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演員何晟銘:不演「雷劇」 作品被觀眾認可最快樂

2021-02-21 強國論壇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日子裡,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人民網強國論壇特別推出系列訪談活動。近日,強國論壇就「如何詮釋抗戰劇中的人物角色」、「如何看待抗戰雷劇」以及從演多年的心得體會等話題採訪了影視演員何晟銘。

  一切為了觀眾 將不變的歷史更好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人民網:我們了解到,您正在拍攝的新戲《怒海紅塵》是一部講述抗戰時期,淞滬會戰後保護軍用物資時發生的傳奇故事。能不能先為我們介紹下您在劇中飾演的角色?

  何晟銘:《怒海紅塵》講述德械師出身的林嘯率領小分隊猛虎連眾兄弟一路抗殺敵軍的戰火傳奇。我飾演的人物叫林嘯,是一個魔鬼教官,他出生於一個武術世家,有武功基礎又很會用刀,也熟悉一些兵法作戰技巧,所以他有很多的作戰方法和很好的個人能力,很會打仗,可以說是戰爭奇才,帶領猛虎連殺敵無數。同時,這個人也很睿智、很有個性,做事不按常規出牌,私下裡食素,不僅因為厭惡殺戮,更因為食素可以讓他在戰場上比敵人快0.3秒的速度。

  作為軍人,林嘯有著自己的傲骨,重視個人能力,對只是軍銜比他高的人不屑一顧,對待部下卻是兄弟情深、愛護有加,會依據自己的作戰經驗告訴他們如何在戰鬥中保護好自己的安全,保住生命才有勝利的希望。他是一個行動派,不會空喊口號,為了抗日摘下了肩上的軍章,拋去了已有的榮譽和官職,為了家仇國恨,拿起槍桿子用子彈決定一切,一心只為國家、為民族的利益而戰。我理解的「林嘯」,就是一個話不多、把子彈當成語言、行動力勝過一切、有血有肉的真英雄。

  人民網:這個劇本是什麼打動了您,讓您出演這部劇?《怒海紅塵》的看點在哪?

  何晟銘:這個戲很有意思,它其實是一部在抗日戰爭背景下的偶像劇,是一個愛情故事。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個沒有明天的男人和兩個有著完全不同靈魂、但卻有著同樣面孔的女人談戀愛的故事。

  我們編排一部戲要從最基本的人性出發,我們為什麼要打仗?不是像比武一樣毫無意義的打,我們想要表達的是為國家而戰、為民族大義而戰、為愛情而戰,為兄弟情誼而戰,這樣才會有意思,觀眾才愛看。

  要說這部戲的優勢,就在於我們的武器裝備、服裝等都非常講究,劇組有準備1000套戲服,都是給演員量身定做的;我們專門從各大院校挑出來120位演員每天跟組拍戲隨時待命;我們的戰爭場面非常震撼,視覺效果突出,細節處理都很到位,「講究細節」在各個環節都有體現,這在一般的中國戰爭戲裡是看不到這種製作水準的。

  當然,過於追求細節的完美可能會讓觀眾覺得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有些不符,畢竟在抗日戰爭時期,無論是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是中國軍人的待遇、裝備都比較窮困和落後,但首先我們這支小分隊是部隊中的精英、是最精銳的部隊,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和最好的待遇,各方麵條件看起來比別人優越一些很正常;其次,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但藝術創作是需要加工的,如果我們真的拍出當時慘兮兮的樣子,對於年輕觀眾的吸引力可能就會下降。

  我認為影視劇作品的首要功能是服務、娛樂觀眾。我們拍攝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只是為了記錄、呈現當年的那段歷史,更是為了拍給現在的觀眾欣賞的,如果大家都不愛看,那所謂的傳播正能量功能也就無從體現,我們這麼多人辛苦付出的勞動也就得不到回報。

  人民網:如果有老一輩的人、曾經歷過當年戰爭過程的人,對這部戲的一些細節處理上提出一些異議,您怎麼看待?

