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庫爾戰役是1415年10月25日,英軍在阿金庫爾附近以少勝多擊敗法軍隊的經典戰役。此戰扭轉了該階段英軍在戰場上的頹勢,是中世紀末期少見的長弓手為主力的軍隊,擊敗兵種齊全的大軍的戰例。
戰爭起因
法軍攻破哈弗勒爾
阿金庫爾之戰的起因,是亨利五世希望趁著法蘭西兩派貴族的黨爭,依照布勒丁尼和約,確立他對法蘭西王位,以及阿基坦等領地的所有權。雖然阿馬尼亞克派和勃艮第派貴族為了獲得外援,都向亨利五世拋出了橄欖枝,並開出了各種誘惑性條件,但是亨利五世內心已決定用武力奪取法蘭西王位,並建立一個包括英格蘭、安如、布列塔尼、諾曼第、阿基坦等地在內的跨海大帝國。
法軍圍攻哈弗勒爾的攻城營地
1415年8月11日,經過周密籌備,亨利五世帶著12000名英軍橫渡海峽,開啟了新一輪的英法戰爭。英軍在8月17日在哈弗勒爾附近登陸,隨後展開了對該港口的圍攻。經過了漫長的圍城戰之後,英軍攻克城池,但是戰損和軍營中流行的瘟疫讓英軍損失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兵力。在遣送傷員回國、留人防守哈弗勒爾之後,亨利五世修書法國皇太子要求與之決戰,但是對方卻並沒有回應這一挑戰。
與此同時,大批法軍正在魯昂集結,準備迎戰亨利五世。考慮到己方軍力損失嚴重,而法軍主力短時間難以擊敗,亨利五世放棄了進軍巴黎的計劃,於10月8日從哈弗勒爾出發,計劃沿著海岸線前往加萊。但是由於法軍的圍追堵截,英軍難以直接渡過索姆河,只能沿著河岸向著法國內陸前進,尋找合適的渡口然後繼續北上。
最後兩支法軍在巴波姆郊外會合,擋住了亨利前往加萊的去路,這迫使亨利五世帶著人困馬乏的英軍和兵強馬壯的法軍在阿金庫爾開戰。
戰前部署
行軍中的英軍
在戰鬥開始前,英軍只有5000名長弓手和900名步戰的重騎兵,而法軍卻集結了2400名騎兵、7600名步兵、4000弓箭手和500弩手的龐大隊伍。
在10月24日的對峙中,亨利五世國王將全軍排成橫向的陣型,國王親帥騎士們位於中央方陣,他們的旗幟都簇擁在一起。弓箭手位於重步兵的兩側、全軍的兩翼。這可以最大限度的用少數步戰的重裝騎兵拖住敵人的衝鋒,並讓兩翼的長弓手釋放箭雨火力。
而對面的法軍指揮官在經過了一番爭執之後,屢次改變布陣計劃,最後的方陣是:
法軍的中央陣線分為前鋒與主力,其前鋒和主力主要由重步兵與步行重騎兵組成,中央陣線的兩側,各有一隊重騎兵掩護側翼,兩隊重騎兵的後面布置了兩隊弓弩手。這一部署,已經註定了法軍的遠程火力在戰鬥中難以發威。全軍的後衛由貴族們的侍從和剩下的重騎兵們組成。
中世紀步行騎士間的激烈搏鬥
而且在遠徵前,法國皇太子沒有授予兩個元帥阿爾布雷特和布錫考特凌駕於所有貴族上的絕對權力。一番爭執後,互不相讓的貴族達成了一個公平而愚蠢的決定:主要貴族都上第一線作戰。這樣布陣的結果,就是深陷戰陣的貴族們一旦戰死或者陷入肉搏,就無法指揮他們身後的大軍,這是開戰後導致法軍陣列發生巨大混亂的重要原因。
在戰前的一夜,英軍戰士們緊張地打磨鎧甲、防止弓弦受潮,隨軍牧師們忙著聽戰士們做懺悔;由於人數和後期補給上的優勢,法軍對於得勝志在必得,絲毫沒有注意到連日的陰雨,造成戰場泥濘不堪,非常不利於大隊重騎兵和重步兵的行動。
決戰時刻
英國長弓手和重步兵的陣型
