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怎樣做個理性人

2020-12-25 新浪科技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雙11,怎樣做個理性人

什麼都需要,什麼又都不急需。購物節似乎是放大器,拽著你在這種感覺裡不斷搖擺糾結。

逃不過直播網紅的「精神股東」

沈傑群

就算最終不能免俗地要「剁手」,但起碼這個結果是經受過理性洗禮的,看起來還不錯,開心就好。

「只要我現在手機調成靜音,關燈睡覺,就不會產生任何不理智行為,希望你們也一樣。」今年「雙11」前的某一天晚上,我在好友聊天群裡撂下這句話,感覺自己理性力MAX外加氣場兩米八。

那一天晚上,李佳琦和薇婭均開啟直播,各自擔起電商平臺熱度的半壁江山。而我的微信裡,白天大家就都和過年似的開始討論要搶購什麼,比購置年貨積極一萬倍。

不過縱觀各個群的討論情況,很少有人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地說:「我必須買……」「我就想買……」更多情況下,大家在觀望,躊躇不前:「哎呀其實我去年囤了很多×××,可是今晚的便宜不想錯過,怎麼辦好糾結!」「你們都買了,我是不是也該入手一個?但會不會浪費呀?」

也就是說,心動歸心動,距離真正的行動,還有一段肉眼可見的距離。

在我的一個氣質最接近「成熟冷靜理智的大人」的聊天群裡,幾個朋友或許是吸取了去年瘋狂囤貨後悔不已的教訓,在直播開始前的下午,她們表現得格外淡定,甚至還有一絲不正常的冷漠。

小羽首先發話小心試探大家:「諸位今年「雙11」有計劃嗎?」

喬喬人狠話少,立馬甩了一個碩大的表情包,上面用黑體加粗字體寫著「不買立省100%」。

阿晗則發了一張照片,她在臥室木地板地毯上擺了一大堆化妝品、護膚品,花花綠綠的瓶瓶罐罐熱鬧地擠在一起,還有很多盒子都處於包裝未拆的狀態,感覺誤入機場免稅店一般。

阿晗用十分冷峻的語氣發語音說:「我昨晚啥都沒幹,把存貨拿出來清點了一下。各位,如果你們是我的真姐妹,就請在我又想發瘋購買的時刻攔住我,好嗎?」

群裡每個姑娘都依次表態,從今年「雙11」起,不盲目隨大流,不被直播蠱惑,努力做一個克制理性的成年人。

然而,當晚直播帶貨的氣息多少還是撩撥到這個群的人心了——畢竟朋友圈曬單的動態逐漸聚集,一條條衝擊著我們的「理性底線」。

小羽說:「我們為什麼要成為直播帶貨網紅的精神股東?他們說什麼我們就一定要買嗎?要做獨立的人啊朋友們。」

我說:「記得《彗星來的那一夜》嗎?這個時刻還存在著許多個打算瘋狂消費的你。而我們只要現在啥都不看,盲目消費的結果就不會發生了。」

我舉的例子仿佛很有道理,大家都沒吭聲,一夜無話。

聽聞網上很多人看著兩個帶貨網紅的直播看困了,強打精神買買買。我們「理性群」姐妹們,看起來都沒和這場消費熱潮發生關聯。然而,劇情發展並沒有想像得這般簡單。

第二天早晨,一直叫囂著「不買立省100%」的喬喬,去公司上班時,椅子還沒坐熱,就立馬被裹挾進同事們的熱烈討論中。

「『雙11』直播間贈送超多小樣。你看,平時這個價格買,能送兩管就不錯了!」聽到同事們這麼說,喬喬忽然覺得自己很難再捍衛誓言了。

作為一個一年四季時常要出差的「空中飛人」,護膚品小樣實用又貼心,她一聽說「超多贈送」,消費衝動難以抑制。

「出於實用考慮,我買一點不算過分吧?」喬喬嘆息,「雙11」商家太精明了,輕鬆抓住了「出差黨」職業女性的需求點,讓喬喬瞬間繳械投降。

我和小羽一直立志「不做帶貨網紅的精神股東」,但我們忽略了一件事:周圍還有許多言語感染力不亞於帶貨網紅的「精神股東」啊!甚至可以說,你身邊熟悉的朋友「二次帶貨」,殺傷力加倍。

