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最近又刷屏了,這次是和諾貝爾獎出了個聯名款的新聞。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場時,瑞典皇家科學院成員Ulf Danielsson引用了《生活大爆炸》主題曲歌詞:「我們的宇宙曾灼熱又黏稠,然後140億年前開始膨脹。」
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Goran Hansson稱《生活大爆炸》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部劇把科學世界帶到了全世界的筆記本電腦中、起居室裡。他們做得很好,解釋了科學知識,表現了科學是有趣、有意思的,進入這個世界是很棒的、光榮的,希望年輕人能因此受到鼓舞投身科學研究。我希望年輕人喜歡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應該跟他們的興趣所在一致。我也希望謝爾頓和艾米今天不要太失望。」
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非謝爾頓莫屬。謝爾頓智商高達187,15歲獲得博士學位。他到底有多厲害?劇中他的一票好友,萊納德、Raj、Bernadette和艾米等都是名校Ph.D,最差霍華德也是MIT碩士。這些人是怎麼評價謝爾頓的呢?
「他就是喝醉了都比我們聰明。」
5月17日,《生活大爆炸》最終季播出大結局,在劇中謝爾頓和艾米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人諾貝爾獎拿到手軟,在他們眼裡,謝爾頓必然是滿足了所有得諾貝爾獎的前置條件,才會在劇中設定最終把獎給他。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謝爾頓滿足了哪些條件?
是聰明嗎?我認為不全是。縱使謝爾頓智商突破天際,清北和中科大少年班多年來也不乏這樣的牛人。然而中國近年來並沒有四十歲左右的人獲得諾獎。
是經費和硬體條件嗎?也不盡然。謝爾頓是理論物理學家。關於他的研究經費,劇中曾提到有一次他想向加州理工申請數千萬至數億美元的研究經費,被學校拒絕了。那麼儘管謝爾頓參與過北極站的科考活動,估計耗資也在一定範圍內,不會高到離譜。這種程度的經費,在中國的學術界和工業界,也不是不可獲取的。
也許是勤奮?美國人和中國人,尤其是和中國學生比勤奮,我想大多數情況下,是比不過我們的。
最可能的答案是,謝爾頓廣博而深厚的知識體系。從謝爾頓隨時給大家科普的趣味小知識(fun fact)就能感受到他的知識之全面。這種全面性,使得他的科學靈感可以任意組合與發散。
一個直接的佐證就是,謝爾頓的獎是和艾米(謝爾頓的妻子)一起獲得的。艾米是腦科學家,她基於自己的生物學背景提出了靈感,謝爾頓立馬在物理學中應用,兩人一起努力,產出了諾獎級別的理論,後被費米實驗室的實驗物理學家所驗證。
這種跨學科的知識體系,正是中國學生所欠缺的。
回想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英語和數學佔據了大部分學生一半的精力。前些年的高考,除語數英外,理科學生只需學習理化生三門學科,文科學生只需學習政史地三門學科。
在目標性極強的應試教育中,我們大部分學生在報考大學時,選擇的專業往往和自己內心真正的興趣相去甚遠,好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這使得將來的工作,甚至是人生,都存有遺憾。
一切要歸因於我們接觸的教育面太過狹窄。在需要作出關鍵性抉擇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們想要的又是什麼樣的。
當然,這一切和中國近代的歷史有直接關係。和建國二百四十多年的美國相比,新中國成立也不過七十載。如今網際網路上常有諸如「中國男士怎麼不懂審美」、「日本諾獎拿到手軟,中國離日本還差幾個十年」和「飛機上遇到大聲外放視頻的人該怎麼辦」等討論我們在藝術、教育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也是民眾對於整個教育體系進行反思的顯性結果之一。
作為個人,作為新時代的家長,靠社會和政策進步,是無法滿足我們迫切的需求的。那麼我們如何採取正確的方法,從小培養孩子的跨學科思維和知識體系呢?
