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這場好雨啊,姐妹們,我們幫忙搶幹農活,讓菸農今年多收益。」夏雨初霽,在秦巴山區的羊山腳下,旬陽縣城關鎮李家坪村煙地裡,縣婦聯會主席梁輝俠帶領5位女扶貧幹部正熟練地幫做田間管護。在扶貧戰場上,6位婦聯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果敢、擔當和親情式幫扶,溫暖了民心,換來了小村巨變,鄉親們親切地稱她們為「六朵金花」。
縣婦聯會6位女幹部在李家坪村開展扶貧工作
寒風中送來了漿水豆腐
「俠,我現做的豆腐可好吃了,你來取,我在小河北橋頭等著。」2019年臘月的一天清晨6時許,梁輝俠接到62歲貧困戶萬良彥的電話。
梁輝俠和萬良彥始終緊握雙手,暖心交談
她匆匆趕到,透過灰暗的路燈看到,橋頭的寒風裡,直不起腰的萬良彥手提黑袋子,凍得瑟瑟發抖。梁輝俠接過豆腐放在地上,雙手握住萬良彥冰涼的手責怪道:「我讓你歇著,誰讓你起大早做豆腐的?誰讓你跑這麼遠送的……」說著說著哽咽著,溼了眼眶。五年來,不論是辦慢病手續,蓋新房、搬新家,還是送紫紅薯種、豬仔等發展產業促增收,逢年過節送的暖衣棉被,不知是解決了多少事,拉了多少家常話,才有今天的深厚感情。
梁輝俠為村民發放黃豆種,鼓勵發展產業
「俠,你來了呀,這是我從地裡摘來的黃瓜,洗乾淨了,你快吃個。」梁輝俠一到家門口,萬良彥遠遠的迎過來。「每次來你都在地裡,說了多少次讓你歇著,總不聽。」兩人始終緊握雙手,坐在一起,暖暖的笑著、聊著。扶貧工作中的暖,就是把群眾當親人,心與心靠在一起的溫暖。
七次上門,只為老人搬進新房
「拆房行,先把我埋這兒!」66歲的貧困戶王道芳視已經危及生命安全的老房為命根,倔強的眼神讓第一書記王玉芳第6次上門做工作失敗而歸。王道芳的固執並沒有影響王玉芳讓其過好日子的決心,她開車40分鐘,再步行上山30分鐘,第七次到戶。
王玉芳在王道芳家做工作
「你瞧瞧這山高路遠的危房,想想兒子為啥還沒找對象回來!想想女兒有多牽掛你,每回來一次有多難!」王玉芳難得的一次拉高了嗓門說道。隨即從手提包裡掏出滷牛肉、涼拌黃瓜等4個菜,拉著父子倆坐下。談了許久,石頭牆的土坯房內格外冷。突然,王道芳抹了一把眼淚,撲通跪地。「兒啊,這些年爹對不起你!」「王書記,我要下去住新房……」搬進迎鳳園安置點的新房前,王道芳從衣櫃裡翻出一雙鞋,捧在雙手顫顫巍巍地說:「這是15年前,女兒第一次去河南打工回來給我的一雙皮鞋。出門滿是泥就一直沒穿過,現在去住新房,就穿它。」夏日的清晨,打掃完新家的王道芳站在陽臺,向北望去,那度過了半生的山間貧窮日子早已遠去,視線又沿著水泥路延伸到很遠的地方,那是在期待兒女周末就能回來陪自己的幸福。
王玉芳在煙地裡幫幹農活
這是過去數年來李家坪村899戶村民生活變化的真實寫照。2018年9月以來,王玉芳擔任「第一書記」,無論晴天下雨,一身迷彩,背著百寶箱式的手提包走村串戶,與村民交心相談,腳步丈量民情,把自己「駐」成了村裡人。她說,扶貧路上心裡甜,因為看到村子變了樣。
把存摺全部交給包幫幹部
「姨,存摺裡上周又上錢了,我來念給你聽。」自2017年起,田世秀就把自己的存摺交給包幫幹部杜世蘭保管,需要購置生活用品時,杜世蘭就從縣城取錢買好送到家裡。擁有60年黨齡的81歲老黨員田世秀,和85歲的丈夫徐存有有一個養女已出嫁,靠養老金、計生獎補、高齡補貼等維持生活,家裡的收入和開支都在這本存摺上。
杜世蘭和田世秀拉家常「
小杜周周到我這兒來,樣樣事都操心,經常送吃的和衣服來,冬天還送被子呢,她就是我的親人,信得過!」談起杜世蘭對自己的好,老人滔滔不絕。「有幾次,我回到家才發現包裡多了兩個雞蛋。我高興地告訴女兒,這是田奶奶養雞專門攢下的雞蛋,臨走時偷偷揣進包裡的,我們必須吃。」杜世蘭說。扶貧路上,杜世蘭和戰友們,一腔赤誠,以村為家,心繫百姓冷暖,建立起信任,讓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包聯幹群關係如魚水之情。
把米麵糧油送到家
「娟兒,辛苦你了,我沒在家,旱廁改造都完成了,下磚、砌磚你個女娃子家,得是受了多少苦。」60多歲的梁子均夫婦常年在外打工,一回到村就跑到村委會向包幫幹部龔娟道謝。「龔娟是我們全家的恩人吶,年前,媳婦帶孩子時手指受傷,還是她跑前跑後幫忙辦理報銷,解決了3200多塊錢。」
龔娟幫梁子均家幹農活
