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播劇「黯然離場」,短劇成衛視「新寵」?

2020-11-18 騰訊網

儘管目前還沒有短劇定檔衛視的消息,但卻釋放出了衛視劇場下一階段的創作動向。不過,短劇上星距離成功、成熟仍然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衛視劇能夠接納短劇,已然邁出了變革的腳步。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朝明

從年初的《唐人街探案》《我是餘歡水》到暑期檔的《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今年以來,國產短劇市場格外熱鬧,多部短劇取得口碑、播放雙豐收。在這種勢頭下,衛視也要開始做短劇了。

近期,湖南衛視宣布2021年取消周播劇場「青春進行時」,改做「季風計劃」。「季風計劃」將製作關照現實、有先鋒視角、能夠引發觀眾深度共鳴的電影級現實題材短劇,每周播出2集,每集70分鐘,共12集。儘管目前「季風計劃」只是一個概念,還沒有短劇定檔衛視的消息,但卻釋放出了衛視劇場下一階段的創作動向。

「光芒散去」,周播劇逐漸淡出各大衛視劇場視野

2011年,湖南衛視開設國內首個衛視劇周播劇場「芒果周播劇場」,先後更名為「第一周播劇場」、「青春星期天」和「青春進行時」。此後,湖南衛視又相繼推出了「鑽石獨播劇場」和「超級獨播劇場」,並於2017年將「鑽石獨播劇場」與「青春進行時」合併為「青春進行時」,主打周播劇,延續至今。《被遺棄的秘密》《花千骨》《旋風少女》《漂亮的李慧珍》《青雲志》《楚喬傳》等周播劇熱度不斷。

幾年間,各大衛視紛紛在周播劇場中加碼,浙江衛視自2016年投身周播劇以來,推出的《秦時麗人明月心》《扶搖》《九州縹緲錄》等劇人氣不斷;東方衛視曾推出《老九門》;江蘇衛視周播劇有《九州天空城》;北京衛視也曾推出《新邊城浪子》《琅琊榜之風起長林》。

周播劇場在國產電視劇製作及頻道編播領域算得上是一項較有影響力的創新舉措,各大衛視不約而同選擇年輕化、偏玄幻的原創文學改編劇,之所以如此默契,客觀原因是周播劇都在晚間十點檔,可以規避黃金時段對古裝劇份額以及涉案、懸疑等題材的限制。主觀選擇自然是這類題材的主演一般都是有粉絲、有流量、有話題的演員,更能迎合年輕人的趣味和喜好。

如今,周播劇逐漸淡出各大衛視劇場視野。去年,湖南衛視的《招搖》《封神演義》和浙江衛視的《小女花不棄》《重耳傳奇》《九州縹緲錄》等劇以周播形式與觀眾見面,其他衛視要麼撤下周播劇場,要麼未公開周播劇場計劃。

今年以來,周播劇更是寥寥無幾,目前,保留下來的周播劇場只有湖南衛視的青春進行時劇場以及浙江衛視的中國藍周播劇場。今年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播出了《我不是購物狂》《上古密約》《愛情的開關》《哪吒降妖記》等劇;浙江衛視周播劇場播出了民國言情劇《海棠經雨胭脂透》及《慶餘年》。

周播劇,其最核心的特點就是「邊拍邊播」,即每周播出一集或兩集,採用邊拍邊播的製作方式,根據收視情況隨時調整劇集內容走向以形成最大播出效應,這個模式在歐美和日韓地區已有多年成熟經驗,但在國內,幾年間,周播劇剛剛起步之後就面臨「冷場」。

對於周播劇光芒散去,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周播劇沒有一部是根據季播規律創作的,目前中國的周播劇普遍存在集數太多、播放周期過長的問題,這讓周播劇極難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同時,國產周播劇顯然很難跟上歐美、日韓流行的「邊拍邊播」節奏,而按日播模式製作的「偽周播劇」,則難逃觀眾的挑刺,這對周播劇的質量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風頭正勁」,精品化短劇已成趨勢

