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果小販到黑幫教父的逆襲,大佬杜月笙的故事

2021-01-17 歷史的流浪者

他是黑幫大佬、流氓頭子、上海灘的「地下皇帝」,他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最富傳奇的人物,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從一個食不果腹的水果夥計到衣食無憂的「黑幫教父」。他叫杜月笙,常年一身長衫馬褂,與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流氓形象完全不符。

在當時的上海,大多數流氓的穿著打扮是黑拷綢短打,對襟中分,單排密扣,捲袖敞懷,胳膊上刺青,胸前掛懷表,手上戴鑽戒,一臉兇相招搖過市。一般市民看到如此打扮的人,就知道是碰到了流氓,避而遠之。

與眾不同的是杜月笙,他一年四季穿長衫馬褂,夏天再熱也不解開領口上的扣子,袖子也不挽起,因為他年輕時手臂上有刺青紋身,長衫袖子長,擼下來可以掩蓋「刺青」。他不僅自己體面出門,還給門人下令,一律不準穿短打,夏天也不準赤身露體。在整個上海灘這是獨一份,開創了走向上流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基礎中的基礎。

他是如何從水果小攤變成的黑幫老大的呢?

十四歲的他離家之後,來到上海灘,在一家水果店打工,做了幾天學徒,因為偷了店裡的錢賭博,被老闆趕出來了。後來進了一家「潘盛源」的水果店,滿滿練就了一手削果皮的絕技,得了個「萊陽梨」的綽號。儘管如此,杜月笙仍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有一天出門走到法租界的八仙橋,看著遍地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的生活,杜月笙才覺得眼前的花花世界才是真正的生活,以前的「癟三」生活不再適合自己,一股做番大事業的志氣油然而生。

拜陳世昌為老頭子,進入青幫,他的人生起步並不是青幫,而是黃公館,憑藉自己的智慧和義氣,一次又一次贏得桂生姐的信任,讓他去「公興記」照看一個賭檯,這可是一個領工資的好活,高高興興的去了,結果賭場老闆不承認並沒有讓他進門,第二天林桂生見他並未出門,就問他:「月笙,為什麼不去『公興記』?那邊給你多少錢?」杜月笙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林桂生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定有緣故,臉色一沉說:「說實話,在外面混飯吃,不能丟黃門的臉。」杜月笙只能實話實說,林桂生一聽就怒了帶著杜月笙去了「公興記」。老闆一看情況不對,先開口說話賠不是,然後又看在林桂生的面子上給杜月笙每月50大洋的俸祿。

這是杜月笙第一次領到工資,還是靠林桂生的幫助,在以後的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他幫助別人渡過難關。開辦三鑫是杜月笙發跡的基礎,和黃金榮合夥開門的一個煙土公司,使得他有了和黃金榮平起平坐的小資本,但並沒有達到真正的平等。1924年杜月笙成為了上海灘青幫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他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他的手伸向各個領域,在這個時候,上海灘流行這樣一句話:「有事,找杜先生去!」

從一個水果夥計變成十裡洋場的主人,真的是個奇蹟,但是杜月笙做到了,他是這個奇蹟的創作者,他的成功靠的是別人的幫助起家,但更多的是靠自己的靈活和聰明,以及那種義氣大於金錢的觀念,在他登上上海灘金字塔頂的高層時,他知道,這個夢變成現實了。

