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冬是
自2015年《花千骨》大爆後,2016年,仙俠玄幻劇再無爆款,2017年開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網絡播放量破300億,這無疑給仙俠奇幻劇再次注入了一次強心劑。但是,不是所有IP都能成為爆款,不是所有流量明星都能撐得起好劇。
繼《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之後,《香蜜沉沉燼如霜》(以下簡稱為《香蜜》)也將在暑期之前開拍,由完美世界影視和時代眾樂影業聯袂出品,它該如何再造爆款,又如何還原「花語幻境」?
該劇總製片人、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劉寧表示,《香蜜》的投資約2.5億至3億,但是包括群演在內的演員片酬,不會超過製作成本的三至四成,剩餘六到七成都將花費在置景、特效和服化道上面。其中,置景是最花錢的,好萊塢電影也有很多是在棚內拍的,但它十分真實沒有粗糙感,這跟置景有直接的關係。如置景沒做好,特效再牛也出不來好效果。
所以「該花錢的地方一定要花,該省錢的地方就一定要省。」
《香蜜沉沉燼如霜》講述了被「隕丹」斷情絕愛的花神之女錦覓,在遇到了天帝之子旭鳳的時候,因渾然不知愛情為何物,鬧出很多笑話。然而,當錦覓因為誤會將旭鳳一刀斃命之時,才終於吐出「隕丹」,有了對愛情的感知。為了尋回所愛,錦覓必須化解與旭鳳的誤會,解救已經因愛生恨、墮入魔道的魔尊旭鳳。在仙魔兩界大戰之中,錦覓犧牲自己最終幻化成旭鳳眼中的一滴淚……
《香蜜沉沉燼如霜》在豆瓣讀書上獲得了7.7分的高分,在晉江論壇上的點擊量為700萬,從2007年開始連載至今,積累了十年的忠實書迷。而此番改編成電視劇,也以頂級製作團隊全程護航:總編審白一驄。執筆編劇張鳶盎,曾創作過《執念師》、《暗黑者》等劇本,參與過《老九門》的劇本創作。導演朱銳斌是圈內實力派導演之一,執導過《誅仙青雲志》。造型指導曾明輝曾擔任《孝莊秘史》、《古劍奇譚》、《美人心計》、《宮》、《宮鎖心玉》、《錦繡緣華麗冒險》等劇的造型設計。美術指導李顯昌開創了國產劇的現代水墨美學風格,曾指導《花千骨》、《無心法師》等劇。
作為一部經典IP改編的電視劇,《香蜜》表示,不會走任何捷徑,不會依賴「流量」演員的人氣投機取巧。
該劇總製片人劉寧說:「人氣是《香蜜》在決定演員時的參考標準,但不是決定因素。演員首先要貼合角色,第二必須專業,一定要是表演系科班出身。」
仙俠玄幻IP眾多,為何單單看中《香蜜》?
製作方給出的理由是:它是一個好故事,而且是一個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好故事。「有IP基礎,已經通過了市場檢驗,積累了大量粉絲。除此之外,劇情是否有利於影視呈現,也是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什麼樣的故事才算適合影視化的故事?在總製片人劉寧看來,很多熱血的男性向小說各方面的指數和熱度可能還高過《香蜜》,但卻不適合改編。因為男性向小說太過於追求閱讀時「爽」的感覺,缺乏細膩的情感。男性向小說在邏輯上很多地方是不成立的,男主的『開掛』就像遊戲升級打怪。但是《香蜜》不一樣,它主打的是情感向,故事情節也足以支撐起一部電視劇的量。「在讀這個小說的時候,讀者每一行字都不願錯過,但是在讀男性向小說的時候,你基本可以一目十行。」
此外,《香蜜》還增加了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因素,有的時候一邊虐一邊暗戳戳的賣萌,反而更能打動人心。劉寧說:「它和其它仙俠奇幻類小說不一樣,它有很多詼諧搞笑的一面,一邊虐一邊笑,有喜有悲。我們會把這個故事表達得非常生動,會讓觀眾看的時候起伏非常大,而不是一條平行線。」
如果說《香蜜》的IP基礎和劇情特點,為電視劇贏得了優勢,那麼,它要成功突出「重圍」成為爆款,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劉寧說:「《香蜜》的故事有爆款的潛質,但真的要成為現象級的爆款,最需要的還是認真的製作態度。現在很多人會用錢砸大牌明星,以為一部劇大牌明星往上一放,就行了,但我們不是這麼想的。事實上,你可以總結《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花千骨》的經驗,你會發現,爆款有一個共同點——製作沒有走過捷徑。我只看到《花千骨》的導演會把劇本一遍一遍地打磨,沒有看到他一看到劇本就說,嗯,就這樣吧,拍吧。如果是那樣的,《花千骨》不會成為現象級作品。」劉寧表示,不是請不起人氣明星,而是一定要對內容和細節負責。如果認真對待製作,它就一定能成為爆款的作品。
這就是為什麼《香蜜》在資源分配的時候,演員片酬佔比不會太高的原因。「總的預算是有限的,選了天價演員擠壓的就是製作成本。但是這兩位演員萬一拍攝的時候沒發揮好呢?有突發情況呢?那這部片子還有可能爆款嗎?不能。明星有可能能幫助賣片,但是在製作上會變得粗糙,表演達不到標準就很麻煩了。所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劇,它就能給你什麼樣的反饋。你堅持做到了,它離現象級也就不遠了。」
同樣是仙俠奇幻,在改編過程中,《香蜜》跟《三生》、《花千骨》比起來,會有哪些創新元素?
