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評論:曾經火到不要不要的《超級女聲》今年回歸了。4月29號凌晨,《超級女聲》官方微博正式公布了2016超女百強名單。接下來,5月1日、2日100位選手將進行分班賽,爭奪入住女聲學院的席位。敢ZUO敢為,想唱就唱。十年超女,巨品復出,曾經的簡訊投票到如今的網絡票選,已成芒果TV純網綜藝節目的這一季有何不同,來看看相關分析。
作者:甘鵬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2016《超級女聲》在經歷了沸沸揚揚的「柯以敏事件」之後,終於回復到常規比賽的狀態,大眾對節目的關注也回復到了選手和比賽本身。
五場的百強晉級賽,最後一場於昨晚結束。以整個賽事來說,百強賽屬於大網歸小網,星光並未聚焦,終極戰果還未出現,不過就整體戰況來說,大體也能看到些端倪與趨勢。
首先說節目本身——雖然沿用往屆超女紫色調、LOGO等視覺元素,讓人一開始產生「老三樣」的懷疑,但看到節目播出,2016版《超女》還是呈現出了與往年節目很不同的樣貌。
去包裝化,也就是「原生態」。當年湖南衛視播出《超女》,尤其是海選部分在電視上出現,已經被視為很「原生態」,如今網絡化的芒果TV版超女比起電視直播還要更生猛。比如選手出場的時候,評委洪濤和黃國倫關於選手名字給某女鞋打了廣告的閒聊也都原音播放。評委黃嘉千與韓火火對選手身材「A CUP」的討論也直接放送。這在電視播出是不可想像的,播了也要算事故了。網絡播出讓這些內容的出現變得可能。網絡節目有著與電視節目相似不相同的氣質,體現在很多細節處。其實網絡電視倒不一定是要對著電腦看的——現在的電視機就已經被網絡化了。觀眾並沒有離開電視機,只是不再守著電視臺。
網絡呈現也讓《超女》節目的內容更具包容性。比如你很難想像電視節目中上來一個選手說:「我的名字叫『圈住那個9』。」如果有,節目組也會按照既定的電視播出標準,要求她用回她的中文名字。更不用說『圈住那個9』同學在百強賽中所唱的是一首日文歌。這些在目前的電視播出中都是難以獲準出現的。包容性還體現在,儘管評委們在聽『圈住那個9』同學唱歌的時候都流露出了「這是什麼玩意兒」的表情,並在點評中表達了對她風格的費解,最終還是給予了通過。當然,給「圈住那個9」通過不表示評委被選手人氣綁架,同樣網紅出身的胡楚靚就沒有得到評委通過的許可。
選手是構成《超級女聲》的主體。說《超女》,不可能繞開超女本身。
看看每年超女陣容的構成,也是當下流行音樂格局的縮影。相信唱片公司也會將之作為研究範本,最濃縮地看到摸不著的市場究竟演變成了怎樣。
「網紅」選手是今年選手中最被熱議的一類。芒果TV的網絡平臺讓網紅們來到超女現場猶如到了主場。許多網上粉絲眾多的唱吧紅人、網絡主播都來比賽。比如人氣總榜上名列前茅的Mars毒藥便是知名網絡主播。此前曾在電視節目中見她現身,從網絡走向更大的市場是網紅們的雄心。其實網紅中的很多很多並不適合籤約唱片公司,最了解她們最懂得打造她們的團隊不在目前的娛樂經紀模式內。
今年的《超女》首開了經紀約不必籤在天娛的先河。網紅選手來比賽,個人再錦上添花,節目引來人流,已經是雙贏。網紅需要融入主流嗎?這個話題並沒有太多討論的意義,因為網絡本身已是主流。
選手中,團體組合的爆倉也很明顯。早年超女也有團體冒出。2004年長沙賽區冠軍就是組合丁香曉曉摘得,她們也是當年全國第四名。團體在比賽中會亮眼,可惜日後的發展多半艱難。不管是最早的丁香曉曉還是後來的REBORN組合,皆面臨了賽後持續發展的窘境。較高成本、企劃無力、粉絲分心……都讓後來的選秀比賽對團體組合的去留採取謹慎的態度。但是近年TFBOYS的走紅又讓各界對團體的看法產生了不同看法,只要做得好,團體一樣有生命力!於是,Q.us組合、果顏路組合都閃亮登場……只不過,所謂的女版TFBOYS們,要真正達到TFBOYS的影響力,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欣喜的是各種風潮的湧動中,原創在比賽中仍得到了很大的尊重。武塵緣這樣的選手帶著自己的作品來比賽,很加分,成功入圍。百花齊放來爭春,不管是在比賽還是做職業歌手,無論是00年代還是10年代,才華始終是王道。這就沒有偏離「選秀」的初衷。而就在竇靖童的全英文專輯叫醒樂壇的時候,我們在《超女》的節目裡也看到了外籍選手,英文演繹的路線。以及吉克雋逸的成功,央吉瑪的出色,也讓民族風成為今年一大分支。領軍人物總有標誌意義,就像當年李宇春引來了大量中性風選手。至如今依然大量中性風格的超女來比賽,但「中性風」顯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招牌。最終能否脫穎而出,還看演唱實力,或是否具備網紅特性,或原創的真正才華。
還有一類選手,根本是「難以歸類」的。她們的出現也很「網絡」,因為網絡就代表了一份未知性、未來感,留予實驗的空間……甚至還會出現評委完全不看好,但屬於群眾的選擇。評委選出了百強中的60位,還有40個席位由網友投票選出,這40位,是民意直接決定的結果。
投票從來沒有這樣直接產生作用,也從來沒有這樣直接產生利益。投票即是節目收益的一部分,這也是當下熱門的「人氣變現」模式。只不過,往年的《超女》把選手的產業化放到比賽後去延續完成,如今,市場的檢驗和偶像魅力的試金,直接在節目過程中完成。要論《超女》對娛樂產業的影響?不如正視一點:網絡化的選秀節目本身已經是娛樂產業的一部分。
更赤裸、更殘酷,其實也直接、更公平。
一個很專注的文化產業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