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原大學副教授招名威自稱在課堂中提到「中華民國」,校方竟要求他向大陸學生道歉,與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召開記者會,控訴中原大學侵害言論與教學自由,矮化「國格」。但中原校方公開課堂逐字稿和影片,顯示是招名威在教學時以歧視性用語,包括「大陸人毒奶粉吃的比較多」、「黑人曬黑」、「中南美洲人收垃圾」、「我們看起來比較高階一點」,因而引發陸生抗議,輿論隨之轉向。
中原大學這起事件,其實只是臺灣社會當前「反中仇中」民粹情緒的冰山一角,前些年還有藍營輿論節制,如今儼然已成為社會主流意見。以兩岸文教交流來說,年初蔡當局以防疫優先理由,全面禁止大陸學生來臺就學,將近9成(約7000多位)陸籍學位生無法入境就學,引發歧視陸生的爭議,約百位民間團體與學者組成「境外生權益小組」,要求蔡當局不要對陸生區別對待,但民進黨當局置之不理。上行下效,廟堂之上對陸生毫不掩飾的區別對待行為,漸漸形成社會「歧視陸生有理」的政治正確,教師對大陸學生說出「大陸人毒奶粉吃的比較多」,也就不奇怪了。
諷刺的是,臺灣人向以人情溫暖為傲,且備受大陸社會稱讚,只因一場選舉就消失得全然無蹤。要知道在幾年前,大陸知名作家韓寒只是在博客上稱讚臺灣的人情味,就帶起大陸社會一陣「愛臺潮」。當時大陸雜誌《新周刊》更以「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為標題進行專題報導,讓這句口號成為臺灣人響噹噹的驕傲。
然而過去幾年,兩岸民間交流急速萎縮,交流帶來的兩岸和平氛圍隨之消失,臺灣在民進黨選舉操作下,掀起一片「仇中反中」的情緒,曾經最美的風景搖身一變成為臺灣的最醜陋。管它什麼言論自由、民主法治、人性、人情,「統獨」是唯一的是非標準與敵友之別,「仇中好,友陸壞」。臺灣人民主化30年建立的自由民主多元社會,一夕之間只容得下一種聲音、一種價值、一種標準,一切民進黨說了算。
34年前的民進黨黨綱,主張「臺獨建國」,同時追求民主自由法政秩序、維護基本人權等價值;16年前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追求的是族群和解,譴責任何族群歧視言行;9年前的《臺灣新世代社會經濟決議文》,主軸在實現社會正義。去年的《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卻只剩「抗中」,也就是說,為達成「抗中保臺」目標,將採取一切「強化國家體質的舉措」。現在的民進黨已放棄價值願景,只剩下「國家主義」內核。
民進黨當局深知,只要高舉臺灣價值,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做,仇恨可以、歧視可以、霸凌也可以。事實上,長期以來,陸生在臺灣受到制度歧視,早已見怪不怪,許多陸生心知肚明,卻依然甘之如飴,一方面,臺灣自由的氛圍讓許多大陸年輕人心嚮往之,二方面,在求學與日常生活中,陸生能夠感受到臺灣開放而友善的環境。中原大學事件卻可能是陸生來臺就學意願的分水嶺。
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疫情趨緩後,將考慮允許外籍學生回臺就讀,但陸港澳生除外。明明歐美、日本等國家仍處於疫情高峰期,陸港澳則已明顯趨緩,但超高支持度下的民進黨當局已不在乎清議,不掩飾赤裸裸的歧視與差別對待。
大陸已宣布停止陸生赴臺就學,未來何時開放,或許取決於臺當局與社會何時停止對陸生的歧視。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醜的風景,是政治,決定景色美醜的鑰匙,握在每一位臺灣人手裡。
本文為臺灣《中國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