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兩岸三地華語影壇一年一度最大的盛宴——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
張大磊處女作《八月》獲得最佳影片;馮小剛導演評借《我不是潘金蓮》拿下最佳導演;範偉評借《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最佳男主,最佳女主產生雙黃蛋(金馬史上第一次雙黃),周冬雨&馬思純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最佳攝影由李屏賓評《長江圖》獲得。
以下是今晚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八月》
看微信第二條。
最佳導演: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共4次獲得金馬獎提名,去年憑《老炮兒》獲得最佳男主角,《天下無賊》為他贏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此次是他第三次獲獎,也是首次獲得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主角:範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由《春風沉醉的夜晚》編劇梅峰首度執導的作品,《不成問題的問題》講述人治社會中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找來範偉擔任男主角,過去擅長演出小品的範偉,本身是戲曲班出身的厚底子演員,對於角色的闡釋更有一番自己的味道,套上幽默詼諧的劇本,更呈現出中國荒誕不羈的社會亂象與怪異的資本共產融合體。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馬思純《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講述兩個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女孩,由周冬雨、馬思純所飾演的七月與安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互相依靠、支持、陪伴,到了大城市後兩人遇見了家明,兩人的感情卻因此生變,對於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兩人來說,彼此的愛已經超過了界線,儘管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執,兩人最後還是自有彼此能夠依靠。《七月與安生》讓我們看見兩個年輕演員在闡釋青春、失去、選擇…等等重要關鍵時刻的剛與柔,單純的愛與複雜的情感所擦出的強烈火花。
最佳新導演:黃進《一念無明》
患有躁鬱症的阿東(餘文樂 飾)因為當年誤殺飽受痛症折磨的媽媽(金燕玲 飾)被判入住青山醫院,康復出院後住在當陸港司機的爸爸黃大海(曾志偉 飾)的板間房裡。黃大海試圖關心兒子,但阿東卻並不領情,原來阿東一直對爸爸當年拋棄家庭的事耿耿於懷。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唯然他嘗試平復自己,同時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天談到近乎訂婚的Jenny(方皓玟 飾),沒想到當找到Jenny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導演黃進曾經以《三月六日》入圍第 49 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本片是香港特區政府「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贊助作品,但只獲得兩百萬港元的資金贊助,自然製作上都要更加精簡,最後在 16 個工作天內拍攝完成。其中,餘文樂與曾志偉兩位演員並未收取實質片酬,助新導演度過資金難關。
《不成問題的問題》最佳改編劇本獎:梅峰、黃石
由《春風沉醉的夜晚》編劇梅峰首度執導的作品,改編自老舍的短篇小說。《不成問題的問題》講述人治社會中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
《長江圖》:最佳攝影
李屏賓共12次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提名,《長江圖》是第7次了獲得金馬最佳攝影(《花樣年華》、《戲夢人生》、《女人,四十》、《刺客聶隱娘》《千禧曼波》《 心中有鬼 》《長江圖》)。《長江圖》是先有影像再去想故事的,影像上要的是這種重彩水墨的山水畫風格,在色調上是呈現一個長江蕭瑟、寒江的感覺,這個電影更多的是對長江的輓歌,所以不能是暖色調,就像詩裡說的「無邊落木蕭蕭下」。
《樹大招風》:最佳原著劇本
《樹大招風》由香港的三位新銳導演執導,講述政權交替後的香港,做壞事也要求新求變,黑道白道一起升級,整個香港如同盜城般上演著衝突、矛盾的劇情,暗喻香港現今政治經濟狀況的頹勢。
最佳美術設計:趙思豪《一路順風》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強《翡翠之城》
林強此前曾獲得過四次金馬獎。林強淺談電影配樂 & 臺灣電子樂http://107cine.com/stream/2062/(閱讀原文是活鏈)
《長江圖》最佳音效
關於《長江圖》的觀影疑惑和拍攝問題,導演在這裡都做了解答http://107cine.com/stream/82837/(閱讀原文是活鏈)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季小薇 「Arena Cahaya」(《輝煌年代》)
《唐人街探案》最佳動作設計獎!(獲獎人:伍剛)
為了《唐人街探案》的精彩點,陳思誠下了這些功夫夫:http://107cine.com/stream/74931/(閱讀原文是活鏈)
在限制裡做出最合理,《唐人街探案》攝影手記:http://107cine.com/stream/75102/(閱讀原文是活鏈)
《尋龍訣》最佳視覺效果獎!