1415年10月25日上午,在對峙了3個小時後,由於擔心己方的士氣和體力流失殆盡,亨利五世打破僵局,在完成戰前禱告後,戰士們發出戰吼,樂手們吹起號角、敲起戰鼓,大軍以戰鬥隊形向著法軍有序地前進,並在新的戰鬥位置穩住了陣腳,在陣前布置了刺蝟樁防禦敵軍騎士衝鋒。
而法軍由於人數眾多、前後陣型混雜、傳令效率低下;而且法軍對於擊敗敵人過於自信,所以掉以輕心,原本要執行第一波衝鋒任務的前鋒重騎兵卻沒有完全到位,喪失了趁英軍前進時衝垮對手的機會。最後只有約一半的重騎兵殺向了重新布陣的英軍陣線。
由於戰場呈狹長的帶狀,戰場兩側的茂密森林把他們逼往戰場中央,使得兩隊騎兵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在發起衝鋒後,法軍重騎兵前鋒發現,他們距離敵軍越近,行動就更加困難,因為他們被迫踩著被騎兵踏過的土地前進。騎在披甲戰馬上的重騎兵已經把泥濘的土地踩得稀爛;後排的戰士們踩著前排的腳步前進,每走一步都跋涉艱難,難以維持隊列的整齊。
雪上加霜的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法軍要不斷承受長弓火力的覆蓋,但己方的弓弩手被布置在兩翼的重騎兵後面,難以還擊長弓兵的火力,法方的火炮雖然成功開火,但是命中率低下,給對手造成的殺傷非常有限。雖然一部分法軍衝到了英軍面前,並依靠人數優勢和護甲優勢一度壓迫對手後退,但是惡劣而混亂的戰場令其精疲力盡,身上的重盔甲完全成了活動的累贅。
在中央陣線的英軍步戰騎士的帶領下,長弓手們跳過尖木樁,拿出鉛錘、匕首、斧頭加入肉搏戰。法國重騎兵在被鉛錘打倒之後,利劍與匕首紛紛戳到了他們臉上。
長弓手準備殺出陣地肉搏
法軍重騎兵在各個方向上都遭到包圍,在狹窄的空間中難以揮舞兵器,前排的戰士被後排的人往前推,但後排卻又被前面的同伴擋住了視線、不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在泥濘的戰場和失序的隊形中,法軍傷亡持續增大,而且身處前方的元帥和公爵們難以對後面的大軍下令,這加劇了法軍的混亂。
在前鋒和主力失利後,法軍的弓弩手和後衛騎兵都紛紛逃離了戰場,最後只有600名重騎兵發動了數次衝鋒,但也同樣完全無法改變戰局。由於幾個勃艮第地區的豪強帶著農民和一些重騎兵成功地偷襲了英軍的輜重營地,在危急的形勢之下,亨利五世沒有顧及騎士精神,緊急下令處死了大批法國戰俘,這成為了他的汙點之一。
在擊敗法軍主力後,亨利五世得以取道加萊成功回國,沒有遇到強力抵抗。在撤退回國的途中,他成功取得了一場名垂青史的勝利,並準備下一次對法蘭西的徵伐。
戰損對比與歷史意義
阿金庫爾戰役的600年紀念碑
戰後根據法方數據統計,此戰有3名公爵、8名伯爵、1名子爵和1名大主教、大法官、王室總管、弩手指揮、還有5000多名騎士和紳士死於此役,奧爾良公爵,波旁公爵,裡什蒙伯爵,厄鎮伯爵,多姆伯爵,法國的騎士英雄、大元帥布錫考特在內的好幾百人被俘,很多法國中小貴族家庭在此役後絕嗣。
而英軍只損失了兩名貴族將領,約克公爵和薩福克伯爵,少量的重騎兵與100多名長弓手。這一戰是中世紀歷史上少有的以長弓手為主力的軍隊擊敗重騎兵為主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b65586d47fa20001792e4b;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