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駐美的「三大任務」能實現嗎?

2020-12-28 華夏經緯網

蔡英文(左)蕭美琴(右)

蔡英文已經敲定由國安會諮詢委員蕭美琴出任駐美代表,這項人事案被臺灣媒體指稱並非以個人「專業」做考慮,而是在於蕭美琴跟蔡英文「關係極佳」才出任此職,這樣臺灣的對美「外交」工作就可以直達天聽。但也有媒體反駁,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蕭美琴擔任駐美代表,被批評是「沒有首長經驗」、有「大小姐脾氣,缺乏協調能力」,認為她並非因為「專業」而擔任駐美代表這項重要職位。但也有人反批這些批評只是反映了批評者令人作嘔的「仇女」與「意識形態偏見」,以及對於國際事務的陌生。

那麼,一個沒有「外交」訓練經驗,也沒有正式駐外經驗的政治人物,為何能在蔡英文第二任期,取代過去的「外交」技術官僚,直接放洋去擔任駐美代表呢?

外界猜測最多的是蕭美琴首要的任務,就是能夠促成蔡英文與美國總統川普來個「特蔡會」;其次就是促成臺灣與美國能夠儘速「建交」;第三就是積極促成臺灣駐美單位的「去中化」。我們就以這3點來討論蕭美琴駐美的意義。

「特蔡會」能夠實現嗎?

就第一項來說,「特蔡會」一直是蔡英文心目中最想達成的事務,這種心裡不必然能夠對臺灣的國際處境有所改善,是想在歷史上留名。畢竟,蔡英文過去4年的任期,已經被定位為「親美反中」的路線,如果能在未來的時日裡,實現跟川普會面,那麼起碼在臺美關係史上會大大的寫下一筆,對於她實現「兩國論」的夢境,也會比較接近真實。

但是,反過來看,美國是否願意幫助蔡英文實現「特蔡會」的願望呢?這可能還是要從對川普的選情是否有加分來分析。

川普由於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置失當,目前在美國國內的聲望已經被民主黨的對手拜登超越,特別是過去一波激進的反種族主義抗爭,更讓川普灰頭土臉,所以川普想逆轉勝,可能需要操作一下區域衝突,以轉移內部人民對他執政不力的視聽。

如果這時川普也願意來個「特蔡會」,會在臺海掀起巨大的千層浪。這種打「臺灣牌」來轉移美國人民的視聽,也許有效,也許無效,就看中國大陸怎麼反應了。

假如大陸採取的是低度反應,大概也是不痛不癢。但是,大陸若採取高強度的軍事反應,那麼全球的焦點必然會轉移到臺海這邊,就像朝鮮炸毀「兩韓聯絡辦」一樣,金與正一時之間變成全球矚目的焦點人物。

若是未來的一段時間,朝鮮是由金與正說了算數,臺灣也是在蔡英文大權掌握之下,兩個女人同時在東亞興波,恐怕美國人馬上會忘了疫情的嚴重性,而把眼睛全部轉移到東亞兩個女人興波的衝突面來。

當然,這是一種危險的操作行為,如果東亞不慎引發戰火,美國能夠同時應付朝鮮半島與臺海的衝突嗎?以現在解放軍的實力,恐怕已經不是1950年代韓戰時期所能比擬,川普若有心以衝突戰略來贏得選舉,也要考慮到如果局勢失控的後果。

所以「特蔡會」是否可行,可以想像,但最好還是不要實現。就像陳水扁時代的「烽火外交」,如果東亞地區到處燃起烽火,必然不可能有人獲得好處,火中取慄的結果,最怕會像星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臺美能夠「建交」嗎?

蕭美琴駐美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希望能促成臺美「建交」。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想要實現,還是跟「特蔡會」一樣難,而且兩者還有連動關係,如果大陸採取高強度的軍事反應,蔡英文到時想再「擱置爭議」,恐怕很難了。

事實上,中美與臺灣地區關係有一定的規則存在,也就是中美之間的「三個公報」,這是中美關係的底線,過去的美國總統沒人敢跨越,如今中美關係雖然已經從「積極交往」,轉移到「戰略性對抗」關係,但是川普可以跟中國打貿易戰、疫情戰、科技戰,只是要打「臺灣牌」,這已經冒犯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底線,是否能夠控制住局勢,恐怕也是不是川普一個人說了算。

弗朗西斯福山最近就對川普評價說,美國對疫情的反應笨拙至極,其威望也大幅下滑。這個國家擁有巨大的潛在國家能力,並在以往的流行病危機中建立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記錄,但其目前高度分化的社會和無能的領導人阻礙了國家的有效運作。

川普總統非但沒有促進團結,反而助長了分裂。他將援助的分配政治化,將制定關鍵決策的責任推給州長們,同時又鼓勵人們為保衛公眾健康抗議他們。整個世界也在看電視,人們吃驚地看著美國,而中國的迅速處理則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一個對新冠疫情反應都「笨拙至極」的總統,他有辦法對付東亞遍地的烽火嗎?只有天知道。

