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問說:
1.記憶指板需不需要先從固定調思維開始入手?先記住整個吉他指板的絕對音名(或者音級),然後在此基礎之上再利用首調思維,去記憶特定音階的指型(如布魯斯音階)。
2.按固定調思維記憶指板時,是記音名好還是記音級好?題主有這個顧慮是因為題主覺得用音級計算音程很方便,如2級到#4級,我能很快反映出是大三度。如果是音名,計算D到#F的音程,我絕對會卡頓一會兒才能計算出它們之間的音程關係,所以到底按什麼記比較好呢?PS:前提是大家得認同固定調思維記憶。
3.如果不從固定調思維開始入手,而是直接按首調思維來記音階指型,會不會感覺少點什麼?在即興solo,即興和弦構造上,單靠熟悉音階指型能否快速推算出和弦構成音,這個問題可能有點虛,沒有實際體會和經驗的人估計很難說出當中的差別。
4.定好了記憶基調之後,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記憶小竅門?看到有推崇CAGED系統的,也有什麼網狀記憶法的,看起來都很有道理。
5.在練習記憶指板時,有什麼比較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推薦好的訓練教程書籍之類的也可以)在知乎有看到一種音程關係訓練法,旨在熟悉和記憶跨弦之間的音程關係,有這麼練習過的人嗎?
提問補充:記憶指板得需要從兩個方向來思考,一種是固定調思維,一種是首調思維。
固定調思維:按音名來,具體在吉他指板上的表現就是音都是固定的,其實就是C調的指板圖。比如,6弦10品的音就是D,音級為2。首調思維:根據不同的調性來定義其是什麼音,其思維核心是記住「形狀」,通過移動「形狀」來變調。如果是D調,則6弦10品就是D調的C,音級為1。
以下是具體的兩個方向的說明:
方向1:按照固定調思維去記住整個吉他指板的真實音名(實際上就是C調的指板圖)。方向2:按照首調思維來記住音階的指型,利用變調夾效應(移品)來適用不同的調式,經典的五種指型就屬於首調思維(隨意移調)。不過它們都有局限性,因為它們都只是自然大調音階,如果換一個布魯斯音階,你就得需要在大調的基礎之上再去推演布魯斯音階,然後再去記憶它。
回答:
按「音名」記還是按「音級」記,我覺得一定不能單獨看待,應該結合來記。
比如F這個音名,單獨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音,但在不同調中,音級(音名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也不同:
在C調是4級
在F調是1級
在G調是降7級
在A調是升5級
在D調是降3級
......等等
所以音名只是音的名稱,音級是音在調中扮演的角色。
記憶指板上的音符也是這樣,想要立體地認識「音名」,必須要結合「音級」的概念。
我覺得一個好的吉他手,任何一個音符在所有調裡的音級都要在最短時間內反應出來。
你可能會問,前文中F在各個調裡的音級,我是死記硬背的,還是剛剛「計算」出來的?
我的思考過程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死記硬背,第二步推算。
音名死記硬背(固定調思維)
牢記C大調自然音階的所有音的位置,你只用記12品之內的音,因為12品之後的音符又從低把位開始重複了。自然音階上的音記住了,這些音和音之間的其他音,加升降號推算一下就知道了。就相當於鋼琴鍵盤白鍵都記住了,旁邊的黑鍵推算一下就好了。當然在長期的演奏和「推算」過程中,很多人漸漸不需要再推算,因為那些黑鍵(帶升降號)的音符也變得熟悉了。
「音級」從指板上音和音的「相對位置」來推算。
(首調思維——把任何音名當作主音時都看作是1級,比如在降E大調裡,我們把bE這個音名看作1級,而不再是C大調或者說「固定調思維」裡的降3級)
例如:
把五弦上任意品的一個音符看作1級,那麼:
1級左側相鄰的音是7級,右側相隔一品是2級,
他的下方四弦同品的音是4級,
上方六弦同品的音是5級,
四弦上4級左邊相鄰品是3級,右邊相隔一品是5級,
六弦上5級左邊相隔一品是4級,右邊相隔一品是6級......等等
也就是說「相對位置」記憶法,是先找到「1」級音的位置,再以1級音為中心,找出附近的234567級音的位置。
就好像科學家要探索一片未知的區域(如南極),首先要在這片區域裡建造一個科考站,當作大本營。
你最開始需要把1級音作為大本營,然後去探索它附近區域的其他音級;然後7個自然音級都熟悉了之後,再去探索帶有升降號的變化音級。
在這個運算過程中,再加上你已經對指板上固定音名的熟知,腦海中會有一番全新的畫面。你不僅知道指板上某個音符的音名,當你把它當作1級時,還會迅速知道周圍其他音符的 音級和音名,當音級和音名在你腦子中可以瞬間對照的時候,你就離「徵服指板」不遠了。
今兒先說這麼多,關於如何選擇吉他、如何學習吉他的問題,歡迎給我留言交流。
知乎:葉茂
微博@練琴吉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