  何晟銘:拍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有考慮過。比如,雖然我們戴大蓋帽很漂亮、很帥,也可以戴墨鏡、叼雪茄或者抽一個菸斗,但為了重現歷史的真實性,我們都放棄了。其實我們對於各個環節的處理還是非常嚴謹的,雖然在藝術包裝上有那麼一點點加工,但並沒有違背當時的生活狀態,不會很誇張。

  我們還是希望老一輩的觀眾在觀看這部戲後能認可我們的創作,會覺得現在拍戲的手法有進步,無論在畫面、包裝、手法上都有新的提高。隨著電視、電影等拍攝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目的是製作出高質量的影視作品,將不變的歷史故事在不違背歷史的情況下,更好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從人性出發詮釋角色 拍抗戰劇體會最深的是「信仰」

  人民網:您塑造了一系列的革命硬漢形象,比如《獵天狼》的楊天嘯、《桐柏英雄》的趙永生、《生死黎平》的王大雷等,都很深入人心。在塑造這些有共同特性的「愛國抗日軍人」時,您是怎樣揣摩人物特點、表現出他們的不同,使每個抗日英雄都發揮出獨特魅力的?

  何晟銘:《桐柏英雄》的趙永生一出場就是潛伏在國民黨那邊的臥底;《生死黎平》的王大雷是一名根正苗紅的紅軍戰士,每個角色根據人物背景、身份的不同也必然有各自的性格特點。無論是革命硬漢也好,還是紅軍戰士也好,他對國家、對愛人、對兄弟、對親友的立場和抉擇,都是從人性的角度去開展的,所以我在揣摩角色特點時也都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這樣把握和塑造劇中人物我認為比較準確。

  還有就是劇中很多表現人物關係的場景,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都有類似的經歷。比如在我的家鄉,奶奶、媽媽、姐姐都要在廚房做飯,父親、哥哥和我先吃,然後她們可能要晚一點才能吃飯。在《桐柏英雄》裡,妹妹小花把雞蛋切碎了偷偷埋在饃饃裡,當哥哥趙永生扒開發現有雞蛋時,我的情緒就很容易受到感染,一邊吃眼淚就跟著掉下來。因為我有感受,經歷過那樣的場景就很容易有感觸,更能精準地演繹出角色的情緒。

  其實我是有軍人情懷的,接拍了這麼多的抗戰戲也是為了在劇中體驗一把當軍人的感覺。我希望能夠詮釋一下近代軍人或現役軍人的角色,我想我會演得更過癮、更投入。

  人民網:您塑造了這麼多軍人角色,哪個讓您最滿意?

  何晟銘:永遠都是下一個。現在我正投入到「林嘯」的創作中,目前對這個角色非常滿意。

  人民網:拍抗戰題材電視劇,體會最深得是什麼?

  何晟銘:信仰。每個戰士、每個愛國抗日英雄,都是有著自己的精神信仰,並為之努力奮鬥的。只有一直堅持著信仰,最後才有可能成功。

  生活中,我的信仰就是堅持,堅持每天工作,堅持每天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以最好的狀態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獻給觀眾。我相信只要堅持就會有收穫。

  抗戰劇「雷不雷」取決於導演和演員本身

  人民網:最近我們熒幕上出現了很多抗戰類型的影視劇,抗戰雷劇、抗戰神劇一度霸佔螢屏誤導觀眾,您怎麼看?

  何晟銘:首先,我們非常有誠意地在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我們這個劇組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很雷的情況。我能夠保證《怒海紅塵》是一部高水準的作品,整部劇按照歷史的真實情況進行拍攝且邏輯思維正確,是一部畫面唯美、製作精良的戰爭偶像劇。

  其次,在接拍抗戰作品時,我都會反覆研究劇本和整個創作團隊,我覺得「雷不雷」其實取決於導演、演員本身,有些劇情、表演符不符合邏輯,創作人員都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所以,如果我有發現會出現「雷劇」的可能,我都會拒絕拍攝或跟創作團隊溝通,提出修改意見。

  人民網:您自己最喜愛的一部經典抗日題材作品是什麼?

