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接近尾聲,「年度最爛國產劇」的競爭卻在短短幾天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先是《雷霆戰將》這樣的抗日雷劇毒害我們的雙眼,短短幾天就慘遭下架的命運;
再是張一山版《鹿鼎記》橫空出世,因為用力過猛直接將金庸劇演成了「猴戲」;
緊接著匆匆上線的《狼殿下》無奈成為肖戰復出鋪路的「備胎劇」。
這邊三足鼎立,那邊一部新的雷劇也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這就是由劉嘉玲和蔣欣主演的電視劇——《情深緣起》。
番茄君強撐著看了4集,已經是無語凝噎了。
1、我們就先拿劇名開刀吧。
《情深緣起》,看這名字你或許很陌生,可是它的原名你一定熟悉,那就是《半生緣》。
《半生緣》是張愛玲著名小說,先後被拍攝過多個版本的電影和電視劇,
有1997年吳倩蓮和梅豔芳參演的電影版《半生緣》,豆瓣評分7.8分。
也有2002年林心如和蔣勤勤參演的電視劇版《半生緣》,豆瓣評分7.1分。
有了這些珠玉在前,這版新《半生緣》從誕生之日就底氣不足,上線前匆匆改名為《情深緣起》。
張愛玲在創作這部小說時多次易稿,而小說的題目也變過多次,經歷了從《十八春》到《惘然記》再到《半生緣》的「逼格降級」,本以為《半生緣》已經夠俗了,《情深緣起》一出,瞬間感覺《半生緣》清新脫俗了,只是張愛玲的棺材板快按不住了。
2、除了劇名,本劇的主演是最大的槽點。
劉嘉玲在拍攝這部劇時已經是52歲「高齡」,在片中她飾演的是27歲風情萬種的天涯舞女,而飾演她母親的演員和她是同齡人,這真是老黃瓜刷綠漆——裝嫩啊,片中她扎著雙馬尾的造型直接把觀眾雷翻了。
65歲的劉曉慶曾在《隋唐英雄傳》中出演16歲的少女,和她搭戲的男演員鄭國霖比她小了21歲,可還得在劇中叫她傻丫頭。
44歲的周迅曾在《如懿傳》裡扮演少女,儘管在化妝技術的幫助下她勉強維持住了局面,可是很多鏡頭還是能看到她皮膚鬆弛,全然沒有了年輕時的靈氣。
如今劉嘉玲也加入了「扮嫩姐妹團」,這個團體就是影視圈的毒瘤。
前段時間,《演員請就位》裡一批30+的女演員哭訴無戲可拍,在番茄君看來這幫「扮嫩姐妹團」功不可沒。
當42歲的倪虹潔已經欣然接受媽媽角色時,這幫奔五的老少女們還在強行維持著體面,她們不及時轉型,擠佔了青年女演員的位置,引發了「劇場效應」,導致很多漂亮的女演員為了延長演藝壽命,陷入了整容怪圈,最後藥效退了,顏值一個比一個崩的厲害。
梁朝偉已經優雅老去了,劉嘉玲為何還在這裡強撐,據說拍攝這部劇時,是製片人何琇瓊三顧茅廬求她出演的,這個操作實在看不懂。
劇中飾演的妹妹的演員是蔣欽,她也面臨「年齡超標」的問題,37歲的年紀飾演一個20歲的女大學生,當然相比劉嘉玲,她這個年齡差還勉強讓人接受。
大眾受不了的是她的身材,蔣欣自出道就以身材豐腴著稱,她骨架大,肩膀寬,穿衣服感覺要把衣服都撐破了。
在劇中她飾演的是妹妹顧曼楨,在《半生緣》小說中,有一個名場面就是顧曼楨被渣男祝鴻才強暴,可以想像顧曼楨應該是個若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顯然蔣欣這個形象與原版小說嚴重不符。
更加雷人的是,扮演渣男祝鴻才的是郭曉冬,一個文質彬彬的文藝男。
當郭曉冬遇到蔣欣,許多網友為郭曉冬擔心起來,害怕他的身子骨遭不住蔣欣這麼一折騰。
3、劉嘉玲的老,蔣欣的胖還不是致命傷,她倆在劇中飾演姐妹,如何配合得好,完全可以演繹一出「中年版」《半生緣》——可最大的問題是她倆根本不搭。
從外形上看,劉嘉玲五官比較立體硬朗,而蔣欣比較圓潤,根本不像姐妹倆
從氣質上看,劉嘉玲比較強悍,一看就是老哥身邊的女人;而蔣欣像個不諳世事的傻大姐,你也很難信服她們是一個娘胎裡出來的。
在原著中,張愛玲通過多個細節展示這對姐妹簡直就是雙胞胎。
比如:祝鴻才看到姐姐的舊照時,誤認為她是妹妹;
比如:姐姐的初戀情人錯把妹妹當姐姐。而張愛玲再給夏志清寫信時談到《半生緣》的影視化時說道「可由一人兼飾姊妹倆」。
而《情深緣起》從演員外形到氣質都和原著大相逕庭,我懷疑這編劇和導演壓根兒沒好好讀小說。
實際看這部劇也是如坐針氈,劇中像劉嘉玲、鄭元暢用的都是原聲,臺灣的鄭元暢一口臺灣腔,劉嘉玲一口港普,蔣欣說著普通話,三者雜糅起來有一種自說自話的疏離感。
4、我大惑不解,因為這部劇的導演是楊亞洲和楊博,兩人是一對父子,其中楊亞洲的老婆還是我們熟悉的倪萍老師——這對父子的導演水平是有的,他們2016年合作的作品《生活有點甜》,豆瓣評分高達8.5分,為何在《情深緣起》裡翻車了?
答案就是本片的製片人何琇瓊,她是瓊瑤阿姨的兒媳婦,更是瓊瑤劇的堅定踐行者。
2002年就是在她的操刀下,林心如版的《半生緣》拍成了張愛玲外殼的「瓊瑤劇」,只不過當年瓊瑤劇太火,大家還挺吃這一套。
而到了2020年,瓊瑤劇那味道已經太齁了,觀眾受不了,《情深緣起》還試圖用過去的套路討好觀眾自然行不通了。
比如:瓊瑤劇裡女主一定是帶著主角光環的天使,本劇第一集,工廠裡工人討薪,場面一度緊張,蔣欣飾演的妹妹是公司的會計,她一出場,短短幾句話就化解矛盾,還主動掏錢給工友治病,大家雲集而響應,討薪現場秒變成愛心捐助現場。
比如:劇中一句經典臺詞「不求同路,不問結果」,化用的是徐志摩的《忘了自己》。
「人的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結果,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在張愛玲的劇中引用徐志摩的詩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句話滿滿的瓊瑤風。
還有劉嘉玲的這句「我用我的青春和淚水做了一場夢」,也是滿滿的瓊瑤風。
一句話概括,張愛玲的皮+瓊瑤的骨+劉嘉玲的老態+蔣欣的骨架,這就是這部老邁俗氣的《情深緣起》,我不知道拍攝這部劇的意義在哪裡,小說是好小說,演員是好演員,導演是好導演,但三波不相干的人和事強行湊一塊,削足適履,舉步維艱,這究竟是何必呢?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忍者愛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