比如正當我做著簡單的午餐,享受擁有著一個獨立、健康生活方式之時,閨蜜發消息說,她昨晚在帶貨網紅的直播間搶到了500元兩瓶的「流金水」。

我隨口一問:「流金水是什麼?」閨蜜立馬發來一大段她總結的該產品功效,優點分析,行文流暢生動,處處貼合著我的實際情況。

閨蜜微笑著問:「一起拼單嗎?日常代購也要300多元,現在下單多划算,而且你也可以探索一下新大陸嘛。」

面對這樣一個又高能又貼心的「帶貨網紅精神股東閨蜜」,我幾乎是在無意識狀態下,擁有了一瓶解鎖新認知的「流金水」——作決定的速度,可比直接看直播下單快了十倍,而且覺得這一單還閃耀著友情的光輝。

所以,我們幾個「理性人」,躲過了前一晚的消費狂潮,卻還是在次日不同程度地發生了「雙11」消費行為。

阿晗作了「挽尊」式總結:「《彗星來的那一夜》,女主最終是想為了更好的人生奮力一搏,而我們曾試圖擁抱理性,已經是在邁向更好的人生狀態了!」

自我安慰地想一想,電影中同一時間的若干個你,在作著千姿百態的選擇,並為選擇負責。這「雙11」,就算最終不能免俗地要「剁手」,但起碼這個結果是經受過理性洗禮的,看起來還不錯,開心就好。

---------------

往年急切的買買買突然踩了剎車

陸宇佳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容易,弄清楚自己不需要什麼,卻很難。更難的則是把曾經以為自己特別需要的東西斷舍離。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忙碌的打工者,那麼每年提醒你這一年快結束的,就是「雙11」之前狂轟濫炸的手機簡訊。從精緻美媽必備的精華面霜到Q萌寶貝需要的長袖短衫,還有娃爹之前念叨過的益生菌、工作必備的錄音筆、三腳架,每一條都那麼充滿誘惑又不無威脅:「雙11驚喜來襲」「預訂即送好禮、僅限最先預訂6000份」。在驚嘆商家比我都更了解自己需求的時候,不無意外,我直直地跳進了他們布下的迷魂陣,著急點開連結,打開購物軟體,認真選擇款式、型號、顏色……

然而,隨著熟悉的購物步驟一步步推進,忽然發現許多商品看到最後,手指竟然已經沒有了摁下購買鍵的欲望!往年急切的買買買腳步,仿佛突然踩下了剎車。

最先剎車的是瓶瓶罐罐的美妝護膚產品。「雙11」多年,各大品牌的商家們在「沒有最精明,只有更精明」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今年流行「買一送六」,買一樣送六個小樣。和半價買正裝的優惠相比,這種方案更是雞肋,尤其今年遭遇疫情,原本留著出差的一堆小樣已經成了娃算數啟蒙的教具。

更重要的是,隨著日常生活習慣和階段的改變,許多以前心心念念的東西早已扔在柜子深處蒙塵。前不久的一次大掃除,終於狠下心來把剛入職時友人相贈的一整套化妝品處理掉了。十幾年前收到這個禮物時激動的心情仿佛就在昨天那般清晰,但事實是,從那時開始的化妝之路,在升級娃媽之後已經走到了尾聲。今天的我出門時除了必備的防曬霜,最多再加上一支口紅傍身。當貼心的同事給我推送了李佳琦直播間的「骨折級」優惠清單時,刷到最後也沒覺得有一樣需要立即下手。

