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蓋樂隊遊歷世界各地,以一種融合的音樂形態在一場接一場不遺餘力的現場演出上,將蒙古民歌的聲名傳播到五洲四海。而在這些音樂的旅途中,杭蓋自身也發生了自然的蛻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草原之心。
杭蓋的音樂裡既能夠聽到歷史塵煙未能掩蓋的金戈鐵馬,又能夠聽到流轉在時空裡的那些古老吟唱,亦仿佛一張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那上面刻畫著民族歷史變遷,也展現了古老文明中的智慧及對現世的重要警示,長生天的眷顧之下我們需心懷感恩,找回人與自然之間最自然的相處方式。
在駿馬上,我的好安達,我的好姑娘,我們就唱起這首永不會終結的民歌吧。
對於《好歌曲》這樣的平臺你們的想法是怎樣的?
《好歌曲》對於中國原創音樂的發展無疑是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像一些本身沒有什麼影響力但在音樂上很有功力的音樂人可以得到更好的關注,尤其一些非主流的音樂比如搖滾樂、民謠、世界音樂將會影響到更多人。
杭蓋樂隊在國內被音樂圈的同行非常認同,對於真正的大眾來說並不熟悉,參加《好歌曲》這個平臺,是非常適合讓大眾了解杭蓋的機會,我們想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們的音樂,也希望以此能讓更多人關注到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藝術。
我們的成員都有做搖滾樂隊的背景,但我們又同樣來自草原,所以當我們組成杭蓋的時候,音樂就自然的發展成現在這種狀態,而其實搖滾樂本身和蒙古音樂在精神意義上有很多共通之處,所以對我們來說這種反差不會成為障礙,而是一種自然的融合。
你們覺得國內和國外音樂節的差異在哪裡?國外的音樂節在組織運營方面更為專業,經過多年的積累也已經有很多非常好的音樂節品牌,像我們曾經參加過的Womad、Roskild、Wacken、Lowlands、Bonaroo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國內的音樂節除了迷笛和草莓之外,很多音樂節在內容上不夠精緻,也缺乏專業的運作,但是我們相信這一切正在往好的方面發展。而我們樂隊自己發起的杭蓋音樂節從2010年起至今也已經辦了四屆了,今年將在北京舉辦第五屆,我們也希望能把杭蓋音樂節這個品牌帶到其他的城市去。
樂隊那麼多人,在磨合和創作上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別是從事藝術領域的人可能個性更強,有時候真的沒什麼辦法也會吵架也會打架,但都不是為了個人利益,通過這麼多年的磨練大家已經很融洽的相處在一起了。
近期我們會整理之前發行的三張專輯出一個精選集,但全新製作的新專輯也已經在籌備了,將在加拿大錄製,與一位非常偉大的製作人合作,希望能在年底前發行。
很多國內樂隊都出現在國外的舞臺上,但大多數樂隊都是偶爾出現,沒有真正在國外不斷的產生影響,當然持續的產生影響和不斷達到新的階段也是非常困難的。
觀眾非常熱情,工作人員很專業,每個參與音樂節的人都很享受其中,是真正的節日,音樂產生的愛真正在影響著很多人。
點擊【閱讀原文】看杭蓋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