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布穀」,清脆的鳴啼在清晨布滿玫瑰紅雲彩的上空飄蕩。錫惠名勝風景區的中國杜鵑園,該是杜鵑花盛開的時節了吧?猛然想起,腳隨心動,4月9日早上八點,我就走進了杜鵑園。
輸入穿過繡霞軒,走進長廊,那一根根廊柱,就好像組成了一個個畫框,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各種色彩的杜鵑花爭相出鏡。細細看來,每簇花大概2-6朵,綻開的杜鵑花有的像蝴蝶,有的像漏鬥,花瓣邊彎彎曲曲,像在陽光下盡情舒展著身姿翩翩起舞的仙女。而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緊縮身子蓄勢待發,讓人充滿期待與希望。杜鵑花底下碧綠的葉子,通過墨綠色的莖小心翼翼地捧起杜鵑。
長廊裡,幾十臺相機對著一塊石頭打鳥,一隻美麗的翠鳥。說起鳥,想起戰國時蜀王杜宇。傳說他在位時負責勤勉,春播時節四處奔走提醒子民。積勞成疾離世後,化身成了一隻小鳥,每到春天便發出聲聲啼叫:布穀,布穀,直到嘴裡流出鮮血,灑滿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人們便把這種鳥喚作杜鵑,而這種花便叫做杜鵑花。我相信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能流傳至今,是賦予杜鵑花更多的浪漫與真情。
快步來到醉紅坡,杜鵑園的中心賞花地帶。這裡是杜鵑的家園,一簇簇胸貼胸肩並肩,相互依偎著遍布山坡,花朵花蕾各不相讓,粉紅、洋紅各色比拼,形成一片美麗的花海。山坡上翠綠的樹林,更襯託出杜鵑花的生機盎然。
一批來自常熟的遊客滿心喜悅觀賞著,一位40多歲的先生問,你是無錫本地人吧?在得到肯定答覆後說,你們這個園子真漂亮。這是他發自內心的稱讚,也是對杜鵑園中肯的評價。
杜鵑園建在山麓,這樣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且把錫山、惠山兩山風光借入其中,視野更加廣闊,意境更加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杜鵑園是得景隨形、巧於因借的園林建設典範。
很可惜這裡遊人並不多,跟園外趕著去爬山的人流無法同日而語。我曾跟朋友探討過,有人說是15元的門票,限制了大家的遊園意願。我認為不盡然,更願相信的是普遍心理,對身邊的痛苦會無限放大,對身邊的美好會熟視無睹。就象江南大學,明明是全國211高校,食品、設計等專業在全國遙遙領先,外地的考生趨之若鶩,在無錫本地人的眼裡,永遠也成不了名校。
想著想著,已經來到山花爛漫亭。一位阿姨一邊拍著視頻,一邊自言自語:這裡的花開得太快了,前幾天還都是花苞呢,怎麼開得這麼足了呢!怕我不信,她湊近我翻著手機說,我可以抖音給你看。
杜鵑花多生於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這裡的杜鵑花不再葡匐生長在地面,似乎比醉紅坡的高大挺拔了許多,他們滿山滿谷鋪鋪展展地綻放,風風火火地呈現出強烈的生命力。在鳥語聲中,我尋找著映山紅。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 第一次知道映山紅,是聽到了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映山紅》。映山紅只是其中一個品種,居然成了杜鵑花的別稱。
腦中飄起一個問題,為什麼無錫會選擇杜鵑花為市花?無錫市是一個雙市花的城市,十大名花之首的梅花被稱為「花中君子」,象徵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再加無錫有個著名的梅園,當選市花毫無疑義。
杜鵑在名人筆下也是「花中西施」,其實只是一種很平常很普通的花,它對生存環境不挑剔,只要到一定的海撥高度就能自然生長,至多只是對酸性土質更加偏好。我想1983年確定的時候,看中的是它勇於拼搏、敢於張揚的品質。時過境遷到了現在,她平時的樸實清新,盛開時的熱烈奔放,正如杜鵑花語 「愛的喜悅」,更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有嚮往,惠山有新創。在「又見惠山杜鵑紅」展覽中,我終於知道了這裡的品種為什麼那麼純正,原來園裡有全國為數不多的「杜鵑花品種資源基因庫」,現基因庫育有園藝栽培品種西鵑170餘種,東鵑120餘種,夏鵑150餘種,毛鵑40餘種,以及未定名的雜交品種一批,品種規模近600種。
在這最美四月天,讓我們心如花開,赴一場燦爛花事。
杜鵑花開最美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