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刷新你的認知|正視歷史,尊重英雄

2020-11-05 十二月DecQ


當今中國關於抗日的電影,電視劇種類可以說得上是數不勝數,但真正算得上合格的卻是很少,更別談優秀了。絕大部分都是粗製濫造,裡面的情節不僅經不起推敲,更是在挑戰觀眾智商的底線,下面我就著重給大家講講幾部比較雷人的抗戰片。

比如前幾年上映的《抗日奇俠》更是刷新了觀眾的三觀,擁有機槍火炮等現代化裝備的日本鬼子,竟然被手持刀棍等原始武器的所謂武功高手打得一敗塗地。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人生,更讓人氣憤的是臺詞更雷人。比如我爺爺9歲的時候就被日本鬼子殺害了,讓人很是無語。當然這還不算是重點,重點是這部電視劇把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絕世武功都給展現了一遍。比如什麼化骨綿掌,繡花飛針,凌波微步,空手奪白刃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拍武俠小說劇呢!

當然以《抗日奇俠》為代表的神劇很多,比如《蒼狼》《箭在弦上》《神槍》等等。電視上一個又一個神劇輪番上映,對觀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消磨。觀眾由原來的好奇過癮變成了厭惡和無奈,那麼是什麼催生了這些亂象呢?個人認為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 第一則是利益鏈條,有關部門在審查抗日劇方面非常寬鬆,一般來說凡拍即播。撥出去後無論收視率的高低,基本上穩賺不虧,因此很多演員願意接戲。再者,神劇產業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不少的財政收入,所以對這些神劇持放任態度。
  • 第二則是抗日戰爭已勝利70多年了,對當下年輕人來說,對過去的烽火硝煙感到很遙遠。他們很難了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血與火,無法感知老一輩所經歷的磨難和承受的痛苦。
  • 第三則是大眾內心深處的個人英雄主義,總覺得英雄是高大全的存在,沒有缺點。所以編劇為迎合公眾口味,在抗日劇中著重突出個人英雄主義,所以在劇中觀眾看到一個人能滅鬼子一個中隊往往是常有的事,因為它有主角光環,便可以所向無敵。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導致神劇出現,不過在渾濁的影視市場中,其實還有不少清流。如《亮劍》《雪豹》《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一批優秀作品,他們叩擊了大眾內心最深處的家國情懷,因此深受大眾喜歡。我認為大眾審美總體還是很正常的,只是有時候被神劇帶偏了。

與中國相比,美國這個也曾經遭受了日本侵略的國家,也拍出了不少抗日片。其中很多是國際大片如《珍珠港》《風語者》《血戰鋼鋸嶺》,更是刷新了世界票房。

不過最初我觀看他們時,卻並不怎麼喜歡。因為美式電影時間長,特別講究情節鋪墊,所以我剛開始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不過最後耐著性子看完之後,回味過來才發現他們的優點。最大的感受就是情節合理場面刺激,但又非常真實,很想讓人再多看幾遍。

看多了我才發現凡是優秀的影視作品,大多都是慢熱型的。在前期能耐得住寂寞,這確實難能可貴,給浮躁的風氣降溫,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那為什麼美國能拍出如此優秀的作品,而且大多走進了國際市場。我想跟美國人的歷史情感有關,他們追求真實的歷史,幾乎不掩飾什麼,不美化什麼,竭盡所能還原歷史,認為歷史性第一,藝術性第二,這也是,中國觀眾對每次抗日劇的感受,就是很真實。

還有美國法律禁止抗日歷史劇嚴重虛構化和娛樂化,因為這已經關係到民族和人民的情感,法律必須出手幹預,最後美國對抗日作品持嚴謹態度,為了拍戲不惜砸下重金,製作成本動輒就是上億美元,所以劇中幾乎沒有5毛錢特效。

在這裡我淺談了中美兩國抗日劇的差異,可以知道的是中國在追求優秀作品的道路上還得更加努力。優秀的文化往往是人類共同的信仰,中國可以借鑑美國的有效經驗,注重作品的藝術性與歷史性,而非單純的經濟性。

讓我們的後代了解先輩的苦難,增強自己的國家與社會責任感,牢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樣也更有利於中華民族強國夢與復興夢的實現。