在製作方面,電視劇《香蜜》將深層次地挖掘小說無法表達的「意境」部分,在拍攝之前,劇方做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所有的場景和角色、造型都以圖形的方式提前呈現,在製作過程中,嚴格要求製作團隊達到這種意境。
比如,《香蜜》裡面有「花界」,這在《三生》和《花千骨》裡面都沒有。
如何去表達「花界」的意境,去體現「花界」的美?劇方做了大量的研究。劉寧說:「首先我們不採用任何西方的植物,全是中國的植物;第二,為了營造『花界』的氛圍,我們找了兩位植物學方面的花卉藝術家來幫助研討設定。有一個花卉藝術家見到我們的第一面就問,你們知道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歡花嗎?把我們都問住了,大家沒想過這麼深刻的問題。花卉藝術家的答案很簡單,是因為花會凋謝,是「時間」,花之所以被人喜愛,是因為她的短暫,剎那芳華。於是大家意識到,『花界』可以做得很唯美,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考慮到花凋謝的過程,那麼就會缺少了一份真實。而要感動用戶,必須要有這份真實感。」
為了這份真實,《香蜜》擬人化了女主錦覓與花的互動。「賦予每一種花生命,錦覓走路的時候,花會低下頭。另外,為『花界』設計的花海也不一樣,腦洞開得很大,海為什麼一定要是水呢?我們的花海全是花瓣構成的。在這些點上,我們做了很多創新和突破,可能有其它項目有類似設定,但是,不會像我們這樣,做到入木三分。」
要還原《香蜜》小說的意境,還要有所創新,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唯美的仙境打造上,如何才能讓觀眾覺得真實?
劇方表示,實景和特效結合,才能讓觀眾擁有最好的視覺體驗。劉寧說:「我們會去新疆取景,夏天時,伊犁的花開得很美,能滿足『花界』的概念。我們還要留夠充足的預算和周期在外景來拍攝,目前主創團隊覺得新疆伊犁的景觀非常符合要求。其實這個完全可以在棚內完成,為什麼還要跑到新疆去?要使布景有真實感,必須有一部分是真實取景。」
劉寧還舉了「魔界」的例子:「模型再怎麼做都不會逼真,所以一定要綜合真實的場景。我們做『魔界』就不會有很多符號化的東西,不會要很多的骨頭、血和巖漿,採取的是用極光的形式代表魔界。」如何做到真實?製作方協商的結果是「拉夜戲」——全組的人拍了一個星期的夜戲,利用夜晚的自然光、後期打光,再加一點特效,形成「極光」的樣子,力求最真實的「魔界」呈現。即使完全可以特效完成,劇組也願意為了真實感熬夜一星期。
每一位書粉對小說的想像都不一樣,原著黨是電視劇市場上最難討好的群體,《香蜜》如何能讓原著粉滿意,同時又吸引新用戶?
劉寧表示,製作團隊用了一種很「笨」的辦法——邀請小說作者參與電視劇的改編。「我們相信沒有人比作者本人更了解自己的小說,所以在前期策劃、劇本創作和後期世界觀的開發上,每一步我們都必須得到作者本人的認同。我們在盡力保留原小說故事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延展和補充,增加小說的意境表達部分,更加深層次地挖掘小說精神層面的內容。」
《三生》和《花千骨》成功了,註定了《香蜜》會被拿來跟前兩者相比較,也就是說,普通觀眾對《香蜜》的要求會更高,即便《香蜜》做的很好,但如果不能超越現象級的作品,就會被觀眾質疑。劇方會擔心這樣的質疑嗎?
對此,劉寧很理智:「我們喜歡研究別人成功的背後付出了哪些,歷經了什麼磨難,有哪些細節我們也可以做好,而不是簡單的看到它成功了。」
劉寧是這樣定義三部劇的:「《花千骨》偏向仙,《三生》偏向玄,《香蜜》則偏向奇。」
劉寧認為,珠玉在前,壓力要真實面對。「如何超越《三生》和《花千骨》?那就一定要把製作做得足夠紮實。我們比它們製作的晚,可以總結前者的經驗,《香蜜》可以看得到它們,它們卻看不到我們。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做不好,那就說明還沒有用心,《香蜜》會延續《三生》、《花千骨》好的方面,不好的地方也會修補。所以從邏輯上,我認為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去超越它們,只要用心,製片團隊也不怕這個挑戰,我們也歡迎觀眾來比較。」
這種「被比較」也是選擇《香蜜》這個著名IP必須要承受的,「不可能十全十美,既然已經得到了《香蜜》這麼好的故事,就該承擔這個壓力和挑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