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節,我心心念念地就想要一個香包。
在京東淘寶輸入「端午香包」幾個字,頁面上呼啦跳出一長串可供選擇的香包圖片。多到挑選得我眼花繚亂,不知下決心買哪個是好。香包樣式有方形、圓形、心形、菱形、十二生肖......做工也精美,尤其那些錦緞材質加了絲線結成的穗做裝飾,奢華勁讓人想到古代宮廷裡的貴婦;一些印著卡通圖案的香包也蠻有童趣的。「喜歡就買一個唄,快遞很快就送到了,這個願望還不容易實現?動動手指的事。」我想。可總覺得這些工業流水線上的商品,它們太時尚,過於千篇一律,好像與端午節那古老的氣息不匹配,缺少了某種東西,一時說不上的某種東西,於是,放下了手機。
我走向了大街小巷,想在擺地攤的老太太手裡淘到別樣的香包。也許她們賣手工做的香包哩。心裡燃著微弱的希望的火苗。一路遇見三個賣香包的,其中一位年輕女子和一位中年婦人,她們的香包與網上賣的並無二致,也就沒了買的心思;終於碰到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攤前懸掛著手工做的幾隻香袋,細看,發覺粗糙得足以讓人喪失了買香包的信心。「我是不是太挑剔了?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再退而求其次麼」,我說服自己。我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香包呢?
我想要祖母做的那種香包。
很久以前每過端午節的時候,祖母就會端著活笸籃,坐在門前的大槐樹下。剪刀鉸著花花綠綠的碎布頭,針線在手中遊走,悠悠草藥香彌散,時間仿佛不再流淌,進駐了她安詳的笑容裡,一隻只香包就從她手裡變戲法似的生長出來了。最大的香包是那白色的元寶狀餃子狀的大(方言讀duo饃,走親戚的禮饃)饃,大饃的底下綴了一溜兒小香包。火紅的辣椒,橙紅的柿子,南瓜,紫的茄子,綠的黃瓜,白的兔,褐色的蟬,蛐蛐…..尤為精巧別致的是那碧綠的黃瓜香包,上面竟用白色絲線點綴出一個個刺兒,靈動鮮活得讓人想咬一口。我想,祖母做香包的時候,不僅僅是想著為我們驅蟲防病吧!更多的是為我們祝福。你看,香包的樣子,是那時過年才能夠吃到的大饃、平日裡短缺的菜蔬、逗我們開心的兔子、蟬啊、蛐蛐啊,不都是我們期盼的快樂和幸福麼。祖母在那種年月,除了下地幹活,還要給一家上下十幾口人手工縫製衣服和鞋子;即使那樣勞碌辛苦,端午節裡依然忘不了給我們做香包。她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日子怎麼苦,過節的時候卻一定要講究,這講究,讓苦日子也有了甜,有了盼頭。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過節,到底意蘊多少內涵,讓人不由得深思。
可是花錢買來的香包,怎麼比得上祖母做的香包呢?這個時代,大抵花錢能辦到的事,越來越不讓人稀罕的原因也在這吧。難怪我的兩位走南闖北的同學,一位對另一位說:「我不如你回老家的「接待規格」高,他們給你在家裡做飯,請我在飯店吃飯。」
在這個腳步匆匆的時代,很多事情只要肯花錢就能辦到的時代。肯為一個人,親力親為花時間花心思去做一件事,將是何等珍貴的情意。
「不就一隻香包麼,去買啊!」呵呵,有些東西,終歸是買不到的。
作者簡介:自在飛花,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中學教師。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號飛花絮語,感謝!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如果看到好文字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