相關焦點

  • 杜月笙:從水果小販到顯赫風光,從閉塞鄉村到十裡洋場
    從水果小販到顯赫風光,從閉塞鄉村到十裡洋場,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大佬名叫杜月笙。你可能沒意識到的是,這位與黃金榮、張嘯林並列上海三大佬的杜老闆口碑卻比其他倆人好的多,即便心狠手辣,無惡不作,依然有人尊稱其為杜先生.在無數文人墨客筆下,他的形象更是越發正面。
  • 黑幫教父杜月笙的傳奇一生,毛主席的6字評價最貼切
    他從一個水果小販變身為商業名流,又從一個黑幫大佬變成熱忱的愛國人士,這樣的經歷,大概只有「傳奇」兩個字能夠解釋。而這個傳奇背後的概括出來的是兩個字:做人!不但杜月笙的秘書胡敘五說過:「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毛澤東主席也曾評價他「有本事,沒脾氣,是為上等人」; 甚至連當年上海灘的黃包車夫、短衫階層,都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號。
  • 「教父」式的中國黑幫電影,再不看就被禁了
    回看現在,能讓大家記得起來此類型的代表作,也是寥寥無幾我們總說中國沒有出色黑幫電影,我們也經常把這個鍋甩廣電,中國不存在黑幫這個理由確實有點憋屈。不得不說,這也是我們拍攝出出色的黑幫電影的重要絆腳石。《追龍》描述的是上世紀香港跛豪和華人探長的事跡,而說起跛豪,香港影片《跛豪》那更是一部經典之作,享有中國《教父》名譽。
  • 杜月笙的三碗面,香港黑幫的史詩片
    就如同內地對於港片《古惑仔》系列的印象,完全是教壞了一大群曾經的青少年,而對於那些講述大佬的電影也僅僅是在乎故事本身。而香港人則不同,那些大佬在他們眼裡總是會有著一種傳奇色彩,即使是被傳說的大佬們都不乾淨,但卻總有人從他們身上發掘出來一些正向的情感或者是事跡來辯解,而這些辯解也恰恰迎合了民眾的心理,很多民眾因此會覺得,大人物也不全是反面。
  • 青幫大佬杜月笙,4個故事讓你知道他有多厲害
    作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黑幫頭子,杜月笙到底有多厲害呢?起初,杜月笙只是個上海灘謀生的小癟三,靠賣水果為生。可是,賣水果沒本錢怎麼辦?於是他找到賣水果的老鄉:「老鄉,幫忙把爛水果給我,我幫你賣出去。」 老鄉見他可憐,就將爛水果全部送給了他。杜月笙搬來一筐爛梨,爛的部分削掉,好的部分就把它切成小塊,用牙籤戳著,當果盒賣。
  • 杜月笙:民國最有文化的黑幫大佬,為什么女人都想嫁給他?
    ▲杜月笙那為什麼當時的女人還要爭著搶著嫁給他?連民國十大名媛之一、人稱「冬皇」的孟小冬也甘願做他的小妾?拋開他的政治立場不評價,就來看看黑幫大佬杜月笙到底哪裡值得嫁。-01-知窮,更知上進杜月笙,從小就窮。他出生於上海的小村,3歲喪母、5歲喪父,家境貧寒,飯都吃不飽。14歲時,杜月笙跟隨著一群赤腳少年去上海城打工,混到一個水果行當學徒,工錢入不敷出。雖然窮,他卻很有想法。
  • 從小商販到大毒梟,民國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失去母親的杜月笙,很快又失去了剛出生不久的妹妹,被父親送給了寧波的一位黃姓商人,此後不知生死,再未相見。沒過多久,父親續弦,給杜月笙找了一個繼母張氏。 兩年之後,杜月笙父親也在貧病交加中去世。還好繼母張氏善良,承擔起撫養幼小的杜月笙的責任。然而禍不單行,三年之後,張氏外出突然神秘失蹤,7歲的杜月笙成了孤獨,只好投靠外婆和舅舅家。
  • 杜月笙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寫了14個字,杜月笙見到後竟一病不起而靈驗
    回看20世紀的上海,遠比現在亂,黑幫白道的人全都湧現出來,成為20世紀出名的人物,當時黑幫盛行,尤其是上海灘的青幫,跟斧頭幫這兩個幫派很是著名,而這些人也形成了鼎立的圈子 古有桃園三結義,現有上海灘三大亨,青幫杜月笙,斧頭幫張嘯林,還有黃金榮,三人在20世紀的影響力可不是虛設的,隨著世道的變遷
  • 杜月笙和唐·柯裡昂,從古惑仔到大哥的秘訣是建立「朋友圈」
    其實在閱讀《教父》時,我曾無數次地想到另一位傳奇人物,而他卻是真實存在的,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黑幫老大,他就是杜月笙。從書中走向現實,以現實回看書籍,老大們從來沒變過,這個位置坐的不易,但也真的是實至名歸。
  • 上海灘真正的黑幫老大,杜月笙都要禮讓三分?一起看看正牌大佬
    遍地的黑幫社團。但最著名的莫過於青幫和斧頭幫。大家對杜月笙這個任務應該一點都不陌生,他就是青幫的龍頭大哥,在上海灘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大人物。但就有這麼一個人,連杜月笙都要畏懼三分,這個是誰?我們一起往下看。黑幫色彩在這個紙醉金迷的大上海,充滿了燈紅酒綠。十分的有色彩。令無數的人嚮往奔赴上海。同樣這個上海也是雲集各路黑幫老大的地方。
  • 末代黑幫教父有多強?四個女兒沒人敢娶,黑白兩道4萬人給他送葬