周播劇的逐漸「退場」,讓短劇成為衛視「新寵」。12到16集短劇正在成為當下國產劇的新賽道,剛剛收官的《沉默的真相》豆瓣評分從開播時8.8分一路飆升到9.2分,成為今年迄今為止國產劇的評分第一。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美劇、韓劇、英劇、日劇的包夾下,通過《我是餘歡水》《隱秘的角落》等幾部高人氣作品,國產短劇逐漸開始擁有了市場,甚至已具備了成為「藍海」的前景。

一方面,短劇消費的異軍突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觀眾對動輒幾十集的「注水劇」的不勝其煩。今年以來,《我是餘歡水》《龍嶺迷窟》《不完美的她》等12至16集長度的劇集開始顯露出取代長劇成為觀劇熱點的趨勢。

另一方面,雲合數據顯示,2020年上新劇集中,向「短」趨勢明顯,一方面為單集時長向短,2020年(截至Q3)共上線678部連續劇,單集時長在20min以下的「微短劇」共248部,同比增長202部。此外,總集數在24集及以下的「短劇」質量、口碑飛速提升,《傳聞中的陳芊芊》《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有效播放均突破10億,有效播放破億的短劇共45部,2019(截至Q3)破億短劇僅4部;

口碑方面,2020年出現一系列高口碑精品懸疑短劇,《沉默的真相》豆瓣9.1分,《隱秘的角落》8.9分,《嘆息橋》8.8分。另據廣電總局備案的電視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短劇數量的佔比直線上升,30集以上的中長劇及40集以上的長劇比例首次下跌到了44%。綜合市場數據,短劇正成為劇集市場的「香餑餑」。

對於觀眾而言,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碎片化的休閒娛樂習慣,導致大家難以長時間專注地追一部劇。在這種情境下,粗糙、單調、「注水」劇情,便很容易被觀眾拋棄。雖然從行業環境、觀眾審美到廣告招商,短劇或將成為衛視頻道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短劇並不等於唯一出路。

因為,一部12至16集的短劇不一定是精品,能否出圈還得看內容;另一方面,對於高口碑高收視的經典電視劇,觀眾並不覺得它們「長」,甚至還覺得「看不夠」,頭部精品長劇集依然是各大播出平臺「爭搶」的對象,長劇只有擁有與之匹配的內容和體量,言之有物,人物鮮活,同樣可以廣受觀眾青睞,並實現製片方、頻道和平臺的多方共贏。

而短劇在衛視試水,也能滿足不同受眾的差異化觀劇需求。可以說,短劇上星距離成功、成熟仍然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衛視劇能夠接納短劇,已然邁出了變革的腳步。