  何晟銘:《小兵張嘎》。

  人民網:作為一名演員,如果想成功塑造劇中人物,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何晟銘: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投入、用心、細節,細節決定品質。在每一場戲裡面我都儘量把細節做到極致,各種細節處理匯聚成人物的行動、性格,呈現在畫面裡的東西都是戲。

  人處在社會中,首先要懂得抓住核心矛盾。當我們面臨重要問題和緊急問題時,要學會先處理最重要的問題,這樣可以避免緊急狀況的發生。做任何事情要學會抓住核心矛盾,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的處理好問題。拍戲塑造人物,抓住了人物的特點,用細節去用心刻畫,這個人物的創作就成功了一半。

  可以接受扮醜 希望演繹現代軍人或上海灘角色

  人民網:您曾經說過拍戲最重要的是走心,您是如何做到導演一喊咔就抽離劇中人物,做回自己的呢?

  何晟銘: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我現在應該可以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隨時可以跳進跳出角色。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專業的表現。

  人民網:我們知道您當年是專業歌手出身,後來通過在北影進修走上了演員的道路,您覺得自己和那些科班畢業的演員相比,有哪些不同?

  何晟銘:無論是唱歌還是演戲,我都覺得自己是業餘出身,但是我有一顆真誠的心來面對我的工作。我置身於工作中就是全身投入的,這是我的態度。和一些專業演員相比,可能有很多系統、專業的東西,我沒有接受過科班培訓。但是,我覺得演戲這個職業更多的是靠天賦,要能吃苦。

  人民網:您今後還想嘗試哪類角色?

  何晟銘:我對年代戲情有獨鍾,覺得上個世紀30年代離我們這個時代有點遠,創作空間比較大,而且那時上海灘的人物造型都比較講究、比較帥,像《上海灘》這種的我都非常中意。還有就是之前說的軍人情結,對於現代現役軍人的角色,我也非常期待。

  人民網:您在塑造角色的時候,對外形有特別要求嗎?能接受扮醜嗎?

  何晟銘:每一個戲的造型包括服裝、道具,都能夠幫助演員更好地詮釋角色,讓演員與劇中人物合二為一,為表演加分,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對外形的設計非常在意。但這並不是說我不能接受扮醜,人物的外形和人物本身一定要貼近,要符合劇情的設定。

  只要是為了完成一部好的影視作品,符合劇情需要,要我扮多髒多醜我都願意。比如建築工人、農民工、煤炭工人、農民等,我都願意去實地實習,感受和體會他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再來認真地演繹角色。像之前劉德華在《失孤》中扮演的農民工造型,我都沒問題,劉德華都可以接受,我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呢。

  原創音樂產業終會回歸 收費一塊錢也有價值

  人民網:目前音樂產業遠沒有影視業發展的迅速,甚至近年來出現低迷現象。由於缺乏對音樂版權的相關保護,很多網友選擇在網上下載音樂,這讓很多音樂人被迫改為只發單曲,不出專輯,中國唱片業也迅速衰退。您認為我們該如何保護中國原創音樂的發展?

  何晟銘:音樂產業的繁榮一定會回歸的,相信我。每個時期市場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當下這段時期,中國的電視電影產業在飛速發展,但市場對音樂版權的重視、對音樂創作的保護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這種重視和保護只會越來越強。現在正處於一個市場變革期,讓中國的影視劇產業和音樂產業真正發展到一個正常狀態,是需要時間和大家一起努力的。

  雖然現在大部分網友們都習慣了在網際網路上免費欣賞、下載音樂,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音樂人的辛苦創作和付出就該得到相應的報酬。網際網路也應該對維護音樂人的版權收益做出一些努力和改變,哪怕只是收取一塊錢,那都是有價值的,這是對藝術創作者的尊重和中國原創藝術的支持。

  人民網:您唱了很多影視歌曲的主題曲,您有沒有想過出專輯?

