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周杰倫在北京大學演講:
「如果有一天你們累了,聽到《簡單愛》會覺得溫暖,那我就沒有白白在你們青春裡經過。
其實我已經想好了自己的退路,我是唱片公司老闆,所以我會籤你們喜歡的小朋友,讓他們唱我寫的歌。
所以,我的時代永遠不會過去」。
這麼一段話勾起大家對青春的回憶。
但我們會發現:華語樂壇越來越不行了?
華語樂壇充斥著大量口水歌?
現在聽得最多還是十幾年前周杰倫那批音樂人,華語樂壇是不是要徹底完蛋了?
作者非常肯定,除了那些毫不關心音樂的普通人,但凡有了解華語樂壇和華語音樂的觀眾,在很多場面都看到過上述描述。
這種對於華語樂壇和華語音樂的悲觀情緒,在中國網絡上更是十分廣泛的蔓延,幾乎將形成一種共識。
但你們真的了解過華語樂壇的輝煌嗎?
周杰倫出道於2000年,生於2000後的小朋友,沒有完整經歷這位國民偶像的輝煌時代,也錯過了華語樂壇最風光的十年。
他們或許很難理解:周杰倫不是普通的流行歌手,他是把名字留在華語樂壇榮耀石上的天才。
19年前,他像一顆原子彈,炸開了樂壇的音樂革命,他開山立派,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只用3年時間,就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被讚賞為「THE NEW KING OF ASIAN POP」——亞洲流行音樂新天王。
他的妻子,被稱為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的女人。
他的緋聞女友,被他加持成了一代流行天后。
6月12日,周杰倫推出新單曲《Mojito》,一經開售粉絲隨即把售賣平臺擠癱瘓,單日賣出300多萬張。
從2000年到2020年,周杰倫出道已經整整20年。
從一個青澀不說話的少年到如今成為一個幸福圓潤的父親,周董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不斷轉變,但有一點始終不變:他在華語樂壇由始至終都在孤獨求敗,根本沒有對手。
時間回到20年前,2000年是華語樂壇的一個分界線。
這一年有一個叫周杰倫的音樂新人橫空出世,因為他不愛說話公司也沒有大張旗鼓為他新專輯《jay》做宣傳,根本沒幾個人知道他是誰。
那一年樂壇的銷售前4名還是陶喆、張惠妹、張學友和任賢齊,結果到了年末周杰倫推出同名專輯,一舉獲得獲得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IFPI唱片銷量大獎十大銷量國語唱片等多個獎項。
周杰倫的出現,一舉改寫了樂壇多方稱霸的局面。
從2002年開始,華語樂壇幾乎成為周杰倫的天下。儘管這期間王力宏、潘瑋柏、蔡依林、蕭亞軒、she等歌手和組合接連湧現,但從成績從影響力來看,周杰倫無人能敵。
從專輯銷量來看,周杰倫是21世紀實體專輯銷量第一人,大中華區銷售冠軍8次,港臺新銷售入圍年度TOP10暢銷榜次數最多歌手,港臺新銷售年冠最多歌手等等。
從音樂獎項來看,周杰倫先後獲得金曲獎獲獎15次,是歷史第一;除此之外,他還是音樂風雲榜2000—2019獲獎次數第一人,全球華語榜中榜2000—2019獲獎次數第一人,世界音樂大獎4次獲獎華人歌手第一人等等。
演唱會成績方面,周杰倫演唱會單場票房刷新多地記錄,單場票房亞洲第一,亞洲之外演唱會最高票房紀錄保持者。
即便是到現在,很多歌迷朋友依舊搶不到周杰倫的演唱會門票。
周杰倫為什麼會成為華語樂壇至今不過氣的傳說?
