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是眾多穿越劇中的一個難以超越的經典,它最大的特點是伴隨著情節的展開劇中所有人物的命運都被塗上了悲涼的底色,從女性角色到男性角色無一不是。
劇中的感情戲也基本上是以悲劇收尾。從若曦與四爺的至死難見,到明慧與八爺的轉瞬失去,都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然而,當大多數觀眾都在糾結於若曦更愛四爺還是八爺時,我卻糾結於十三爺臨死時是否依然惦記著綠蕪。
也許是得益於郭珍霓(綠蕪的扮演者)的精彩演繹,也許是我太愛綠蕪這個角色,劇中關於綠蕪的鏡頭在我眼中一幀幀都如同精雕細琢般的生動。
而綠蕪與十三爺的愛情更是悽美到極致。
綠蕪這樣的女子,原本是名門世家的一個嬌貴的千金,被人千般呵護、萬般垂憐的溫室之花,卻因那一場震動整個官場的文字獄而落得家破人亡,她也被迫墜入煙塵之地。
儘管,她用才情和傲骨為自己掙得一席清淨,那扇門外的喧囂卻總是無孔不入,每每這時,她總會念及自己悽苦的身世,心酸難耐。
而十三爺是眾阿哥中最有女人緣的人,他溫潤如玉、才華橫溢,嚮往清風霽月、快意江湖的生活,卻被約束在皇室子弟的身份裡,不得不參與廟堂之爭,無奈又糾結。
不同的身份為他們帶來相似的苦悶和彷徨,由此,他們有太多的共鳴,相知且相惜。
然而,一個雅妓與帝室之胄的愛戀是不被世人所接受和祝福的,這段感情從一開始便註定了曲折和磨難。
十三爺身邊的人只有若曦是真心接納綠蕪的。因為若曦是來自於現代,她無視階級地位的限制,堅信人生而平等。
十三爺對綠蕪最初的情感也僅僅是停留在惺惺相惜。畢竟,他屬於那個時代,再恣意灑脫,也難以免於世俗。他不可能將一個風塵女子納入府中。
而綠蕪也自知身份低微,她不求名分,只盼望能靜靜的守在十三爺身邊,與他談詩論詞,聽他訴說心事。
縱觀十三爺的情感之路,他重情重義,卻並沒有專情於哪個女子,彼時,愛情對他來說只是個點綴。他與若曦是知己之交,而對敏敏格格最多只是一種淡淡的好感。
倘若沒有後面愈演愈烈的奪嫡風波,十三爺是會那麼的瀟灑風流,綠蕪也可能只是他的一名紅顏知己。
十三爺對四爺的感情就完全不同了。四爺是他最重要的親人,是他殫精竭慮要保護的人。
後來,阿哥們之間的爭鬥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局勢極其的兇險,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四爺被八爺黨陷害,十三爺為了護四爺周全,主動攬下所有罪責,因此被皇上幽禁於養蜂夾道。
關於十三爺被牽連之事,在《永憲錄》上是這樣記載的:「胤祥戊子九月以舊東宮事波及,亦削貝子。」
劇中,面對十三爺的遭遇,八爺黨們的得意之情展露無遺,而四爺卻久久的跪著,那深深貼著地面的臉龐此刻一定是悲傷滿面。
相較於親兄弟們或冷血或隱忍的態度,綠蕪的勇敢與無畏便顯得彌足珍貴。
她為了求得與十三爺共患難的機會,給若曦寫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書信。
「驚悉十三爺忤怒天顏,帝發雷霆,將其禁於養蜂道,妾如雷轟頂,夜不能寐,思前忖後,淚浸衾枕。恨微身不能替之受難,十三爺金玉之軀,何能挨霜草之寒?」
她的這一番真情感動了天地,更是徹底俘虜了十三爺的心。
當十三爺在破敗不堪的茅草屋醉酒、消沉,苦苦煎熬之時,綠蕪出現了。
在光影細碎的斑駁裡,她嫋嫋婷婷的款款走來,笑魘如花,如夢似幻。那一刻,十三爺邂逅了人生最美的風景。
他消瘦的面龐上終於重現光彩,綠蕪給予他的是無邊暗夜裡悄然降臨的一抹光亮,是酷暑天氣裡突然而至的一襲清涼。
此生,得一人若此,夫復何求?
