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寂寞寂寞就好的ELLEMEN睿士今天
上周,一位華裔女性的去世在外網引發了一陣討論,因為這位身高152,體重45kg的嬌小女士,是一名現役的,世界排名第17位的職業大胃王。
2008年,李蕙在紐約大胃王比賽中10分鐘內吃下42根熱狗後成名,而一直到今年夏天,她仍然活躍於比賽中。
在某個大胃王路演中,她展示了一口氣吃24個漢堡、吃下海碗拉麵和吞下39個生雞蛋的生猛戰績,卻在幾個月後匆匆離世。儘管美國大胃王聯盟和家人不認為她的死亡與大胃王活動有直接關係,但顯然,更多的網友傾向於認為她的健康程度的確因為頻繁出現的活動受到了影響。
這讓人好奇,為什麼大胃王文化如此經久不衰,並且在網際網路時代,越加發達?
史前電視時代:
簡陋地吃,越多越好
大胃王這個名詞,可能是最近兩年國內才開始流行起來的,但是在美國,大胃王早就是一種職業,他們和遊泳、籃球運動員一樣,到各地參加比賽,並參與排名。
19世紀,美國就已經有了大胃王競吃比賽。這種線下比賽一般是在規定時間內比賽吃掉更多的特定種類食物,比如吃漢堡大賽、吃熱狗大賽。在某種程度上的「美食荒漠」美國,大胃王拼的不是吃的食物有多美味,而是誰吃的又多又快。
這種比賽是不分男女組,事實上同李蕙一樣看起來瘦小的女性才是真正的能力者,她們在各種比賽中的戰鬥力遠遠強過膘肥體壯的男人們。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胃王」莫莉·舒勒(Molly Schuyler)就是一個看起來偏瘦的39歲女性,她保持著多項大胃王世界紀錄,可以在3分鐘內吃下5.5公斤的布丁,1小時內吃掉5.4公斤的三明治和5公斤的炸薯條。
大胃王不分國界,大胃王比賽也已經成為一項國際性的競賽。除了美國,日本也是熱愛大胃王的國家,雖然日本人平時吃的少又精緻,但是到了大胃王比賽,日本人比吃的多這一方面也是當仁不讓的。
東京電視臺早在1989年便開始每年推出《元祖大胃王比賽》節目,日本的大胃王比賽冠軍同樣不是相撲運動員級別的壯漢,而是嬌小妹子。比如2006年大胃王冠軍曾根菜津子,她能在30分鐘內吃下184個壽司,303個餃子,但是體重卻只有45公斤。
大胃王的傳奇:辣妹曾根
而拿下2009年和2013年元祖大胃王冠軍的安吉拉佐藤,混血臉龐,模特身材,卻能夠輕輕鬆鬆吃下8千克食物。
在日本,大胃王比賽極度有著國民性,這些大胃王們除了線下參加比賽,也會受邀參加各種綜藝節目,擁有很多粉絲,甚至連少女偶像也是大胃王比賽運動員。
吃下900碗椀子蕎麥的少女偶像萌梓
這個時期的大胃王比賽,面對的是大眾,目的則大多數是為了某個旅遊景點的推廣與活動,唯一的收入就是上電視的費用以及店家的獎金,吃的當然也比較粗糙,量多取勝。
初代網際網路大胃王:
好看到人,吃好吃的東西
直播平臺的興起給了大胃王們新的職業道路選擇。他們可以在直播軟體中表演吃播,不受比賽時間的約束,可以更加從容地將食物送進嘴裡,更重要的是可以和觀眾互動,讓更多的觀眾認識自己,獲得更穩定的收入。
作為吃播的發源地,韓國最先出現了一批大胃王博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奔馳小哥」。他長相白淨,看起來很有親和力。更重要的是,不同於線下比賽時選手的狼吞虎咽,即使是吃下大量的食物,他的吃相也比較優雅,因此積累了大量粉絲,堪稱吃播界「一哥」。
號稱吃不胖的奔馳小哥,
前段時間因虛假廣告被判罰款
網絡大胃王吃播風潮當然馬上就吹向了本身就熱愛大胃王文化的鄰國日本,其中網絡上人氣最高的不是之前在大胃王比賽中的冠軍選手們,而是長得很萌系的木下佑香,她在YouTube上擁有430多萬粉絲——這或許已經暗示了大胃王風潮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多吃了。
和「奔馳小哥」一樣,木下的顏值比較高,說話語氣可愛,吃東西時的表情既能給人以滿足感的同時也能保持得體。她不僅在網絡上直播,還參加各種綜藝,推出自己的合作款商品,擁有自己的粉絲會。
作為美食大國的中國,雖然沒有大胃王的文化,但是愛吃愛美食的性格是滲透進骨子裡的。隨著A站、B站引進國外大胃王視頻,以及直播軟體的興起,國內大胃王吃播也隨之興起。
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密子君。這個和木下有幾分類似的鄰家氣質的女生在2016年開始自己的吃播事業,主要賣點就是大胃王,現在的粉絲數量已經達到千萬。