公眾號十二月Dec首發

相關焦點

  • 抗日神劇《敵後便衣隊傳奇》太無底線!
    「抗日神劇」這個名字起源於本來是以抗日為題材的電視劇,卻擁有武俠劇的開山裂石和科幻劇的匪夷所思,更兼有各種脫離人類認知的不科學因素,種種「神奇」的鏡頭接二連三出現在抗日題材電視劇中,才被人們稱之為「神劇」。近日,網上再次爆料,抗日神劇再現「包子雷」。這是2012年播出的電視劇《敵後便衣隊傳奇》,只看第一集,觀眾就能體會到他們有多「傳奇」。道具臺詞荒唐錯訛缺乏嚴謹創作態度。
  • 尊重歷史|偶像題材絕不適用於抗日題材
    尊重歷史|抗日戰爭,絕對不是「偶像劇」!【被人民日報批的#雷霆戰將下架# !】最近幾天,因為過度偶像化拍攝抗戰劇,電視劇《雷霆戰將》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就在今天,有觀眾發現,該劇已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站下架。目前湖南衛視周播劇場也已停播《雷霆戰將》。
  • 牛X的抗日神劇,又出現了
    關於這類抗日劇的拍攝,馮小剛就曾評價道:「一個民兵幹掉一堆鬼子那麼容易,那為什麼要打8年呢?這種遊戲化的拍法,你們以為是在醜化鬼子,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極其不尊重!因為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些抗日神劇,它們不僅是在侮辱觀眾智商,而且它們大致都還包含著幾大罪狀。第一宗罪:羞辱抗日英雄。抗日神劇的的第一大罪狀,就是對抗日英雄的極其不尊重。因為原本一段極其慘烈的歷史悲劇,卻被如今一些人拍得如此搞笑如此兒戲,這讓當年深處其中的那些抗日英雄們怎麼看?
  • 抗日神劇《雷霆戰將》沒有最雷,只有更雷
    對於最近幾年充斥螢屏的「抗日神劇」可以說沒有最「雷」,只有更「雷」。以前,咱們看到八路軍像手撕牛排般地輕輕鬆鬆的手撕鬼子,包子裡藏炸彈,劉翔的前期葛天在某抗日劇裡「褲襠裡藏雷」.....等等一些弱智的挑戰觀眾智商的橋段時罵不絕口群嘲不已....
  • 同樣是抗戰神劇,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差在哪?
    同樣是「抗戰神片」,國產的抗日神劇比「抗德神劇」《獵殺T-34》相比,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塑造的反派形象上。比起塑造出手撕鬼子、自行車飛火車頂、槍林彈雨中毫髮無損等充滿想像力的抗日英雄形象,國產抗日神劇幾乎將「日本軍人」塑造成了窮兇極惡、智商低下的刻板形象。
  • 抗日神劇《雷霆戰將》被下架,網友:真是大快人心
    近日人民日報點名抗日神劇《雷霆戰將》這一消息刷爆網絡;網友們紛紛好評:「這種垃圾雷人電視劇早點下架,免得誤人子弟;」這是一部由張雲龍、高偉光等領銜主演的抗日戰爭劇;又名為《亮劍3》;借著《亮劍》的名義本以為能火一把趁機撈錢,不曾想觀眾們並不買單。
  • 《八佰》就是部「抗日神劇」?到底什麼才是抗日神劇?
    於是乎,被有些人諷刺為電影是「抗日神劇」?那麼,《八佰》是不是抗日神劇呢?《八佰》為什麼讓人覺得有「抗日神劇」的感覺?答案是前面樹立的「英雄」地位太高了,後半段反思歷史的力度不夠。它就是「英雄誕生」的那種主旋律戰爭片。現在很多人說《八佰》是抗日神劇,主要原因是電影的戰鬥表現,完全不符合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狀態。
  • 盤點五部經典的抗日電視劇,尊重歷史,同「抗日神劇」說再見!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抗日戰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段恥辱的歷史,那份用血與淚換來的勝利,在許多年後依然觸動人心。
  • 抗日神劇當休矣
    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等抗日神劇標配劇情之後,有一些抗日劇另闢蹊徑,帶來了一股更雷人的歪風。關於抗戰神劇的議論悄然四起,不少人看到被雷上天的抗日劇時,都覺得沒有節操,敗壞歷史。《箭在弦上》中的抗日女俠,一開始她遭到日本兵的圍攻,寡不敵眾,她不斷哀求日軍,仍然慘遭輪姦。誰知畫風一變,被蹂躪的女俠突然變成了殺人機器,渾身充滿了力量。
  • 那些年的抗日神劇到底有多神
    嗨嘍,大家好,我是小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最近很火的「神劇」《雷霆戰將》,說是「神劇」為什麼會被下架呢?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其實近年來,「小鮮肉」是橫行電影,電視,娛樂圈啊,他們憑藉高顏值,讓無數的影迷是為之心動,有些導演呢,看中他們帶來的紅利,請他們來演戲,無論你是歌手還好,還是網紅還好,不管你有沒有演技,只要你有流量,只要你有粉絲,你都可以演戲。這個看流量的時代,誰還不想大撈一筆,賺個盆滿缽滿。
