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唐蓓老師的溫情朗讀 / 電臺配樂:劉歡《鳳凰于飛》
長假結束,盤點「這些天你看了什麼劇」,有女生回答《甄嬛傳》。
▲知乎截圖:「為什麼一些人每年假期都要重新看一遍甄嬛傳?」
不得不服氣,經典劇就是有讓人一刷再刷的魔力,並且總會有新的話題。
關於《甄嬛傳》,如果說有哪個角色最神秘,讓人好奇,那一定是純元。
她活在四郎的回憶裡,美好得如同洛神,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後來出現的任何女子,在四郎眼裡都是「菀菀類卿」。
她也活在皇后宜修的怨憎裡,讓宜修暗夜裡只要想起她,便會生出絲絲縷縷的悲愴,連同那些青春韶光都染了血色。
更玄妙的是,她從未露過面,只活在劇中眾人的嘴邊,所以也活在了觀眾的想像裡。
而想像最變幻莫測,所以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了一千個純元。
有的人相信了皇上的回憶,所以就把純元當作了白月光,認為如果有人要來演純元,那一定是年輕時演著瓊瑤劇的蔣勤勤(那時叫水靈),因為當年孫儷剛出道時,就有很多人說她的眉眼和神態酷似蔣勤勤。
也有人偏愛宜修的說辭,認為純元就是一個和妹妹搶男人的腹黑心機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那麼純元到底是唯美白月光,還是腹黑心機女?
恐怕,兩個都是她。
她一定有似白月光般美好的一面,但也一定有陰暗的一面——每一片月光背後,都有陰影。
四郎和宜修都是當年那場情事的當事人,他們二人看純元,不管是誰,都像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一樣,只會敘述對自己有利的那一面,而不是追求所謂真相。
皇上要用純元來凹深情帝王的人設,他必須把純元描述得天上有地下無,這樣才能讓其他妃子相信——不是帝王無情,而是你們都不配!
要不然,你非讓他承認男人都是大豬蹄子,帝王自古無情這個真相嗎?他也要面子的好嗎。
這時候,就只能利用一下逝去的純元了,反正她人已不在,還不是皇上說她是什麼樣,她就是什麼樣,其他人連偷偷去辨證的機會都沒有。
純元之於四郎,很像《妖貓傳》裡的楊貴妃之於唐明皇,那是帝王精心編織的一場夢,用來自欺和欺人。
聰明的嬪妃都懂,大家只是默契地不去戳破這個真相罷了。
即使宜修,心裡深恨純元,那表面上也是要配合著皇上一起懷念懷念姐姐的。
所以,皇上給純元的白月光人設,聽聽也就行了。
那麼,宜修給純元的腹黑心機人設就一定更接近真相嗎?
當然也不是。
宜修也有自己的目的,她先於姐姐嫁給四郎,本來也頗為受寵,但姐姐一來,她備受冷落,愛情和地位都丟了,在外人眼裡,她算是輸得徹徹底底。
她只能把這筆帳算在純元頭上,就像最後她和四郎的對話一樣,四郎說她最應該恨的是他,但宜修說——臣妾做不到。
這句話,其實已經講清三人之間的恩怨——真正錯的,真正該讓人恨的是皇上,宜修知道,但宜修做不到。
做不到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情感上,比起同床共枕的夫君,宜修更捨得犧牲同父異母的姐姐;
二是利益上,宜修的得失榮辱都系在這個男人身上,而純元不僅給不了宜修利益,還能傷害宜修的利益。
宜修當然是要算計純元的,所以宜修給純元的腹黑心機人設,想都不用想,一定有黑純元的成分在。
真實的純元應該是既沒四郎描述的那麼白,也沒宜修形容的那麼黑。
男人的品味是很一以貫之的,從四郎後來為眉莊和甄嬛心動來看,他能一眼就看中純元,並寵成那個樣子,說明純元這個人一定是容貌和心性都很美好的。
不管觀眾怎麼罵四郎是個大豬蹄子,不能否認的是,四郎這個人看女人的眼光還是很有水準的。他喜歡過的甄嬛、眉莊、華妃、寧貴人,氣度都比一般女子高雅太多。
那種不夠雅致沒有深度的女子,像是安陵容,祺貴人,四郎都是為了雨露均沾,當個遊戲對待的。
純元能讓四郎心動如此,絕不是淺薄的女子。
還有一個人也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槿汐,槿汐當年誓死效忠甄嬛,起因就是覺得她像純元,不光是容貌像,氣度也像——甄嬛為槿汐出過頭,純元也為槿汐出過頭。
