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炸洋芋圈,一個翻滾的江湖

2021-01-13 YOU成都

我,牙尖兒,作為炸土豆的重度痴迷者,有著超過二十年的炸土豆食用經歷。

這種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小吃,通常被分為「鍋巴土豆」和「狼牙土豆」。

而在我的家鄉彭州,幾乎沒有「炸土豆」一說,彭州人習慣將土豆稱之為洋芋,無論土豆二字寫得多麼大,他們依然會毫不客氣地說出心中的那個字眼,來跟我一起念:

土(yáng) 豆(yù)。

同樣,在彭州炸洋芋屆,也沒有「鍋巴土豆」和「狼牙土豆」的叫法,如果非得要分類,遍布大街小巷的它們,大致有三個種類:

坨坨、片片、條條。

和成都話裡的各種疊音一樣,「坨坨」「片片」「條條」,親切而可愛。三種形狀,分別對應「鍋巴土豆」「冒土豆片片」「狼牙土豆」。

從早年的三分天下,到如今的百花齊放,彭州炸洋芋屆的油鍋裡,翻滾著一個熱絡的江湖,老店老攤穩坐中流砥柱,新店新攤也層出不窮。

至於江湖在哪,我指給你看!

如今,彭州賣洋芋的,多了去了。

諸如,在望蜀裡開鋪子搞小清新的,在老街巷牆根下支起個蜂窩煤爐子的,蹬三輪搞散打的……百花齊放。

而擱在二十年前,誰又不知道,彭州炸洋芋屆,三分天下。

中醫院的凼凼醋洋芋、安仁街的廖嬢、老巷的「女子天團」,雖都是做炸洋芋的,但出鍋的味道,卻各有千秋。

「凼凼醋洋芋」

老闆兒與劉德華代言過同款摩託車

炸齡:17年

時間回到90年代末21世紀初期,天王劉德華接下了天馬摩託品牌代言。

那時候,只要一戳開家裡的電視機,不時就會偶遇到天王仰躺在摩託車上,唱「oh~blue~,藍藍的雲出現一匹天馬……」

殊不知,在那一年的四川彭州,天馬摩託還籤下了另一位促銷代言人——當地有著「汪飛車」之稱的汪志富。

其實,早在當代言人之前,「汪飛車」已經在那個「網紅」一詞還未誕生的年代,著實火了個透。

只要車速保持在20碼以上,他就能站在摩託車上,撒開雙手彈吉他,表演自創秘籍「獨孤飛車」,惹得老婆追著打,交警叔叔長期喊抓,媒體朋友更是堵在他家門口爭相報導。

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20年過去了,汪飛車不再耍飛車,而彭州迎賓路中醫院附近也多了間有名的夫妻店——凼凼醋洋芋 。

