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觀察, 如今微笑的表情基本可以和陰陽怪氣的嘲諷畫上等號 。 於是當有人給我發
,一般我都回他兩個
,不去追究他想表達
還是想表達
我都要還他雙倍。
修煉到了這個階段,說明噴人可以基本剔除髒字,達到武林高手的境界,飛花捻葉即可傷人。
微笑已經不再chill。
01. 2000年,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
回到最初的2000年,網友還叫做「網迷」,上網還叫做「衝浪」,你想要的「泡」網吧,還得進「城」。人人還在傳頌:微笑是一個城市最好的名片,你要記得時刻微笑啊。
那時候只有穿著鞋套邁進學校機房,才能學著大人模樣,坐在屏幕前撥號上網。衝浪形式還沒如今的紛繁複雜,使用率最多的就是QQ,小孩兒都用全部零花錢衝Q幣為了好好打扮QQ空間,這為渴望社交的少男少女,提供了像加速帶一樣的神助攻。
把資料偷偷改成18歲的未成年人,是網絡上最生龍活虎的一代。在和「水木年華」「輕舞飛揚」的聊天對話框裡,微笑
就是人與人溝通的橄欖枝,哪怕當時的聊天氛圍總有種質樸和展望的味道。
我的母親是那個時代最早有網友的婦女。當她興衝衝安上攝像頭的時候,就叮囑我,每個人都喜歡愛笑的女孩,微笑它就和握手、打招呼一樣,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開端,笑一笑,多好。
那時候微笑表情只是表面含義,與微笑表情一同發送出去的文字,也是噓寒問暖的關心,保有最誠摯的屬性。
02. 微笑已經成了成年人之間禁忌的底線
或許這很荒謬,微笑被認為是嘲諷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19世紀杜興在治療一個因為肌營養不良導致面部表情喪失的病人時,發現用電刺激面部的相關肌肉收縮能夠產生特定的表情。後研究證明,區別於杜氏微笑,假笑只能牽動顴骨附近的肌肉讓嘴角向上翹,因此十分詭異,類似於恐怖谷效應。
於是,市面上很多被微笑搞暈的無辜年輕人,他們會發問:誰能教學一下微笑到底什麼意思。但評論區也只有蓋樓式的血性回答:別發微笑,沒有為什麼。
人類無法考究位於系統表情首位的微笑,是怎麼在歷史演化中,被不斷曲解的。於是,微笑,「呵呵」,「interesting」,「ok fine」統稱為賽博時代終結關鍵詞。
時代開始賦予微笑更多的含義,它開始變得微妙。當我們逐漸放棄經典表情,轉而投向別的表情,發現無論什麼表情總有點陰陽怪氣,且不能按初始思路思考的意味:曾經我有個大學同學把「鄙視
」
的表情看做是舉起拳頭努力的意思,在每次期末考前發了四年。
如今,你可以盡情地用文字辱罵我,但請你不要當我的面發微笑.jpg(或者朗讀我的空間說說)。馬克思說「歷史是螺旋上升的」,成長它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堆砌和自我復盤,最終帶上面具,學以微笑待人。
03. 簡單點,社交的方式簡單點
我覺得真正算的上有代溝的文化輸出,就是表情包(我媽說是生日蛋糕)。
生活的經驗滲透著,媽媽們的【微笑】,其實懷揣著微笑最初的善意,但同齡人之間的表情battle卻飽含對峙。這沒有什麼寶典解惑,就像「媽媽的頭像為何是一簇花」一樣無解。
微笑
在家庭群聊和三姑六婆之間不斷重演,
只有在「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微信群裡,微笑才真正有意義。
爸媽發微笑的初衷,就是微笑本身:暢快、美好、自如。他們只想著你下班兒趕緊回家,提醒你吃飽穿暖,告訴你要開心快樂每一天。
他們感受不到微笑雙關的負面,就像年輕人感受不到微笑的友善。
或許那就是他們的疆界,與時代無關。也沒準幾十年後,我們這一代老了,弄著自以為很新潮的東西,也同樣會被嫌棄。畢竟,「代溝」這東西,是生活的一大妙趣。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十五歲的時候我跟你一樣追趕流行,但五十歲我開始熱愛俗氣的一切。你覺得是我老了嗎?不,我只是一如既往的熱愛十五歲時喜歡上的東西。
微信無論怎麼更新,微笑表情還是原來排名第一的經典表情,只是它變得不再單純。但終有一刻,還是會突然覺得:嗯,微笑的含義其實還是原來那個代表「溫暖」的意思呀。
-今日BB-
你最喜歡哪個表情?
我最喜歡「掩面哭泣」
萬能還低調
看著就卑微 低到塵埃裡
(糟糕我的王冠掉了)
作者:嫩牛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