接著被棄的是各類華而不實的衣服。對娃媽來說,超前幫他購買,半年後到了該穿的時候,可能發現已經短了一截。另外,隨著孩子活動能力越來越強,透氣、舒適、便於運動成了最大的需求,以往費盡心思的搭配沒有了實用的意義,孩子也明確拒絕那些看起來酷帥,卻阻礙他跑跳的衣服。

對我自己來說,多年來不斷買買買,「家底」越攢越多,衣櫃裡早已經裝滿了各季服飾。以往衣櫃裡的衣服一兩年就必須清理一次,經過多次大浪淘沙,留下的基本都是經典款,顏色也是黑白灰居多,隨手一搭基本都不會出錯,每天省下了早起試穿的時間。「雙11」期間,各類新款穿搭儘管讓人眼花繚亂,但細細一品,也不過就是在經典款的基礎上小修小改,看著柜子裡的同類項,捨棄也就不那麼難了。

除了這些以往「雙11」的最大支出,好像也沒有必備清單了。如果說真正要買的東西,可能只剩下了一樣,書。

以往,書並不在每年的購物清單上,因為隨時就會因為看到推薦的好書,迫不及待當場下單。今年突然被列進清單,是因為孩子的英語學習到了閱讀的門檻,需要大量輸入。這些原版書每本只有薄薄一冊,價格卻直逼成人的大部頭。無奈這一次需求就在眼前,必須下單。至於其他書——看著家裡已經橫豎塞飽了的書架,深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的書籍,再下單必須要深思熟慮,或是轉換模式,能借就不買,能看電子版就不用實體書。

這樣轉了一圈,發現真正因為「雙11」商家大促而買的東西,真是少之又少。

幾年前,在一個朋友介紹後,我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記帳軟體,初衷或許是希望督促自己減少衝動消費,但事實上每次看得最多的是我的支出構成,這些年的消費變化也因此有跡可循。從拿第一筆工資開始,逐漸打開的欲望閘門,在經歷這麼多年的買買買後,水流已經從一瀉千裡轉成涓涓細流。從單身時期的「看中就買」到婚後的「你買我買一起買」,再到初為人母后的「苦誰都不能苦了娃」。而到今天,生活已經進入了更穩定的階段,對自己的需求也更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容易;弄清楚自己不需要什麼,卻很難。更難的則是把曾經以為自己特別需要的東西「斷舍離」。

文至最末,又下單了每周鮮花,這是今年新開始的支出,固然是商家的廣告吸引了我,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怎麼擺放每周送達的鮮花,已經成了周末一家三口的固定活動。

---------------

連侯孝賢都反對「囤貨」

白簡簡

滿懷期待地買了這麼多,我真能滿心歡喜地走到用完的那一刻嗎?

自從11月11日從「光棍節」變成了「購物節」,單身僅存的那一點憂傷也在消費時代煙消雲散。「買買買」的魔力無可置疑,能在夢回的午夜悅人悅己,但正是因為過度有效,買的行為本身比買什麼更具有實際意義的時候,囤貨就不可避免。

每一個囤貨的人,都相信自己對物品的輸入輸出有縝密的規劃。囤消耗品,比如衛生紙,肯定要用的嘛;囤貴重物品,比如護膚品,買一套顯然比買一個划算嘛;就算是囤了可用可不用的東西,也找好了理由:購物節難得嘛……我曾經就是這樣說服自己的,直到,那個夏天要搬家。

不搬幾次家不足以談「北漂」。只有在打包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收納能力是如此出眾,房間任何一個小柜子裡都能翻出滿滿當當的東西,光買打包用的紙箱就花了幾百塊錢。搬家師傅也震驚,我一個人怎麼會有這麼多東西,別的不說,單那幾大瓶洗衣液,足夠我用一年以上——還不是因為上一年的「雙11」!