凼凼,因地而名。

店鋪所在的南河西街,很長時間都是一條斷頭街,近幾年拆遷通路,在地形上有點像個凼凼,於是,有了這麼個名字。

下午3點半開門,5點半關門,每天只營業兩個小時,不知是不是自帶爆款體質,剛開那幾年,汪飛車的炸洋芋也火得不要不要的。

特別是一些中學生,每天放學騎上自行車就往南河西街衝。

江湖往事,汪飛車不講,後浪們不知,但這凼凼洋芋,也確實好吃。

開業17年,汪飛車店裡的小吃,自始至終都只有三樣——坨坨、春卷、冰粉。

5年前,因為太火爆,汪飛車把每日營業的時間調到了早上9點至下午7點。但即使如此,動作不帥、速度不快,想吃他家的坨坨和春卷,也是「農夫山泉,有點懸」。

在彭州所有炸洋芋攤攤兒裡,「凼凼」是第一個喊出「醋洋芋」名號的。

不是一般的糖醋麻辣,而是汪飛車的老婆劉嬢親自熬製的香濃醋汁。

為了更好地入味,洋芋塊切得偏小,倒到油鍋裡炸至金黃,然後放料澆汁。

出鍋後,裝在白瓷碗中的洋芋,色澤紅亮,滋味綿長,放在整個彭州炸洋芋屆,也是獨一無二的。

坨坨最佳CP,每日限量供應的春卷更是賣得快。

現包的蘿蔔絲薄皮卷下鍋即酥,撈起將油滴幹,盛入盤中,甜辣、麻辣、糖醋麻辣三種口味任選。

下午1點,小雨下得淅淅瀝瀝。

中午的最後一桌客人起了身,汪飛車的店因為天氣得了一片午後清閒。

劉嬢不在家,他索性搲了一瓢兒洋芋,澆上自家的醋汁,當成一頓午飯。瞄了一眼,無人路過。然後,退到店內,打開當年電視臺採訪自己的視頻偷偷看。

他,就是那個汪志富——80年考上高中,由此成為全村人的希望。後來,當過村幹部、蹬過人力三輪、騎過摩的、開過茶樓、當過老闆、接過代言……現在在彭州南河西街快樂地賣著炸洋芋坨坨。

「廖嬢」

彭州CBD洋芋圈名聲大振的「wāi老嬢兒」

炸齡:30年

廖嬢,彭州炸洋芋屆絕對的一姐。

1990年開始在安仁街支起蜂窩煤爐子炸洋芋,一賣就是30年。最開始,兩口大耳子鍋只炸洋芋坨坨,後來又搭起個剔鍋開始賣片片。

位置先後從安仁街與聯升街交叉口挪到馬路對面,再挪到花鳥市側門的一家公廁門口。

江湖傳言,想吃廖嬢的炸洋芋,必須掌握 3個潛規則:

第一,去隔壁老巷「女子天團」買了洋芋的不賣(硬傷,銘記!無固定考核期限,以廖嬢的記性為限);第二,看不順眼的不賣(此條可逆,全看廖嬢心情);第三,給啥吃啥,相信嬢的安排;第四,誇洋芋好吃的,加分,很有可能獲得多半瓢兒的嬢式寵愛。

注意!玩轉以上規則,廖嬢不僅為你把洋芋坨坨炸,還為你將千裡姻緣一線牽。

跟他們說,吃炸洋芋,安仁街找廖老嬢兒

對了,你找對象沒有

早幾年廖嬢手裡資源倒是多

闊惜這幾年都結婚了

不然包你滿意

當然,所有的脾氣,都來自於廖嬢穩坐炸洋芋屆一方霸主的底氣。

儘管證據已經無從考證,但不少土著都認為廖嬢是彭州街頭賣洋芋賣得最久的那批。

名號與小北街賣冰粉的「廖姐」,西大街賣冒菜的「劉么妹」比肩,都是彭州人心中的小吃女神。

「小妹兒,來個全套哇?10元!」

整個CBD炸洋芋圈,廖嬢是第一個開始往坨坨裡面加料的,最早偶爾放根胡蘿蔔和著洋芋一起炸;後來,她的油鍋裡,又有了魚排、豆腐乾、火腿腸……

廖嬢的坨坨,滾刀切,個頭永遠比其他家要大些。生洋芋直接下鍋,燒了幾十年的蜂窩煤爐子,保持著一貫的火候。

剛剛出鍋的洋芋,沾著燒了半天的滾油,別的賣家一般都是盛到一個大缽缽裡用瓢兒和,只有廖嬢,隔著一層薄薄的透明袋子,直接上手!

你看得膽戰心驚,她抓得雲淡風輕。但最後出來的成品,果真非同一般:

一口進去,個別未化的白砂糖粒子衝得最快,然後是蔥香麻辣,裹挾著綿軟爽口,過油而不膩的洋芋在舌尖牙床來回遊走。

關於廖嬢,有很多傳聞。

比如她是不是就是彭州洋芋屆的那個「wāi老嬢兒」,比如,有段時間廖嬢沒出來擺攤,坊間傳言,她去馬爾地夫了,但實際是不是,也沒人敢去問。

「老巷土豆」

手握老巷「女子天團」最好吃的片片秘方

炸齡:27年

4年前,老巷土豆 搬進了安仁街55號的鋪面,從此擁有了一個正式的姓名與店招。

前兩天去他家吃洋芋時,發現店面又擴充了一家。店招都還來不及換,堂食的小桌椅已經被食客們佔得滿滿當當。

比起廖嬢,老巷土豆要稍微晚開幾年,有27年的歷史。

如今,生意越做越好,小吃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冰粉也賣、涼皮也賣,但他家最出名的還是洋芋片片,因為那才是屬於彭州土著的記憶。