元素1:情歌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很多人是聽他的歌長大的,其中所有人都繞不過的一種類型——情歌,代表作有:晴天、七裡香、夜曲、楓等。
這些歌描寫了戀愛中各個階段,暗戀、剛開始、戀愛甜蜜時期、分手後煎熬時期,後悔分手、失戀痛苦等各種情思,他的慢歌具有很廣泛的傳唱度,也讓他在青年人的唱片市場很快佔領一席之地。
《七裡香》的味道是戀愛的味道,也是夏天的味道。
元素2:中國風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東風破、發如雪、青花瓷用端莊的古典曲風,寫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華人驕傲。
周杰倫和方文山都熱愛中國文化,在各種歐美風、日韓風南下,華語歌壇缺乏本土特色的環境下,他開創了中國風的先河,啟發了內地中國風音樂的萌芽和生長,成了後來許多中國風歌手如許嵩等的音樂啟蒙導師。
元素3:人文關懷
蝸牛,唱出了沒有光環加持的普通人的自強不息。
止戰之殤,表達了對和平的嚮往,與「只想和我愛的人永遠在一起」的平凡願望。
以父之名,讓他有了能夠說「不聽別人的歌,因為自己 16 年前的歌還在流行」的底氣。
寫給2008北京奧運會的《千山萬水》,跟隨神舟七號上天轉了一圈,回來後被博物館收藏,歌曲版權隨之上交國家,再未聽他唱過。
因為周杰倫,年輕人們相信,顛覆是青春期最應該完成的任務。
有一次周杰倫在演唱會上被歌迷點《學貓叫》,這是生涯中第一次不唱自己的歌。
被抖音神曲環繞,被快餐文化侵蝕,廉價的狂歡消弭厚重的文化積澱。
你們的青春真有周杰倫嗎?
這不僅是周杰倫的悲哀,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二十年前我們在聽周杰倫,二十年後我們還是在聽周杰倫。
他說:「我不希望我只是你們的青春,我希望我可以是你們的一輩子。」
很幸運,未來還有他。
1976年5月17日,王力宏出生於美國紐約羅切斯特。
世家出身,是個貨真價實的貴公子。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所有人都是學術、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幾乎沒有人從事和演藝相關的職業。
奶奶許留芬是清華大學經濟系的高材生,舅公許倬雲是芝加哥大學博士。父母都是大學教授。
哥哥是芝加哥大學博士,弟弟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
王力宏的父母從小對他們幾個兄弟都管教嚴格,希望他們長大了都能當一名醫生或是科學家。
但從幼年起,王力宏就對音樂異常感興趣,彼時的他也許還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音樂,可卻已經陷入其中,他覺得音樂甚至可以讓他化身成為超級英雄,成為Music Man。
後來即使父母反對,他也踏入音樂這條路。而且發展的相當順利,23歲就成了金曲獎最年輕的雙料歌王,不過幾年又成了華語樂壇的新一代天王。
所有人都羨慕他,家境優渥,長相帥氣,才華橫溢,事業發展的如此順利,像是老天給他開了金手指,但其實,王力宏一直以來都有著許多的不安與焦慮。
這種不安與焦慮來自對身份的認知。
他出生長大在美國,是個擁有美國國籍的華人。
在美國他是個亞洲人,在中國他又是個美國人。
似乎哪一邊他都與他有著隔閡,那時的他心靈深處是無比孤獨的。
當年的羅切斯特,華人佔當地人口的比重不超過1%,他是學校唯一的華人,另一個外國同學是印度人,其餘都是美國白人。
小的時候不懂事的孩子們總會拿他的種族特徵來取笑。