歡迎關注抖音、快手帳號「傳媒內參-劇綜教教主」

(ID:juzongjiao)帶你看綜說劇

相關焦點

  • 湖南衛視推出「季風計劃」,衛視也要布局短劇了!
    2020年9月24日刊|總第2589期 湖南衛視也開始做短劇了! 2020年還剩不到100天,又到了年底出計劃、表決心的時候了。在9月22日,湖南衛視以「青春萬物」為主題進行了未來一年度的招商規劃。
  • 精品短劇熱持續升溫,這次連衛視也坐不住了
    伴隨著三大視頻平臺在懸疑劇領域一輪接著一輪的對壘,短劇在今年遍地開花,撐起了國產劇門面的同時,也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在這種勢頭下,死守著長劇的傳統衛視略顯尷尬。尤其在視頻網站的多部精品短劇取得口碑播放的雙豐收後,這種對比愈加明顯。
  • 周播劇場的末路,短劇劇場的崛起?
    網視導讀:在9月22日舉行的湖南衛視招商會上,湖南衛視確定2021年取消「青春進行時」,改做「季風計劃」。每周一至周三22點播出,12集*70分鐘,製作電影級短劇。
  • 東方衛視開啟周播劇時代,《他來了,請閉眼》十月打頭陣
    7月17日,東方衛視在青島舉辦發布會,宣布將正式開啟周播劇時代。電視劇《他來了,請閉眼》成為東方衛視「心跳90分」周播劇場首部劇。
  • 劇寶專題|暑期檔《醉玲瓏》《秦時麗人明月心》難救場,衛視周播劇形勢再陷低谷
    《秦時麗人明月心》收視率、流量均有亮點,但劇集硬傷仍在在「周播」概念誕生的第六個年頭,浙江衛視終於闖入了周播劇的江湖。由迪麗熱巴和張彬彬主演的《秦時麗人明月心》成為中國藍周播劇場的開山之作,浙江衛視也由此成為繼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北京衛視和安徽衛視之後,第六家試水周播劇的國內電視臺。
  • 被本土化的周播劇(附16年各衛視周播資源)
    2012年湖南衛將原本的芒果周播劇場更名為第一周播劇場,之後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周播劇進行進一步試水,當年除了《軒轅劍之天之痕》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之外,其餘劇目收視並不穩定。在國內還在進行周播劇試水時,國外周播劇模式早已擁有了一套成熟的製作模式。在周播劇盛行的歐美國家,「周播劇」從拍攝、製作、宣傳到播出周期,一系列的流程都跟日播劇完全不同。
  • 宣布取消周播劇場,湖南衛視入局短劇釋放了哪些信號?
    在這種勢頭下,湖南衛視也要開始做短劇了。幾年間,湖南衛視又相繼推出了「鑽石獨播劇場」和「超級獨播劇場」,並於2017年將「鑽石獨播劇場」與「青春進行時」合併,以湖南衛視唯一的周播劇場發展至今。,湖南衛視周播劇出圈作品越來越少。
  • 周播劇時代下衛視的生存法則
    周播劇時代下,各大衛視的生存法則又是什麼呢? 來源:騰訊娛樂11月4號,江蘇衛視重磅推出「周播劇戰略」,企鵝影業自製頂級IP劇《九州·天空城》亮相,宣告與《幻城》、《誅仙》等五大強勢IP劇一起加入周播劇場爭奪戰。
  • 接檔《擇天記》再戰周播劇市場,趙麗穎《楚喬傳》能否打破周播劇「必撲」魔咒?
    近年來,其他衛視也紛紛加入混戰,搶奪市場,到2017年,周播劇逐漸發展為一線衛視的標配。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7年,預計上映的周播劇達20餘部。 當然率先布局也讓湖南衛視成為周播劇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
  • 暑期檔電視劇前瞻:六大衛視集體布局周播劇,IP劇、大女主劇搶灘
    六大衛視集體發力周播劇,劇目選擇迎合年輕群體、題材多樣化,IP劇仍是主力軍,大女主戲霸屏搶眼。全面解析主流衛視九部暑期大劇。即將進入七八兩月暑期檔,各大衛視又將奉上哪些大劇?周播劇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令各大衛視平臺側目。無論是從整合營銷還是版權運營的角度,周播劇都將是釋放大IP商業的最佳選擇。對於平臺來說,周播劇的播出周期長,可以培養固定的收視用戶,並最大化實現廣告價值。在價值的驅動下,各大衛視也相繼發力周播劇。
  • 品牌平臺刮季風,觀眾在家追短劇,電視劇《max別這樣》熱播
    短劇周播劇,熱播誰敢說。 農曆二零二零年八月十五【01湖南衛視颳了季風大芒計劃,電視劇《max別這樣》熱播】有朋友給我發了個連結,推薦了一些電視短劇。今年7月份,湖南衛視在招商會上決定停止「青春進行時」,改做「季風計劃」及大芒計劃。每周一至周三22點播出,12集*70分鐘,製作電影級短劇。青春進行時是周播計劃形式,周播劇風靡一時,他是輝煌之後的雞肋,吃吧,沒什麼肉,丟吧,可惜。