最早的時候,「老巷」也是一個蜂窩煤攤子,支在彭州那個假山多到可以鑽山洞的老公園後門,現在的鐘樓附近。

後來又搬到了聯升街67號的老小區的門口,長長的巷子出來,穿過當年彭州最火的飾品店「魅魅」,就是天一廣場。

大多數90後對老巷的回憶,都鎖定在這個時候。兩個老婆婆搭夥,組成了當年彭州炸洋芋屆最IN的「女子天團」。

一個瘦,一個胖,一個賣片片,一個賣滷鵪鶉蛋,矮桌椅靠著左側牆根,從巷口一直擺到小區的後院。

老巷,也因此得名。

中學生放學、小姐妹們逛街,以及周圍上班的女娃娃下班了,都愛往這裡鑽。燙的脆生生的洋芋片片,狠狠撒下一大勺辣椒麵、一把蔥花,再配上滷得入味的鵪鶉蛋,一個字:絕!

小時候在他家吃完片片,是連剩在碗底的湯都不會放過的,打包在路上邊走邊吃的,也想方設法在包裝袋的角角上戳個小洞,把袋底的湯汁喝個乾淨。

剛從滷水裡撈出的鵪鶉蛋,要先找個裂開的口子把蛋殼裡外和流到手指上的湯湯啜了,再剝殼吃蛋。

坨坨、片片、鵪鶉蛋,曾經是不少炸洋芋店的經典搭配,現在很少見了,小編在西大街中心廣場入口處發現了一家,叫「二姐家土豆」,可惜味道稍微有點鹹口,原來這家店門口有個賣炸洋芋的白髮老婆婆,坨坨炸得黃酥酥的,非常好吃。