不要高估人的吃一塹長一智。搬家只是一時的,等收拾完,我再度躺在床上刷淘寶的時候,又到了深秋。搬家的痛苦早在一個月前煙消雲散,吸引我的還是那些「套裝」「滿減」。

真正能改變一個成年人的,可能只有利益。當我收到兩大箱衛生紙,塞不進柜子,只能擺在客廳的時候,我做了一道數學題。一個月房租6000元,一天就是200元,這個紙巾佔據了房間五十分之一的面積,也就是一天4元;可這些衛生紙一共才花了我20元,放5天就失去了所有的價格優勢,此後放一天虧一天,直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用完。

我早就聽各種人說過囤貨的危害一二三,無外乎容易過期、非理性消費、容易浪費,等等。但自信如我總相信買的都是要用的,不會浪費一分一毫。作為一個理工科大學畢業的文科生,終於在數學面前,第一次認識到了囤貨赤裸裸的不合理性---。本來是為了省錢,結果還浪費了錢,絕對不可以。

解決了大件消耗品的囤貨問題,那護膚品一瓶好幾百元,絕對不佔地,還囤嗎?這一方面是個經濟問題,免稅店不香嗎;另一方面是個皮膚科問題,我很難預測我的皮膚在接下來的階段會出現什麼狀況。比如,突如其來的疫情,居家辦公半年,作為一個不出門一天就洗一次臉的人,就特別省護膚品;而復工後,口罩一戴一天,帶來了過敏等皮膚問題,同一瓶護膚品不能同時滿足2019年和2020年的我,而護膚品的保質期不等人。

囤貨的心理,有點像把未來的生活寫進一張周密的日程表,一切按計劃進行,有一種盡在掌握的安全感。但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生活的真理,不確定性才是唯一確定的事情。滿懷期待地買了這麼多,我真能滿心歡喜地走到用完的那一刻嗎?

不久前去參加一個青年影展,看了侯孝賢的電影《戀戀風塵》,根據吳念真的初戀故事改編。吳念真寫的故事中,也有一個關於「囤貨」的細節。男孩將去當兵,女友買了1000多個信封和郵票,每一個都寫上她的地址,讓他帶走。那時候一張郵票兩塊錢,1000多張郵票是2000多塊錢,女孩5個月的薪水。但最終,信封還沒用完,女孩耐不住寂寞,跟送信的郵差結婚了。這段細節,電影一開始也拍了,侯孝賢嫌太煽情,最終版本又給刪了。看,連這麼文藝的導演都反對「囤貨」,即便它是出於愛情這麼浪漫的理由。

在商家的造勢下,購物都能成為節日,但這也證明,購物已經超越了實用價值,而擁有其他附加價值,比如買個開心、買個安全、買個氣氛……作為一個在考試中擅長邏輯題的選手,當我發現囤的一些東西用不完還費錢,一些東西沒用完就想扔,囤貨既不安全也不開心的時候,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成語「物是人非」——囤貨,不是東西的錯,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人不是那個人。

今年「雙11」,我不會囤貨。

---------------

算了又算 終究跳不出商家的手掌心

楊鑫宇

很多時候,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玩的,都是一種「你在第二層,以為我在第一層,其實我在第五層」的心理遊戲。

那天,我正在網上閒逛,隨手點開了一個題為「你還記得最後一次做數學題是什麼時候嗎」的水貼。點開之後,不出所料,滿滿都是各路網友對高中與大學時光深情或不深情的追憶。然而,說來好笑,面對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去年「雙11」我和家人為了各種優惠券、滿減券、某某券絞盡腦汁,以至於大腦宕機的窘態。

當時,我反覆計算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敢確信,自己找到的方案到底是不是能享受到最多優惠的「最優解」。一時間,我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畢業工作太久,我的智商發生了退化,連最擅長的計算題都不會做了。不過很快,我的這份憂慮就在朋友圈中,通過和同齡人的對比得到了排解。

原來,在各種網購優惠面前「算不清帳」的,遠不僅是我這一個。就連我那個曾經在各種「奧賽」中傲視群雄的高中同學,也在「雙11」這道關卡面前不幸「折戟」,只能在朋友圈裡吐槽。最終,經過推理,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錯綜複雜、疊床架屋的優惠系統,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讓買家弄明白的——簡而言之,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越是深陷其中,被搞到懷疑智商,這場提前預熱的購物活動就能收穫越多的討論與熱度。相比之下,具體的優惠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反倒不是平臺和商家的重點。