密子君代表的是中國大胃王中的「美女大胃王」風格。這種風格受日本影響很深,大多是長相較為甜美,走清純可愛風格的女孩子。她們一般在B站和微博發布視頻,比如「大胃王mini」、「哎呦阿尤」、「大胃王朵一」。
她們無一例外,都是嬌小偏瘦的女孩,和堆積成山的食物形成比較大的反差。面對鏡頭也都帶有著精緻的妝容和得體的表情,還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能夠和粉絲們進行互動,讓粉絲們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當代亞文化大胃王:
沒有不敢吃的,
沒有吃不下的
不過發展到現在,國內已經有了一群人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大胃王風格——土味硬核吃播。美國大胃王熱衷漢堡熱狗,日本大胃王逃不過拉麵,韓國大胃王最愛炸雞,中國的大胃王們則在吃什麼這一方面有了自己最獨特的風格,他們什麼都吃。
船艙裡的「泡腳拉麵」
巨大的活魷魚、巨量的辣椒、200個生雞蛋......只有你想不到和無法想像的,沒有他們吃不下去的東西,有些食物就算是貝爺大概也無法下口。
這些土味大胃王們和美女大胃王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路子,在這裡欣賞的不是食物也不是大胃王本人的美顏,實際上他們不具有任何美感。有時候感覺吃東西在這裡不再是一種享受,而是自虐。一般大胃王觀眾只會擔心他們會不會把肚子撐壞,對於這些土味大胃王,觀眾會有點擔心他們的生命安全。
對於這些顏值型大胃王來說,她們某種程度上是和美妝博主一樣的kol。她們將自己的人氣變現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和飯店業主和食品廠商合作,做專場吃播。另外也會通過微博和視頻發小廣告。
奔馳小哥憑藉做吃播一年能入帳人民幣大概592萬元,比一個普通藝人還高。國內有業內人士爆料說百萬級粉絲某博博主,十萬級直播流量直播吃50人的量的報價是30萬。大胃王朵一說,她的廣告和項目的分成,一年下來能進帳近百萬。最近兩年紅起來的大胃王阿尤,累計收入在七八十萬,月收入最高能達到10萬。
而對於土味大胃王來說,因為吃的東西不走尋常路,大多數也沒有專門的品牌合作,不過他們可以通過直播賣貨,直接對粉絲進行銷售。
只是這些大胃王或許極其可觀的經濟收入背後,危險也是肉眼可見的。
不用996,
也是拿命賺錢啊
對於大胃王本身而言,健康當然是第一個大問題。首當其衝的疑問就是,這些能面不改色人吃掉五六個人飯量的大胃王們真的是天賦異稟嗎?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人類絕對沒有這麼誇張的天賦。如果一個大胃王每天吃下8公斤食物,那麼折合成熱量大約是10000千卡,一個成年男性每天消耗約消耗1500千卡,女性1200千卡。也就是說,她們的代謝率要是普通人的7-8倍(嚴重病態),或者每天運動16個小時以上才能把這些熱量消耗掉,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一次性吃下這麼多的食物,後果是顯而易見的,肥胖、高血糖、胰腺炎,每一項都是危害生命的。
那大胃王是怎麼做到光吃不動也不胖的呢?大概率是通過催吐,就是將食物吃到胃裡,在消化之前再吐出來。對於那些不想長胖但是控制不住暴飲暴食的人來說,催吐是一個捷徑,既不用節食也不用擔心發胖。大胃王每天攝入的巨量食物無法消耗,也只能通過催吐把食物拿出來,實際上她們最終吸收的熱量非常少,甚至是低於身體所需要的,所以你會發現這些大胃王們吃的比誰都多,卻又比誰都瘦。
可以說,網際網路大批量出現的大胃王們背後,是一個你難以想像的龐大的催吐群體。百度的「催吐吧」曾經有5萬用戶,她們分享自己的催吐經歷和技巧。催吐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從一開始的用手摳食道到用導管,最後能夠嫻熟地一彎腰就能吐出來,身體在不斷被消耗。
這些催吐群體,自稱兔子,他們的一個特徵就是因為長時間用手摳喉管,手背會出現明顯傷痕。
同時因為長期催吐胃酸倒流腐蝕牙齒和聲帶,牙齒會越來越脆弱,有很多大胃王甚至在直播吃東西的過程中直接磕斷牙齒。
同時聲音會越來越嘶啞,所以很多大胃王都需要藉助變聲器。
