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馬東從央視離職,與此同時,即將大學畢業的顏如晶組織了星辯,一開始,顏如晶只是報著自娛自樂的心態在微博上發了一個帖子,沒想到得到了好友胡漸彪和黃執中的大力支持,在他們的振臂一呼下,馬薇薇、邱晨等一群辯友聚集在一起,當時他們誰都沒想到,他們會因為辯論改變命運。
01
1998年,30歲的馬東結識了時任湖南電視臺臺長曾凡安,一番閒聊之後,馬東就成了《有話好說》節目的主持人,由於當時《有話好說》還在籌備,所以馬東就先去《聚藝堂》了。
在此之前,馬東的主持經驗為零,可想而知,表現不會太好,就連父親馬季看了都笑話他說:「腦袋上像頂了個瓜。」
但馬東就是馬東,受家庭藝術細胞的影響,沒多久就適應了,到了《有話好說》正式開播後,馬東不僅採訪輕駕熟路,就連找故事、設計方案都能一肩挑。
可惜的是,一年半後的一次節目中因為提到同性戀而被緊急叫停。
節目被斃了,作為編外人員的馬東自然也就沒有留下來的理由,捲起鋪蓋便回了北京。作為大師的兒子,就有這點好處,就算父親不鋪路,但周圍人都是圈裡的大腕,機會自然就多一些。
這不,回到北京不久,馬東就認識了《挑戰主持人》總策劃,巧的是,當時節目主持人李佳明剛被調離到央視二套,主持人的位置便空了下來。
雖然當時馬東主持的經驗並不多,但總策劃和製片人都看好他,一再遊說之下,馬東成為了《挑戰主持人》的主持人,一做就是七年。
在央視站穩了腳跟的馬東,後來又做了《文化訪談錄》,還成為了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這時候的馬東已經從主持人進入了管理層,一條通往仕途的康莊大道就此鋪展開來,但就在這個時候,他作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離開央視,另謀出路。
02
對於辭職這件事,大部分人都是找了下家再走,這在央視主持人離職中尤其明顯,但開創央視離職先河的馬東卻是「裸辭」。
當年從央視辭職後的馬東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去處,基本上就是呆在家,或者打打高爾夫,就這樣一直過了幾個月,馬東在長江商學院,遇上了愛奇藝的CEO龔宇。
2012年,剛成為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的馬東,壓力其實不小,他想做節目,但具體做什麼節目還沒有具體的想法,一天,馬東與高曉松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聰明人鬥嘴的話題,進而萌發了做一檔以辯論為主題的綜藝節目的想法。
就這樣,《奇葩說》誕生了,常駐嘉賓是高曉松和蔡康永,製作團隊則是曾成功製作央視《喜樂街》的牟頔。
作為一檔以辯論為主的節目,誰來說是最基本的,這就需要嘉賓需要一定的專業辯論知識,就在牟頔發愁的時候,星辯大賽出現在她的眼前。
馬薇薇,專業辯手,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隊中山大學代表隊三辯,因為優異的表現被評為「女辯手中的奇蹟」。
國際大專辯論賽的獲勝,極大地增加了馬薇薇的信心,還讓她認識了一圈辯論大神,其中就包括邱晨,胡漸彪,黃執中等。
在學校的生活總是很美好的,因為可以無憂無慮的辯論,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畢業之後,這群人散落天涯,都擁有了各自的生活。
但出於對辯論的熱愛,包括馬薇薇在內的這群辯手其實並沒有離辯論圈很遠,他們不僅私下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還經常以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一些辯論賽場,但這畢竟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直到顏如晶組織的星辯,才再次將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
由於實力相差太懸殊了,那一屆星辯中,由馬薇薇為代表的「老殭屍隊」連續拿下兩屆冠軍,成功吸引了《奇葩說》的製片人牟頔的注意,她決定把這些星辯「老殭屍們」打包送上《奇葩說》。
03
當時《奇葩說》還是一檔孕育中的節目,所以對於牟頔的邀請,馬薇薇還有其他「老殭屍」們其實並沒有太當回事,即使牟頔搬出了馬東、高曉松和蔡康永都沒能讓他們重視起來,直到錄製了第一期,這些冠軍辯手們才才發現,《奇葩說》原來還真的是一個挺牛逼的節目。
辯論,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習門檻極高,所以能在辯論界稱霸的幾乎都是很聰明的人,聰明人免不了有些有傲氣,但是,當馬薇薇真的參加了節目才發現,像馬東、高曉松、蔡康永這些出生名門的媒體人,遠比她們想像的更加聰明。
原來,說話還能變成產品。頭腦中冒出這個想法的馬薇薇,在之後的節目中可謂拼出了全力,從而獲得了《奇葩說》第一季的冠軍。