如果說經過這一番折騰,大家最終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心儀商品,那這樣的活動,倒也不失為一項可以調劑生活的樂子。遺憾的是,每年「雙11」後,我都會心痛地發現,總有那麼幾件自己費盡心思計算優惠,然後守著晚上12點準時搶購的商品,最後竟然比常規渠道沒便宜上幾塊錢。

當然,說句公道話,我從來沒遇到過「雙11」反而漲價的商品,商家確實信守承諾,讓我至少佔到了1元的便宜。但一想到我為這點優惠浪費的腦細胞和感情,我總還是覺得有些不是滋味。也正因如此,我才在之後年復一年地告誡自己:「雙11」購物之前一定要認真比價,最好在活動開始前一兩個月,就提前觀測價格波動,否則難免遇到詭計多端的廠商,叫人玩上一手「先升後降」的障眼法。

一直以來,每當社會圍繞「雙11」之類的購物節展開討論的時候,輿論場上最不缺的聲音,就是「理性購物」這4個大字。然而很多時候,不是消費者不想理性,而是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促銷信息讓消費者一邊「自以為理性」,一邊著了商家的道。很多時候,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玩的,都是一種「你在第二層,以為我在第一層,其實我在第五層」的心理遊戲。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常常是算了又算,自以為靠著智慧佔盡了便宜,實際上卻從未跳出商家的掌心。面對這種情況,僅僅喊上幾句「理性消費」的口號,未必能讓大家理性多少。只有參透個中就裡,一邊在內心接受「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個既定事實,一邊按照自己的需求「佛系購物」,不以優惠多而喜,不以優惠少而悲,才能跳出這種一層套著一層的循環。

倘若要我列出一個「雙11不買清單」,我大概什麼都不會專門列上去。道理很簡單——我們終究要搞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只有需要買的東西,才值得我們去買,而不是一到「雙11」這樣的購物節,就仿佛著了魔一樣去買一些並不需要的東西。「雙11」能搭上便車,趁機買些相對便宜的好貨當然不錯,但倘若為此浪費半天感情,最後不僅沒得到多少實惠,還添置了一堆自己用不著的東西,那又何必呢?

---------------

這不像買東西,更像是預支生活

桉黎

情緒之上,這是一場落子無悔的遊戲。篤定自己將來也依然喜歡,或者說服自己買的是必需品,無非都是為了證明當初對生活的預判沒有錯。

這幾天工作特別緊張,但我一直在某寶某東糾結地遊走,時間寶貴,來回比價,簡直忙不過來。

今年「雙11」來得格外早,我那如影隨形的焦慮也提前降臨。這邊,商家使盡渾身解數展示著一年等一回的難得;那邊,網購成「型」的朋友們被激得坐立難安、卯足了勁比著省錢。他們越是摩拳擦掌,我就越是焦慮:買點什麼才能發令槍響時跟大家一起衝出起跑線呢?

我閨蜜屬於就位比較早的達人。儘管她每年都會抱怨「數學不好」「算不過商家」,但在適應遊戲規則方面,她是我的「引路人」。從某寶提前搞「雙11」,到怎麼預付定金,每個關鍵信息每步操作流程,她都會同步抄送我。但這些對我來說,聊勝於無。我心底最渴望的,是她的採買清單。

她的購物清單,可以在浩瀚汪洋中給我畫出一個生活半徑。即便如此,我還是確定不了起跑線的位置。沒錯,我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知道怎麼買才好。平臺數不勝數,規則多如牛毛,生活所需更是深不見底。不過,今年預熱的時間如此充裕,我打算認認真真作個計劃。想像中的這張完美清單應該這樣實現:按照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從吃到用之類的順序,記錄每個買買買的念頭,分「必買必囤」「可買可不買」兩列,再設個冷靜期,沉澱到最後的就是精華。

