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結王家衛式的臺詞,基本上就是一個事件+一個繞口的時間+一個敘述的結尾,比如「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但他有一部電影不是靠這樣的念白推進的,而是用極致的鏡頭把一個愛情片構謀成了懸疑片,少一個鏡頭則少,多一個鏡頭則多,是迄今歐美影評界綜合評價最高的華語電影之一。那就是《花樣年華》。
王家衛的電影裡大多紅男綠女,充滿情和愛,他擅長把庸俗的事情拍得雅致,鏡頭不黃不色,卻能把一種曖昧烘焙得恰到好處,《花樣年華》就是如此,所以這部電影要「品」。《花樣年華》的宣傳裡多是張曼玉換了多少身嫋嫋婷婷的旗袍,這次不妨從電影的食物來品電影的味道。
《花樣年華》靈感來源於劉以鬯的中篇小說《對倒》,只是採用了小說的意向構思了一個全新的故事。故事不複雜,在1962年的香港,混亂嘈雜的公寓裡面,周慕雲(梁朝偉飾)和蘇麗珍(張曼玉飾)兩個家庭各租了一個小房間,蘇麗珍的老公和周慕雲的老婆有染,兩人發現後,作為「受害方」形成了某種同謀的關係,他們時常扮演對方的愛人,推演這場情變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兩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家人就是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人,人和人的情感往往會通過食物遞進,味蕾是有記憶的,食物是能夠聯結彼此的。周慕雲和蘇麗珍有幾場吃東西的戲,貫穿下來,就能清楚地看到兩人的情感走向。
蘇麗珍的丈夫陳先生經常出差,其實是在和周太太私會。獨自一人的蘇麗珍常常拎著一個小巧的豆綠色的保溫桶下樓買餛飩。
午夜的街頭,穿一身素色精美旗袍的蘇麗珍在水汽瀰漫裡一步一個臺階,輕盈地扭動著腰身。走到小攤旁邊,在煙火氣裡抱著臂膀,遺世獨立的樣子,仿佛此刻已被時間定格,周遭熙熙攘攘皆與她無關,什麼都近不了她的身,美到讓人心生憐愛,只能遠觀,容不得一點意淫。
裝好餛飩,轉身穿梭在市井小民裡,有種「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自持感。
為什麼會一個人在午夜買餛飩呢?因為長夜漫漫,冷冷清清,寂寞難耐,如果是兩個人在一起,就可以做飯吃。但一點點小餛飩又不足以填飽肚子,只是打發些時間罷了,作為無聊生活中的一點消遣。
而小餛飩也成了她和周慕雲相遇的開始。周慕雲也是一個人,她上樓,他下樓,她轉過街口,他路過轉角,他們擦肩而過,他們驚鴻一瞥。
兩家是鄰居,晚上回來的時候,蘇麗珍看到了周慕雲帶著和她老公一樣的領帶,周慕雲看到了蘇麗珍拿著和他老婆一樣的手包,事情不言而喻。領帶是周太太買了兩個一樣的,手包是陳先生買了兩個一樣的。
周慕雲把蘇麗珍約出來吃牛排。其實兩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和對方的另一半在一起了,牛排是很紮實甚至有時候難嚼的,這也說明這個真相已經坐實,同時又令人難以接受。
兩個人一起緩緩走在午夜的街頭,只留下悠長的背影。像可以傾訴可以依賴的盟友,像兩個剎那相遇的寂寞靈魂。
他們達成共識,扮演對方的愛人,兩個人點了對方愛人喜歡吃的飯。蘇麗珍說原來你太太這麼能吃辣,她似乎不能承受辣,但還是一次次用牛排沾著辣醬,像用辣椒灼燒的痛感來掩蓋內心的疼痛。
這種身份的顛倒,讓兩個人也分不清什麼時候是單純的友誼,什麼時候是曖昧的情愫。兩個人坐在車裡,周慕雲想拉蘇麗珍的手,剛觸碰到,蘇麗珍就急急地縮了回去。可能她也在想,旁邊這個人是周慕雲還是陳先生呢。
為了避嫌,兩人一前一後回公寓,周慕雲先下車,遭遇一場大雨,生病了。蘇麗珍得知他想吃芝麻糊,但又不好明目張胆地做給他。於是做了很多每個人都分了一碗。
這一碗黏稠香甜的芝麻糊暗藏了蘇麗珍多少的情感,她希望他好起來。一個女人若是動了情,她甘願把所有的溫柔和專注都湧向他,哪怕費盡周折,也甘之如飴。
「謝謝你的芝麻糊,那天剛好想吃芝麻糊。」男人又何嘗不知道其中的深情呢。
兩個人的感情也像慢慢熬製的芝麻糊,炒熟、攪打、過篩、加糖、攪拌,漸漸變得黏黏連連,也有了些許不一樣的味道。
蘇麗珍喜歡看武俠小說,周慕雲喜歡寫武俠小說。只寫了很多開頭的周慕雲決定完成一部武俠小說,並讓蘇麗珍幫著看看。
一天房東喝多回來了,外屋忙起來,人來人往,在周慕雲房間看小說的蘇麗珍也不好出去了,外面又打起麻將,兩個人只能都待在房間裡。
在狹小侷促的空間裡,他們面面相覷。周慕雲從麵攤買了麵條,分給蘇麗珍的時候,拉拉扯扯糾纏不清。
外面麻將打個不停,周慕雲買了糯米雞,兩個人也在享受著這種外界的緊張感帶來的小小的刺激,像平淡生活中的一場盛事,各自揣著隱秘的快樂,不能見光的快樂。
後來周慕雲搬到了2046的旅館,蘇麗珍也如約而至,她說著「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他們是誰?《花樣年華》裡有很多偷情的人,除了他們的愛人之外,還有蘇麗珍的老闆,周慕雲的朋友。
她蘇麗珍不要做這樣世俗的人。
吃著家常飯,蘇麗珍假裝雲淡風輕地問「你是不是外面有女人了」,對方也若無其事地回答「你有病吧」,不管有沒有,聰明的世間男子大多都會這麼回答,首先在氣勢上就不能輸。這個對方當然還是周慕雲,他們還在玩扮演的遊戲,同時也在玩味著自己的痛苦。
還是像上次坐在車裡,周慕雲牽她的手,她握緊說「我今晚不想回去了。」 她把最後的自矜自傲也給了周慕雲。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如果多一張船票她不會跟他走,他也不會跟她走。
故事的最後周慕雲去了新加坡,蘇麗珍後來也去了新加坡,回來帶著她的兒子又住到了原來的公寓,兒子叫「庸生」,金庸和梁羽生的合稱,從名字看應該是她和周慕雲的孩子。周慕雲也回來探看,只是沒有敲開蘇麗珍的門,就此兩人錯過。
電影裡充滿變幻的煙霧和易散的水汽,像男女之間的感情一樣。至於兩個人為什麼相愛沒有在一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他們曾經相互慰藉,知道動情是何其容易又是何其難,還需要管怎麼開始的,怎麼進行,怎麼結束的嗎?他們已經用失去的東西安慰了自己,錯過是遺憾,也是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