強化駐美單位的「反中意識」

過去民進黨對臺灣的「外交」系統是相當不信任的,以為他們只會扯後腿。

就以當前為例,臺「外交部」在6月12日通電所有駐外館處,針對駐外人員的名片,律定使用所謂「國徽」、「外交部部徽」等代表圖案,並統一名片格式。由於未同意使用臺灣,引來駐外人員議論,認為這是針對在名片上自行印製臺灣的「外交」人員,要求改正。民進黨「立委」質疑臺「外交部」此舉是在開倒車,這不僅與社會主流氣氛不符,也有違蔡當局希望更凸顯「臺灣」國際能見度的基調。

這是因為臺灣過去的駐外單位都是以藍營思維為基礎的「外交」技術官僚,他們都奉「中華民國」為正統,並不接受蔡英文的「中華民國臺灣」的主張,所以必須要有人去美國執行蔡英文的意志,蕭美琴就帶有這種任務駐美,所以不管她是否有「外交」經驗,只要能執行蔡英文的意志,沒有什麼不可以。

其實,臺「外交部長」吳釗燮之前把「口譯哥」趙怡翔派做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也並沒有「外交」的資格與經歷,他一樣可以擔任「外交」官僚10年經歷都等不到的職位,「口譯哥」顏色對了,同樣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而最近傳聞「口譯哥」趙怡翔曾多次表達要回臺參選,希望離開美國的職位,並未獲得證實。另外,在不久前媒體也指趙怡翔可能出任駐美副代表,這可能都是外接刻意製造議題,訊息本身並不可信。

但是,可信的是民進黨對「外交」技術官僚並不信任,所以用自己非技術官僚取代擁有濃濃的藍營色彩的「外交」技術官僚,未來只會越來越多,至於他能完成什麼任務,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

