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是金陵十二釵副冊的女子,卻是整部劇中最先出場的人物,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人物,排行金陵十二釵副冊第一位。
曹雪芹對她的判詞是: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兩地即右邊兩「土」相疊,孤木即左偏旁「木」,合為夏金桂的「桂」字。
這說出了她一生的不幸和最終的結局:
生來是富家小姐掌上明珠,原名甄英蓮,卻在三歲被拐子拐賣,後來又被「呆霸王」薛蟠強搶去做妾,還為她鬧出了人命官司。在薛蟠的夫人夏金桂進門後被折磨致死,最後由她的父親甄士隱親自接她歸入太虛幻境。
香菱剛出場時還是三歲的小兒女,到後來大觀園諸芳流散,我們看到了她一生的跨度。而她的一生,也暗含了整個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
林黛玉進京和薛寶釵進京都跟賈雨村有關,而賈雨村進京趕考最後科舉中榜是甄士隱資助的路費,甄士隱的女兒就是英蓮,也就是香菱。
可以說,整個《紅樓夢》故事的展開,是以她的故事為引子。
但我要說的,不是她的悲,而是她的美。
香菱的命運是可悲的,但是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對這個人物特別鍾愛,賦予她特殊的靈性。
賈璉感嘆她「生得好整齊的模樣」,鳳姐更說她「模樣好還是末則,其為人行事,溫柔安靜差不多的主子姑娘都趕不上「。
如同脂硯齋所說:「香菱根基,原與正十二釵無異」,「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
香菱最美的時候,就是在大觀園學詩的時候。在《紅樓夢》小說第四十八回,她有機會搬進大觀園陪伴薛寶釵,她的靈性在學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她對詩的理解:
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有似乎無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 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 」 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 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直「。這「餘」字和「上」字, 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 那日下晚便灣住船, 岸上又沒有人, 只有幾棵樹, 遠遠的幾家人家做晚飯, 那個煙竟是碧青, 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 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這些關於詩的評論,完全不像是從一個從小被拐賣,沒有讀過書的女子口裡說出來的,只能說這是她天生的靈性。
她對美的感悟也是了得:「不獨菱花香,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
連賈寶玉都說:」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 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
這樣的女子,在87版《紅樓夢》中留下了很多唯美的畫面,留在人們心中,也成為曹雪芹塑造的一個經典人物,值得我們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