誰能想到,從「頭」開始就是一個做不完的List:洗髮、護髮、染髮、燙髮,洗臉、護膚、化妝、卸妝……每一項都可以衍生出數不清的品牌、功能、價位,更不用說,還要先清點現有庫存。想買護髮小黃油,拉開柜子一看,去年「雙11」囤的護髮精油,還沒有用完。心心念念種的草,只能忍痛拔掉。

如此這般幾次之後,我放棄了。購物大潮下,一個想買的念頭背後,是百倍的辛苦。首先要翻箱倒櫃清庫存,對一個囤貨成性的人來說,掛一漏萬是常有的事。其次是不同平臺的比價。比如這裡是300減40,那裡是3件8折,要湊300還是買3件?看似只是二選一,其實要不斷地挑挑揀揀、不斷地取捨,每個小決定背後都是工作量。戰線拉得這麼長,每個「太麻煩」的抱怨,每個「以後再說」對擱置、結果都是「算了吧」。

什麼都需要,什麼又都不急需。購物節似乎是放大器,拽著你在這種感覺裡不斷搖擺糾結。若是放在平時,需要或者喜歡,就足夠讓你決定買它。如果碰上搞活動——3件7.5折,數學學渣的我都知道去找兩個同好,然後果斷拿下。平日裡真金白銀的折扣最划算了好嘛。而現在,購物變成了一場焦灼的心理戰:馬上要「雙11」了,又不是急需,等一等,現在別下單。可是,都說「雙11」之前會提價,商家10月就改價了,萬一到時候還不如現在的活動划算呢?

情緒之上,這更像是一場落子無悔的遊戲。預付定金,就是買定離手,後悔也得等到付了尾款再退貨退款。規則早已定好,一旦入局就要走完全程。於我而言,這不像買東西,更像是在預支生活。篤定自己將來也依然喜歡,或者說服自己買的是必需品,無非都是為了證明當初對生活的預判沒有錯。就好比,看著柜子裡碼放整齊的3瓶護髮精油,我對自己說,去年買的肯定便宜,省錢了。

這個月的第一天,熱搜第一是「想退款發現居然發貨了」。據說11月3日還有一次預付定金,11日付尾款。嗯,就是,我更想說,兩次爆發,真的不會雙倍快樂。畢竟,退貨又是一件徒增成本的麻煩事。

