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設計師Jake Naish的創意——多用十字手杖(STIK Walking Aid)引發關注。這其實是一整套的解決老年人日常行動安全的方案,全套系統由手杖和底座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手杖的把手位置由通常的L造型改進為十字造型,除了抓握的時候更能使力,還能和底座配合實現諸多功能。
▲上面這就是底座,手杖的十字結構剛好可以卡在裡面,可以在90度範圍內轉動,即從垂直轉動到水平。其中,垂直狀態時手杖可以放進或者從底座取出,而在水平角度時,手杖將被鎖住,不能左右推動——這時手杖就相當於變成了一個欄杆、一個扶手,而且非常牢固。
基本的結構就是這樣,那能實現什麼效果呢?哦,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真是用處多多,比如說,把底座安裝在床邊,晚上睡覺的時候把手杖卡進底座,放平就是欄杆,早上起床的時候用手抓住「欄杆」就能起床,完了順手將「欄杆」扶起、取出,就又變成手杖,無縫地給予老年人以支持。同樣的,將底座安裝在浴缸或者馬桶邊,這款手杖也能在老年人泡澡或者如廁時提供全程支撐。
拐杖和手杖,是在人們下肢行動不便時常用到的輔助器械。例如有嚴重的髖關節、膝關節炎或有足踝疾病的患者。沒有傷病但是腿腳不便利的老年人也建議使用。
選擇、使用拐杖和手杖有很多注意事項。一旦選擇、使用不當,反而會加重骨骼傷害。
使用拐杖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選擇拐杖時,要注意它的質量,一定要穩固。
腋窩支撐部的橡膠墊要具有彈性,拐杖底端要有橡皮端頭。
如果感覺身體或腿沒勁兒、走路搖晃不穩、下肢關節扭傷疼痛或有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選擇使用手杖。
注意正確的高度和支撐方式。
在站直時,拐杖的上緣應在腋下2指左右。
拐杖的扶手應在臀圍線的高度,或站立時雙手下垂,手腕橫紋的位置。
當握住扶手時,肘關節輕微彎曲。
為了防止損傷腋下的神經和血管,在站立和行走時,身體應該用手去支撐而不是腋窩處。
保持正確姿勢。
行走時,身體略前傾,雙拐前移30釐米左右。手杖先向前一小步,邁出傷腿,再邁好腿。這樣以好腿為重心支撐,身體略向好腿一側傾斜,可明顯減輕傷腿一側的負重。身體在兩拐間前移,最終好腿落地撐住。當好腿站實後,雙拐前移準備下一步。行走時,要目視前方,不要看腳下。
坐時,背對一把穩固(最好帶扶手)的椅子。把雙拐交到一隻手上,另一隻手向後摸到椅子,然後慢慢坐下。坐下後,把拐杖倒過來放在身邊夠得著的地方,避免拐杖滑倒。
要站起來時,身體向前輕移,雙拐放到傷腿一側的手上,撐起身體,用好腿支撐。
在上下樓梯時,一手扶樓梯扶手,一手握雙拐。上樓時,好腿在前,傷腿在後,用好腿帶著傷腿。下樓時,傷腿在前,好腿在後,用好腿一節一節跳下。如果樓梯沒有扶手,那只能雙臂撐拐跳著上下了。
記住:「好腿先上,壞腿先下。」
手杖要用好腿一側的手握著。左腿傷了,右手拄手杖;右腿傷了,左手拄手杖。
應使用拐杖的三種情況
老人在行動時,如果感覺自己身體平衡性不好,需要藉助支撐物才能保持身體平衡,就應該使用拐杖。
視力不佳的老人,也該使用拐杖,幫助避讓途中障礙及危險。
經過檢查,患有嚴重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比較容易摔跤,也建議使用拐杖,以防摔倒受傷。
(撰稿人:潘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