    的確,黑社會可以說在中國有著很久的歷史,可上溯到東漢的張角所領導的黃巾軍起義,當時的黑社會還是很純潔的,只是單純的聚會結社不擾民。到了民國後,中國處於內憂外患危機當中,有些組織就開始大發國難財,滋生了專橫跋邑的作風和惡習,加上各派政治勢力又競相拉攏這些組織,用來作為自己爭權奪利的工具。
  • 杜月笙是怎麼憑著單手削梨的絕技,最後做到上海灘黑幫教父的?
    在30年代的上海街上,杜月笙穿著藍色長衫。身材很瘦,像個教書先生。他的真實身份卻是當時中國最大黑 幫的教父。他身後跟著幾個小乞丐,吹著口哨,對著他喊:「水果月笙,給點錢!」杜月笙並不生氣,吩咐手下多給點。杜月笙14歲闖蕩上海,一開始在水果店做事。
  •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人生信條——做人要吃好「三碗面」
    杜月笙估計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傳奇的大人物,他被稱為上海皇帝、黑幫教父,民國總統黎元洪送他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賓;就連蔣介石都對他禮待有加,忌憚三分;孔祥熙、宋子文、戴笠這樣的國民黨大佬都是他的密友。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杜月笙「蔡金塗」
    也有些人,在一剎那間,體悟到人生疾苦,從魚龍混雜的社會圈投入到行善事的行列。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句話流傳千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他,叱吒黑道數十年,棄惡從善,終於也有了善報。蔡金塗,道上尊稱 "城哥",與"蚊哥"許海青、"通天教主"鄭秉遑齊名,名列臺灣三大黑道教父之首。因為家境貧寒,早年的蔡金塗以賣米乳為生,因此又被稱作 "米乳城"。
  • 黑道教父杜月笙的傳奇故事:從小癟三到上海灘大亨
    但能做到留名青史的,只有杜月笙一個人!杜月笙叱吒風雲幾十年,黑白兩道通吃,是真正橫掃上海灘的大哥! 杜月笙雖然生平傳奇,但是他的童年時期可謂是相當悲慘!杜月笙1888年出生於上海浦東高橋鎮的一座茅草屋。
  • 每天聽本書《杜月笙傳》小人物逆襲為上海黑幫的老大,最終成為廣為人知的一代梟雄
    能夠聆聽何須閱讀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求知幫讀給您聽◆◆◆這是為您分享的第115本書本書講述了杜月笙如何從一個小人物逆襲為上海黑幫的老大本文以人生的三個階段為線索,講述這個一代梟雄杜月笙。第一部分,是出身寒微的杜月笙如何一步步逆襲?第二部分,是功成名就的杜月笙如何為人處事,他和其他的黑幫老大有什麼不一樣?第三部分,是杜月笙最後的遭遇和結局是怎樣的,這樣的結局又體現了杜月笙怎樣的心理?。先說第一部分,就是杜月笙是怎麼從小人物逆襲成龍頭老大的。
  • 中國教父杜月笙,晚年如何敗落的?其子前日去世,聲稱孟小冬被騙
    ▲在「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削得一手好水果時的杜月笙所以,歸納起來,他的成功法寶,所賴核心就是大膽識、高情商這6字訣,其法至簡,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後來儘管勢力漸消,盛筵難再,那也並非個人因素,更不是自己本事不足引致的「敗落」,而是「大勢已去獨木難支」,正所謂「時也,命也,運也,非吾之所能也」。
  • 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後,他的五位太太結局如何?
    杜月笙早年當過水果店的學徒,是個不可不扣的草根小人物,因為膽大、心細,智勇雙全、情商又非常高,竟然在高手如雲的上海灘混出了眉目,草根逆襲成了黑幫教父,青幫大佬,成為教科書時的厚黑鼻祖。最為難得的是,杜月笙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保持了一個中國人最起碼的良知,踴躍參加抗日鬥爭,做了一個中國人應該做但很多人卻做不到的事。1949年4月,杜月笙謝絕了延安方面高層的挽留,也謝絕了蔣介石的召喚,奔赴香港定居下來。1951年夏,黑道教父,一代梟雄杜月笙病故在香港,終年63歲。
  • 杜月笙的三碗面,香港黑幫的史詩片——《歲月風雲之上海灘皇帝》
    香港電影善於拍攝黑幫題材,這個大家都知道,港片對於黑幫一往情深,大多源於自己曾經某一段時間內的社會環境,在那樣的環境下,港人對於某一個勢力的懼怕與好奇雜糅在其中。因此在時代的背景下,誕生了一大批黑幫電影。如果換一個環境,這些電影大都不能引起共鳴,甚至於會有反作用力也不一定。
  • 盤點全球前五位黑幫大佬的硬派移動堡壘
    [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  提起「黑幫」二字很多人可能對這個組織既好奇又害怕,因為想起他們,就會把勒索、敲詐、謀殺、販毒、擾亂社會正常秩序等這樣的事情聯繫到一起。不過這些帶有黑色勢力的大佬日常座駕又是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