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義烏:說的就是義烏、民生、新聞、資訊!
歡迎訂閱!shuoyiwu /yiwushuo
這是首部以義烏人「雞毛換糖」創業歷史為題材的婺劇電視連續劇,反映了義烏人艱辛創業的坎坷經歷,表現了義烏創業者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誠實守信、敢創敢闖的精神品格。
拍攝現場
導演( 右) 說戲
拍攝現場
義烏人終於將擁有講述自己創業故事的電視連續劇了! 昨日, 六集 電視連續劇《雞毛飛上天》開機儀式 在國際商貿城舉行。實際上, 在舉行開機儀式之前, 劇組已經在義烏城區及佛堂、大陳、上溪等地取景。
但見客廳內燈火輝煌, 一個金 色的大「壽」字掛在正中, 兩名年輕 人正在張貼對聯:「一家和順福如東 海;三代興商壽比南山。」緊接著, 故 事的主角成興走了出來, 幫著丈人 金友義擦著一副老舊的貨郎擔…… 這是近日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在義烏拍攝中的一幕。
「我們從早上7點開始化妝、 出門, 一直要拍到半夜。到了後半夜, 有時連眼皮都睜不開了。從中我們既感受到了拍攝電視劇的艱 辛, 同樣也為能夠擁有反映義烏 人創業歷史的電視劇而感到驕傲。」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負責人 金偉忠說。
說起影視文化, 義烏人會想起 溫州。近些年, 電視劇《溫州一家 人》、電影《一個溫州的女人》、電影 《約定》等相繼問世, 憑電視劇《溫州一家人》, 就讓全國觀眾感受了溫州人的創業精神, 極大地提升了溫州城市形象。而義烏在這方面卻始終 留有遺憾。
義烏, 一個孕育財富、創造奇蹟 的城市。踩著改革開放的腳步, 義 烏這片古老土地煥發出勃勃生 機, 從歷史上的雞毛換糖、路邊集 市到現在的國際商貿城, 義烏人用幾十年時間闖出了一條舉世矚目獨 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成為今天輻射 到全球200多個國家的商貿城市。 義烏人正演繹著「烏雞變鳳凰」的義烏傳奇。
能否將義烏人的這些變化搬上銀屏?這也正是義烏文化人努力的方向。
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靈 魂, 是一個城市在向世界展示其自然風貌的同時, 所展現出來的獨 特的歷史底蘊、現實風貌和未來 願景。它就像城市的名片, 鐫刻著 這個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淵源。如今富裕了的義烏人, 雖然放 下了沉重的貨郎擔, 放下了辛酸的撥浪鼓, 但他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會停步。
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一個地方的文化精品, 在一定程度 上標誌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實力, 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創造力, 同時提升著這座城市的文 化品位, 更成為對外展示城市 風採和綜合競爭力的「城市名片」。如何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 最大限度地推動城市 精神的塑造, 成為義烏文藝工作者的新追求。
「其實, 早在前兩年, 我們就有 拍攝電視劇的想法。」原市婺劇保護 傳承中心負責人鄭義明說,「這始於 現代婺劇《雞毛飛上天》的成功創 作, 一炮打響。」據悉, 同名舞臺劇 《雞毛飛上天》自2010年創作以來, 已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15次, 在全 國各地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期間多 家影視製作公司與義烏市婺劇保護 傳承中心尋求合作。
「一部舞臺劇, 能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這麼多次, 可見觀眾對它的喜愛。既然反響這麼好, 何不把它製作成電視連續劇, 讓義烏人圓上影視夢?」鄭義明說。2014 年, 6集電視連續劇《雞毛飛上天》正式立項。市婺劇保護傳承中 心再次邀請舞臺劇《雞毛飛上天》 的編劇姜朝皋擔任該電視連續劇 的編劇。
好事多磨。「劇目立項後, 劇本卻遲遲拿不出來。雖幾易其稿, 但都不太理想。」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負 責人金偉忠說。當然, 從「雞毛換糖」 到現在的國際商貿城, 時間跨度大, 難度不言而喻。