精彩的辯論,新穎的播出形式,讓《奇葩說》一播出就大放異彩,口碑極佳,豆瓣評分高達9.1,網絡播放量更是達到了2.6億,成了當年最火的網絡綜藝,當然,更重要的是,《奇葩說》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奇葩說》第一季的成功不僅讓馬東徹底擺脫了馬季之子的標籤,還讓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2015年,馬東從愛奇藝離職創業,成立米未傳媒,而在《奇葩說》第一季大放異彩的馬薇薇、肖驍、大王、顏如晶等在內的選手同一時間籤約米未。
至此,米未傳媒的「明星矩陣」正式建立。
04
作為一個公司,當然不能只有《奇葩說》一檔節目,正常的做法就是在《奇葩說》這個爆款的影響下,開發出更多的相同題材的同類型節目。
這個時候,馬薇薇已經參加了三季《奇葩說》,積累了足夠的粉絲,身價倍增的馬薇薇急需跳出藝人的身份,在馬東的建議下,她決定依託米未文化自立門戶。
於是,喜歡攢局的馬薇薇聯合邱晨、黃執中、周玄毅、胡漸彪等人創辦了米果文化。米果文化的是米未文化的子公司,背後的boss還是馬東。
這一年是2016年,距離馬薇薇第一次參加星辯只過去了3年。
米果文化開發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是一款付費音頻產品,每一集用8分鐘左右的時間,用很具體的場景來講一些說話技巧,《好好說話》在喜馬拉雅推出後依然火爆,成為了米未傳媒第二個賺錢的節目。
之後,米未傳媒又陸續開發了不少節目,比如《奇葩來了》、《拜拜啦肉肉》、《飯局的誘惑》、《黑白星球》、《樂隊的夏天》等,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但在影響力和火爆程度上都沒有超越《奇葩說》。
就這樣,馬東帶著他的米未傳媒一邊探索,一邊繼續製作《奇葩說》。但是,隨著《吐槽大會》、《明星大偵探》等一系列現象級綜藝的播出,《奇葩說》不再是網綜的唯一選擇,觀眾的選擇多了,口味自然也挑剔起來,到了第四季,《奇葩說》已然不可避免開始走下坡路。
05
為了挽回頹勢,《奇葩說》第五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顯然沒多少用,不但豆瓣評分降到了7.4,節目熱度也大不如前,唯一的熱點居然是傅首爾與董婧在後臺大打出手,還在微博上引發了一場互撕事件,最後還鬧上了法庭。
雖然好好地一檔的節目被一場互撕攪變了味,但在這季中,出現了一個最大的驚喜,這個驚喜就是在第六季大放異彩並且獲得冠軍的詹青雲。
要說詹青雲和《奇葩說》的淵源則要歸於邱晨。
當時的邱晨是香港中文大學的辯論隊的教練,而詹青雲是辯論隊的新生。
因為辯論,詹青雲和邱晨結識,畢業後,詹青雲赴美國繼續求學,而邱晨當起了「港漂」,直到邱晨參加了《奇葩說》,還獲得了第二季的冠軍之後,便向詹青雲發起了邀請。當時詹青雲正在讀博,便婉拒了,直到第五季,詹青雲順利畢業之後,才正式加入《奇葩說》。
和其他人相比,詹青雲通過自我奮鬥成為社會精英的成才模式顯然更具有話題性,加上經歷了第五季磨鍊的詹青雲已經完全上了道,一期比一期出色,加上她哈佛法學院博士的背景,網友紛紛感嘆道:「看詹青雲才知道讀書能有多優秀」、「聽詹青雲辯論就像被風吻過」……一時間,詹青雲成了許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因為有詹青雲這樣一個現象級人物的出現,《奇葩說》第六季的口碑又起來了,雖然抱團現象依舊不可避免,但不能否認的是,《奇葩說》再一次火了,這對一個連續播出了六年的網綜來說,堪稱獨一份。
06
6年過去了,馬東從給別人打工到有了一群人為他打工,而馬薇薇、黃執中、邱晨、胡漸彪、顏如晶等人,也從辯手成為了公眾人物,賺得彭滿缽滿,就連第六季的冠軍詹青雲則用她負債一百萬留學的勵志故事感動了一批網友。
但讓所有觀眾感到遺憾的是,被節目捧紅成為了公眾人物後,這些曾經的辯論大神們不僅沒有承擔起他們本應該承擔的責任,還在精緻的利己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將舞臺上的辯論帶到了臺下,不管大事小事,一個不滿意就抱團互撕,其中馬薇薇對徐琪長達一年的撕逼,林正疆和星辯互鬥更是長期佔據某社交平臺熱搜,就連不太看《奇葩說》的網友都略有耳聞。
關於這種現象,就連馬東都看不下去了,在一期節目中公開說:「為什麼世界要按照你想好的,和你設計好的方向去運轉呢?」
然而,馬東的一番苦口婆心並沒有多大用,到了第六季,抱團現象依然嚴重,但更讓人感到寒心的是,在節目播出完不久,冠軍詹青雲就發了一個很不合時宜的帖子,被罵上熱搜之後,詹青雲也只是進行了一番不痛不癢的道歉。
和詹青雲相比,邱晨的立場問題更加讓人無法原諒,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後,邱晨宣布關閉社交媒體帳號,也不再參加任何節目的錄製,但就當網友希望《奇葩說》能站出來說幾句的時候,除了楊奇函說了一句,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表態,明哲保身的意味極其明顯。
如果說《奇葩說》之所以會火是因為抓住了年輕人的審美,那麼經歷了這麼多事件之後,一個又一個的辯手走下神壇,人設崩塌,《奇葩說》的前路又在何方。
但我想,比起失望的觀眾,最難過的應該還是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