那時他還小,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也不明白為什麼不同,只能帶著些許少年的不以為然把這些不愉快拋之腦後。
而這時候,拯救他的,讓他恍然大悟的還是音樂。
19歲的時候,他回臺灣探親,無意中被星探發掘,就這樣進入娛樂圈,開始了他的音樂路程。
不久,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張專輯《情敵貝多芬》,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王力宏一下子名聲大噪。
他俊朗帥氣的外表,獨特的嗓音,使人眼前一亮,讓人一眼就記住了這個少年。
在1998到2011年的12年間,他的人氣達到了頂峰。
接連發行歌曲《不可思議》《蓋世英雄》《龍的傳人》等等,都有不一般的反響,拿獎拿到手軟,王力宏這個名字幾乎家喻戶曉。
同時,他也在世界各地舉辦演唱會,每場都爆滿,可見王力宏的名氣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了。
打開王力宏的歌單,你會發現他幾乎一半的歌曲,都在將世界各類的音樂類型來和中國風融合。
甚至獨創了一個新的曲風「Chinked Out」(華人嘻哈曲風)。
「Chink」在英語語境裡,是對中國人的一種貶低式的稱呼,類似於黑人的「N」字,用王力宏的原話來詮釋的話,就是:
「你說我是「中國鄉巴佬」(Chink),好的,那已經是過去了(ed),我們要走上世界舞臺(Out),向你們展示我們的風採!」
知道這個知識點的人可能不多,但「Chinked Out」的三部曲專輯幾乎所有人都聽過。
心中的日月群星 - 高級汽車專用音樂.冠軍歌曲精選.2006-2007(一)
蓋世英雄王力宏 - 跨世紀金曲精選
十八般武藝王力宏 - 十八般武藝
把華人嘻哈帶到全世界,這件事,王力宏在十四年前就做到了。
「華人嘻哈曲風」正式受到國際的關注和認可是在2006年,王力宏獲邀在都靈冬奧會開幕式上表演,以一曲《蓋世英雄》作為開場演出!
美國CNN頻道和英國《The Times》雜誌等國際媒體,也肯定了王力宏和他的「華人嘻哈曲風」對華語樂壇乃至國際樂壇的影響。
這個詞在當時的兩岸三地還引起了一片負面的反對,但他真實意圖正如《蓋世英雄》裡那句,被用到《吐槽大會》中歌詞一樣:
「洛杉磯」的王力宏從來都不是因為LA才洋氣,威廉士大學和伯克利音樂學院雙榮譽博士生——王力宏,在好聲音評審選手時,講的這段R&B小課堂,將他對音樂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總結的淋漓盡致,甚至親身哼唱示範有些看似好聽的歌到底「土」在哪裡。
憑藉王力宏的音樂功底和審美能力,《老鼠愛大米》也可以被注入靈魂。
聽陶喆的歌,永遠不會過時。
並不僅僅是因為歌曲的經典,更因為他的歌本身編曲的超前感。
當你聽到1995年孟庭葦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能夠輕易地腦補出90年代的懷舊畫面。
當你1997年陶喆的《愛,很簡單》時,你卻絲毫不會覺得這是一首來自22年前的歌。
編曲不過時,創作很超前,曲風很成熟,表達很深刻。
這就是陶喆的能力。
周杰倫曾用一句話表達了自己對這位R&B教父的尊敬:
「在我剛出道的時候,其實受你的影響很深,因為我覺得R&B唱得最好的就是陶喆。」
很多年輕人或許對這個名字已經全無印象,但在整個華語樂壇被R&B震蕩洗禮的二十多年裡,陶喆的名字應該在這場浪潮中佔據頭籌。
如果有時光機倒回15年前的臺灣,有人問當時的樂壇教父羅大佑和超級新天王周杰倫最欣賞的音樂人是誰,這個答案只能是陶喆。
