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掉水裡的存幣硬碟真的找不回來了嗎?」
——「對,但我丟幣的事你不要寫,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們被採訪者騙了。因為最近大家都說自己沒幣了。」
「金錢萬能」,且從不局限於形式。古代中國,貝殼曾為貨幣,「二戰」後的德國,香菸曾作為貨幣流通。一直到公元前600年,第一批金鑄貨幣才出現。
如今,貨幣已經超越貴金屬,甚至任何一種物理形式,越來越抽象,以一組符號的形式出現。不變的是,經常讓人捉摸不透、誤會重重。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比特幣曾衝高到24053美元,賺足了驚嘆和疑惑,因為一個月內還它曾低至16645美元——這種漲幅就相當於,A股突然飆回了2015年的5178點,還持續在突破。
在比特幣再次變成話題焦點之時,偏見和信仰也重複交織。有趣的是,站在中立的視角我們看到,「沒有國家信用做背書」既是偏見之矛,也是信仰之盾。
現實生活中,真正「玩幣」的人並不多見。通過朋友介紹,我找到一位將比特幣視為「信仰」,但自稱「不炒幣」的比特幣資深玩家「紅桃P」(化名)。我們在程式設計師雲集的中關村上地約了一頓午餐,讓這場對談更加應景。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很多挖幣公司就在這附近,為什麼沒有被取締?」
這是一個低調又謹慎的人,菜已經端上桌面,還不願意摘下口罩。但對於比特幣的任何質疑,他都能自如的解答。也讓我首次了解到「奧地利經濟學派」,是他和很多人與比特幣「一見鍾情」的源點。
「比特幣的出現,就是打破你的認知的。」他說。
《左手天才右手瘋子》中的一個「瘋子」說,「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雲的眼睛去看雲……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或許,思想是一堵牆,牆外才是世界。
在比特幣大漲斡旋在23000美元的今天,誰能篤定的說,「一幣一別墅」、「會到40萬美金」的狂言終將變為泡影還是現實。
以下內容根據採訪對話整理:
01
大漲以後,幣圈人:
"集體丟幣"、"狂發紅包"、"要請保鏢"?
記者:你現在覺得還是一幣一別墅嗎?
紅桃:可能吧,現在就是一幣一別墅了?去五線城市就是一別墅。
記者:放在北京、上海,可能目前還是一幣一平米。那你現在認識的很多人都是「富豪」了?
紅桃:沒有,一樣都是很多行業的從業者,都是打工人。
記者:那他們這兩天大漲,他們有什麼反應嗎?在各種群裡。
紅桃:整體情況是這波上漲很多人沒有上車,但囤幣群有很多發紅包的,額度也大了,還有些發比特幣紅包的,就是在比特幣的託管錢包裡。
記者:平時你們幣圈之間聯繫多嗎?
紅桃:看人,有的人就喜歡交際,但我不喜歡。
記者:當時比特幣是通過什麼買的呢?買了多少,炒幣有什麼故事嗎?
紅桃:最早是比特幣中國,2017年後已經關停了。還有幾個大交易所,OKcoin、火幣。數量就不用說了,那不就是凡爾賽了嘛。我不講故事,而且我沒有故事,因為我不是那種經常炒來炒去的人。
記者:你那年買的時候,預料到它能漲這麼高嗎?
紅桃:不知道,那時候的目標預期是到一萬八千人民幣,結果誰知道2017年真的到了。
記者:我聽說幣圈人集體說把比特幣存在硬碟裡,然後外出釣魚掉在海裡了,因此丟了幣,真的找不回來了嗎?
紅桃:對,但你如果這麼寫,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們被採訪者騙了,這是幣圈的「MEME」概念(梗)。
記者:幣圈為什麼說到丟幣就是被騙了?
紅桃:現在很多人說丟幣是假的,或者他只是不想讓人知道他有幣,說自己沒幣了。
記者:為什麼都藏著,不想讓別人知道?
紅桃:危險吧。幣圈出了好多安全事故,有人就被犯罪團夥盯上了。我以後朋友圈都不準備發幣圈相關的東西了。
02
奧地利學派的「信仰」
記者:你什麼時候開始買比特幣的呢?有買別的其他的金融資產嗎?比如股票、基金?
紅桃:2013年幾百塊的時候買的比特幣。但我不炒股,因為我不懂股票,不碰自己不懂的東西,而且資金有限。
記者:當時比特幣是非常新鮮的,通過什麼渠道接觸、了解到比特幣?
紅桃:此前國內媒體都還沒有大規模報導,到了2013年底漲到八千(人民幣)的時候,媒體才有關注,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吧。
2013年初,我聽到朋友說起比特幣這東西,如果你了解奧地利學派的話,聽到比特幣的運行法則,你就一定會覺得這是個好東西。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讀過經濟學,對經濟的理解受到奧地利學派的影響。
記者:簡單介紹一下奧地利學派?
