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裡的星二代並不少,年紀稍長的比如陳佩斯,葛優都是不折不扣的星二代。陳佩斯還多次和父親一同演出,可謂上陣父子兵。
大家比較熟悉的,謝霆鋒、霍尊等也都是不折不扣的星二代。這些星二代與父輩相比,有些青出於藍,有些做了一陣子就轉行,有些則不那麼耀眼。
陳月末是著名演員陳寶國和趙奎娥的兒子,出生在演藝世家的他,少年時出國留學,學了十年工科,成績非常優秀,但是回國之後,卻選擇進入演藝圈從頭再來。
在一片不被看好的言論中,依舊不改初心,默默的學習,悄悄地進步。其實憑藉陳月末的家世,學歷,他完全不必要這樣,他可以走一條更輕鬆更愜意的人生道路。
尤其是,在外界對他評價褒貶不一的時候,他為什麼要堅持去走一條並不好走的路呢?
陳寶國夫婦都是著名的演員,兩人平時在家裡聊天說的都是角色怎麼能演好,周圍來往的朋友也多是藝人,說話的時候,也少不了對表演和戲劇路的討論。
在這樣的環境裡,陳寶國的兒子陳月末聽到的的都是這個戲怎麼樣出彩,這個演員哪裡好哪裡不好,自然對表演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聽的多了,小小的陳月末還能自己說上幾句講解。陳寶國在採訪中就說一件事,當時他們一家在看電視,電視中的情節是一位女演員在吃飯,這個時候,陳月末忽然說:「電視裡有好多演員演戲都特別假,人家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的吃」,不僅如此,他還指出,電視劇裡的人買菜從來都不找錢,一點都不注意細節。
陳寶國回憶,當時的陳月末還不到十歲,能注意到這些,他還挺吃驚的,當時的陳寶國只是覺得兒子觀察力還不錯,但是他沒想到,這個時候,兒子對戲劇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
一直到陳月末小學六年級,陳寶國夫婦去拍戲,託了鄰居照顧孩子。結果等他們忙完回家一看,家裡髒的跟個豬窩一樣,而陳月末則臉上頭上都是髒兮兮的,身上還有一股餿味,陳寶國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陳月末則很得意的告訴父親,自己在體驗生活。
原來,當時陳寶國家裡住在戲劇學院的院內,暑假有很多學生都在學院實行,也不知道是怎麼認識的,陳月末就和這些學戲劇的哥哥姐姐混到了一起,看著陳月末也挺機靈,這些學生就在自己的戲劇實踐中給陳月末安排了個角色:一個貧困山區的學生。
這些好了,陳月末就老老實實的在家體驗生活,作業也不寫了,澡也不洗了。這下陳寶國怒了,把來上門找陳月末的學生都罵走了,陳月末見沒辦法拍戲了,在家哭著和自己老爹對罵,說陳寶國是個暴君。
雖然這只是陳月末成長路上很小的一個片段,但是可以看出父子倆對表演的態度,陳月末對表演很上心,而陳寶國則不是太希望兒子繼續從藝。
陳月末從初中到高中,一直自己堅持這個愛好,在學校裡他還組織了戲劇社,因為陳月末的成績還是不錯,所以,陳寶國對陳月末的業餘愛好也沒有幹涉。
但是,有一天,陳寶國從中央戲劇學院的一位老師那知道,陳月末自己經常去學院找老師輔導,很多人都知道陳月末要考戲劇學院。聽到這個消息,陳寶國生氣了,因為他一直不希兒子繼續做演員。
儘管陳寶國和妻子都是演員,在這個領域做的也很好,但是他一來深知這個行業的苦和累,不希望兒子這麼辛苦,二來他希望兒子能夠學一個有技術的專業。所以聽說兒子要報考中戲,陳寶國當機立斷的告訴兒子自己意見,不行。沒想到陳月末也很倔強,他表示,他不會聽陳寶國的。
見直接阻攔不行,陳寶國又生一計,他看到周圍的朋友有很多孩子去了國外,於是陳寶國就打算把孩子送出去,他快馬加鞭的開始辦這事。他幫孩子選擇了英國一所大學,學習工科,雖然學費很貴,但是陳寶國覺得只要能讓孩子好好學習,一切都值得。留學辦理的很順利,很快,入學通知書就寄到了陳寶國的手裡。
沒想到,陳月末堅決不去留學,不僅如此,他乾脆跑到同學家不回家了,電話不接簡訊不回,陳寶國一氣之下生病了,在片場暈了,發高燒,心律不齊。
這下,陳月末怕了,他看見自己把爸爸氣病了,很內疚,服軟了,他答應了去了英國留學。其實陳寶國也捨不得兒子,但是為了兒子的前途,他覺得這樣做是對的。
陳月末在英國的學業很順利,本科之後,他打算回國,為了讓陳月末能徹底打消演戲的念頭,陳寶國就和兒子說,本科畢業回國不好找工作,讓他繼續深造,於是陳月末沒有回國,又繼續讀了碩士,還取得了全A的成績。
這個時候,陳寶國放心了,他覺得孩子學了那麼多年的專業,應該不會想當演員了,再說憑兒子的學歷和成績,也能找一個很好的工作,兒子自己也會滿意。
但事情更沒有朝著陳寶國希望的方向發展,在陳月末26歲的時候,他正式的約了陳寶國單獨吃飯。
那一天的陳月末穿的很正式,他認認真真和父親說了一番話:爸爸,我很感謝你和媽媽為了培養我,花了那麼多的錢和心血,留學十年,我沒有辜負你們。但是現在我想告訴你,我想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想當一名演員,我知道這很難,但是我是真心喜歡。
看著孩子,陳寶國第一次沒有直接說出反對。因為這一刻,他意識到兒子是個大人了,現在的他們是父子,但更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這也使陳寶國意識到,即使他在對兒子用強硬的態度,兒子也不一定會聽自己的了。
更重要的是,陳寶國開始反思,自己高壓之下,兒子為了讓自己高興,學習了十年不喜歡的專業,遠離夢想十年。現在自己還要用父親的威嚴去勉強兒子嗎?難道就因為自己是他的父親,就可以這樣不尊重他嗎?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兒子的人生,真的好嗎?