  何晟銘:沒有這個想法。我覺得我在拍戲時順便把音樂也做了,就挺好。

  支持傳統文化 追求健康生活

  人民網:您作為高產演員可謂是「工作狂人」,一年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劇組裡度過。這是否是您追求的生活狀態?家人有沒有抱怨?您是如何來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關係的?

  何晟銘:我經常和家人在一起,拍戲的時候都是帶著他們一起的。我在哪裡拍戲就會在當地租房子供全家住,不會一個人住酒店,屬於四海為家型。我在橫店也是租了一個院子,養著一條狗,院子裡是有健身房,每天早上三、四點起床開始運動健身,七點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活很豐富,和一般人的生活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

  健康是未來最大的產業,也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我自認是一個很健康、很正能量的人,我會告訴身邊的朋友,每天應該要怎麼做來愛惜自己的身體。

  有人覺得我很拼命,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快樂,生活本來就該這樣。很多人覺得拍戲很累,但是如果你喜歡這個工作的話就不覺得累。懂得享受生活,感受工作帶給你的樂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更好地完成工作。

  人民網:聽說您的書法寫得非常好。您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書法?

  何晟銘:沒有,只是會一點點,小時候和家父練習過而已,我現在有時間還是會練習。俗話說「見字如見人」,練習書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當你看到別人寫的字時,就能通過這些字讀懂一個人,這就是書法的妙處。

  現在大家都是通過電腦打字,小朋友寫毛筆字的機會和時間也越來越少,我覺得這非常影響書法的研習和傳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要靜下心來,專心地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要去深入地研究、學習中華文化。如果我有小孩,我一定要注重培養他們在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和領悟。

  人民網:現在很多專家呼籲,在重要節日時我們應恢復穿漢服的習慣,您會接受這個倡議嗎?

  何晟銘:當然,如果需要,我會身體力行的支持,這個倡議很棒。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但今天我們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文物的保護還遠遠不夠。我在歐洲看到他們把歷史文物保存得很好,很多古老的建築保存得很完整,都很有年代感,非常有價值。

  比如北京的文物古蹟非常多,那些四合院、老宅子的一磚一瓦都是有靈魂的,它們都見證著這座古老城市的變遷和發展。我們要把這些有歷史痕跡的東西完整地保存、傳承下去,留給後代子孫繼續去守護。

  人民網:您曾說平時的休閒放鬆方式主要是旅行,在您去過的地方中,讓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何晟銘:有一句話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旅行也是一種學習。上次我去美國感受到很多東西,通過這種感受,我更加體會到在自己的國家是很自由和快樂的,我很喜歡自己的國家。如果讓我選下一個旅行目的地,我可能會去臺灣或者日本看看。

  做好本職工作 希望通過優秀作品讓觀眾認可

  人民網:現在很多公眾人物都有自己的公眾號,利用微博、微信發布信息,您對於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何晟銘:我覺得自媒體是取代不了傳統媒體的,傳統媒體的力量還是很強大,不可忽略。自媒體有時候有點自娛自樂的感覺,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權威的媒體來給我們指出正確的方向。

  人民網:現在明星真人秀節目非常火爆,您會參加嗎?

  何晟銘:我暫時不會考慮參加真人秀節目。我是一名演員,首先應該做好本職工作,我覺得用好的影視作品來回饋觀眾、回饋粉絲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時代還是講究用作品說話,自己有優秀的作品,觀眾才會喜歡、認可你,這是我做演員最快樂的事。和錢、知名度都沒有關係。

  人民網:有人調侃卓偉和風行工作室是娛樂圈的王岐山和中紀委。他們揭開了明星很多真實的一面。您對所謂的狗仔有什麼看法?