有人說,當年在老巷吃片片時,被老婆婆懟過,小編表示,只看過她倆互懟。

現在,27歲的老巷經歷了3代人的經營,門前食客依然絡繹不絕,當年來吃片片的娃娃長大了,又牽了個小娃娃走進老巷的門。

只可惜,搬進店鋪後,鵪鶉蛋就不賣了。各中緣由,鮮少有人提起,新顧客來了,從未知曉過那好吃到吮指的味道,自然更不會向新掌柜過問。

只是有時候,幾個老友相聚,會突然說起坐在巷子裡吹過道風吃洋芋片片和剝鵪鶉蛋的日子。

正在彭州炸土豆屆三分天下之時,客運中心以東,晉林市場上的重慶剪刀洋芋,如同一匹黑馬,以一把在脆皮炸貨之間揮舞的剪刀突圍,打破了時局。

與此同時,安仁街與東南市街口子上的陳記,也搬進了鋪子,初顯鋒芒。

彭州中學門口,胖哥領銜的都江堰炸粉也逐漸北移。

「剪刀洋芋」

來自重慶的洋芋坨坨

炸齡:17年

就在凼凼洋芋搭起爐灶之時,來自重慶的 剪刀洋芋 也在晉林市場紮下了根。

晉林市場,早年是晉林工業公司(原157廠)的內部菜市,廠子是從重慶搬來的,進出需繞過一大片居民區。

因此,縱使做法新穎,種類豐厚,風味俱佳,長期以來,這味出色的小吃,都和它生長的菜市一起,被遮擋在居民區的背後,鮮少有人發掘。

直到近年來,東湖南街經過一番修繕,市場圍牆外也開出了兩個小側門。

城區東部加快發展後,順著側門往前走,就是繁華的商業區。

因此,不少食客聞著味道後,由此溜入,而原本就知其滋味的人,得了方便之道,來得也更勤了。

市場上,剪刀洋芋有兩家,排開在靠近居民區的入口處,一左一右。

都是原來在廠裡上班的工人開的,小編每次去,吃的都是右邊這家,最初的小攤只有一兩人掌勺,現在已經全家出動。

與外面的炸洋芋做法不同,剪刀洋芋的最特別之處在於,先將洋芋整個煮熟,去皮,放在一個平底油鍋裡來回翻轉、煎炸,直至表皮酥脆,內裡滾燙。

然後,再上關鍵工具—— 1把硬核的大剪刀,將剛剛炸好的洋芋剪碎,刀刃過芯,洋芋熱氣也衝了上來,在不鏽鋼盆上留下一團霧氣。

剪刀在手,誰都是藝術的「愛德華」,而這洋芋的大小形狀,也全憑之拿捏。

最後,再撒上豐滿、厚重的調料,和轉之後,宣告出鍋!

當然,一份剪刀土豆,只是基礎款。

通常都要喊份年糕、豆皮和著炸,又或是,在餓意襲來的午後,點上一份冒菜。

那,才叫過癮!

「陳記」

片片與坨坨雙絕

炸齡:21年

多年以來,陳記彭州特色土豆 一直默默無聞地開在安仁街與西南市街的交匯處。

按開業年份和所在位置來說,陳記本是屬於廖嬢和老巷那一掛的,早年一輛三輪車、兩個爐子、幾張桌椅,擦嘴用的衛生紙沒處放,就拴在車把手上。

可能因為江湖傳說比較少,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近年來,搬進店面,與「眼哥冰粉」共享一家鋪子,後勁才逐漸爆發。

創始人是一位老婆婆,常年保持利落的短髮,話少、動作麻利。後來,生意逐漸變好了,老婆婆店裡幫忙的人也多了。

一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她的孫女也會來幫忙收拾。被問到店開了幾年了,老婆婆總是說:「看嘛,抱在懷懷頭的奶娃娃都上大學了。」

其實,陳記的味道一直不錯,從最開始在街口搭爐子的時候,就保持著坨坨與片片雙絕。

坨坨比廖嬢的稍微要炸得幹些。

表面微微結下了一層酥脆的外衣但又不止於焦硬。因此,入口之時,先會有破殼之感,再是綿軟爽口的洋芋芯。

片片切得薄,每一串都沉甸甸的,紮實入味。

因此,在那個廖嬢只賣坨坨,老巷只賣片片的時代,要想吃到雙絕,不少人都會選擇多走幾步到陳記享用。

若是吃得渴了,就在旁邊喊碗冰粉,手搓的粉子,現切的青檸,各種口味,閉到眼睛喊,都解饞解暑。

「都江堰炸粉」

最早將洋芋和粉一起炸的店家

炸齡:不詳

「一份炸粉不要粉!」

這是當年叼嘴的食客給賣炸粉的胖哥出的送命題。

大概是08年之後,胖哥的攤車在彭州中學門口火起來了,以糖醋味最為出名。

所謂「炸粉」,其實是指將洋芋片、藕片、韭菜、寬粉之類的食材混在一起炸。出鍋之後,再統一調味。幾乎就是現在遍布彭州大街小巷的炸菜的雛形。

小編年輕的時候,一點就是兩份,朋友之中,脹到喉嚨依然想再吃的大有人在。上學的時候,下了晚自習到校門外吃,周末的時候,胖哥會把車子移到原來的老夜市上,等待老顧客去尋。

只是十多年過去了,再也尋不見胖哥的攤車,也不知道他到底還賣不賣炸粉。

狼牙土豆終究還是來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用「狼牙刀」搞滾刀切,順手再往鍋裡倒一碗裝滿蓮白、木耳、花菜等時蔬的選手,街頭炸洋芋由此花樣百出。

但,縱使在狼牙土豆橫行街頭的年代,彭州賣炸洋芋和吃炸洋芋的人,似乎也並未替之正名,他們會問:

