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偉哥哥,快捉那條,在你腳邊,跑過去,跑過去了……」
「快快,又來了,又來了,偉偉哥哥,剛才那條又跑回來啦!」
「小南弟弟,你不要吵嘛,我明明都看到了,被你嚇跑咯……」
「太陽下山了,快,小南弟弟,收拾東西回家了!我要把捉到的魚拿回家讓媽媽做給妹妹吃,她最喜歡吃魚咯!」
「小魚魚那麼可愛的,我們捉了他們,他們會想媽媽的,偉偉哥哥,我們還是把他們放了吧……」
7月11日上午,這一幕發生在「都市熊貓村」成都市成華區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
不過,社區孩子們不是在東風渠北乾渠河邊抓魚,而是以排練熊貓有戲兒童舞臺劇《客在熊貓村》第三幕「熊貓進村」的方式,科普社區河水安全防護措施。
進入雨季以來,成都已連續下了多場暴雨,都市熊貓村位於東風渠北乾渠畔,時值暑假,防汛安全對社區兒童尤為迫切。
東風渠北乾渠全長35.9公裡,實際過水最大流量為每秒64立方米,貫穿「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全域。
每天,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相關社區工作人員均會按時巡護東風渠北乾渠,對河堤兩岸安全、水位水勢以及河岸積水情況進行檢查。
尤其是白蓮池街道,增加了抽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資,同時組建了搶險隊伍,做到一旦遇到險情。及時處置。確保包括「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在內的社區安全度汛。
2015年10月,白蓮池街道居民吳永秀在北京獲評「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獲獎理由是她40年間在東風渠北乾渠救起24條生命。
「救水女俠」吳永秀的英勇故事,也折射出東風渠北乾渠河水安全長久以來便是都市熊貓村的社區安全隱患之一。
「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不僅居住著2000多戶社區居民,每年還有1000萬人次左右的遊客來這裡看大熊貓,河水安全防護能力建設以及科普演練,對居民和遊客都有益。
成都市成華區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創始人張港旋表示,採用排演兒童舞臺劇方式宣傳科普社區公共安全防控,是「都市熊貓村」社區公共危機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項目的一種有益嘗試。
張港旋透露,7月的每個周六周日,新義方親子學院戲劇老師曹子洛都將帶著都市熊貓村20多名社區兒童,以排練舞臺劇的方式宣傳科普社區河水安全以及防汛安全,預計8月將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門口的熊貓廣場面向全球大熊貓遊客展演宣傳。
「都市熊貓村」社區公共危機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項目,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立項資助、成都市成華區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執行,旨在從克服提升社區應對公共危機機制和能力的認知障礙、知識技術障礙出發,以尋求使社區公共危機預防和管理開始日常化的突破點,採用組建菁華翠庭片區公共危機應急管理小組、依法建立健全社區應對公共危機的制度體系、開展社區公共危機應急管理小組成員單位能力建設、舉辦首屆熊貓村論壇等形式,探索在「都市熊貓村」成都市成華區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集中安置區,培育和提升社區應對公共危機的機制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