  • 被「央視」強制下架的「抗日神劇」,你看過幾部?編劇腦洞很大
    抗日劇有很多,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國家的歷史,還能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懷。但是過分的誇張和不切實際的劇情難免會引起觀眾們的反感,來看看下面幾部劇,這幾部被「央視」強制下架的「抗日神劇」,編劇的腦洞實在太大,讓人根本無法理解。
  • 這5部抗日神劇,堅持看了10分鐘笑了20次,臺詞太搞笑
    偉大的勝利值得被我們銘記,但近幾年有很多電視劇將抗日戰爭戲劇化,手撕鬼子、鷹爪功、鐵砂掌、繡花針,這些抗日神劇中的角色個個身懷絕技,看了讓人無奈。然而,現在的神劇……早在16年前,就有了抗日神劇《舉起手來》,當年這部喜劇片火遍大江南北,娛樂效果非常好,裡面的鬼子全部是「傻子」,到最後鬼子全部被當地老百姓ko掉!
  • 抗日雷人神劇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經過無數英雄先輩們犧牲換回來的,可是最近幾年來,抗日神劇頻繁熱播,導演為了追加收視率,不尊重歷史,隨意的亂拍翻拍戰爭片,難道就不知道看看劇本嗎?下面作者帶你們去看看抗日神劇穿幫片段。八百裡開外一槍之外幹掉鬼子機槍手?兄弟,你在逗我嗎?從呼和浩特駕車到北京全程大約480公裡,我方狙擊手一槍從北京打到呼和浩特,真乃神劇啊。
  • 這個「印度神劇」告訴我「抗日神劇」其實什麼都不是,我被齊笑了
    這個「印度神劇」告訴我們,「抗日神劇」。真的沒什麼近年來,我國拍攝的「抗日神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石頭飛行等情節被網友保存。這些腦洞大開情節實際上是犧牲八年我們的烈士,誤導了很多觀眾的認知和價值觀。巧合的是,最近小編還看到了「抗日神劇」的印度。
  • 粗製濫造、不尊重歷史,《雷霆戰將》抗日神劇被下架
    前幾天,抗日神劇《雷霆戰將》被下架了。也有網友總結出劇中有些更壞的因素,如下圖所示: 這樣一出粗製濫造,不尊重歷史,不尊重烈士,搞歷史虛無主義的
  • 抗日神劇《雷霆戰將》停播下架,希望各位導演、演員引以為戒!
    近日一部抗日神劇走下神壇,受到了人民日報批評,號稱≤亮劍3≥之稱的抗日神劇≤雷霆戰將≥全網下架停播了。這部以「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抽雪茄,演員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等等,網友觀眾紛紛表示這對歷史極大的不尊重,一致抵制。
  • 禁播「抗日神劇」後,抗戰題材如何拍出高水準?
    「抗日戰爭」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但為了增加看點、博取眼球,抗日神劇往往腦洞大開,罔顧歷史事實,違背常理常識,甚至將抗戰劇變成搞笑劇、言情劇、玄幻劇……如果只看「抗日神劇」的話,觀眾甚至會有一種「日本人用了八年時間才逃出中國」的錯覺。
  • 《八佰》被稱為抗日神劇?具備太多抗日神劇的邏輯跟場景
    懷著滿腔的熱血我去看了一下電影八佰,看完之後感覺一般般,其實這部電影的立意本身是非常不錯的,通過一些真實的戰役讓我們體會到那個年代的不易,讓所有的人都能夠緬懷在抗日戰爭當中為我們付出性命的英雄。
  • 《亮劍3》雷人預警,陳道明怒斥「抗日神劇」,抗日劇還是偶像劇
    要說雷人的造型,那一定要提的就是《怒江之戰》這部抗日神劇了。《怒江之戰》的主演是孫藝洲和賈青,光聽男女主角就知道這部劇極有可能是看臉的。果然沒讓我們失望,女主穿著超短裙踩著長筒靴,邁著矯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還有男主軍裝裹身,肌肉看起來隨時都會崩裂衣服,完美塑造了一個威武猛男的形象,這兩人的造型好看是好看,但它符合歷史背景嗎?
  • 抗日戰爭研究︱抗日神劇無法推動抗戰敘事,誤導受眾歷史觀
    顯然,「抗日神劇」無意緬懷抗戰,而是在消費抗戰。這樣的作品已經明顯背離了愛國主義教育宗旨,也難以激發受眾的家國情懷。其次,「抗日神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受眾歷史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扭曲。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46.8%的受訪者直言當下的「抗戰神劇」歪曲歷史,缺乏基本的歷史認知;45.6%的受訪者則擔心「抗戰神劇」會讓青少年對抗戰史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