這以後的日子,苦也好,痛也罷,至少他們的靈魂不再孤寂。
他們迎著朝露吟詩作畫,沐浴著月色暢聊心事。歲月在屋頂、樹影靜靜的流淌,柔情在發梢、指尖旖旎的纏繞。
這是綠蕪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裡的每個角落都盛滿了她幸福的痕跡,它是綠蕪眼中的世外桃源,如果可以,她真的願意永遠被「困」在這裡。
然而,世外桃源總歸只屬於人們心中的美好期待,它常常是遙不可及的,或稍縱即逝的。
四爺登基了,十三爺被委以重任,他現在是和碩怡親王了。終於守得雲開,終於重回凡塵,綠蕪為他開心,卻難掩隱隱的憂愁。
離開那個茅草屋,他們又是雲泥之別的身份了,雖然怡親王(十三爺)多次上書求皇上賜予她名分,雖然她相信他們之間的感情堅不可摧,她卻沒有信心去戰勝眼前的困境。
那是世俗的評判難以忽視,那是階層地位的鴻溝無法跨越。
處於雲端之上的十三爺是不會知道綠蕪承受了怎樣的壓力和煎熬,他以為只要傾盡所能去對她好,便能護她周全。所以,他也永遠的錯過了挽留綠蕪的機會。
表面上綠蕪之死的導火索是怡親王側福晉的冷言冷語,最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底層女性難以擺脫的宿命。
綠蕪赴死時,著一身綠裝,她一向鍾愛綠色,那代表著清新自然和勃勃生機的色彩,此刻卻是那麼的悽美。
她雖不曾給十三爺留下隻言片語的遺言,卻將所有的期盼都傾注於這份無言中。
她希望她的爺從此順遂,不再經受任何苦難,她希望她的女兒承歡能無憂無慮的成長,不再遭受旁人的冷言冷語。
她以為自己是罪臣之後,又曾流落於風塵之地,活著只會連累所愛之人。
然而,她還是低估了她在十三爺心中的地位。經歷過共同患難的十年,他們已深深的融入了彼此的生命裡,她的離去對於十三爺來說無疑是斷骨抽筋之痛。
所以,皇上和若曦刻意對十三爺隱瞞了綠蕪之死,並編出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綠蕪與十三爺因隔著國讎家恨,今生只能就此訣別,各自珍重。
我曾深深的糾結於,生離和死別,究竟哪一種更讓人難以釋懷?也許,對於十三爺來說,直接面對綠蕪的死訊,他會痛不欲生、一蹶不振。
只有讓他相信綠蕪尚在世間,他才會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畢竟遙遙相望總還是有些盼頭的。
十三爺臨死之時,他的榻前只有皇上和承歡,這是他這一輩子視之為生命的兩個人。而承歡之所以能得到十三爺的獨寵,是因為她承載著十三爺對綠蕪所有的愛和惦念。
他含淚對皇上說:「若曦臨死前,讓把她忘掉,其實誰都沒忘掉,咱們就等來世再見吧。」
一句忘不掉,和來世再見,道盡了他後半生的滄桑,和刻骨銘心的遺憾。
即使到達了權利頂峰又如何?即使坐擁著財產萬貫,懷抱著佳麗三千又如何?
那個唯一走入他靈魂深處的人不見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不曾釋懷,想起她還是錐心的痛,卻只好將重逢的期待寄託於來生。
編後語:除了綠蕪和十三爺,劇中還有幾對讓人意難平的感情戲,比如若曦與四爺,八爺與明慧,若蘭與青山,九阿哥與玉檀等。
後續,我會繼續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歡迎點擊右上圖標,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