在後宮爾虞我詐沒有盡頭的環境裡,還能有餘力給對自己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一點溫暖,從這一點上看,至少純元是一個懂得善待別人的人。
這是她白月光的一面。
那麼心機的一面是什麼呢?就是她的的確確利用和傷害了宜修。
純元是怎樣被四郎一眼看上的呢?是因為宜修懷孕時,純元穿得花枝招展去探望,她穿的就是甄嬛晉升妃位時穿的那件衣服。想想看,是不是太過於隆重。
這是不是刻意的呢?純元入王府,說白了就是烏拉那拉氏家族的刻意安排。
這事很正常,也很好理解,多想想就知道一定是朝堂風雲。那個時候已經到了九子奪嫡的後半段,只怕朝堂眾人,包括烏拉那拉氏家族都已經看明白,四郎是很可能要登上皇位的人。
這種情況下,整個烏拉那拉氏家族還只有宜修一個庶出之女在王府,那顯然是不夠的。
宜修當年是以側福晉的身份嫁給四郎的,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為什麼只能是側福晉呢?因為對皇室來說,這裡面的進退空間太大了——如果四郎沒當上皇上,那庶女以後慢慢做王妃也夠格,一旦四郎有繼承皇位的苗頭,嫡福晉這個位置就夠那些大家族爭的了。
四郎那時已經是貝勒爺,貝勒爺娶嫡福晉是要各種權衡利弊的。
為什麼宜修會先入王府呢?這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大家族都是先嫁庶女的,因為嫡女有更重要的用處,必須要等一等,瞅準最好的時機。
庶女要先去探路,如果嫁的那個人已經完全沒機會爭皇位,就可以不用再把嫡女送進去了,嫡女可以另選其他更有機會的皇子。但如果反之,那麼嫡女則可以去爭取嫡福晉乃至更尊貴的身份。
純元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被安排進的王府。
如果烏拉那拉氏還有其他嫡女,放心,那將來也是進宮的命,太后明知宜修做了那麼多錯事,還力保宜修,不就是因為烏拉那拉氏已經沒有其他女子了嗎?
這種事情在皇宮屢見不鮮,就像《孝莊秘史》裡,大玉兒、海蘭珠就是姐妹同嫁皇太極,她們的姑媽哲哲那時還是皇太極的皇后。
一切不過都是為了實現家族利益最大化罷了。
很可悲,但的確是事實,那時的女子多半都是工具人——庶女是給嫡女鋪路的棋子,嫡女是給家族鋪路的棋子。
宜修太明白這個道理了,所以她一定要純元死,純元死了,她作為唯一的烏拉那拉氏女子,也就可以名正言順擁有家族這個大後盾了,實質地位已經是嫡女。
否則她就永遠只能是庶女。
純元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嗎?估計也是明白的。
從她願意進王府那一天,她就知道,她和妹妹之間只可能裂隙越來越大,甚至不能共存活。
但她還是選擇了這條路。
這裡面有命運的無奈,有她從小耳燻目染練就出來的野心,或者,也有一點她對四郎的動心。
就和甄嬛一樣,甄嬛的兩次進宮,誰敢說沒有一點她對權勢的野心呢。
甄嬛和純元,料想都不是那種安於過平淡生活的人。
如果純元能活下來,她最像的人,恐怕是那個為烏拉那拉氏籌謀了一生的太后。
在和宜修的那場糾葛裡,料想兩姐妹的廝殺恐怕是腥風血雨的,宜修對純元下過手,純元也對宜修用過狠。
都不是那麼無辜,但都讓人覺得是那麼刻骨銘心的無奈。
一時間不知道,該慶幸還好純元死得早,所以活成了大家心中的白月光;還是該嘆息宜修步步為營,卻沒料到最終自己只是活成了別人窗前那一抹蚊子血。
或者只能拍拍胸脯暗自舒口氣——還好,我們現在的女性都足夠幸運,至少我們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為自己而活。
純元是四郎心裡的白月光,是宜修心中的飯粘子。
但她沒有的正是自己。
到頭來或許最適合那一句——「不過是又一個無奈的苦命女子」。
這個假期你看了什麼影視劇?
林宛央,瀟灑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灑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qiuxiangjie0122,本文轉載自宛央女子微信公眾號(ID:Apple1990-k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