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ews科技新報】在 CES 2018 大展中,韓國面板大廠 LG Display在會場中展出最新的研發成果,就是厚度僅 0.18mm,解析度可達 4K 像數標準的 65 寸 OLED 電視。
雖然,LG Display 已經不是第一次展出此款超薄型的 OLED 電視,因為在 CES 2016 大展上,LG Display 也曾經展出厚度 0.18mm 的 OLED 電視。只不過,當時的電視尺寸大小只有 18 寸,而且解析度則只有 810×1200。所以,這次 LG Display 的 「捲土重來」 格外引人關切。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次 LG Display 所展出的新款 65 寸 OLED 電視,不但仍然具由超薄 0.18mm 的特性,還具備有可捲曲(rollable)的性能。一旦消費者安裝在家中的客廳中,使用時可以從下面的底座延展開來。而不用的時候則可以直接收藏的底座中,達到不佔空間的目的。而且,事實上 65 寸是最適合一般家庭客廳的電視使用尺寸,這對 LG Display 的新款 65 寸 OLED 電視來說又是一個絕佳的商機。
LG Display 表示,65 寸 OLED 電視因為具備可捲曲 (rollable) 的性能,可以方便攜帶,並且用於任何適合的空間進行安裝。不過,目前對於該款新型 OLED 電視的詳情了解不多,必須要待 LG Display 正式發布後才有進一步的訊息。此外,LG Display 還表示,在 CES 2018 展上還將展出世界最大,解析度直達 8K 標準的 88 寸的 OLED 電視,值得後續加以觀察。
(來源:科技新報)
以下是LGD在2016年發布的18英寸柔性顯示屏
LG's 18-inch rollable OLED display (pictures)Published: January 7, 2016 3:32 PM PST
三星146寸拼接型Micro LED電視正式亮相
【Technews科技新報】一如先前傳言,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稍早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8)搶先發布會上,果真推出了全球首款拼接型 146 寸 Micro LED 電視「The Wall」,瞄準家用劇院市場,也將次世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 應用推升至新的層次。
Micro LED 技術進展近年備受業界矚目,由於跨產業製程顛覆傳統工藝,加上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技術瓶頸難突破,在大尺寸顯示應用方面,各家廠商加速尋求解方,務求搶先對手推出劃時代革命應用,而「拼接型」就成為解套方式之一。三星新推出的 Micro LED 電視 The Wall,如同去年 SONY 在 CES 展出的 Micro LED 顯示器「CLEDIS」,同樣運用無縫拼接方式的優點,在尺寸上能不受限制自由組成、可大可小,換修不良品也較容易,同時也相對降低巨量轉移技術的壓力。
Micro LED 為自發光顯示技術,不若傳統 LCD 電視需要背光與彩色濾光片,Micro LED 每一點像素(pixel)都能定址控制與單點驅動發光,具有高亮度、低功耗、超高解析度和色彩飽和度等優點,相較於 OLED 電視來說,對比度更高且純淨,又沒有殘影(burn-in)現象,從各方面表現來看,Micro LED 顯示技術所呈現出的畫面效果都相當令人驚豔。
▲ 三星搶在 CES 展前發布全球首款拼接型 146 寸 Micro LED 電視「The Wall」
不過,在 Micro LED 顯示技術優異表現背後,還有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據調研機構 TrendForce 旗下 LEDinside 分析指出,Micro LED 電視成本比起傳統 LCD 或 OLED 電視要高出許多,目前 LCD 和 OLED 成本已經能壓到消費者可接受程度,但 Micro LED 電視在短期內恐怕難在消費領域競爭。儘管如此,Micro LED 電視在 100 寸以上市場仍有機會能夠切入,因為現階段 LCD 與 OLED 在 100 寸以上的面板生產成本遽增,未來若 Micro LED 製程與有關技術趨於成熟,可望進一步切進主流尺寸市場。
Micro LED 顯示技術應用於電視,一直是業界認為較難達成的目標,不過現在三星終於證實傳聞,推出全球首款拼接型 146 寸 Micro LED 電視,有別於 SONY 去年推出的顯示器應用,更重要的是,三星搶先將蘋果反制自己的武器,變成自己的一大利器,但對業界來說這樣的發展或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三星花了數年在 Micro LED 技術研發上秘密練兵,也積極與中國臺灣地區的供應鏈合作,接下來三星這盤棋會怎麼下,相信會是業界聚焦的重點。針對剛推出的 Micro LED 電視 The Wall,三星只透露將於今年出貨,詳細像素規格、價格等資訊皆未公布,未來是否能成功打進消費市場,仍有待持續觀察。
IHS:2016.11-2017.11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增長130%來源:投影時代
據IHS統計,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增長了130%,並創下27萬臺的新月度銷量紀錄。IHS表示,55英寸4K OLED電視的價格下降使其被更多假日購物者列入了採購清單。
IHS預計,2017年OLED電視出貨量將超140萬臺。LG電子為市場領跑者,其市場份額為92%。65英寸OLED電視的年增長率(同比157%)高於55英寸OLED電視的年增長率(同比123%)。
同期,液晶電視總體出貨量同比下降1.6%,至2440萬臺,主要源於2017年美國黑色星期五的需求低於上一年。
Record Number of OLED TVs Shipped Before the Holidays, IHS Markit Says
Friday, January 5, 2018 9:09 am EST
With consumer television prices falling, global shipment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TVs grew 133 percent year over year, reaching a new monthly record of 270,000 units in November 2017, during the lead-up to the holiday shopping season. This growth comes as falling prices placed 55-inch 4K OLED into the budget range of a greater number of high-end holiday shoppers, according to IHS Markit (Nasdaq: INFO), a world leader in critical information, analytics and solutions.