年初,為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龔娟和她的姐妹們一直駐守在村裡,村民生活用品緊缺的時候,她和王玉芳每天兩趟驅車前往縣城購買米、面、油等,送至村民家。當得知本村李本綱從北京回村滯留在小河高速路口時,大家達成共識:只要是我們村的人,我們就有責任保護他的生命安全。隨即二人同村醫李會玲一起開車接回,做檢查並隔離觀察14天。近年來,李家坪村的「六朵金花」共同協調解決了許多群眾的急事難事,有效化解了大量社會糾紛,在扶貧工作中,用真情和愛心把「責任」堅守了下來,鞏固了黨群之間的連心橋。
騎摩託車送你回家
「你女兒對你可真好!」2019年6月,杜娟手拉著70歲的丁雲芳從城關鎮辦理完高齡補貼手續後,在餃子館吃完飯結帳時老闆的這聲感嘆逗樂了二人。「這是我的幫扶幹部,平時對我好咧,跟親女兒一樣!」丁雲芳急忙解釋,說話間總帶著笑。
杜娟指導丁雲芳填寫扶貧資料
杜娟騎著摩託車載著丁雲芳往回走,丁雲芳感慨道:「剛才老闆說得對,你真像我親閨女!想想這幾年,你幫我那雙目失明的媳婦換殘疾證;操心我家收入低,鼓勵我種了10畝拐棗,今年就要掛果見收益了;搬新家時,小到米麵油,大到床和衣櫃,都是你給買的。你待我家的好,我這輩子都記得!」「每次村民叫我閨女的時候,我感覺就是最驕傲最幸福的事兒。」這是「六朵金花」共同的心聲。不光平時相處得好,工作起來更顯成效,扶貧中的樂,是跟村民心心相惜的真情流露。
村裡年年有變化
「2015年我初次到村,交通不便、氣候高寒致使村內產業結構單一規模小,挨戶走訪了解到出行難、低保、危房等突出問題,薄弱的基礎設施讓我很迷茫。」南文珍回憶著。2018年以前,南文珍是縣婦聯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她帶領村幹部翻新村委會,把門前雜草叢生的場地改造成連通村道的水泥路和方便村民健身的小廣場;聯繫學校,幫助村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炎炎烈日下,現場查水源、建蓄水池,解決安全用水問題……為了李家坪村摘窮帽,她吃住在村,傾心竭力為村民辦實事、解困難。她是2018年安康市「扶貧扶志」宣講村村行的宣講員,是2016年安康市優秀共產黨員、旬陽縣優秀第一書記……一切的榮譽都實至名歸。
南文珍作為2018年安康市「扶貧扶志」宣講村村行宣講員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
「南書記拄著竹竿把村裡情況摸得清清楚楚,有啥好政策第一時間到戶宣傳落實,為我們做得太多了,我們都說一個女人整天在村上忙也不是回事,她也有家,她太累了。」2018年8月,有村民道出心聲。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也是孩子的媽媽,老人的女兒,丈夫的妻子。南文珍常年奔波在村上、在地裡、在群眾中。「責任在肩,李家坪的百姓我放不下。」說起這句話,南文珍的眼睛裡泛著淚花,疏於對家人的陪伴,她始終有愧。
藍天白雲下秀美的李家坪村
李家坪村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扶貧開發難度較大,可越是艱難,縣婦聯會的「六朵金花」越是鬥志昂揚,綻放的越是熱烈。截至目前,水、電、路、訊、室等基礎設施全面到位,戶戶有產業發展,人人能家門口掙錢,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戶308人,歷年已脫貧人口90戶298人,貧困發生率1.11%,今年如期脫貧摘帽。夏日餘暉,村委會前廣場上,村民跟隨龔娟學習打太極拳,丁雲陸在一旁拉二胡,看著這一派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村支書丁義明感慨道:「自從婦聯會包聯我們村以來,鋪道路、修水利、建設施,開展易地搬遷,發展產業,幫助就業,其實不光是村容村貌大變樣,全村百姓走出了貧困,最大的變化是人心,老一套的懶散思想不見了,鄰裡糾紛沒了,換來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出的經濟活力,勤儉淳樸的新風氣,美麗和諧的好日子。」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陝西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