就像吳釗燮在任內不斷的面臨「斷交」,他還是好官我自為之,即使被稱為 「斷交部長」,只要有蔡英文關愛的眼神,雖然臺灣民眾不愛,對他但是又何奈?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王昆義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蕭美琴自封「駐美大使」?蔡英文:最好的溝通狀態
    文|快樂天使 審丨暗藍9月20日,據海外網報導指出,近期有臺媒爆料稱,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期將自己社交媒體帳號上的個人簡介由「駐美代表」改成了「臺灣駐美大使」,結果被島內網民們嘲諷和指責。蕭美琴簡介改為「駐美大使」惹眾嘲據悉,披露該消息的臺媒還表示,臺灣當局的駐外機構在「非友邦」的國家中,一般都是稱為「代表處」,或者是「辦事處」。而此次蕭美琴將自己社交媒體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後,甚至有綠媒將其無知行徑稱為「臺灣『外交』的突破」。
  • 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正考慮囤澳大利亞葡萄酒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又來蹭熱度。「正在考慮囤澳大利亞葡萄酒。」12月1日下午,蕭美琴轉發一條視頻推特,並配上了這樣的文字。此前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蕭美琴轉發的視頻推特來自所謂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該推文還加上了「聲援澳大利亞」的話題標籤,並加上了紅酒和澳大利亞國旗的小圖標。不過,蕭美琴的這條推文並沒有得到網友的認同。
  • 臺「駐美代表處」兩天確診11人,「駐美代表」感訝異:可能在外各自...
    (觀察者網訊)短短兩天,臺當局「駐美代表處」曝出1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且尚未釐清傳播路徑。對此,臺「駐美代表」蕭美琴直呼「很訝異」,稱不排除確診者是在外「各自感染」。但底下員工的曝料則又是另一種說法,稱「代表處」輕視防疫,還舉辦餐會。
  • 臺「駐美代表」自封「大使」
    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被曝將社交媒體上的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引發網友熱議。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有網友諷刺蕭美琴「只會自嗨」,還有網友質疑:「這個人是要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以獲取個人最大利益才高興?」蕭美琴個人推特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
  • 「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發推特蹭熱度?
    尤其在美國疫情爆發之後,經濟發展受阻阻礙,而中國卻率先實現經濟復甦,讓美國一些政客內心充滿「嫉妒」。澳大利亞日前甘當美國「馬前卒」,在中澳關係不斷降溫後,澳大利亞方面才意識到跟中國合作才是正確選擇。臺北「駐美代表」蹭熱度臺「駐美代表」蕭美琴在12月1日發布推特,表示「正在考慮囤澳大利亞葡萄酒。」她借著聲援澳大利亞來蹭熱度,卻遭到了網友的諷刺。一些網友表示,澳大利亞紅酒搭配美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美滋滋。還有的網友十分直接,表示澳大利亞從未承認臺灣地區是一個「國家」。
  • 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又來蹭熱度,聲稱正考慮囤澳大利亞葡萄酒
    12月1日下午,蕭美琴轉發一條視頻推特,並配上了這樣的文字。此前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蕭美琴這條推文發布前一天,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對中方譴責澳軍人殘殺阿富汗平民的配圖推文大動肝火併要求中國「道歉」,不過其1日突然為此事「滅火」,但澳大利亞的一些西方盟友還在火上澆油。
  • 臺「駐美代表」深夜發文承認:「駐美大使」美官方不承認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駐美代表」仍是她對外的正式職銜。
  • 陳水扁緋聞女友簫美琴任「駐美代表」,蔡英文能靠她見到川普?
    陳水扁的「緋聞女友」、蔡英文的姐妹淘,現任臺灣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的簫美琴,日前正式被任命為臺當局「駐美代表」,她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駐美代表」。對於民進黨當局對簫美琴的任命,「美國在臺協會」前主席卜睿哲稱,「蕭美琴的任命受到華府歡迎」。最大原因不外乎「她是能直達天聽的人」,是蔡英文處理「臺美關係」的最重要親信,與當年馬英九任命金溥聰的理由同出一轍。
  • ...中的一人和蕭美琴曾接觸過,蕭美琴已經開始隔離,目前-FX168財經網
    2020-11-26 23:28:12來源:FX168 【臺「駐美代表」辦事處增9人確診新冠,員工:無視美國疫情開餐會】據臺媒報導,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25日新增9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自稱臺當局「駐美代表」的蕭美琴和其中一人曾有過接觸,目前已經開始隔離。
  • 蕭美琴「受邀出席」就是大突破?藍營學者:只有臺灣在興奮
    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典禮引發討論,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昨天表示,蕭美琴能參加典禮這是好事,但大家不用太過拘泥於這是不是代表臺灣當局和美國關係的
  • 「蕭美琴蹭拜登就職典禮」背後有貓膩?學者:門票是可以花錢買到的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20日就職,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獲邀參加典禮,民進黨吹噓這是臺美「斷交」42年來駐美代表首度獲邀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 臺灣「駐美代表」「獲邀」出席拜登就職大典 網友:黃牛票?
    對此,臺灣「駐美代表處」1月20日宣稱,「駐美代表」蕭美琴接受第59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主辦單位「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邀請,將代表臺灣出席祝賀。      臺媒還稱,這是1979年以來,臺灣第一次獲得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正式邀請。
  • 「臺灣駐美代表"蹭拜登就職典禮背後的故事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了此次典禮,還主動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參加典禮的視頻,她說,「民主與自由是我們的共同價值,經濟繁榮與區域穩定是我們的共同利益。在堅定的基礎上,期待未來繼續深化臺美關係!」 蕭美琴這麼興衝衝地「炫耀」,也因為這張入場券實在來之不易,民進黨當局煞費苦心地「積極爭取」。
  • 美助理國務卿、駐荷蘭大使分別見臺北「代表」,專家:不能上美國的...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剛宣布取消美臺交往限制,美國駐荷蘭大使胡克斯特拉就邀請臺北駐荷蘭代表陳欣新前往大使館會面。有專家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美上述挑釁「形式大於實質」,中國應堅持在臺灣問題上的戰略定力,不被帶節奏。
  • 臺美建交,臺W獨立,可能嗎
    柯拉克是9月19日離開臺灣的,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20日就把她的推特頭銜更改為「臺灣駐美大使」。蕭美琴還澄清說,在私人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r」(「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然而她稱「這也不是她個人自封自嗨。她在美國代表臺灣,實際工作跟各國使館沒什麼不同」。
  • 「臺灣駐日大使」見光死
    「臺駐美大使」之後,「臺駐日大使」冒頭,結果也很快覆滅「臺駐美大使」覆滅後,「臺駐日大使」又冒出來了,不過同樣也很快覆滅: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24日在臉書發圖文分享他參觀富士電視臺一事,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他張貼的照片中,富士電視臺在電視牆上寫有
  • 臺灣熱點:蕭美琴「受邀出席」就是大突破?藍營學者:只有臺灣在興奮
    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典禮引發討論,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昨天表示,蕭美琴能參加典禮這是好事,但大家不用太過拘泥於這是不是代表臺灣當局和美國關係的「大突破
  • 民進黨當局吹噓「駐美代表」參加拜登就職典禮是大突破,前「藍委」:不需過度做文章
    【環球網報導】民進黨當局和島內綠媒近日都在吹噓「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獲邀」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儀式。
  • 臺「外長」:目前不尋求「臺美建交」 但將深化關係
    吳釗燮資料圖(聯合報)臺灣島內一些政客及媒體近期不斷炒作升級所謂「美臺關係」,甚至叫囂「美臺建交」,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0日聲稱,「目前不尋求與美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不過要繼續深化「雙邊關係」,聲明引發臺媒揣測
  • 衛星解密:美軍駐阿富汗三大空軍基地(上)
    據美媒預計,協議籤署後,美在阿駐軍規模將從現有的約1.3萬人降至約8600人,最後減至3600人。 美在阿軍事基地目前有著怎樣的部署?美真的會撤兵嗎,何時撤,怎樣撤?在美駐阿的十幾個軍事基地中,遙感智庫專家將擇其中最重要的三大軍事基地進行梳理,並分兩期對其撤軍動向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