  何晟銘:我覺得他們就是一個職業,可以請他們來跟拍我,沒有任何問題。我一直在媒體面前說一句話:生活和工作是分開的。並不是所有的家人、朋友、愛人希望把自己放在大眾面前,他們不是公眾人物,也許對於這種行為會很抗拒,所以,只要跟拍的行為沒有影響到其他人,我個人是沒關係的。

  追求與粉絲「相敬如賓」的感覺 自認「很瘋狂」

  人民網:您希望和粉絲之間建立怎樣的關係?除了每年一次的生日會,您還通過哪些形式與粉絲進行互動,維護與粉絲的關係?

  何晟銘:在這一點上我是矛盾的,我希望他們能一直記得我,關注我的作品,但又不希望這個喜愛影響到彼此的生活,理想的狀態應該是「相敬如賓」吧。如果我們的互動能夠像每年的生日聚會一樣,大家在一起聊天,聽音樂,我覺得就很好。

  人民網:您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人?

  何晟銘:我是一個比較瘋狂的人,對工作熱情,對情感執著。很多人說我是奇葩,在這個圈子裡只埋頭做自己的事情。我在娛樂圈的朋友也不是特別多,我喜歡簡單的生活、簡單的自己,不希望生活環境太過複雜,只要能做襲擊喜歡做的事情就很開心了。

  人民網:目前您最想實現的願望是什麼?

何晟銘:成為一個電影人,一個比較優秀的電影演員。這幾年我的成長和進步還是蠻多的,我也知道將來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我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相關焦點