💡方法一:買就完了。給孩子花錢從來不會考慮超過五秒鐘,買各種書,充各種APP會員,玩最益智的玩具,報最貴的課外班。
優點:省心省事,花錢是最容易的事。
缺點:需要孩子能夠完全自主學習。
結論:真要這麼簡單就好了。能買來的話,中國已經一百個諾貝爾獎了。
💡方法二:親自上場。自己好歹也是985碩士,小時候也是全班前三,大不了把十萬個為什麼給孩子講一遍。
優點:培養親子關係,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缺點:時間勻不開,自己的跨學科知識有限,深層次的就講解不了,可能出現事實性錯誤。更何況現在孩子需要接收的知識和我們那時候又大不相同。
結論:費力不討好,投入產出比太低。
💡方法三:找老師。如果有這樣的老師,能夠在孩子小時候,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知識的種子就好了。
優點:交給專業且優秀的人來,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缺點:縱觀國內的各大教育機構,普遍以英語培訓和課業輔導為主。找一家能夠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孩子視野,拓寬知識面的公司,是很難的。你往往需要花數萬元和大把的時間,才能篩選出有用的碎片課程。然後自己費九牛二虎之力試圖給孩子組織成體系。
結論:到童行學院獲取全網唯一的家庭版小謝爾頓養成指南:《哲思之旅》,讓孩子提前感知這個未知的世界,獲取更多可能,發現內心之光。
童行學院的櫻桃艦長郝景芳是科幻界諾貝爾獎「雨果獎」獲得者,高中時得過新概念大賽一等獎,大學在清華物理系讀了本碩,博士又去了清華經管拿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她本身具備跨學科背景,自己也深知這方面的重要性。
檸檬博士王立銘是北大生物本科+加州理工博士(謝爾頓校友哦)。
他們聯手其他很多大咖一併打造的童行學院的課程,涵蓋科學、人文、藝術和思維4大學習領域,為3-12歲兒童提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通識啟蒙課程,通過探索型跨學科融合學習,讓兒童思維寬廣,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謝爾頓廣博而深厚的知識體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智商再高,也需要從小開始積累(詳見《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劇《小謝爾頓》)。有了全網唯一的家庭版小謝爾頓養成指南:《哲思之旅》,我們也能從小讓孩子接受謝爾頓兒時涉獵的知識,培養出一個視野寬廣、有著無限可能性的未來之子。
在下面的內容裡,我們會回顧謝爾頓的知識體系到底覆蓋了哪些方面,並仔細分析童行學院「哲思之旅」這門課程的25個主題是怎樣幫助你養成一個家庭版的小謝爾頓的。
每個主題一般包含20節課,每節課8-15分鐘。我們只選每個主題館的一到兩節課來舉例孩子能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餘下460多節課的驚喜就交由大家自行感受啦。
謝爾頓和媽媽瑪麗的有愛故事充滿溫情。然而瑪麗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謝爾頓就此和瑪麗常常頂嘴,但總是被媽媽教育。
學完課程《起源 | 人是神仙造出來的嗎?》,孩子就能了解人類的起源。課程《社會|有趣的職業和精彩人生》則會告訴孩子,就算大家的職業大不相同,但也能成為好朋友呢。
(人類發展史√ 職業認知√)
說到潔癖,謝爾頓可謂是潔癖教教主,有時候甚至過了頭。不過當謝爾頓認可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願意「冒著風險」與其進行一些嚴格控制下的肢體接觸。
課程《病菌 | 我為什麼會流鼻涕、打噴嚏、發高燒?》告訴孩子,保持衛生很重要,但是《免疫 | 為什麼蚊子叮的包包那麼癢啊?》則會說,適度接觸外界也是必要的哦。
(注意衛生√ 適度接觸外界環境√)
大家一起聚餐是每一集中幾乎都會出現的鏡頭。謝爾頓對食物有嚴格的安排。
