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冬:面對「二次創業」的新契機,安海商會將迸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帶動全體會員投身「二次創業」大潮中,弄潮搏浪,奔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開欄的話:晉江,民營經濟發展熱土;如今的晉江,正掀起一股「二次創業」的熱潮。在這股熱潮中,晉江的商會、行業協會也積極行動起來,團結會員,積極尋求「二次創業」發展新路子。今日起,本報推出「抱團聚力推動『二次創業』———晉江街鎮商會訪談」系列報導,讓我們一同走近晉江街鎮商會。
晉江新聞網6月4日訊 作為晉江經濟和文化重鎮,安海近年來各方面的成績異常突出。在安海經濟界,安海商會是一個響亮的名號,它團結著安海的企業界精英,為晉江產業發展積極貢獻著力量。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安海商會,專訪了安海商會常務副會長吳秀冬。
商會名片:
「安海商會成立於1989年,現有會員2988名,23年間,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商會不斷蓬勃壯大。與此同時,商會也通過開展特色的會務活動,發揮『橋梁』和『助手』作用,為會員服務,為地方建設貢獻力量。」日前,在安海商會辦公室裡,吳秀冬拿起手中分類有序的資料,細細向記者介紹起了商會的風採。
據介紹,安海商會不僅人數多,會員單位還涵蓋了服裝、玩具、紡織、機械五金、建材、皮業等多個行業。為了進一步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商會先後按行業組建了玩具、機械五金、建材等多個同業公會。
一直以來,安海商會積極配合政府工作,努力為當地政府和群眾搭起交流的「橋梁」。據悉,安海海東鴻塔片區徵遷期間,商會許多會員放下手頭生意,奔波於街頭巷尾,協助動遷人員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會員們發揮他們「人頭熟」、威望高等優勢,協助對一些疑難問題進行調解,使得徵遷工作順利進行。「安海舊城改造,是一件造福子孫的好事,作為本地商會,我們沒有理由袖手旁觀,當然要鼎力支持了。」吳秀冬一語道出了廣大安海商會會員的心聲。
安海商會歷史悠久,歷屆工作成績顯著,不僅得到社會和廣大會員的認可,更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包括:1993年被評為泉州市商會系統先進單位;1997年被評為晉江市助殘先進單位;1999年被省人事廳、工商聯授予1996-1998年度先進集體;2003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評為2000-2002年度進行集體等。「這些榮譽代表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安海商會的肯定和莫大的鼓舞。」吳秀冬表示。
會長訪談:
晉江經濟報:除了您剛剛講到的那些,安海商會還有哪些特色活動呢?
吳秀冬:除了積極配合政府工作外,我們還努力為安海的慈善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安海建鎮880周年之際,安海慈善協會成立,當時短短一個月時間,該協會就募集了善款1.88億元,其中,安海商會會員踴躍捐贈佔80%以上。
此外,商會還持續開展「一幫一」結對扶助貧困大學生活動,2005年至今的7年間,已經有50多名會員先後與76名大學生結對,助學金達91.06萬元。
慈善事業是一項造福社會、情曖千萬家的光彩事業,晉江處處湧現「互相關愛、構建和諧」的慈善風尚,安海商會的每一位會員,都希望自己能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使這種美德在安海代代相傳。
晉江經濟報:安海商會會員從事各個行業,您覺得應如何發揮好商會的作用,推動會員企業「二次創業」?
吳秀冬:今年來,我們開展過幾次內部交流會,各個行業也反映了一些發展中的困難,我想商會能做的就是搭建好會員企業與政府之間溝通的平臺,及時將相應扶持政策宣傳到企業中,並及時把企業反饋的問題傳達到相關部門。我們最近在增加商會的秘書人數,希望派駐更多工作人員到商會來,以加大對會員的服務力度,切實為會員辦實事。
「二次創業」刻不容緩,商會將通過舉辦或組織會員參加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積極開展商務活動,組織會員參加一些專業性的展銷會和洽談會,促進會員企業的產品更好地打入市場。
晉江經濟報:推動會員企業進行「二次創業」是一項大工程,您對這項工程信心如何?
吳秀冬:當然有信心。安海商會歷來活躍,我相信,面對新的挑戰,會員們一定能以新的姿態,展示自己的風採。已經有不少會員在努力提高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有的研發新產品,有的引進新技術,有的升級新工藝,雖然困難重重,但會員們「二次創業」的底氣還是比較足的。
■記者 巫舒靜 鄭翔
『責編:思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