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的城市
作者:谷川俊太郎[日]為你讀詩:劉冬沁 | 演員
初次的城市小小的拐角處
那裡也曾有一小片陽光
如果那時身邊有你
說不定我就能在這裡默默生活下去
初次的城市的小孩子們
髒兮兮的小手上曾散發奶香
如果那時身邊有你
說不定我也能愛上這座城市的公園
初次的城市小小的明信片
我曾寫下你的名字後又把它撕碎
如果那時身邊有你
說不定我就能在這裡結束旅行
初次的城市小房間的窗口
昏暗的燈曾孤零零地點亮
如果那時身邊有你
說不定我就能把這座城市夢成故鄉
選自《戀愛是一件小題大做的事》,中信出版集團
通過愛,了解自己與世界。
我也無法想像擁抱你
只是除你之外的世界倦怠無比
——谷川俊太郎
- 詩文作者 -
谷川俊太郎,日本當代詩人、劇作家、翻譯家。畢業於東京都立豐多摩高校。父親谷川徹三是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二十一歲(1952年6月)出版了處女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並以此詩集被稱為昭和時期的宇宙詩人。之後相繼出版了《62首十四行詩》《關於愛》等七十餘部詩集。「生命」「生活」和「人性」是谷川俊太郎抒寫的主題。
沒有你的地方都是他鄉
「留言」:是什麼讓你選擇留在你所在的城市?
﹀
﹀
﹀
格雷厄姆·格林在《哈瓦那特派員》中這樣寫道:「人口研究報告可以印出各種統計數值,計算城市人口,藉以描繪一個城市,但對城市中的每個人而言,一個城市不過是幾條街巷、幾間房子和幾個人的組合。」
確實如此。城市好大,可你熟知的不過是有一小片陽光鋪灑的拐角處,和一座經常看到孩子們嬉戲玩耍的公園。城市的風景都被歸納整理在明信片上,而你最常見的只是你小房間窗口的那一頁。如若心頭沒有羈絆,看過走過千萬遍的城市都只是「初次的城市」,都仿佛初次來到時那樣遙遠陌生。
「在稠人廣眾之中,感得的這種孤獨,倒比一個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種孤獨,還更難受。」(鬱達夫《沉淪》)
城市裝著多少人的夢,又破碎了多少人的心。
你為什麼會來到一座城市呢?你又為什麼會選擇留在一座城市呢?
亞里斯多德給了這樣的回答:「人們為了生活聚集在城市,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於城市。」
這其中,「生活」和「生活得更美好」、「聚集」與「居住」之間的過渡,往往是由這「幾個人的組合」決定的,和哪座城市並無太多關聯。
史鐵生曾在《記憶與印象》裡說過,「人的故鄉,並不止於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倘若你遇見了那個能喚起那樣心情的人,故鄉從此便成為一個人。
谷川俊太郎在一次採訪中也曾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以何種方式才能表現最真摯的愛情?」
他回答:「至死守候在那個人的身邊,如果對方拒絕的話,就與對方保持使之不會產生不愉快的距離。這不是精神上的距離,而是極其日常的物理性距離。」
「沒有你的地方都是他鄉,沒有你的旅行都是流浪。」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