反覆暴食催吐撐大胃袋,身體因為無法吸收足夠營養而傷及腎臟,雖然體重減輕,整個人卻是一種水腫的狀態。
常人很難以理解催吐這個操作,但實際上大部分普通人會催吐是因為進食障礙症,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根源是對自己身材的不自信,「一想到食物在我體內源源不斷散發著熱量,我就忍不住想要都吐掉。」他們可能不斷經歷從暴食到厭食的過程,即使已經骨瘦如柴,也依然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催吐的的想法。
本來催吐只是一個很小眾的群體行為,是一種疾病。然而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大胃王們將催吐帶到了每個觀眾眼前,這難免不會起到錯誤的示範效應。對於普通人來說,一旦意識到催吐是一種病,就會想辦法停止並且治療,然而對於職業大胃王來說,暴飲暴食是他們的謀生手段,催吐是工作流程。
大胃王們因為錢變成了永動機,而觀看這些視頻的人,何嘗又不是大胃王視頻的受害者呢?
「吃人的消遣」:
當我們在看直播時我們在看什麼
那麼,是什麼催生了這樣一個病態的群體走紅網絡?其實是每一個在觀看這些視頻,都是讓這個群體不斷以函數級增長的原因:畢竟流量是這個時代的邏輯,也是你為世界投票的方式。
這是一個全民減肥的時代,你身邊也許沒有大胃王,但是總會有那麼一兩個為了減肥節食的女孩子。她們每天都活在對食慾的對抗中,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需要計算卡路裡和升糖值,飲食自由是一種奢侈。
因此,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無法暢快滿足口腹之慾的每個飯點,支撐她們的就是這些肆無忌憚的想吃多少吃多少的大胃王吃播。燒烤、炸雞、芝士、漢堡這些吃播博主的常備食物,都是減肥人士們可望不可吃的飲食黑名單。大胃王博主提供的就是這種望梅止渴的治療,入戲很深的減肥觀眾們甚至會因為大胃王超量進食降低食慾。
看博主吃播時會幻想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對於更多的人來說,看大胃王無非就是圖個消遣,在無聊或者忙碌的生活中,總是需要找一些精神放鬆或換個腦子。尤其是那些土味大胃王們,不僅吃得多還能吃的猛,中國地大物博,能放進嘴裡的東西也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吃不下的,極大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主播吃辣椒蘸辣椒麵
這些博主們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開始了無下限地battle。今天你生吃雞蛋,明天我就敢生吃大腸,你吃巨辣麵條能獲得那麼多點擊量,我就吃得比你還辣。在這場流量爭奪戰中,對身體的傷害成為賺取關注的噱頭。
大胃王博主不是這場流量遊戲裡唯一的受害者,健康也是最輕量級的犧牲品。在曾經發生過的事件裡,有主播專門給已經奄奄一息的酒鬼送酒,有繼母用暴力威脅繼女演戲直播母女情賣貨,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不火」的直播劇情。
在這些直播裡,觀眾們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出於消遣,你在屏幕面前看完一場吃播,你不會在意這些重達十公斤的食物是被吐出來還是被吸收了。為了消遣,你打開一個個明顯在造假和炒作的無底線視頻,雖然演技拙劣,你還是被逗笑了,順手點了個贊;你或許會在那些「過分」的視頻裡以正義之師自居,罵上幾句,可你沒有想到的是,連你的罵,也是主播們期待並計劃已久的反應。
一些悲傷的社會新聞中,那些圍觀跳樓的人們不會勸人回頭是岸,而是會拿起手機直播加起鬨,讓本來一時衝動的人直接邁出那一步。本來只是口頭爭吵的兩個人,在路人的圍觀下可能變成互相拔刀。路人的關注會激起人類的表現欲和表演欲。尤其是當你獲得的關注能夠成為潛在的商機的時候,獲得關注就成為一針興奮劑。
大胃王吃下的每一公斤食物都是我們的消遣,手機裡出現的每一個奇葩都是我們的消遣,而最終,這種消遣是否將吞吃掉,某個屏幕背後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