.5個百分點;無劣V類斷面。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90%,創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近期,省統計局專項民意調查顯示,全省生態環境滿意率首超九成,也為歷年來最高。

長江大保護成效突出,全面實施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梳理排查出「23+80+N」共1747個突出問題,建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的領導推進機制和「點對點」「長對長」問題整改責任制。截至11月底,已完成整改1597個,佔比91.4%。同時,在池州市率先開展全域入河排汙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同步實施試點,在合肥市建立入河排汙口「排長制」,提升長江入河排汙口治理能力。

此外,為進一步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 今年對合肥等6市開展專項督察,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全國率先推動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已有2212家重點排汙單位與省級監控平臺聯網。鞏固形成「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水質連年達到補償條件,累計獲得補償資金57億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期間安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
    人民網合肥12月21日電(記者苗子健)12月21日上午,記者從「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安徽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十三五」期間安徽空氣品質達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十三五」期間安徽空氣品質達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2020-12-21 19:14:27 『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85.9% 安徽「氣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85.9% 安徽「氣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20-12-22 16:16:31   來源:市場星報
  • 武漢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八成
    ■ 今年未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截至目前,對比去年同期數據,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6天,增加了66天,輕度汙染天氣52天,減少了51天,並且未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今年來空氣品質大幅提升,既有疫情影響的特殊原因,也是武漢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的結果。
  • 2019年重慶316天空氣品質優良 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新華網重慶6月3日電(陳雨)2019年,重慶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如何?重慶市生態環境局3日發布的《2019年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9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16天,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有效保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重慶發展「主旋律」。
  • 上半年全國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6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同比上升4.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PM10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臭氧濃度為1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 各地空氣品質狀況出爐:上月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100%,這個城市排名...
    1月15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2020年12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7%,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1~12月,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
  • 鄭州市成功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20名
    2020年,河南省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達11.9%,為「十三五」期間降幅最大的一年;與2015年相比,PM2.5濃度降幅達35.0%。與PM2.5濃度變化趨勢類似,PM10、SO2、NO2濃度均呈單調下降趨勢。其中SO2濃度從2015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10微克/立方米,在常規汙染物中降幅最大(73.7%);CO濃度降幅次之(46.9%)。
  • 四川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優良!
    川報觀察記者 殷鵬今年上半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好轉,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1-4月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受臭氧汙染影響,上半年增幅收窄為0.3個百分點;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全省地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斷面達標率為100%
  • 今年樂至縣城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達334天
    12月17日,記者從樂至縣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樂至縣城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經累計334天;縣城集中式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鄉鎮飲用水源地正分批開展內源治理,成效明顯,全縣20條河流43個監測斷面水質提升32%;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可控。
  • 【頭條】綠染邊城盡春色——「十三五」期間我州強力推進生態文明...
    「十三五」以來,我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推進綠色發展,描繪出一幅青山綠水的生態文明建設新畫卷。 今年一季度,延吉市優良天數為89天,空氣優良率達97.8%。
  • 2019年眉山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7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17日從眉山生態環境保護局獲悉,2019年該市優良天數達到313天,全年沒有出現顆粒物中度及以上汙染天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濰坊「十三五」巡禮:生態環境篇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立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13100餘件,罰款金額5.54億元,其中查處五類重點案件1700餘件,有力打擊和震懾了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推行生態補償機制  整合生態文明建設獎補資金,每年對大氣、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縣市區給予合理補償,對環境質量惡化的扣繳生態補償資金,形成「誰保護、誰受益;誰汙染、誰付費」的激勵機制。
  • 安徽省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記者昨日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我省始終將汙染防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環境汙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11月底,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佛山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會議透露,2020年,佛山市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據會議透露,2020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佛山大氣環境拐點效應明顯,全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3.35,優良天數比例為91.0%,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較「十二五」末期分別下降25.9%、43.6%、58.8%、24.4%、28.6%,均達自2012年頒布新監測標準以來的最優水平。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5天
    西安市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優良天數237天,同比增加26天。陝北地區26個縣(區)空氣品質均改善,其中改善的前5個縣(區)依次為延長縣、清澗縣、富縣、吳堡縣、志丹縣。陝南地區32個縣(區)空氣品質均改善,其中改善的前5個縣(區)依次為柞水縣、嵐皋縣、商南縣、旬陽縣、平利縣。
  • 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2020-10-23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空氣品質改善排名全國第三!佛山亮出空氣治理成績單
    1月15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0年168個重點城市空氣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名單,佛山排名第3。2020年,佛山空氣品質達近年最優水平,改善幅度位於全省前列,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1月15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0年168個重點城市空氣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名單,佛山排名第3。碧空如洗,白雲如絮。
  • 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三五」以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掠影
    肅州區花城湖「十三五」以來,我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著力夯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持把生態環保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強化汙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實施生態修復和治理,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有力措施,加快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讓碧水藍天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