陶喆只比周杰倫早出道3年,憑藉著首張同名專輯《David Tao》,以極其高的水準和質量呈現將美國地道的R&B音樂成功地引入了華語樂壇,形成了一場巨大的shock,帶動了一股全新的音樂浪潮。
對於這位老早就到了美國讀書生活乃至很長一段時間還在當警察和家教等不同底層職業的典型 ABC 的陶喆。
這種生活經歷使得他的音樂風格一開始就是非常的美式的:R&B、搖滾、電子、福音歌曲等元素一直都貫穿在他的音樂生涯中,並且對於他來說,深厚的「Beatles 情節」幾乎就是根植在他的每一首創作中。
在每張專輯中,誠然他所針對的社會問題和方向都不同,但是每次他給我們帶來的在音樂方面的創新思維都是新奇的,相比起周杰倫的臺灣本土化。
他的風格來得更加的原汁原味, 「美國感」 十足。
有一句話是這麼描述陶喆的音樂風格的: 「雖然你可以用世界的眼光來說,在洛杉磯都有很多街頭藝人能玩 R&B 能超過陶喆。
但是不得不說,陶喆在臺灣,乃至整個華語市場,他就是最純正的 R&B 人,僅此一位。」
到2002年,陶喆發行他音樂生涯中最具廣泛影響力的專輯《黑色柳丁》時,我們發現,「R&B教父」的專輯,搖滾曲風竟然已經佔據了主要的位置。從這張專輯開始,陶喆的音樂作品中,多了對社會與人文的思考,這也恰恰是過往的羅大佑、李宗盛等「教父」們所共有,而從前的陶喆所缺少的。
專輯的同名主打《黑色柳丁》,靈感來自於「911」事件,他開始如歐美的音樂意見領袖們一樣,開始在音樂作品中展現對戰爭的焦慮,對社會黑暗面的反思。
與深沉的思考所對應的,則是表達方式上外放的撕裂與吶喊,搖滾,便成了最好的歸處。
而他當然也沒有忘記那些熱愛他最初樣貌的歌迷,一首《月亮代表誰的心》依然是老歌新唱,奉獻了他一貫絲滑的R&B體驗,至今仍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原版之外最經典也最難唱的版本之一。
值得強調一點的是,陶喆一直是一位live好聽過CD的歌手。
只需找幾個早期的現場來聽一聽,你就會發現,他那種靈魂裡的節奏感與表現力,絕不是薄薄一張CD承載得下的。
對於陶喆而言,音樂就像是他生命力的血液,純粹而乾淨。創作不是為了商業,真實,才一直是他創作音樂的態度。
無論是《melody》的深情款款、《中國姑娘》的幽默詼諧、《黑色柳丁》的吶喊呼籲、還是《望春風》的創意革新、《關於陶喆》的個性十足,《真愛等一下》對於「剩男剩女」社會現象的思考,他的音樂包羅了很多的主題,他用自己宏大的世界觀不斷用音樂表達著自己的思考。
如果把音樂作品比作一座建築,那麼陶喆的音樂一定是最精緻的那一款。他的作品都經過了嚴謹細緻的打磨,每一個音符都好比考究精細的螺絲釘,位置的安排準確而完美。他的這種精緻從他的第一張專輯便一覽無餘。
大家現在不妨去重新拿來這張《David Tao》聽聽看,無論是《望春風》《心亂飛》還是《愛,很簡單》《流沙》,這些歌曲放在今天依舊不落俗套。然而陶喆卻發表在了1997年,整整20年前,多麼可怕的一個時間呀。
但現在的陶喆,緋聞著實太多了。
鄭鈞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上感慨道:
「我們原來最早的時候,排行榜,這個歌是誰唱的,其實都不知道。
但這歌,好聽啊,它就會火。
現在是因為,周圍的人告訴你這個東西很火,是因為這個人很火,然後他們就認為這個歌也應該火。
但是我一聽,這就是屎啊。」
簡而言之就是一首歌能不能火,根本不取決於它的好壞,而在於它是否自帶流量。
我們處於一個流量時代,一切向流量看齊。
在資本家看來,只要有流量,就一定有利可圖。
於是,不管你是什麼妖魔鬼怪,只要有漂亮的臉蛋,只要有粉絲的擁簇,隨便誰都可以自詡為歌手,隨便誰都可以出歌賣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