紅桃:就是堅持自由放任的經濟主張。我們所有的市場活動,政府越少來幹預越好,就像亞當斯密所指的「看不見的手」,這個原則同樣可以用在貨幣上。有這個背景,就會認同比特幣的價值,就會去買了。
記者:那現在這圈人,是不是都變得更有錢了?
紅桃:囤幣的人「發財」了。我們這兩天還在調侃,國內某知名挖幣平臺的老闆應該馬上去請保鏢,早期挖幣,用筆記本電腦就能挖,據說他當時還丟過幾千枚。
記者:挖礦的那些人現在還賺錢嗎?
紅桃:應該也掙錢,越猛漲越掙。但要看投入了,一般都是剛開始有一筆大投入,礦工也會有一些手段,可以做「套保」(一種「對衝手段」)。
記者:那你認識炒幣的人嗎?
紅桃:我身邊很少。像那種炒幣虧了千萬然後跳樓之類的新聞,我們也是在群裡看的媒體消息,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
記者:你不覺得2013年的時候,那個時候買比特幣的話,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嗎?
紅桃:對,很多人就是這樣,憑運氣掙到錢了,再憑實力虧掉了。很多報導是沒有意義的,說它漲了幾萬倍,但是幣是從一個人轉到另外一個人手裡。只有那些很牛的,剛開始就參與的,持有一直不動用,才能拿到那個收益。
記者:你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相信比特幣?
紅桃:就是有信仰。
記者:什麼算有信仰?
紅桃:看怎麼理解信仰?有盲目的信仰比如宗教、中醫等,有對科學邏輯分析得出的結論的相信。比特幣信仰者大約算是後者。
記者:可是不出結果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這個信仰對錯?
紅桃:馬雲不是說過,因為相信才能看見。現實是很多人是看見了之後,才會相信它。九幾年就做網際網路,不是因為看見了事實,他是相信將來的發展趨勢就是網際網路、線上化,才去幹的。
圖片:「挖幣」設備需要耗費巨大的電量
03
「比特幣創造的目的,就是要顛覆認知」
記者:當時身邊有其他人買嗎?
紅桃:基本沒有,我有一直在推薦周圍的同事買。
記者:你是誠心誠意的覺得這個東西真的好?怎麼給人家推薦的?
紅桃:對,真的認為很好。當時有些同事從事財經領域的,比較懂行。
記者:作為無政府貨幣,比特幣一直以來的極大爭議在於,沒有法律保護,我怎麼相信它的安全性呢?
紅桃:先說法律問題。我的理解,法律分自然法和實體法(就是政府制定法),但可能有時候政府當前的法律規定不一定是合理的,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物本身靠自發性,它看起來暫時是違法的,可能反而是需要法律做出改變。 如果必須任何事都在現有法律框架內,社會就不會有進步。而且比特幣本身,它創造的目的就是要顛覆你的(認知)。
記者:那你認為比特幣的意義是什麼?
紅桃:我曾總結過,比特幣的重大意義。歷史上有政教分離。當然中國沒有這個方面的問題,歐洲國家是政教分離以後,才有了人類的思想解放,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科學革命,才進入現代社會。
而比特幣的作用是「政幣分離」,政權和貨幣分離,它的目的就是要把貨幣從國家的掌控中拿出來,實現自由的市場經濟。
記者:支持它的人和反對它的人都在用這個說法來維護自己的觀點。
紅桃:當然很多人說不可能,我感覺這就是被舊有觀念所束縛。就像在政教分離之前,很多人肯定也會說政教分離是不可能的,但它就會發生了。
記者:那這個過程可能非常漫長。
紅桃:對,肯定是這樣的,但是比特幣的發展速度會比較快,因為現在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了。
記者:但到目前為止,它沒有辦法作為支付性的貨幣,因為支付的等待時長會受到技術的限制。
紅桃:怎麼說呢,比特幣是想做成點對點的支付,但其實也不需要,因為只要能做結算就可以了。就跟黃金一樣,當年以黃金作為貨幣的時候,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不用黃金,只用白銀和銅幣。只有做大額結算才用黃金,比如國際貿易大額結算。 比特幣現在定位就是是價值存儲,還有大額網上結算,比如轉一百億、一千億美元的比特幣,手續費可能也就幾美元,非常便宜。同樣的情況下,去銀行肯定要多花很多錢。
記者:各個國家隊比特幣的態度不同,如果從這個層面上,有一些國家尤其是一些小國,應該支持?
紅桃:加密貨幣能存活的一個關鍵是國際競爭。一個國家可以禁止,但沒有用,因為國家之間是有競爭的。就跟宗教一樣,當年宗教改革,別的國家改革了,你不改革,你就會被別的國家競爭掉。
記者:話說回來,如果是我的話,我即便同意你的這種觀點,也相信它會發展,但是我還是覺得在國內的政策環境下,一個不受正面支持的金融類產物,如果去買它,是會石沉大海的感覺?
紅桃:這就是固有觀念的束縛。你沒有推敲「國家禁止」的這個結論是對是錯,只是把它接受了而已。當前的政策不是萬能的,如果是萬能的,我們就不用改革開放了,它可以禁止,但能成功麼,不一定的,對吧?