陳寶國想了很久,他告訴兒子,以前是我不對,我不能為了自己的願望而勉強你。如果你喜歡這個行業,你可以做,但是,你自己的路你自己走。我陳寶國這輩子沒有為接戲去求過人,哪怕是剛從戲劇學院畢業的時候,所以,如果你要走這條路,我不反對了,但是你不要指望我和你媽媽給你幫助,你要自己走。但你要知道,這條路,真的很難。
陳月末則和爸爸說了一句:你放心。
陳月末說到做到,他真的沒有靠父親,而是自己通過招聘去當了劇務場記,跟著導演做著端茶倒水,修改劇本的工作。
在《智者無敵》劇組工作的時候,他看到劇組在招聘一個龍套角色叫做「貓爪」,因為看過劇本,他對這個角色還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構思的,於是他找到導演,希望導演能給他三天的時間,如果他表演的不好,就不用他。
沒想到,拍攝出來,他對角色的把握和呈現效果都很好,就這樣,影視公司就和他籤約,他就這麼曲折的進了演藝圈。
陳寶國看到兒子是真心的喜歡演戲,而且也通過自己拿到了入門卷,慢慢開始改變了對陳月末演戲的態度,他開始有意的對陳月末進行教育和指點,並且也不排斥和陳月末一起出現在屏幕上了。
2012年的《正者無敵》中,陳月末就和陳寶國一起出現了在屏幕上,值得一看的是,陳寶國的妻子也就是陳月末的媽媽趙奎娥也出現在了該劇中,他們在劇中扮演一家三口。
但是隨著陳月末加入演藝圈後,就一直有種說法,就是陳月末捧不紅。
這種說法的來源是,陳月末和陳寶國父子同時出現在《狗兒》、《醫者無敵》、《老中醫》等很多影片中,但是陳月末卻並沒有成為當紅的藝人。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並不是?
在娛樂圈裡,很多時候,衡量一明星是否成功的標準,就只有一個字「紅」,可什麼是紅呢?並沒有太準確的定義。
但總的來說無非幾個方面,有沒有參加流行的綜藝成為嘉賓或者常駐嘉賓,有沒有登上時尚雜誌,有沒有經常出現在熱搜上,有沒有大的代言,有沒有龐大的粉絲群,有沒有經常處於話題中心,有沒有經常參加各類晚會,有沒有各種緋聞。
如果以這些來衡量,陳月末的確不紅,除了演戲之外,他幾乎就是個透明人。他的私生活很少公開,除了必要的宣傳,他也幾乎都不出現在公眾視野,如果用話題度來衡量,他真的不紅,可是要是陳月末想做的不是明星而只是一個演員呢?
陳月末出道的時候的確已經不年輕了,但是26歲怎麼說也還是可以在偶像劇裡混個臉熟的,然後參加參加綜藝,多出點新聞,還可以偶爾有點緋聞,那麼他的話題度肯定會比現在多的多,畢竟作為演員要有代表作,但是如果作為偶像的話,也許並不一定。
可是陳月末始終只做了一件事,演戲,不僅如此,他出演的幾乎都是正劇,他在劇中的形象很多不僅說不上好看,甚至有些醜,這樣顯然是成不了偶像的。
其次,他的角色在劇中,完全都是為了劇情服務,換句話來說,角色演好了是為劇情增色,對他個人反而有去個性化的作用。
那麼可不可以說,他並不那麼著急想紅,而不是所謂的「捧不紅」。
其實作為星二代,他有太多的可以出圈的機會,但是顯然他並沒有打算利用這一點,而是一部戲一部戲的老老實實的表演,他所有的心思都只放在了一個地方,就是表演。
在《老中醫》中,為了更好表現角色,他悄悄跟蹤了流浪漢20多天,學習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為了演出角色特點,他花了四個多月去學習中醫知識。在表演的時候,各種專業術語他信手拈來,專業的典籍他倒背如流,完全不需要依賴後期錄音和配音,號脈也好診斷也好,都表現的讓行家也無可挑剔。
但是,在最後成片的時候,他的戲因為各種原因被減了100多場,他私下哭了很多回。陳月末說過,他入行後,陳寶國就告訴過他,這一行其實是非常寂寞的,但是他願意走下去,哪怕始終一個人。
所以,他演戲,不是為了紅,不是為了當明星,他只是純粹的喜歡,他也不在意紅不紅,他給自己的定義就是:一個普通男孩,吃飯也要兩瓣蒜。
也是因為如此,陳月末看上去沒有那麼「紅」,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只想做一個演員,在他身上有一種老藝人戲比天大範。至於星二代的這個身份,他不是那麼在意,因為他不是第一個進入演藝圈的星二代,也不是最後一個,實在沒有必要太過於渲染他是星二代。
這樣一個年輕人,也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才是演藝圈的希望,因為是因為真正的熱愛才去表演的,也是因為如此,他的未來才更值得期待,因為只有熱愛才能讓人生變得不平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