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綜佔領一個「標籤」有多重要?《偶滴歌神啊3》打出王炸「解壓」牌
「標籤」證明純網綜藝IP在細分市場上的成功
網絡綜藝與衛視綜藝的區別在於觀看方式和受眾主體有很大不同。在純網綜藝的領域內,移動端用戶和年輕用戶佔比更高。
正如《大學生來了》打出「管你怎麼想,大學生就醬」的slogan,取悅80、90甚至95後已經是純網綜藝不可迴避的命題。
根據用戶畫像顯示,愛奇藝《偶滴歌神啊3》24 歲以下人群仍然佔比高達65%-72%,30 歲以下人群佔比達到84%,是一檔不折不扣的「年輕綜藝」。
在題材上,目前音樂綜藝的市場飽和已經非常嚴重,而《偶滴歌神啊3》「偽音樂」的特點,巧妙平衡了觀眾對音樂的偏好需求和對娛樂的硬性需求,對比許多音樂選秀節目關注度不斷下滑的現象,《偶滴歌神啊》系列作為愛奇藝自製的最早一檔音樂綜藝人氣不降反增。
初看第三季「解壓」的標籤似乎與音樂題材也並無直接關聯,其實恰好是證明了《偶滴歌神啊》系列在年輕受眾中鮮明穩定的地位,以及在音樂綜藝細分市場上的獨特角色。
從今年各大視頻網站推出的純網綜藝來看,各檔節目不同定位的背後其實是差異化布局的「心機」。用不同的純網綜藝題材,攻佔不同的細分市場受眾,在競爭白熱化背景下的如同搶位戰爭一般。
以愛奇藝為例,近期相繼推出首檔關注大學生群體的極致青春觀點秀《大學生來了》、首檔方言音樂純網綜藝《十三億分貝》,小S內地網綜首秀《姐姐好餓》等,在模式創新和差異化布局上用意非常明顯。
《偶滴歌神啊》系列作為走過一年的金牌綜藝IP,已經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認可,第三季會有怎樣的突破同樣值得期待。
「標籤」帶來的綜藝IP生命力,其實是平臺硬實力的較量結果
一檔純網綜藝節目能否真的成功,其因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背後平臺方對節目的開發、製作、運營,無疑是決定這一綜藝IP生命力的「親生父母」。
《偶滴歌神啊》系列由愛奇藝VC工作室出品,也是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的第一個網絡綜藝節目,可謂是愛奇藝眾多自製綜藝中的「嫡傳」節目。
前兩季節目收穫了均集5000萬、最高單集7000萬、13億流量、25億話題量的成績,其泛人群、高覆蓋、大流量的優勢非常明顯,第三季受到眾多廣告主追捧,最終由百度錢包獨家冠名。
《偶滴歌神啊》系列能達到這樣的熱度,與愛奇藝平臺的運營實力和強大的用戶基礎有密切關係。
根據艾瑞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5月愛奇藝以28.4億小時月度使用時長, 3.6億PC端用戶量,2.99億移動端用戶量,佔據行業絕對領先位置。在愛奇藝的運營下,打上「解壓」標籤的《偶滴歌神啊3》或許會再次證明了這一綜藝IP的超強生命力。
(責編:吳亞雄、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