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目前還沒有短劇定檔衛視的消息,但卻釋放出了衛視劇場下一階段的創作動向。不過,短劇上星距離成功、成熟仍然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衛視劇能夠接納短劇,已然邁出了變革的腳步。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朝明
從年初的《唐人街探案》《我是餘歡水》到暑期檔的《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今年以來,國產短劇市場格外熱鬧,多部短劇取得口碑、播放雙豐收。在這種勢頭下,衛視也要開始做短劇了。
近期,湖南衛視宣布2021年取消周播劇場「青春進行時」,改做「季風計劃」。「季風計劃」將製作關照現實、有先鋒視角、能夠引發觀眾深度共鳴的電影級現實題材短劇,每周播出2集,每集70分鐘,共12集。儘管目前「季風計劃」只是一個概念,還沒有短劇定檔衛視的消息,但卻釋放出了衛視劇場下一階段的創作動向。
「光芒散去」,周播劇逐漸淡出各大衛視劇場視野
2011年,湖南衛視開設國內首個衛視劇周播劇場「芒果周播劇場」,先後更名為「第一周播劇場」、「青春星期天」和「青春進行時」。此後,湖南衛視又相繼推出了「鑽石獨播劇場」和「超級獨播劇場」,並於2017年將「鑽石獨播劇場」與「青春進行時」合併為「青春進行時」,主打周播劇,延續至今。《被遺棄的秘密》《花千骨》《旋風少女》《漂亮的李慧珍》《青雲志》《楚喬傳》等周播劇熱度不斷。
幾年間,各大衛視紛紛在周播劇場中加碼,浙江衛視自2016年投身周播劇以來,推出的《秦時麗人明月心》《扶搖》《九州縹緲錄》等劇人氣不斷;東方衛視曾推出《老九門》;江蘇衛視周播劇有《九州天空城》;北京衛視也曾推出《新邊城浪子》《琅琊榜之風起長林》。
周播劇場在國產電視劇製作及頻道編播領域算得上是一項較有影響力的創新舉措,各大衛視不約而同選擇年輕化、偏玄幻的原創文學改編劇,之所以如此默契,客觀原因是周播劇都在晚間十點檔,可以規避黃金時段對古裝劇份額以及涉案、懸疑等題材的限制。主觀選擇自然是這類題材的主演一般都是有粉絲、有流量、有話題的演員,更能迎合年輕人的趣味和喜好。
如今,周播劇逐漸淡出各大衛視劇場視野。去年,湖南衛視的《招搖》《封神演義》和浙江衛視的《小女花不棄》《重耳傳奇》《九州縹緲錄》等劇以周播形式與觀眾見面,其他衛視要麼撤下周播劇場,要麼未公開周播劇場計劃。
今年以來,周播劇更是寥寥無幾,目前,保留下來的周播劇場只有湖南衛視的青春進行時劇場以及浙江衛視的中國藍周播劇場。今年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播出了《我不是購物狂》《上古密約》《愛情的開關》《哪吒降妖記》等劇;浙江衛視周播劇場播出了民國言情劇《海棠經雨胭脂透》及《慶餘年》。
周播劇,其最核心的特點就是「邊拍邊播」,即每周播出一集或兩集,採用邊拍邊播的製作方式,根據收視情況隨時調整劇集內容走向以形成最大播出效應,這個模式在歐美和日韓地區已有多年成熟經驗,但在國內,幾年間,周播劇剛剛起步之後就面臨「冷場」。
對於周播劇光芒散去,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周播劇沒有一部是根據季播規律創作的,目前中國的周播劇普遍存在集數太多、播放周期過長的問題,這讓周播劇極難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同時,國產周播劇顯然很難跟上歐美、日韓流行的「邊拍邊播」節奏,而按日播模式製作的「偽周播劇」,則難逃觀眾的挑刺,這對周播劇的質量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風頭正勁」,精品化短劇已成趨勢
周播劇的逐漸「退場」,讓短劇成為衛視「新寵」。12到16集短劇正在成為當下國產劇的新賽道,剛剛收官的《沉默的真相》豆瓣評分從開播時8.8分一路飆升到9.2分,成為今年迄今為止國產劇的評分第一。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美劇、韓劇、英劇、日劇的包夾下,通過《我是餘歡水》《隱秘的角落》等幾部高人氣作品,國產短劇逐漸開始擁有了市場,甚至已具備了成為「藍海」的前景。
一方面,短劇消費的異軍突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觀眾對動輒幾十集的「注水劇」的不勝其煩。今年以來,《我是餘歡水》《龍嶺迷窟》《不完美的她》等12至16集長度的劇集開始顯露出取代長劇成為觀劇熱點的趨勢。
另一方面,雲合數據顯示,2020年上新劇集中,向「短」趨勢明顯,一方面為單集時長向短,2020年(截至Q3)共上線678部連續劇,單集時長在20min以下的「微短劇」共248部,同比增長202部。此外,總集數在24集及以下的「短劇」質量、口碑飛速提升,《傳聞中的陳芊芊》《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有效播放均突破10億,有效播放破億的短劇共45部,2019(截至Q3)破億短劇僅4部;
口碑方面,2020年出現一系列高口碑精品懸疑短劇,《沉默的真相》豆瓣9.1分,《隱秘的角落》8.9分,《嘆息橋》8.8分。另據廣電總局備案的電視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短劇數量的佔比直線上升,30集以上的中長劇及40集以上的長劇比例首次下跌到了44%。綜合市場數據,短劇正成為劇集市場的「香餑餑」。
對於觀眾而言,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碎片化的休閒娛樂習慣,導致大家難以長時間專注地追一部劇。在這種情境下,粗糙、單調、「注水」劇情,便很容易被觀眾拋棄。雖然從行業環境、觀眾審美到廣告招商,短劇或將成為衛視頻道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短劇並不等於唯一出路。
因為,一部12至16集的短劇不一定是精品,能否出圈還得看內容;另一方面,對於高口碑高收視的經典電視劇,觀眾並不覺得它們「長」,甚至還覺得「看不夠」,頭部精品長劇集依然是各大播出平臺「爭搶」的對象,長劇只有擁有與之匹配的內容和體量,言之有物,人物鮮活,同樣可以廣受觀眾青睞,並實現製片方、頻道和平臺的多方共贏。
而短劇在衛視試水,也能滿足不同受眾的差異化觀劇需求。可以說,短劇上星距離成功、成熟仍然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衛視劇能夠接納短劇,已然邁出了變革的腳步。
歡迎關注抖音、快手帳號「傳媒內參-劇綜教教主」
(ID:juzongjiao)帶你看綜說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