  • 演得雷劇也依舊是好演員 張迪:雷劇走體力正劇走心
    在網友發起的「《家和萬事興》最受歡迎角色」的投票裡,張迪飾演的劉嘉佑支持率穩坐第一。中戲表演系畢業,曾在「紅樓選秀」中勇奪寶玉組冠軍,張迪和他的同班同學王雷走了截然不同的走紅路線,王雷在正劇中成名,張迪則完全放棄了科班所授的表演方式,憑一系列古裝雷劇走紅。
  • 獨家專訪青島演員崔友斌:得到認可是對演員最好的回報
    近日,青島籍演員崔友斌接受了信網記者的獨家專訪。( 來源:崔友斌)從專業運動員偶然進入演員行業看著紀錄片《中國》崔友斌精湛的演技,許多人或許有所不知,崔友斌的經歷比一般人多了幾分精彩。從專業的拳擊運動員轉型到演員,即將進入不惑之年的他已經體驗過兩種人生。「進入演員行業,是非常偶然的一件事情。」崔友斌回憶起進入演員行業的契機,笑稱是命運。
  • 從金鷹視帝到男配,回顧何晟銘的戲路,知道他為什麼不火了
    隨著時間的改變,人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會出現白髮,可能身材會變胖,不光普通人是這樣的,娛樂圈裡面的演員也是一樣的,雖然有些演員年輕的時候很帥,但是在娛樂圈裡面,需要的是顏值和身材並存的演員,尤其是男主角的選擇,更是需要顏值和演技,這樣才能獲得觀眾的喜愛。
  • 【獨家專訪】孫怡:她的演技比臉蛋更抓人
    這真的是最近最讓我激動的事情了,真的覺得自己非常榮幸能獲得電影節評委會的認可拿到這個獎,那天上臺的時候腦袋裡都是空白的,眼淚都沒辦法控制,這個獎對我來說真的是莫大的鼓勵,特別感謝黃堯導演給當時還是個新人的我出演第一部電影的機會。
  • 何晟銘:積壓5年的《蒼生大醫》口碑撲街,《琉璃》5番更悽涼
    文/宸曦微涼 提起何晟銘,很多觀眾都非常的熟悉,他曾經被稱為「古裝小王子」,演了很多觀眾熟悉的熱門影視劇,比如《美人心計》、《唐宮美人天下》、《宮鎖珠簾》、《傾城絕戀》等等影視劇作品。,只是這兩年,步入中年的何晟銘,他的影視作品開始慢慢減少,很多觀眾已經很久沒在電視劇作品中見過他的身影。
  • 演過小龍女的六位演員,第一位最被觀眾認可,第五位造型翻車
    上周我們講解了演楊過的六個演員,那麼相應的我們今天就來講解一下演過小龍女的六個演員。在《神鵰俠侶》中小龍女是一個翩若驚鴻的女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女神,究竟娛樂圈誰能演出古典女神的樣子呢?李若彤在95版的《神鵰俠侶》中出演小龍女,而她出演的小龍女也最北觀眾認可。
  • 何晟銘人設崩塌?多次行為被批猥瑣,對女主持人也不放過
    何晟銘從出道以來關於他的熱搜很少,因為他沒有過多的緋聞,沒有過多博眼球的&34;。本以為在娛樂圈裡能有個這樣演員,已經很難得了,而且何晟銘的演技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部《宮鎖珠簾》讓何晟銘紅遍大街小巷,從此他便成為實力派的演員。
  • 獨家專訪大纓子扮演者張曄子:四九城最颯的妞兒閃著最豪橫的光兒
    孫紅雷領銜的大劇《新世界》剛剛收官,除了北平三兄弟的豪氣,劇中金海(孫紅雷飾演)的妹妹大纓子一角也以憨厚可愛、簡單純粹的性格脫穎而出,被觀眾們親切地稱為「四九城最颯的妞兒,閃著最豪橫的光兒」。2月27日,大纓子扮演者張曄子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獨家專訪,張曄子說,「大纓子不算豪橫,她就是一個真實的北京妞兒。」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有評價說,《新世界》火了兩個人,一個是小耳朵,一個是大纓子,如果說小耳朵是火在「真的豪橫」,大纓子為大家認可的原因,你認為是在哪些方面?
  • 何晟銘2次改名,演《宮》一夜爆紅,《琉璃》淪為配角卻依然圈粉
    何晟銘客串的宮主角色,在演員表裡排名並不靠前,但在他的演繹下,小表情、小動作、小內心,想讓人不注意到他都很難。更絕的是那妖嬈美甲,動不動也來個特寫,真是風騷的不要不要的。接著何晟銘出演《宮》的續集《宮鎖珠簾》,還憑藉此片拿下第26屆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
  • 《琉璃》演員何晟銘又翻車,不良言論惹熱議,觀眾看著感覺噁心
    何晟銘的名氣不是很大,但他所參演的劇都很有名,近期熱播的《琉璃》就有他的身影,在《琉璃》收官晚會上,他卻再次翻車,因不良言論引起網友熱議,讓觀眾一度感覺不適。何晟銘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翻車,曾經就翻車退出演藝圈,成為一名歌手,如今再次回歸,又再次翻車。