「坨坨,還是條條?」

在彭州,固定賣條條的攤位似乎並不多,大多都以流動攤車的形式出現,鍋裡常年保持著一半坨坨,一半條條。

而那些個因經年累月檢驗而留下的固定攤位和鋪面,依然執著地,賣著坨坨和片片。

夜市、車站、學校門口、廣場,都是流動攤車的高頻聚集地,箇中競爭不言而喻。

以至於,街頭時常上演著城管喊喇叭追著炸洋芋的,食客跟在後面暗自較勁,只盼望著,在下一個街角,轉到某個巷子裡,能快速地搲(wǎ)上一瓢兒,抖上蔥蒜麻辣,然後,精準撤離。

其中,賣純清油炸洋芋的李姐、賣涼皮也賣炸洋芋的肖姐,以及賣「啥都有」的張喜妹,是後起之秀裡的佼佼者。

特別是李姐,曾盤踞天一廣場一角,擁躉無數。

比起坨坨,條條出鍋之時,在脆與耙的區別之上更加明顯,濃鬱蒜水與小米辣的加入更是豐富了味覺口感。

去年,原本散落在廣場周圍和老電影院聯升街上的小吃攤車都遷至中心廣場的小吃街上。

肖姐與張喜妹的攤子並排而列,只可惜,小編圍著小吃街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李姐的身影。