相關焦點

  • 什麼都需要,什麼又都不急需 雙11,怎樣做個理性人
    群裡每個姑娘都依次表態,從今年「雙11」起,不盲目隨大流,不被直播蠱惑,努力做一個克制理性的成年人。   然而,當晚直播帶貨的氣息多少還是撩撥到這個群的人心了——畢竟朋友圈曬單的動態逐漸聚集,一條條衝擊著我們的「理性底線」。   小羽說:「我們為什麼要成為直播帶貨網紅的精神股東?他們說什麼我們就一定要買嗎?要做獨立的人啊朋友們。」
  • 關鍵在於你是理性人還是感性人
    因此,根據每個人的行為軌跡,就能判斷出此刻的你是理性人還是感性人。大多時候,我們都是感性人,因為控制大象,需要消耗「執行功能」的能量。執行功能,指大腦所擁有的各種控制和決定方向的功能。大腦的執行功能包括做各項決定,做計劃,甚至是抑制一些行為,感受或想法。自我抑制,即自控,控制大象,就需要自我控制,而這往往就會削弱我們的自控力。
  • 《阿特拉斯聳聳肩》:理性人的烏託邦
    《阿特拉斯聳聳肩》的世界中,高爾特是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是創造中的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人,他也因此受到整個社會滿滿的惡意。阿西莫夫的《神們自己》中,也有這樣的一批人,他們也為那些愚昧者所打壓。唯一不同的是,安·蘭德的視角更為政治化,而阿西莫夫搞得僅僅是科幻,且透露出一種冷漠的、充滿機緣巧合的宿命論感覺。
  • 雙11變「雙截棍」套路也翻倍?一招破解
    20日天貓宣布,今年「雙11」啟動,代號:雙截棍。昨天,理財小編發現,天貓上已有不少產品開始了預售。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雙11分兩波兒。包括「超300億現金補貼直接發」,具體為40億現金紅包、100億品類補貼以及200億品牌大額券;還包括「多重驚喜玩法」,具體為10億驚喜任務,先發紅包,後消費,以及10億筆筆返,低客單用戶也能享;還有「天天領5折券和大額券」、3000個樓盤首次參與雙11讓利、120款熱銷車型低至5折等活動。
  • 黴黴參加雙11晚會 時隔四年再度回歸雙11狂歡現場
    近段時間以來,雙11的氛圍越來越熱,而很多網友都在關注雙11晚會都會有誰?近日有內部消息稱黴黴將會參加2019年的雙11晚會,對於黴黴這個名字,相信有很多網友並不熟悉,但是她唱的歌相信大家都會了解的。一起來看看黴黴是誰?黴黴為什麼叫黴黴?
  • 雙11火鍋店促銷活動,火鍋店淡季怎樣搞活動,夏季火鍋店活動標語!
    超市店慶促銷方案,實體服裝店怎樣搞活動,黨建與強國怎麼搞活動! 超市店慶十周年促銷方案,小度小度雙12會搞活動嗎,我做生意不好要退出違約金咋算! 種子促銷活動策劃方案,寫字樓大堂搞活動,小吃店剛開始生意都不好嗎! 樓盤促銷政策方案,石家莊城中村搞活動,音樂餐廳怎麼搞活動! 家紡裝修促銷活動方案,超市買牛奶如何搞活動,周公解夢自己的生意不好!
  • 電商+晚會,雙11升級路上的選擇
    今年雙11,你看晚會了嗎?集結大半個娛樂圈,明星、主播齊上陣,佔領熱搜榜,今年的雙11晚會,比往年都熱鬧一些。這樣的熱鬧,不僅僅體現在晚會的話題熱度和明星、主播陣容上,還體現在晚會的數量上。不同於往年的1-2場晚會,少數幾個電商平臺的參與,今年的雙11,大多數電商平臺都開始舉辦晚會,甚至舉辦2場晚會。在雙11演變成為購物節的第12年,我們發現,電商平臺打造雙11晚會成為了新的標配。
  • 一個「考拉抱」背後,藏著考拉海購怎樣的雙11「秘密」?
    靜靜的,雙11的腳步近了!如今的雙11早已退卻了光棍節的悲情色彩,而是演變成了一場品牌與消費者的狂歡,成為當下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滿減」、「大促」成為雙11的關鍵詞,當網友們正在為解開雙11優惠券的「數學難題」而焦慮不已時。
  • 「你們全家都雙11」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在2009年雙11第一年結束時拍的——那時候天貓還叫淘寶商城,第一年的雙11交易額做了5000多萬,大家決定拍照慶祝下,數來數去發現印表機打的數字還少拿了一個零,就從牆上取下一個掛鍾,當做一個「零」。
  • 雙11:大玩家的狂歡 小玩家的孤單
    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0點剛過,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訂單創建峰值達58.3萬筆/秒,11月1日至11日0點30分,實時成交額突破3723億,至11日0點35分,已有蘋果、歐萊雅、海爾等342個品牌成交額突破1億元。京東則透露,11月1日至11月11日0點9分,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000億元。
  • 回顧2019年雙11,這4個關鍵詞很重要