  • 何晟銘與張娜拉壓軸亮相微電影藝術節紅毯
    攜微電影作品《最美的微笑》榮膺第三屆金丹若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最受歡迎演員獎    2015年12月16日,著名演員、影視製作人何晟銘受邀出席年度微電影盛事——第三屆金丹若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暨「你好·城市」中韓文化交流盛典,憑藉其主演的微電影《最美的微笑》脫穎而出,一舉獲得最受歡迎演員獎。
  • 封面人物 | 何晟銘:夢想,用一輩子去實現
    何晟銘在片中飾演兄弟之一的二山,對於影片中二山的經歷,何晟銘是這樣形容的,「他其實就像是一條狗變成一匹狼的過程」,剛畢業在社會上打拼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急切想要成功的心態讓他無形中喪失了親情、友情和愛情,儘管最後成功了卻一點都不快樂,整個影片就是在不斷深入挖掘人性的另一面。「看完整個人的狀態會有一種大石頭壓在心頭的感覺,同時也會讓你有思考」。
  • 讓不尊重歷史的「抗戰雷劇」遠離觀眾的視野
    此舉在輿論場上引起一片叫好之聲,因為這意味著,在明確要求下,那些備受觀眾批評的「抗戰雷劇」將失去登上電視熒幕的機會。近年來,「抗戰雷劇」一度在影視劇圈子裡頗為火爆,雖然從一開始就有不少人對其相當不滿,但由於執導和上映這種劇有利可圖,在官方明令禁止之前,「雷劇」的風氣一度十分強盛。
  • 知名編劇於正,與「四爺」何晟銘,兩人的恩怨情仇
    在分別以後,於正的口碑逐漸下滑,何晟銘更是作品越來越少,只在一些公益中出現。在多年以後,憑藉著作品《美人心計》、《宮鎖心玉》等作品,於正成為了業內知名的編劇。而何敏呢,卻在2003年,與香港的富姐分手,回到了內地發展。只是,年齡大了,當歌手已經過氣了的何敏,選擇了轉型演員。
  • 何晟銘:勿忘本真
    ,2012年《宮鎖珠簾》爆紅,何晟銘也因為劇中「四爺」一角成為影迷們再也繞不過去的名字。提到何晟銘,至今仍有許多影迷會脫口而出:「四爺!」電視劇《宮鎖心玉》中,深情款款卻又城府深沉的「四阿哥」,讓很多觀眾牢牢記住了演員何晟銘。而生活裡的何晟銘,比「四爺」還要溫柔、幽默,甚至有些小頑皮。拍攝休息期間,他即興來了一段《春光乍洩》的臺詞,在這個復古小屋一秒將大家拉進黎耀輝、何寶榮的世界。但臺詞說罷又秒出戲,「戲精」表現把自己和工作人員都逗笑了。
  • 因演雷劇從神壇到谷底,演毀兩次孫大聖仍不死心,戰鬥力不如當年
    孫大聖這個角色是很經典的,而且有很多演員都飾演過,最經典的就是六小齡童,他扮演的孫大聖是最像的。最好看的就是陳浩民跟張衛健的那個版本,他們兩個長得本來就很好看,所以飾演的時候,把孫大聖的顏值整個就提上去了。
  • 從金鷹視帝到發福男配,回顧何晟銘的戲路,我知道他為什麼不火了
    大部分觀眾,認識何晟銘都是通過他主演的電視劇,殊不知,當年何晟銘其實是以偶像的身份出道的。但是在努力工作的背後,暴露的其實是他在事業規劃上的不專業,三年拍十五部戲,質量誰來保證?把翻紅後最重要的三年時間,拿來拍劇情草率的小成本劇,何晟銘人氣衰退,自然相當正常。
  • 情報姬獨家丨專訪B站up主折騰5號:在消費憤怒的當下,我更想傳播快樂
    我希望能將我玩遊戲時的快樂最直接的傳遞給觀眾,這是我作為一個UP主最核心的原則。讓觀眾笑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你想要自己創造快樂太難了,但傳播快樂就更簡單,也更真誠。如果你在百度搜索欄中打上「折騰5號」關鍵詞,第一條搜索結果是他的虎牙直播間。但在情報姬與折騰5號的專訪過程中,折騰更喜歡、更認可的身份卻是B站up主。
  • 專訪張睿:誰說瓊瑤是雷劇之奶,我批評他
    《花非花》是瓊瑤數年磨一劍的新劇,收視喜人的同時,也被網友們議論為「愛情虐心狗血,橋段過時」,連瓊瑤也被冠以「雷劇之奶」的稱號。把瓊瑤視為伯樂的張睿很不喜歡這個說法,他說,「誰說瓊瑤是雷劇之奶,這個我要特別批評他。」
  • 古裝雷劇 還在挑戰觀眾審美
    先是上周,唐嫣新劇《燕雲臺》蕭燕燕人設引發爭議;緊接著,11月15日開播的《鹿鼎記》把「張一山演技浮誇」送上熱搜;電視劇《如意芳霏》則「貢獻」了「鞠婧禕演綁架堵嘴像咬化妝棉」的熱搜。如鯁在喉、如芒在背、不忍直視……打開豆瓣,這幾部劇的評價幾乎全是如此,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只有2.6分,刷新了金庸武俠劇的底線;鞠婧禕主演的《如意芳霏》只有5分,也是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