當然,列舉出的這幾家,只是彭州炸洋芋圈的一部分。

諸如西大街122號的曾氏姐妹、元祖蛋糕旁的胖姐、606那家無名的炸洋芋、丹景山頂上那家掛滿山臘肉同時也賣炸洋芋的店,他們也一直駐守在彭州街巷的角落,烹炸著美味。

從最開始的蜂窩煤爐子與流動三輪車,到逐漸搬進店鋪擁有店招,從一份5角到一份5元,彭州的炸洋芋圈,一直在不斷變胖變貴。

而藏在油鍋裡的江湖,也一直在翻滾。

— THE END —

編輯:牙尖兒 設計:陳霜奕

相關焦點

  • 幸福彭州——九尺篇
    在故鄉九尺的田壟裡,麥垛旁,溝渠邊翻找一些還未消逝的蛙鳴,蟋蟀的蹤影讓夢裡的金秋,在麥田裡翻滾,跳躍,撒歡肌膚般,生長成今生的樣子作者簡介:甘梧輝:四川彭州人,自由職業。思念讓舞者翩翩起舞,舞動又一個完美的春天一路花香,一路麥香,飄向永遠,永遠.......作者簡介:趙懷典,1949年生,男,四川省彭州人,著有長篇小說《血色黃昏》《浮沉》,四川省詩歌學會會員。
  • 來彭州,吃一頓清湯火鍋的新鮮與溫暖
    推薦菜品:番茄壯骨湯、粗糧壯骨湯、鍋邊膜、滷骨頭、鐵板五花肉  地址:彭州市天彭街道天府西路126號  聯繫電話:028-83459755  清湯翻滾  圖片:張鴻 劉從煬 剛子 品鑑彭州 網絡  編輯:梁丹 責編:魏悅 審核:葉韜  可能彭友們已經發現,最近不太能及時收到品鑑彭州微信的新鮮推送了!
  • 彭州的冰與火之歌
    這段對話像極了我心目中的彭州,人人都覺得它會抱著成都的大腿起飛,但它卻始終像戴著腳鐐在跳舞。彭州好似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而這個被遺忘的角落在近兩年也正經歷著屬於自己的冰與火之歌。一面是品牌房企扎堆進駐的盛景,一面是主流市場始終難以認同的尷尬...
  • 彭州版《棒球小子》即將上線!
    對的,你沒有猜錯,不久前,臺灣石匠文旅有限公司與彭州市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管委會在彭州舉行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將斥資不低於10億元在我市建立彭州魔力棒球樂園。(彭州魔力棒球樂園效果鳥瞰圖)哇哦~這才是鄉村振興的大項目不僅推動了葛仙山旅遊業的發展還將帶動約300人解決就業問題這樣的項目彭妹妹必須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 一個河谷的再造實踐·彭州湔江河谷的現代濱水空間
    時間進入到現代,地理水文勘探結果顯示,沱江上遊三大支流之一的湔江發源於海拔 4020 米的彭州龍門山銀廠溝紅龍池,縱貫彭州。 從西漢文翁治水,「湔水九分」構建的彭州阡陌水系滋潤著獨特的河谷文化。孕育在群山中的湔江河谷是今日彭州山地旅遊核心區,河谷最寬處達 2公裡,這種「高地河谷」在成都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
  • 彭州民宿亮相大理 參加成都旅遊推介會
    推介會上,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米蘭佳對彭州優良的投資環境、文旅特色資源、民宿項目招引,向在場嘉賓、文創企業代表作了精彩的推介,並通過媒體平臺向全國進行了推廣。在「十一」長假即將到來之際,米蘭佳部長向大理市民發出了盛情的邀請。
  • 賞雪泡溫泉吃火鍋 到彭州感受「冰火兩重天」
    其中,彭州北部的龍門山鎮、通濟鎮、白鹿鎮等地更是一派「雪國風光」,四面八方的遊客紛紛前去賞雪。與此同時,寶山溫泉、九尺鵝腸火鍋也張開雙臂,邀請大家在賞雪之餘來一次「冰火兩重天」的極致感受。記者獲悉,備受遊客青睞的彭州賞雪地包括了龍門山鎮九峰山、燕子溝、太陽灣風景區;通濟鎮天台山、大坪山;白鹿中法風情小鎮等地,它們被譽為成都周邊的「小雪鄉」。
  • 彭州有品,生活有味,就這麼文藝
    活動現場召集了一波超牛的文創達人與非遺匠人,他們帶著手中那些物什的情懷和新故事,共同打造了一個無限腦洞和有趣靈魂的聚集地。用一種接地氣的方式讓大家感受到了彭州的生活美學。近2000餘件商品亮相此次文創生活節,活動現場展示了彭州文化創意、非遺集市、特色農創,講述彭州故事,彭彭參觀了白瓷展廳、彭州「十三品」展廳,參與了「匠心手作」體驗。活動開幕式上,彭州重點對外推介了資源賦優、市場前景好的6個農商文體旅融合項目。
  • 彭州鄉村旅遊:「小」民宿撬動「大」產業
    據悉,彭州是成都西北部的交通樞紐和生態屏障,4300多米的海撥落差,造就了多樣性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生態資源。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秀麗的鄉村美景,進一步催生了彭州市鄉村旅遊的發展。
  • 白鹿音樂不打烊,2018彭州國際青少年藝術節火熱來襲!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這是彌足珍貴的智慧和文化結晶 。接下來就是彭州黑水非物質遺產藝術團隊-阿爾麥多聲部帶來的歌曲演唱《兄弟納瑪》和舞蹈表演《舞蹈勞耕舞》。
