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關於抗日的電影,電視劇種類可以說得上是數不勝數,但真正算得上合格的卻是很少,更別談優秀了。絕大部分都是粗製濫造,裡面的情節不僅經不起推敲,更是在挑戰觀眾智商的底線,下面我就著重給大家講講幾部比較雷人的抗戰片。
比如前幾年上映的《抗日奇俠》更是刷新了觀眾的三觀,擁有機槍火炮等現代化裝備的日本鬼子,竟然被手持刀棍等原始武器的所謂武功高手打得一敗塗地。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人生,更讓人氣憤的是臺詞更雷人。比如我爺爺9歲的時候就被日本鬼子殺害了,讓人很是無語。當然這還不算是重點,重點是這部電視劇把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絕世武功都給展現了一遍。比如什麼化骨綿掌,繡花飛針,凌波微步,空手奪白刃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拍武俠小說劇呢!
當然以《抗日奇俠》為代表的神劇很多,比如《蒼狼》《箭在弦上》《神槍》等等。電視上一個又一個神劇輪番上映,對觀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消磨。觀眾由原來的好奇過癮變成了厭惡和無奈,那麼是什麼催生了這些亂象呢?個人認為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導致神劇出現,不過在渾濁的影視市場中,其實還有不少清流。如《亮劍》《雪豹》《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一批優秀作品,他們叩擊了大眾內心最深處的家國情懷,因此深受大眾喜歡。我認為大眾審美總體還是很正常的,只是有時候被神劇帶偏了。
與中國相比,美國這個也曾經遭受了日本侵略的國家,也拍出了不少抗日片。其中很多是國際大片如《珍珠港》《風語者》《血戰鋼鋸嶺》,更是刷新了世界票房。
不過最初我觀看他們時,卻並不怎麼喜歡。因為美式電影時間長,特別講究情節鋪墊,所以我剛開始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不過最後耐著性子看完之後,回味過來才發現他們的優點。最大的感受就是情節合理場面刺激,但又非常真實,很想讓人再多看幾遍。
看多了我才發現凡是優秀的影視作品,大多都是慢熱型的。在前期能耐得住寂寞,這確實難能可貴,給浮躁的風氣降溫,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那為什麼美國能拍出如此優秀的作品,而且大多走進了國際市場。我想跟美國人的歷史情感有關,他們追求真實的歷史,幾乎不掩飾什麼,不美化什麼,竭盡所能還原歷史,認為歷史性第一,藝術性第二,這也是,中國觀眾對每次抗日劇的感受,就是很真實。
還有美國法律禁止抗日歷史劇嚴重虛構化和娛樂化,因為這已經關係到民族和人民的情感,法律必須出手幹預,最後美國對抗日作品持嚴謹態度,為了拍戲不惜砸下重金,製作成本動輒就是上億美元,所以劇中幾乎沒有5毛錢特效。
在這裡我淺談了中美兩國抗日劇的差異,可以知道的是中國在追求優秀作品的道路上還得更加努力。優秀的文化往往是人類共同的信仰,中國可以借鑑美國的有效經驗,注重作品的藝術性與歷史性,而非單純的經濟性。
讓我們的後代了解先輩的苦難,增強自己的國家與社會責任感,牢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樣也更有利於中華民族強國夢與復興夢的實現。
公眾號十二月Dec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