《情緒 | 吃了好吃的是不是心情也會更好呢?》會告訴孩子,是不是吃不到想要吃的菜,就會生氣呢?劇中多次出現的中國餐館和左宗棠雞,就是眾人喜歡的中國菜。《象徵 | 哪種食物最能代表中國?》會告訴孩子,哪種食物是中國的代表。
(拒絕挑食√ 認識中國菜√)
謝爾頓對自己的各式閃電俠T恤和動漫大會的cos服裝可謂如數家珍,每一件的歷史都熟稔於心。在一次文藝復興主題的cos大會後,還把大會主持方和參與者都狠狠吐槽了一番。
課程《包容|男孩可以穿裙子嗎?》會告訴孩子不同地區的衣著習俗,《清潔 | 我們怎麼洗衣服?》 讓孩子學會和謝爾頓一樣洗衣服。
(動手洗衣服√ 不同的衣著風俗√)
謝爾頓學中文,是為了給餐館老闆打電話投訴。在老師霍華德的指導下,學會一句「陳皮桔子」。這方面我們終於可以碾壓謝爾頓了。
課程《起源 | 中國為什麼叫China?》帶領孩子學習中國的英文名來源,《故事 | 高山流水》讓孩子體會朋友的感情。
(China叫法來源√ 古代雅士故事√)
謝爾頓的好友霍華德在劇中被NASA選中,去了一次太空。
課程《探索 | 誰曾經離開過地球?》告訴孩子都有誰離開過地球。學習《物種 | 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多少種別的生物?》會讓孩子對地球上的物種有全局的認知。
(人類和太空√ 物種多樣性√)
謝爾頓對自己的皮膚保護的特別好,甚至在晚上都要塗防曬霜。
課程《熱量 | 為什麼曬太陽人會熱?》展示了光和熱的威力,《探月|月亮上藏著什麼寶貝?》則會引起孩子對月亮的好奇。
(懂得塗防曬√ 喜歡月亮√)
宇宙知識可是謝爾頓的拿手好戲。霍金作為他的偶像,也多次出鏡。
課程《尺度 | 大星星有多大,小星星有多小?》《宇宙 | 探索宇宙,還有多少神奇之處?》告訴孩子星星是什麼,並且給孩子帶來宇宙的啟蒙。
(星體√ 宇宙探索初步√)
謝爾頓雖然IQ高,但是EQ可一般般。他不擅長分辨別人的情緒,甚至一臺識別情緒的AI機器都比他識別的準。
課程《情緒 | 你能看得出別人的喜怒嗎?》會開啟孩子的同理和共情認知之旅。
(情商培養√ 情緒處理√)
謝爾頓錯的時候可不多。在和霍華德爭論聽到的蟋蟀聲到底是普通蟋蟀還是雪樹蟋蟀時,他憑藉溫度、叫聲頻率等信息推斷蟋蟀品種。
課程《自然 | 你能聽懂動物的話嗎?》告訴孩子如何聆聽動物的語言。
(生物的溝通√ 信息的傳遞√)
謝爾頓常常「嘲笑」佩妮用錯長難詞,也喜歡糾正大家的語法錯誤。
《學習 | 文字也會分等級嗎?》告訴孩子,為什麼表達同樣意思的詞語會有很多種,課程《感情色彩 | 怎樣發射「詞語炮彈」?》則教孩子體會詞語中蘊含的感情。
(措辭手法√ 褒義貶義√)
謝爾頓一眾人和動漫店老闆、藝術學院畢業的斯圖爾特是好朋友。大家就漫畫書中的情節能夠認真地辯論和查證細節,還影響了身邊的女孩子們。
《戲劇 | 你為什麼喜歡看動畫片?》展示給我們為什麼孩子和大人,甚至是大學教授,都喜歡看動畫片。《情節 | 為什麼你會跟著故事一起哭和笑?》教孩子把自己代入故事中,體會更深層次的內涵。
(故事手法√ 藝術表達√)
謝爾頓是個不折不扣的火車迷,稱他為火車專家都不過分。他曾經環遊半個美國,沒離開火車站一步,還樂在其中。
《火車 | 嗚嗚嗚,火車出發啦!》告訴孩子火車作為高效的運輸工具,是怎樣促進社會進步的。《高鐵 | 我叫高鐵,是更厲害的火車》則會向孩子展示像和諧號和復興號這樣的高鐵和火車有什麼區別。悄悄告訴大家個小秘密,童行學院還真的有一位高鐵專家呢。
(火車發展√ 高鐵常識√)
謝爾頓雖然是個火車迷,但是他也曾表示對海盜生活的嚮往。藝術作品中指向的海盜生活,是意象化的結果。課程《生存 | 這個地方為什麼那麼多海盜?》告訴孩子,故事和電影中或行俠仗義或劫掠成性的海盜,在現代社會中,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狀態。
(真實的海盜√)
還記得劇中的電梯是怎麼壞的嗎?萊納德作為實驗物理學家,充滿信心地給航模火箭配製了威力巨大的燃料。謝爾頓指出了他配比的錯誤之處,還精確地估計了爆炸時間,拯救了大家的性命,保住了萊納德的工作。
《原理|火箭是怎麼飛上天的?》會告訴孩子,小到航模,大到我國的長徵系列,都是怎樣飛行的。課程《先驅 | 誰是飛行歷史上的大人物?》會給孩子展示人類歷史上飛行先驅的事跡。
(火箭的原理√ 飛行的歷史√)
當來自朝鮮的小天才Kim出現在謝爾頓面前時,他罕有地出現了嫉妒的情緒。為什麼智商這麼高的謝爾頓也會嫉妒呢?
