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最後一集,金光瑤消殞之後,大敵解除,眾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江澄面對魏無羨和藍湛的離去欲言又止,連外甥金凌都看出來他的猶豫,他卻仍是嘴硬,選擇了按下不提。不過此時劇情入了一段插敘,講述的是蓮花塢遭血洗之後,兄弟二人出逃,魏無羨獨自去街上買乾糧,江澄尾隨後發現了追兵,為了保護魏無羨,江澄故意暴露引開追兵,並由此被抓失卻了金丹。
劇情看到這裡,彈幕上出現了好多打臉言論,之前對於江澄的自私、冷酷及其他種種不是的聲討,此時更多出現了「舅舅,我想抱抱你」、「好心疼舅舅」此類的話語,更有網友打出「之前抱怨舅舅不是的那些人,看到這裡是不是內心有愧啊」,是啊,如果不是這一段,江澄在我們心裡也就是個自私自利、鼠目寸光、永遠只懂抱怨的世家公子形象,把他和藍忘機放在一起,理所當然覺得相提並論的資格都沒有,可是有了這一出,你若還要這麼想,便是實在有點對他不公了。
這也是我在劇中的意難平之一。江澄對於魏無羨,藍湛對於魏嬰,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真的像很多網友所說的,三觀不合,道不同不足以為謀,魏嬰最終選擇藍湛而棄了江澄嗎?
我覺得其實真的不能一概而論,何謂選擇何為棄?魏嬰最後不也沒有選擇和藍湛回雲深不知處,而是選擇雲遊四方嗎?他和藍湛是來日方長,和江澄又何曾不是呢?
縱觀魏無羨的成長軌跡,無論是年幼無知還是年少輕狂的歲月,江澄都伴其左右,儘管在剛進江家大門的時候被江澄嫌棄過,那也僅僅是小孩子使性子,在師姐的調停下,兩人很快親如一家,親兄弟無不及,江澄本身的善良、溫情往往隱藏在帶刺的言語之下,這一點,魏無羨不是不知道。
從他為了接納魏無羨,心甘情願放棄了自己的愛犬可以看出,從他即使嘴裡罵著魏多管閒事,還是心急火燎第一時間找援手去救魏嬰也可以看出,還有魏從亂葬崗歸來後第一時間緊緊抱住,如若不是真的情深似海,就江澄的脾性斷不肯做出此種小兒女情懷的舉動。還有十六年後魏嬰歸來,江澄並非完全氣惱其給江家帶來的種種禍端,而是後面他說的,魏嬰「什麼都不和他說」,為什麼回來了第一時間知曉的不是他江澄。
其實,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僅僅只是一聲兄弟能代替的嗎?如果說成年後的魏嬰幾度無助的情況下,都是藍湛在身側,那麼幼年少年時的魏嬰少不了的就是江澄,年幼無知,生存難以為繼,是江家接納了他,給了他衣食無虞;江澄更是給了他親如兄弟般的庇護,為他趕狗、陪他胡鬧,做盡童年頑劣之能事,這樣的年少情誼你能說不珍貴嗎?對於一個寄人籬下、安全感極度缺乏的落魄少年,施捨一點半點親情已是彌足珍貴,更別說江澄也從來沒有呈主家少爺的威風,就如他所說的,「哪有家僕的孩子主人給剝蓮子,還給燉蓮藕排骨湯,主人家都沒喝到只給他一個人喝」。這些魏無羨也不是不懂。
於是,魏無羨提及江澄,都是一副對親人無可奈何的口吻,讓藍湛不要因他置氣,因為江澄的脾性他瞭若指掌,可是旁人有可能心生芥蒂。所以每每三人同框,魏無羨對待江澄,都是家人般的袒護,無論他說的話多不堪入耳、做的事多麼令人無法理解,他都能接受,試問,除了家人,除了親人,還有誰能讓你無條件的接納?即使做錯了事也還要在外人面前試圖給予合理的說辭而不是和外人一道責罵。或許每每這時的藍湛,都會在心底輕聲地嘆氣,到底他倆是兄弟。
再看魏嬰對藍湛,儘管從一開始都是魏嬰主動靠近,但是說實話,魏嬰其實骨子裡還是有些自卑,害怕自己不夠優秀入不了藍湛的眼,擔心自己稍有不慎便失了藍湛的信任,所以在藍湛面前,魏嬰一直是小心翼翼,藍湛說什麼他也是完全照做,擔心臟了他的衣服、擔心丟了他的臉面、擔心失了他的名譽和尊位。
在藍湛面前,魏嬰只想展示優秀的一面,那些不堪的往事、童年的糗事統統被他埋在心底,而藍湛,你不說,他亦不問。因此,他們之間總是有著若有若無的距離,只因將對方放在了最重的位置,有些事便是禁區。
發展到後來,二人已然找到了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比江澄,是家人,就一定要伴以身側,輔佐未來,目光所及只是眼前的一畝八分地;藍湛和魏嬰卻是,只要在心底都有彼此的位置,雲遊四方亦可取,不捆綁、不束縛、不越距,只因心意相通、眼神堅毅。
不過無論怎樣,相信魏嬰於誰都不會遺棄,江澄有難,他不會不顧及,而藍湛更是,只要略有差池,他定會一生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