04
「比特幣不穩定是正常現象」
記者:目前,其實我們的政策既沒有支持它,也沒有禁止個人交易?
紅桃:這個可能是沒有辦法,因為畢竟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對於新事物不能像從前一樣說不接受就不接受。現在我們要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果比特幣真的是未來很牛的科技手段,或者成為主流,你卻完全把它拒之門外,怎麼辦?而且國內也鼓勵創新,你想想,前幾年連P2P都鼓勵過嘛。
中國雖然不公開支持,但還默認一些交易所的存在。有很多交易所雖然法律註冊在國外,但運營大部分都在國內。其實如果想禁止他們交易、甚至連根拔起都很容易,但是要給未來留點機會。
因此現在只是禁止像A股市場這樣的集中化撮合交易,但是可以持有比特幣財產,個人對個人的交易也是允許的。
記者:那未來徹底放開了去支持的可能性也不大。
紅桃:目前基本不會,因為比特幣本身就是挑戰國家的鑄幣權。未來形勢逼人,也有可能會完全放開。
記者:對於投資者來說,比特幣太不穩定了?
紅桃:不穩定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是比特幣走向貨幣的過程必經的階段。舉個例子,想像在一個原始村落,沒有通用貨幣的時候,一開始大家都是用貝殼換麥子等物物交換。第一個人撿到了一塊黃金,認為它很美,想作為價值交換,但大家都不接受,就是因為共識比較少。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女生看到這麼美的黃金,願意用十隻羊來換一塊黃金;而另外一個人覺得,一斤肉都不願換這一塊黃金。所以你說它價格波動大嗎?很大,因為沒有達成共識。
從微觀上,價格的波動,就是靠買賣雙方的博弈來決定的。當某一個突發事件,大家都去賣了,價格自然就會變了。像現在買幣的人多或者買幣的錢多,價格就漲起來了。
記者:比特幣它其實有上限,也有說法這種上限有可能會被打破?
紅桃:按照目前的共識,基本上可能性很小。因為在比特幣的世界中,礦工、持幣者的利益是跟比特幣綁在一起的。如果你是礦工,你會做攻擊嗎?你持幣你還攻擊它幹啥?理論上當然有可能的,除非政府去做。
05
「現在,跌到1000也有人買」
記者:最近有個調查說比特幣是目前排名全球第三的熱門交易,為什麼漲起來,突然就火了?
紅桃:也不是突然,其實跟房價一樣是貨幣現象。首先其實它本身是有價值的,大家才去搶它。法幣的通貨膨脹毀了多少財富?每幾年的經濟周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央行的通貨膨脹造成的。比特幣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它的價值就也絕不止現在的價值。
另外漲那麼多就是有需求,最近的需求來自於哪?美國今年嚴重放水,因此華爾街的大風投、資管公司、上市公司都在配置比特幣。他們管理的都是百億、千億美元的資金,買一點就拉上去了。幣圈有個很知名的公司叫「灰度」,他們發行的GBTC,普通投資者都可以購買,類似於ETF,最近漲很多,這也能看出需求。
記者:假如明年跌到1000,你還敢買嗎?
紅桃:第一不可能跌倒1000,第二肯定會買啊。
記者:為什麼不可能,以前跌的時候,大家不是經常覺得覺比特幣一分不值了?
紅桃: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共識變強了。像2015年是跌到過1000,那個時候真是大家都不敢買,包括幣圈那些曾經很強的信仰者也不敢買。但是現在,今年年初跌到3000多美元的時候,很多人都買了。
記者:那你怎麼看央行發的數字貨幣?
紅桃:當然有意義,這不是為了方便大家支付嗎。但是也有弊端,就是無現金社會,方便是方便,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央行數字貨幣其實就是人民幣的數位化,只是形式變了。比特幣和數字貨幣它會共存的。有的東西它不一定好,但它就是能存在,而且還會流行。這不矛盾。
記者:那你說比特幣會流行嗎?未來20年比特幣是什麼樣?
紅桃:比特幣可能會機構化、遠離普通投資者。據我了解,比特幣也在前進,好多新的技術一直在發展。比如現在比特幣希望可以做隱私交易,因為比特幣區塊鏈全是公開的,你去轉帳轉多少轉給誰都能查到。
我們可以做暢想,如果未來更多公司去買比特幣作為他的儲備貨幣的話,甚至國家來進入,比特幣就可能取代黃金的一部分屬性,就相當於電子黃金。
這樣以後可能會漲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中本聰(比特幣匿名創始人)可能會變成世界首富,他最初挖到的100萬枚比特幣還沒有動過。
這樣很有可能比特幣基本跟黃金一樣,在社會上不會那麼流行,遠離人們的生活,只是作為公司甚至國家的儲備貨幣。像現在伊朗就讓比特幣挖幣合法化,但要求境內的礦工必須賣給央行,作為儲備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