  • 彭州九尺何以享譽「泉水美食小鎮」?
    會上揭曉了「2020成都首屆『一鎮一品』傳媒大獎」獲獎名單,彭州九尺「泉水示範小鎮」摘得「特色示範小鎮」殊榮。九尺鎮因九尺鋪得名,處於彭州市"11236"戰略產業發展中軸線,東鄰濛陽新城,西聯彭州天彭街道。近年來,九尺鎮積極把握成都打造美食之都的機遇,定位「胃旅九尺·泉新生活」,努力打造「泉水美食小鎮」。
  • 彭州:積穀倉珍藏老記憶 文創生活節走進九尺鎮
    彭州有品,生活有味。2020年7月22日,美麗彭州夏日遊之文創生活節走進九尺積穀倉系列活動於傍晚6時拉開序幕,帶著大家一起去到歷史罅隙----積穀倉,開啟非日常狂歡。彭州九尺鎮積泉村的「積穀倉」積穀倉位於彭州九尺鎮積泉村,它的身世得從清末明初說起。當時這裡有很多的地主大戶,所以,需要足夠的地方儲藏糧食,後來發現這個地方地勢高、視線開闊、交通便利,位置較好,便在此地修建了很多糧倉。
  • 友城記|從彭州出發到日本石狩,召喚你的不僅僅是美景哦!
    或許你不知道,咱們彭州與北海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呢!咱們彭州的友好城市石狩市,位於北海道首府札幌市北部,市名「石狩」源自從轄區中流過的石狩川,石狩川的名稱則是源自阿伊努語的「ishikarapetsu」,意思是「彎彎曲曲的河川」。南北長70km,人口約6萬。
  • 第八屆白鹿·法國古典音樂藝術季在成都彭州啟幕
    本屆藝術季以「用音樂對話世界,讓世界了解彭州」為主題,活動現場的音樂、建築、燈光完美交融,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讓現場觀眾陶醉不已。從2013年開始,白鹿•法國古典音樂藝術季已成功舉辦7屆,邀請法國藝術家走進彭州白鹿,與中國音樂藝術家、音樂愛好者一起展開豐富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受海外疫情影響,國外藝術家不能來華參加本屆藝術節,為了將中法文化交流盛會延續下去,法國藝術家通過多媒體參與音樂會,與現場觀眾見面。
  • 彭州中學舉行2020年藝術月舞蹈、校園歌手賽決賽
    百姓生活網訊(閻輝)2020年12月23日晚,四川省彭州中學在學校學術廳舉行了2020年藝術月舞蹈、校園歌手賽決賽。決賽產生了舞蹈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校園歌手一等獎4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 成都彭州: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最強助力」 掘金城市新機遇
    作為城北門戶的彭州,再次迎來跨越發展的歷史性節點。從「中心城市邊緣」到「協同發展前沿」,從「西控」樣板到公園城市「先行者」,從「營商環境提升工程」到「項目招引攻堅行動」……一道道時代考題面前,彭州如何借勢蓄力,向外界釋放新時代「蜀中膏腴」的發展機遇?
  • 彭州也可以跳傘!一定不要錯過的好去處!
    一出門,就是流汗2小時的節奏,但是,在距離成都僅僅2小時車程的彭州,卻是個夏日避暑納涼的絕佳去處。這裡的夏天有蟬鳴,冰涼刺骨的河水,有最親近大自然的夜晚露營地,有最美的朝霞和日落,傳說中的田園風光,在這裡幾乎都可以看到。通濟花海,白鹿鎮,魚鳧溼地公園,快樂老街等等,非常好夏日度假避暑勝地,這裡的河水清澈見底,冰涼刺骨。
  • 找遍彭州!這6家甜品烘焙館給你甜蜜暴擊~
    說到下午茶,當然少不了甜品這不,彭州的烘焙甜品館越來越多,日系的,小清新的,工業風的……既有顏值又不失美味!主理人是個很甜的女生,笑起來眼睛彎彎的。這家烘焙館是她和朋友一起經營的,有一個共同的「甜品夢」。
  • 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閉幕 「72小時影彭州」獲獎作品發布
    10支參賽團隊在72小時限時的拍攝時間內完成了10部以彭州美食、古蜀文化、文創產業、牡丹文化、中藥材、蔬菜、音樂、綠道、泉水、民宿等10大不同特色為主題的短視頻影片,現在所有獎項已全部產生!「72小時影彭州限時短視頻邀請賽」 是繼2015年推出「72小時影成都」引發全民現象級熱議後,今年由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作為指導單位,由中共彭州市委宣傳部、 峨眉電影集團、四川網絡廣播電視臺、四川省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協會新媒體專委會、彭州市網際網路文化協會共同推出,由搜狐視頻和成都聯創眾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織,打造的限時類青年短視頻創作比賽——第二屆「72小時影彭州限時短視頻邀請賽
  • 翻滾球球觀戰系統隆重登場 翻滾球球怎麼觀戰
    導 讀 各位《翻滾球球》的玩家:《翻滾球球》本周再度更新重要版本!除了對戰鬥系統的持續優化之外,萬眾期待的觀戰系統也終於上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