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海報
「最美的青春」獻給塞罕壩
用傳奇書寫奇蹟
中國藝術報記者 吳月玲
剛剛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2分,這是國產電視劇罕見的高分。這部講述20世紀60年代,以馮程、覃雪梅為代表的18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畢業生,與承德圍場林業部等組成拓荒隊伍,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植樹造林的故事,也就是塞罕壩由荒漠變成森林的故事。這部電視劇看似只能針對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中老年觀眾,卻意外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目光。導演巨興茂之前獨立執導的電視劇為網絡劇高分之作《靈魂擺渡》,監製郭靖宇則是眾多超高收視劇的導演,可兩位導演在談及這部電視劇的創作時,談得最多的還是「真」這個字。劇中偶爾被年輕觀眾吐槽的陪伴主人公馮程三年之久的那棵樹,「難道是PS的嗎?」近日,郭靖宇在由中國電視藝委會召開的《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上承認,那是一棵假樹,原因是在承德境內已經找不到大片荒漠了,而劇本中那棵樹就在荒漠中佇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繁榮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些景象完全沒有了。從基本環境上看,河北省境內無法拍攝這部戲的前30集。」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
真實還原不能湊合,也是巨興茂對自己的要求。為了達到要求,他們下的都是笨功夫。在沙漠裡拍荒漠,有一天,風太大了,沙子像河水一樣在眼前跑,汽車的門被沙掩住了,從裡面推不開,必須有人在外面,才能把門拽開。人在外面都站不住。原打算停機了,讓主演都回去了,可轉念又想,這樣的場景輕易碰不到,於是又把演員叫回來拍了幾場戲。就在這場風沙中,主演劉智揚為了拍一場自盡的戲,吃盡了苦頭。為了拍雪景,他們來到克什克騰旗,動輒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有演員也有攝影師的手指頭都凍黑了,可是沒有一個人撤退,因為他們自己也被塞罕壩的精神感動著。
這部在央視播出的36集電視劇拍攝耗時六個月,轉場八地,是近來電視劇拍攝周期非常長的一部。這六個月還原塞罕壩原貌的實景拍攝,讓主演劉智揚對塞罕壩精神有切身的體會和理解,「當成為馮程面對那一片望不到邊的荒蕪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惡劣條件,像小刀一樣刮在臉上生疼的冷風,一種從未有過的沉重的責任感、使命感鞭策我堅持下去。」劉智揚說:「通過馮程的視角我見證了塞罕壩從一片荒蕪成為浩瀚林海,三代人的熱血青春走出的坎坷造林路,用再生動的文獻資料、再生動的描述都不及身臨其境的衝擊。在我第一次看到茫茫林海時,在演員穿著不抵風沙的棉服和沙漠融為一體時,在接近零下20攝氏度的夜裡馮程依然不放棄尋找希望時,頂著呼嘯的風和粗糲的沙石風暴回到那個被外國專家都放棄的塞罕壩,與當年那369名造林先鋒一起並肩作戰,那時我才真正理解當年塞罕壩人50餘載歷經磨難,深耕不息,植樹不止,最終建設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完全是靠了他們超乎常人的信念和使命感,也正是這份永不罷休的倔強讓塞罕壩人創造了改變自然的奇蹟。都說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塞罕壩人用青春和生命創造綠色奇蹟的同時,也創造了偉大的塞罕壩精神。」這位年輕的演員認為,《最美的青春》之於他早已不只是一個角色一部戲那麼簡單,而是這段傳奇的參與者、再現者。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海報
導演巨興茂在當演員時就與郭靖宇導演合作過多部電視劇,現在也是郭靖宇的徒弟,因而在他的執導和郭靖宇的監製下,這部電視劇也打上了濃濃的郭氏風格。回望一下郭靖宇的作品目錄:《鐵梨花》《打狗棍》《紅娘子》《勇敢的心》《我的娜塔莎》,哪部不是傳奇色彩濃鬱呢?因而《最美的青春》也以強情節吸引了不少觀眾。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以郭氏這種重情節重性格衝突的藝術模式,實現了對塞罕壩精神、對主流價值觀的一種新的發現。以馮程、覃雪梅為代表,這些形象的塑造非常令人信服地證明了什麼是最美的青春,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於是主動地挑戰艱苦,攻堅克難,敢於創造,不怕犧牲,變不可能為可能,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去創造奇蹟,以報效祖國造福人類。中國電視藝委會研究部主任陳超英說,神樹的被砍與保護,以及男女主人公的身世都為本劇增添了一抹傳奇色彩。故事講得流暢並不難,難就難在一波三折,更難在具有傳奇性。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說,沒有從《紅娘子》到《打狗棍》的歷練,不會有《最美的青春》,「將中國長篇電視劇的編劇藝術的強情節、危機藝術運用到了《最美的青春》裡,使弘揚主旋律的這部重要作品得到了很高程度的審美化、藝術化的表達。」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
在這部劇中,除了展示在艱苦環境下堅持科學植樹造林外,「最美的青春」怎麼少得了愛情呢?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戴清認為:「劇中每個人都不符號化也不概念化,每一對戀愛關係都不同,而每一對青年男女走到一起,對他們的情感把握處理鋪墊都特別細緻。」劇中這些愛情發展絕不是空中樓閣,讓人感覺浮在空中不可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智華說,植樹造林線索和感情線索相互交織,感情戲佔的篇幅比較多,但是感情戲一直是服務於植樹造林這個主要線索,感情線沒有喧賓奪主,所以這個故事就精彩好看了,比如為什麼覃雪梅最後選擇了馮程,沒有選擇武延生,最主要還是因為在植樹造林上,他們志同道合。
在《最美的青春》對「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等特殊歷史時期的表現上,專家在研討會上則存在分歧,但這畢竟是在電視劇中邁出了可貴的一步,大家還是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