    雙 11 作為中國零售業的大考,已成為觀察新消費趨勢的重要窗口。從市場、營銷、用戶、運營幾個層面來看, 新零售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改變著中國經濟。京東於 2019 年雙 11 前夕相繼加碼了「城市群半日達」和「千縣萬鎮 24 小時達」 的時效提升計劃,通過自建物流基礎設施與整合社會物流資源,京東在各級市場中持續提升物流速度。阿里同樣重視物流的建設,據菜鳥裹裹公布的數據顯示,到 2019 年 11 月13 日上午 10時左右,天貓雙 11 的第 1 億個包裹送達到用戶手中,比去年提速了約 4 小時。
  • 雙11「前戲」
    沒想到啊沒想到,今年雙11的「前戲」,居然還拍了一出古裝戲,在短短1
  • 雙11物流本紀
    對於勞動密集型的快遞公司而言,為了確保「雙11」不出事,最直接的就是各種資源投放,常年關注這類新聞的會在「雙11」前1個半月開始,看到以下不斷重複的內容,直到今日好像也是這些:擴場地:擴建、擴容、臨時租賃等等;增運能:千萬輛級別以上的購入和儲備;招員工:快遞員、操作工、客服、分揀員、駕駛員,包括大量臨時工在內,成千上萬;添設備:升級信息系統
  • 從11月1日就開始計算成交額的「雙11」還是「雙11」嗎?
    11月1日至11日0點30分,2020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實時成交額突破3723億。  2019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是2684億元,超越來得幾乎沒有懸念,比較也沒有太多意義了。   因為2020年的雙11,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 疫情後首個雙11 羅萊生活乘勝而萊
    雙11不僅是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對各類品牌而言,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後首個雙11,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雙11大戰中,羅萊生活旗下主品牌羅萊家紡、LOVO樂蝸家紡及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登場,以「健康、舒適、美」的家居生活理念,為國人送去健康優質的家居產品及服務。截至2020年11月12日0點,羅萊生活最終以全網銷售額3.65億的成績完美收官,總銷售額同比增幅46%,再次刷新記錄。
  • 2020年雙11,左右電商來戰,殺出個黎明!
    庚子年八月初一,左右電商「來戰,殺出個黎明!」雙11啟動誓師大會暨新品發布會,恰巧也是《2020年天貓雙11全球購物狂歡季》開啟報名日。本次啟動誓師大會不僅是一場吹響雙11號角的大會,還是一場出師立軍狀的大會,更是一場打贏「雙11戰役」謀劃布局的大會。
  • 錯過雙11還有雙12,選好物看銷量
    雙11沒有抓住機會入手心儀的空調怎麼辦,別著急,因為雙12又要來了。  很多人買空調都有被忽悠的經歷,導購總說自家空調好,但用起來是"真香定律"還是"追悔莫及",也只有使用後才能揭曉,尤其中央空調更是如此。今天就教大家一招,輕鬆鎖定市場中最受歡迎的中央空調,這就是看銷量。
  • 雙11的「他經濟」:他不配?男人不如狗?
    原標題:雙11的「他經濟」:他不配?男人不如狗? 網絡上一直熱傳著一份「消費投資與市場價值排序」: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 「父親節,沒有任何電商、商場有什麼活動折扣,可以看出這個群體的商業價值低得可憐。」男人不花錢似乎成了一個群體共識。
  • 臺灣也「瘋」雙11
    最近,臺灣民眾已從地鐵站、公交車上的各購物平臺廣告裡感受到濃濃的「雙11」氛圍。一年一度的「雙11」,已從大陸風靡到臺灣,成為全臺消費者最愛的購物節。  在臺灣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乃鋒看來,眾多電商平臺參與「雙11」購物節,由此產生規模效應,使得商品越來越豐富,折扣力度越來越大。
  • #光雲科技快麥雙11,和你在一起#雙11,我們是認真的
    11月1日0點,天貓雙11「搶先購」正式開搶,數億「尾款人」湧入淘寶瘋狂下單,搶購1400萬款參與折扣的尖貨。開場幾分鐘,各大品牌爭相破億,火速邁入天貓雙11「億元俱樂部」。其中,美妝和3C家電品牌貢獻了最多的「王牌」。在這驚人開場的同時,快麥的產品、技術、客服、實施、銷售全體待命,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為2020雙11保駕護航。快麥雙11,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