《尋龍訣》全流程後期揭秘:http://107cine.com/stream/75417/(閱讀原文是活鏈)
最佳短片:《九月二十八日·晴》
2014 年的香港,在「佔領運動」全面爆發之前,女兒回到曾經的家,想與許久未見的父親吃頓飯。本片是應亮在香港創作的第一部作品,希望這部二十五分鐘的短篇電影,能夠配得上這個亂世,並回到2014年9月28日晴朗的那一天。應亮,中國獨立電影人,1999 年至今共完成四部長片和十餘部短片,包括《背鴨子的男孩》、《另一半》、《我還有話要說》等,曾獲多個國際獎項。
《日曜日式散步者》:獲得最佳紀錄片(導演: 黃亞歷)
風車詩社,是臺灣1930年代出現的現代文學詩人團體,反映了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先到日本、再至臺灣的文化移動路徑,亦經歷了日治中期、皇民化運動、國民政府來臺與二二八事件。這部獨特的散文電影全片以重演與檔案影像構成,以豐富素材再現時代視覺與詩人的精神圖像,娓娓道來歷史的艱難。
《八月》最佳新演員獎!(獲獎人:孔維一)
導演怎麼指導演員的,戳這裡看導演訪談:http://107cine.com/stream/84896(閱讀原文是活鏈)
內蒙古導演張大磊深受臺灣新電影導演侯孝賢影響,以《八月》講述一個 90 年代初期西部一個小城市的故事,帶著觀眾重回鄉下感受樸實的生活體驗,然而這一趟電影旅途卻如夢似幻,曇花一現。電影本體透露出許多小津安二郎、侯孝賢平鋪直敘的風格,卻在看似冷冽的影像語言中透露出對於故鄉的關切,此片更入圍金馬獎新導演、原著劇本等六項大獎。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無明》)
去年才以《踏血尋梅》入圍最佳女配角,金燕玲這次又與曾志偉、餘文樂同臺飆戲,闡釋一個難以接受現實生活與理想差異的母親,在老公的無能與兒子的躁鬱症雙重夾殺的狀況下,一步步面臨崩潰。
「我根本就沒想到我會被提名,人生的路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被提名六次裡面拿獎兩次都非常意外,其他四次都沒拿到,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很有趣的經驗,如同人生中發生的各種意外,而這也讓我想到過去金馬獎的經驗。」金燕玲表示除了自己演出的《獨立年代》以外,當時也很希望《一一》被提名,但是連金馬獎都沒有參與,在頒獎後臺她也表示了對於楊德昌導演的思念,表示這樣意外的得獎讓他特別思念已經過世的老朋友楊德昌。「今天楊導已經不在了,所以我特別想念他,或許是這樣情緒特別激動吧。」
最佳男配角:林柏宏(《六弄咖啡館》)
林柏宏的表演實力似乎被他俊帥的外表給蒙蔽了,他在《六弄咖啡館》面對頗有實力的演員董子健絲毫不遜色,把青少年對於愛情、友情中產生的活力、疑問反映在他的角色之中,與其他演員的化學反應也很自然,並且這個演員口條能力也不錯。
終身成就獎:編劇張永祥
1964年以首部電影劇本《養鴨人家》一鳴驚人,從此展開與李行長期編導合作關係,臺灣最負盛名的電影劇作家之一,作品以文藝片為主。曾經以《養鴨人家》、《家在臺北》、《香花與獨草》、《源》(合編)分別獲得十二、十六、二十二及二十六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以《還君明珠淚雙垂》、《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假如我是真的》分別獲得第十、十二、十五、十六、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編劇。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趙德胤
出身緬甸的趙德胤導演自小就移民臺灣,他是目前少數以緬甸為拍攝主題的導演。前三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已讓趙德胤享譽國際,並獲得許多獎項肯定。
合作:18810654934(可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