課程《故事|白雪公主》和《情感|嫉妒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通過分析講解經典故事,告訴孩子嫉妒這種情緒該如何應對。
(心態調整√ 情緒認知√)
在最終獲得諾貝爾獎之前,謝爾頓和艾米的初版論文被萊納德等人發現,曾有前蘇聯的物理學家論證過同樣觀點的不可能性。然而他們還是再接再厲,最終取得成功。
課程《故事|火焰山》《重複|要失敗幾次才能成功?》告訴孩子,普通人和科學家都常常遇到失敗。面對失敗,我們要如何採取措施來克服它。
(正確面對失敗√ 堅韌的精神√)
謝爾頓曾和三位好友去北極參加科考活動,還因好友的惡作劇,誤以為自己有了諾獎級別的發現。
課程《考察 | 極地裡的科學家都在做什麼?》告訴孩子為什麼科學家要去冰天雪地的極地做科學研究。
(極地探索√)
謝爾頓和小夥伴喜歡進行「鬥風箏」這項會劃傷手的運動。佩妮有一次開玩笑說大家帶著風箏要去像富蘭克林那樣發現閃電,被謝爾頓糾正說閃電一直存在。
《發明 | 避雷針喜歡吃雷嗎?》就會告訴孩子,為什麼高高的大樓上面都會有避雷針,打雷天不能玩風箏的原因是什麼。
(雷雨天安全√ 雷電的奧秘√)
當NASA開放移民火星的志願者預登記時,謝爾頓瞞著艾米報了名。
課程《未來 | 人類的城市會建到火星裡嗎?》帶著孩子一起暢想人類星際移民可能的未來。《技術 | 我們怎麼來建一座房子?》會讓孩子在玩積木時,對建築有更深入的理解。
(火星移民√ 高效玩積木√)
謝爾頓也有一些「敵人」。比如和她鬥嘴謝爾頓永遠落下風的女科學家萊斯利、經常整蠱謝爾頓的Barry Kripke和關係時好時壞的Wil Wheaton。
課程《故事|特洛伊木馬》《計謀|你能用智慧取得勝利嗎?》為孩子講述了一個在戰爭中,用計謀取得勝利的例子。
(拒絕蠻幹√ 巧用智慧√)
時光旅行是謝爾頓最著迷的話題之一。他們還花800美元買過一個時間旅行的電影道具,玩得不亦樂乎。通常涉及時間的科學話題總是高深的。
課程《方向 | 時間的箭頭能反過來嗎?》告訴孩子時間存在的方式。《生物鐘 | 時間就住在腦袋裡?》會給孩子解釋為什麼需要按時休息,謝爾頓為什麼會有如廁時間表。
(時間的存在√ 生物鐘√ 規律作息√)
謝爾頓初次去一個可能有流行病的地方都會打疫苗。
《適應 | 為什麼抗生素得吃好幾天?》通過類比告訴我們有的疫苗為什麼需要多次接種。艾米在實驗室用猴子和狒狒做實驗,課程《對比 | 人比猴子高級嗎?》就是這樣的科學家得出的結論。萊納德乳糖不耐受,《適應 | 你喝牛奶會打嗝嗎?》會告訴小朋友,為什麼現在能見到很多無乳糖牛奶。
(免疫√ 進化論√ 過敏反應√)
謝爾頓是土生土長的美國德克薩斯人。但是霍華德、Bernadette和Raj等人都有國外背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課程《移民 | 美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會給孩子介紹美國的歷史。Raj的姓是Koothrappali,是一名剎帝利。課程《階級 | 印度人的名字有什麼秘密?》會給孩子介紹印度現在仍然存在的種姓制度。
(美國文明√ 印度文明√)
科技和未來是劇中謝爾頓關注的重點。他有時會被其他朋友比作是一臺電腦,謝爾頓還以此為榮。
課程《智能 | 人類會變成電腦麼?》會告訴孩子,人類和人工智慧的邊界在何處。劇末謝爾頓本來準備了長篇大論在諾獎頒獎典禮上演講,但是他最終選擇了讚美友情。《人性 | 有什麼事物能穿越時代?》會啟發孩子,不論科技如何發展,不論人類未來面臨的是好是壞,人性的光輝會是指引旅途的明燈。
(人工智慧√ 人性和未來√)
怎麼樣,是不是僅僅看到一部分課程就已經心潮澎湃了呢?而且呀,我們只選了不到50節課來舉例。
餘下的450多節課,孩子會在櫻桃艦長和檸檬博士等夥伴的帶領下,一起進行學習。每個主題還有豐富的問答題可以進行知識回顧哦。
家庭版小謝爾頓養成計劃,現在開始!
童行學院重磅推出:「喜約雙11」活動
活動規則:在這個11月,不論您之前是否購買過《哲思之旅• 體系化通識啟蒙課程》,都會有您想不到的驚喜,馬上點擊來了解~
活動周期: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4日
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你又有什麼經驗,讓孩子能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呢?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轉載 |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