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奮戰,我市終於摘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三年以來,奮戰在創城一線的工作人員,用細緻的工作築起創城最牢固的防線。城管張哲豪和交警張洪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通過創城他們坦言自己學到了很多。
在溝通中促進城市管理的全民參與
2018年,張哲豪加入城管隊伍。去年11月,他接過普陀東港海印路(靈秀街—銀港街口)點位長的重擔。這段經歷教會他的第一課就是溝通。
海印路集合空間附近有個監控盲區,常有垃圾被隨意扔在那邊。一開始,張哲豪對周邊商戶一家家上門勸阻,給他們發整改通知書,效果始終不是很好,基本隔幾天又會有垃圾。
效果不佳,張哲豪開始思考垃圾亂堆原因。後來,他又走訪了一遍周邊商家和住戶,發現垃圾車每天在此停留時間很短,不到十分鐘,很多住戶沒趕上扔垃圾時間,便就近找個角落扔了。
找到「病因」,張哲豪迅速行動起來。他在環衛部門、物業和商家之間多方奔走。經協商,垃圾車每天在此停留時間延長10分鐘,商戶們有了充足時間扔垃圾,垃圾亂堆問題得到極大緩解。
「很多問題通過不斷溝通,找到根本原因,都是可以解決的,不能簡單機械地發通知書讓人整改。」張哲豪說,這對他以後的城管工作有很大幫助。
三年創城,還讓張哲豪明顯感受到,市民對城管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創城期間,很多市民都參與到城市管理中,很有主人翁的意識。」張哲豪希望,這種良性模式以後能形成長效機制,維護創城成果。
用科技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和創城一線人員一樣,不少幕後管理人員也從中體會到滿滿獲得感。創城期間,張洪江在普陀交警大隊調度中心工作,通過調度系統,實時研判路面情況,調度警力處理交通事故。對他來說,看著大屏幕上交通違法數據不斷走低,就是最大的快樂。
據他統計,2017年10月,普陀交警部門共查處未禮讓斑馬線1500餘起,而今年同期僅700餘起,違法數減少一半多,這背後是一名名一線交警不分日夜地工作換來的。
創城期間,交警部門加大執法規模和執法強度,多次在夜間加派人手突擊抽查,檢查強度和時間都有明顯增加。此外,他們還不斷推進電子化執法,發揮智能系統作用,管理效率和效果都高於人力。
「交通管理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可能還沒解決擁堵、違法等問題,但創城三年能感受到交通秩序在不斷地提升,對於一名交警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高興了。」張洪江說,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常態化執法,而且會更強化科技的作用,建立完善智能管理系統,把人力執法和科技執法結合起來。
【來源:舟山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