為此, 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特 邀了義烏文化界、商界的有關人員, 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大家普遍認 為, 展現義烏人艱苦創業歷程的內容不夠豐滿。
「最終, 通過講述義烏一家三代人艱辛創業的坎坷經歷, 以小見大, 來表現義烏創業者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誠實守信、敢創敢闖的精神品格。其中著重描寫了 第二代女主人金玉蘭, 從一個販 買販賣的小攤販到一個現代企業家的成長曆程。」國家一級編劇姜朝皋說。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修改, 劇本於今年3月總體完成。
劇本一經完成, 就在今年5月入選了由中宣部、財政部舉行的「首屆重點影視創作資助項目」, 這是浙江省7部入選該項目的作品之一。 同時, 籌拍的計劃更是緊鑼密鼓。
必須請一支高規劃的團隊攝製。但以現有的經費, 要請一些大腕加盟並不現實。如何讓有限的經費用到刀刃上, 成了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負責人思考最多的問題。經過多方籌劃, 最終確定由國家一級戲曲電視導演粱永璋、國家一級導演倪立聯合執導, 國家一級攝像師史近都任攝像, 國家一級作曲王加南任唱腔設計。一支規格極高的主創團隊由此誕生。
除了一些特型演員, 如扮演美國、俄羅斯的商人, 劇中的角色基本上都以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演員班底為主, 並由國家一級演員、婺劇界首位上海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樓巧 珠領銜主演。
開機在即, 道具組的同志可急 壞了。為了儘量還原當年義烏商人做生意時的場景, 攝製組向市民發 布了道具徵集令: 需60-90年代的 旅行包、舊自行車、大哥大手機、縫紉機、手拉車、庫存小商品等具有那 個年代氣息的「老古董」。
徵集令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雙輪車、自行車送過來了, 老式電話、電視機也送過來了…… 「拍攝用到什麼, 我們都會千方百計提供。畢竟, 這是首部反映義烏人創業史的電視劇。」市民的無私援助讓劇組的同志十分感動。
萬事俱備, 到哪裡取景?「我們儘量把拍攝場景選在義烏。但原來的湖清門馬路市場、舊的篁園市場等都拆除了, 對此我們把拍攝的場景選在了橫店。」金偉忠說。
首部現代婺劇電視連續劇《雞毛飛上天》自5月底開機後, 將在6月底完成, 拍攝時間僅一個月, 時間緊迫。「這是對劇組的挑戰, 我們只得加班加點。」金偉忠說。
演舞臺劇《雞毛飛上天》, 和演同名電視劇有何不同?主演樓巧珠說:「劇中, 我扮演的金玉蘭, 將從十六七歲的大姑娘演到40 多 歲事業有成的商界女強人, 具有 相當的難度。對於演員們來說, 從 舞臺走進電視劇片場, 又將是新 的挑戰, 語言、神態與動作都會有 所區別。」
風雨商途中毫不猶豫地為誠 信退貨, 與狡猾同行的鬥智鬥勇, 在企業轉型中毅然撤掉丈夫總經 理之職而另請高明的任人唯 賢……這幾場戲都將成為該劇的 經典鏡頭, 凸顯了一個商界女強 人的動人形象。
「在她身上既繼承了前輩撥浪 鼓文化的傳統, 又具備了現代企業家的素質。創業路上, 她總是先人一步, 快人一招, 敢冒風險, 搶 佔先機。這正是當代義烏創業者 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勇氣和智 慧。」樓巧珠說。
而扮演劇中金玉蘭兒子成功的演員湯一波則認為:「成功所代表的第三代人, 應該有著更加超越父母的知識儲備和精神追求, 更加理性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必須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去創新自己的人生之路, 顯示出新一代義 烏人更高的理想抱負, 也昭示著義烏的未來。」
「我們把發生在眾多義烏人身上的創業故事加以提煉, 並進行大膽的藝術渲染, 描寫一家三代人30多年的坎坷經歷, 從中表現出義烏人不畏風險、敢佔先機的商業勇氣與智慧, 從而折射出義烏超常發展的軌跡。」該劇編劇 姜朝皋說。
●商報記者 龔獻明 文 / 攝
轉發是一種動力|分享是一種美德
點讚是一種鼓勵|關注是一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