Overall glob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TV shipments in November slightly declined by 1.6 percent month over month, falling to 24.4 million units, as Black Friday dem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declined in 2017 compared to the prior year. Total OLED TV shipments from January through November 2017 surpassed 1.3 million units. Together with December estimates, overall OLED TV shipments are likely to exceed 1.4 million units shipped in 2017.
「In 2017, the landscape for OLED TV brands changed as Sony, Toshiba and other major brands began selling OLED TVs,」 said Ken Park, associate director, IHS Markit. 「The growing number of available OLED TV choices, especially high-profile Japanese and European brands, has resulted in more competition and pricing promotion activity in the OLED TV market.」
LGE dominated the OLED TV market in 2016, accounting for around 92 percent of all units shipped, while several Chinese brands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remaining shipments. During the weeks surrounding Black Friday 2017, LGE dropped the price of its entry-level B7 series 55-inch and 65-inch 4K OLED TVs by $200, pricing its lowest tier 55B7 model at $1,499.
LGE led overall OLED TV shipment volume in November, with a 31 percent month-over-month increase in shipments. Total year-over-year 55-inch OLED TV shipments rose 123 percent in November, while 65-inch shipments grew 157 percent.
Micro LED威脅最大的是不是Micro OLED?【行家說】史諾君,您好!Micro LED產業化難度最低的方向應該是Micro OLED on Si了,如此一來,它的對手就變成了Micro OLED了,兩者同樣是基於CMOS工藝,而on Si的應用更是沒有了巨量轉移帶來的各種難題,這樣的競爭才是對等的。在亮度、壽命、能耗等各種參數上都碾壓Micro OLED的Micro LED才是它真正的實力。那麼問題來了,Micro LED是不是Micro OLED最大的威脅呢?Micro LED on Si除了全彩化的波長一致性帶來的色差問題外,還有其餘的難題嗎?
史諾
| 2018-1-8
小生君你好!我正在度假中,所以以下回答是充滿愛的,如果我的回答讓你不滿意,至少可以退個五十步,感覺人間有溫情,聊以慰藉。
1.Micro LED on Si嚴格說不是最簡單的,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放眼Micro LED的成長史,學術圈跟很多研發階段的雛形都是CMOS base的,早期搞的都是單色Si背板的Micro LED,兩個不同襯底的系統(發光與驅動電路)搞完後Wafer Bonding,點亮,結束了,Hoo-YA!巨量轉移是什麼?視而不見。
但,技術驗證到商品化的路還很長,要全彩化啊!要FHD以上的解析度啊!要至少數千小時的life time啊!這都還只是及格的標準而已,Si(CMOS)這麼貴,總不能做一個次級品打低價市場吧?RGB Transfer on Si的話比起on Glass只有更難!(因為die太小),走量子點的話壽命怎麼辦?圖案化怎麼辦?
2.Micro LED對戰Micro OLED?嗯,這是很好的題目,尤其在Micro Display的領域。我個人認為前者for AR,後者 for VR,各擅勝場,沒有絕對輾壓,原因可以回去參考第一點,Micro LED光從單色走向全彩,還要做高PPI,難度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如果妥協使用Color Filter,那閹割完也不輾不壓了,人家Micro OLED產業化還成熟的多呢!如果要一步到位,那抱歉了,良率跟成本還有得折騰,而且Micro OLED也有RGB SBS的研發,新技術追趕時,衛冕者可不是停下來等你的啊!
3.Micro LED on Si的問題還有別的嗎?有!承1跟2,大部分情況下會用到Si,都是超高ppi不然根本不划算,超高ppi的意思就是LED超小,VR如果要搞到2000 ppi,每個LED只能分不到1um的區域,那都該叫nano LED了,你說簡單嗎?無塵等級、機臺精度、切割深寬比、轉移、Bonding....,排山倒海的問題哪!我認為複雜指數已是Semiconductor的等級,畢竟,元件微縮與電路集成一直是光電產業最技術密集的戰場。
以上,祝各位讀者2018快樂順心,可以學我時時在工作中休息、在休息中工作,具體怎麼做到的我也說不上來,反正用說的比做得容易。
史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