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秋月獨朗"可以選擇給予我關注支持。謝謝!)
2019年秋,聽到一個壞消息,朋友的母親去逝,於是前去上香祭拜。聊天的時候才知道朋友的哥哥曾經開得風聲水起的美髮店,現在已經改行賣生鮮時蔬了,之前一直都很佩服他哥哥的腦子活泛,相信他的轉行一定有他的道理。
後來疫情集中爆發,轉過年來進入到了難忘又難過的2020年,年後上班的途中經過一家婚慶公司,只見門前擺滿了生鮮時蔬,又是一家改行的公司。之後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各個資本大佬紛紛將投資方向對準了生鮮時蔬這一塊,一時間線上線下生鮮時蔬這塊成了熱門經濟。
如果說之前的房地產投資,是因為房子是年輕人結婚的鋼需,後來經濟形勢經過貿易摩擦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下,生鮮時蔬成了最現實也是最後的鋼需。
難熬的庚子年總算過去了,人們恨不能把所有的不好都讓鼠年帶走,可是好的願望並不一定達成好的現實。
2021年,華為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決定涉足養豬業,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正式公開了「南泥灣」生產自救計劃,表示華為不靠手機業務也能存活。
一個曾經令無數國人引以為傲的「民族品牌」科技企業,如今也將經營重心傾向了飲食經濟這一塊,我能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嗎?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啨雨表,中國股市裡伴隨著三千多隻個股的下跌,茅臺成為了一枝獨秀。近日又有茅臺總工程師王莉(女)有望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引起輿論熱議不斷。
有好事者還專門去查了一下之前的院士組成,發現原來裡面早就有了捲菸業的院士,這樣看來今後就算有了醬香女院士也不奇怪了,因為在我國自古就有菸酒不分家的說法嘛!
如果王莉女士最後能如願成為了工程院的院士,相信很多飲食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會躍躍欲試地為了成為院士而努力,比如還有:五糧液、汾酒,俗話說有酒不能沒菜,那麼製作老乾媽、滷蹄花等等的飲食行業是不是也可以貢獻出個把院士呢?再說了,不是有句話說行行出狀元嗎?那麼以後我國的兩院院士裡是否 會湧現岀更多各行各業的精英能手呢,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當我們正忙著在飲食行業切分蛋糕時,美國股市裡領漲的大多數都是科技版塊,他們的「毅力」號火星車18日已在火星成功著陸。並成為首個從火星採樣以供送回地球的探測器。這個消息讓我再一次的感受到我國與美帝的距離,不知道這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如果說個體私企的轉行是為了能夠存活下來,華為的轉行是因為受到了以晶片為主的核心部件的封鎖而不得已為之,那麼茅臺貢獻的「醬香院士」,是否就意味著今後我國科技進步新的方向呢?!
想想也是,經濟惡化後一個人可以不為了愛美少去搗飭自己,也可以離開手機用寫信代替交流,只要有口吃的,管他什麼激素和汙染呢,能把肚子填飽就是最大的滿足。
至於茅臺嘛,大家應該早有共識,一般來說喝他的人幾乎從來不買,買他的人也幾乎是從來不喝。我想這也算是厲害的國之特色吧!
(本文圖片皆選自網絡)
想要關注我的朋友可以掃描此二維碼後選擇關注。
公眾號文章的推送規則有所改變,如果您對小小的文章感興趣,請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