  • 《求婚大作戰》製片人崔軼:周播劇難做!但中國的周播劇能製造出「品牌長青樹」
    文 │ 寶兒由東方衛視和騰訊視頻聯播的《求婚大作戰》日前已播放過半,上線伊始,這部由日劇翻拍的周播劇就迎來了跌宕起伏的命運
  • 探尋中國周播劇模式 誰是下個《古劍奇譚》
    從目前的情況看,「鑽石劇場」的效果整體要好過「青春星期天」不少,目前周播劇收視率的前三甲均產自這一劇場。其主要原因除了檔期之外,也在於「鑽石劇場」主打的都是偶像長劇,而「青春星期天」主打的都是例如《懂小姐》、《唱戰記》這樣的欄目劇。目前來看,「鑽石劇場」的出現,一方面讓受政策限制的積壓劇通過該劇場得以「復活」,讓湖南衛視成功開闢了電視劇播出的第二戰場。
  • 《我的極品是前任》走紅 網絡自製短劇成新寵
    在國產電視劇胡編亂造、狗血不斷的質疑聲中,網絡自製短劇因詼諧幽默、接地氣而得到大家認可。業內人士表示,網絡自製短劇之所以叫好又叫座,就在於和國產劇「劃清界限」,電視劇缺什麼它就拍什麼,讓網友看得輕鬆過癮。
  • 【劇寶專題】2017年周播劇的拐點到了,憑什麼讓觀眾與你一周以後「不見不散」?
    無論是被整合還是被取締,其實都意味著這家衛視對於周播劇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現在五大衛視對於周播劇的積極擴張與當年湖南衛視對於周播劇的「一意孤行」,本質上並沒有區別,無非是看中了周播劇在廣告招商、話題發酵方面的優勢,而且周播還能繞開政策層面對於古裝劇數量的限制
  • 《舌尖2》試水周播模式 國產周播劇靠不靠譜
    上海秦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越則:之前大家都認為周播劇不符合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但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通過網絡追韓劇、美劇,已經培養起新的觀眾群。湖南衛視一直堅持嘗試周播劇場,或許也是看中這部分觀眾,加上網絡上的年輕觀眾群一直是湖南衛視力爭的收視群體,因此看得出來,此舉是想和網絡搶觀眾,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
  • 有翡將登陸北京衛視,芒果臺舍王一博新劇,古力娜扎或成新寵
    近期北京衛視放出了劇集片單,從這段片單視頻中可以看出,不少備受期待的影視劇都被北京衛視收入囊中。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有翡》這部劇被北京衛視收入囊中。其實在此之前,不少網友都認為這部劇會在芒果臺播出。而《有翡》也要趕在今年播出,因此只能賣給北京衛視。由此可見,芒果臺似乎是捨棄了王一博的新劇,而選擇播出古力娜扎參演的古裝劇了。
  • 《河神的新娘》獲「金河豚」年度短劇獎 米讀嘗鮮短劇新題材
    由業內專家評審的2020金河豚獎近日揭曉,米讀小說製作的IP改編短劇《河神的新娘》榮獲「年度最佳短劇獎」,該劇首播24小時漲粉過百萬、累積播放量突破1.8億,成績令人矚目。《河神的新娘》突破短劇題材類型限制,首次試水民國背景、植入懸疑元素便獲認可,是出品方米讀短劇以類型多元化布局之勢應對行業發展的成功探索。自2020年3月將旗下網文IP以短劇形式輸入市場以來,米讀小說一直致力於在短劇題材上進行創新拓展,強化內容優勢。
  • 歐美周播劇那麼香,我們的劇可以改周周追麼
    其實呢,早在2011年湖南衛視開始試水周播劇場,這是國內出現的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周播劇場,首部周播劇的名字是《藏心術》。湖南衛視首部 周播劇 《藏心術》隨後的這些年又有多家電視臺開設了周播劇場,以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最為觀眾熟知。
  • 【鷹眼大盤點】復盤2017:六大優質劇目見證周播劇局勢回溫
    2017年螢屏璀璨,爆款頻出,周播劇方面也驚喜不斷。湖南、東方、浙江、北京以及安徽五大衛視周播劇場共播出36部周播劇。那麼,2017年周播劇整體的播出情況到底如何,鷹眼從數量、播出形式、收視、演員等角度帶你一探究竟。一、各大衛視競逐周播劇場,劇集數量漲幅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