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9日,由優志願主辦的2021升學規划行業年度盛典在上海華滋奔騰大廈會議中心盛大召開。本次會議邀請了來自全國高考升學規劃領域的教育人士參會,包括高校領導、招辦負責人、高中老師、知名升學規劃機構專家、新媒體教育大咖及優秀個人規劃師等,眾多專家老師共襄盛會,結合新高考背景及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格局,共同探討升學規划行業轉型升級的挑戰與機遇,為升學規劃智能化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啟發。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餘南平)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餘南平老師做了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格局展望的主題分享。餘老師結合疫情背景下數位化轉型加快對行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中美關係等國際形勢變化,分析了時代變革下,國家發展建設對於人才的新需求,指出學生的專業選擇眼光要放長遠,在數位化時代,數學類統計類專業,新工科專業,新能源類等專業成為國家建設的熱門需求。同時,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方面,也要立足於大國角度,著眼於培養具有人文思考及理科素養的複合型人才。而升學規劃師在幫助考生選擇專業時,也應考慮未來發展趨勢。
(優志願創始人 耿忠誠)
時代發展對升學規划行業從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優志願作為升學規划行業領導品牌為業界提供了成熟的升學規劃產品體系。優志願創始人耿忠誠老師回顧了優志願6年多來對產品的規劃與布局,並分享了優志願的核心產品體系。
優志願誕生於2014年,從早期歷經行業變動到迎來行業蓬勃發展,始終立足於深厚的技術積澱,並以專注、專業的態度不斷創新,2017年推出基於共享模式的優家平臺,2018年基於自媒體銷售模式的探索,提前布局MCN直播帶貨模式,2019年布局基於實時通信技術的同屏填報(2020疫情期間有效滿足了規劃師對考生的遠程填報服務需求),2020年構建值得信賴的CUCCP認證體系,深受業內從業者歡迎。2021年,發布基於優核芯的系列產品-優生態,以優核芯將考生、專家/機構、高校、中學智能聯結,完善的生態體系為行業賦能。
(優志願創始人 耿忠誠)
同時,耿忠誠老師還為參會者分享了優志願平臺的新變化:優志願將開啟個性化交互時代,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用戶還可加入報考圈與招辦老等師實時交流。新版優志願從核心進行了升級改造,速度更快,更智能。過去智能推薦需要3秒響應,新版只需0.3秒;數據查詢由1秒響應加速到0.1秒……同時新版優志願還將基於用戶畫像進行個性化填報,極大提高規劃師與考生的溝通效率,快速提升填報效率。新版優志願還開啟了U+Style,機構可以使用拖拉方式DIY網站,實現個性化展示。
此外,耿忠誠老師還介紹了優志願針對不同用戶群的產品應用,例如面向學校的優生涯系統,面向培訓師的CUCCP認證體系,面向高校的優招體系,未來優志願還將開啟面向考研生的愛考研系統,面向藝考生的藝人e考系統,面向海外學生志願填報的Uoffer系統。
(聚銘師教育創始人、高考志願專家 孫成)
多年來優志願與升學規划行業共同發展、成長,深切感受到從業者們面臨著的種種機遇與挑戰。升學規划行業如何應對轉型升級中的挑戰和機遇?聚銘師教育創始人、高考志願專家孫成老師做了精彩分享。孫成老師首先分析了商業時代從賣方市場、平臺市場、買方市場、信用市場、到共享市場、定製市場的演變,接著指出後疫情下升學規划行業的運營模式、消費方式、獲客方式、服務流程、服務內容等方面的變化,並提示高考志願從業者在入局時要注意的問題。同時孫成老師對於行業在艱難形勢下如何破局給出了專業而中肯的建議,指出從業者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做好差異化運營,精耕細作,強化服務,最後不忘回歸教育本身,先教後商。
(資深教育觀察家、知名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晨霧)
資深教育觀察家、知名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老師為參會者分享了從老高考到新高考看平行的志願梯度變化。晨霧老師指出,一度以來最經典、最流行的平均梯度法雖然能夠保證考生以不浪費分的方式跨門檻進入一所高校,但它並不是最好的方法。隨著高考改革,從老高考到新高考的變遷,經典梯度排列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晨霧老師在2016年首次提出了在衝穩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組合,此次分享結合填報案例,介紹了局部零梯度組合在批次合併中的應用,以及在新高考改革省份平行志願模式中的應用,為大家分享了十分專業的志願填報技巧。
(優思易教育創始人、中國教育電視臺智庫專家、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 王為願)
隨著高考競爭的日漸加劇,不少家長開始關注港校的招生。優思易教育創始人、中國教育電視臺智庫專家、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王為願老師就香港升學為規劃師賦能這一課題做了分享。王為願老師指出,英式教育強調軟實力和硬實力並具的全面教育,更注重批判性思維方式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行動力,這是學生在港校學習可以獲得的技能。王為願老師同時從主流留學橫評、不同教育方式對比方面介紹了報考港校的優勢,同時介紹了香港院校的排名、報考方式、香港各大院校的招生計劃及報名方式等,為規劃師開拓新業態服務提供了參考。
(上海市閘北八中高級教師 汪玉豐)
上海市閘北八中高級教師汪玉豐老師就新冠疫情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做了分享。汪老師結合權威的醫院統計數據及心理問卷調查,指出疫情對於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面對疫情,教師心理準備及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學校心理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社會對疫情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方面的研究不足,新冠疫情對於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缺乏研究,家長也缺乏相關心理學知識儲備與準備。汪老師從加強研究、調整師範院校心理學學科教學內容,加強對班主任及家長的相關培訓、科學調配社會資源等方面提出了應對方法。
(愛培優聯合創始人、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秘書長 李立勳)
愛培優聯合創始人、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秘書長李立勳老師就強基計劃這一升學規划行業新機遇做了分享。李立勳老師結合清北2020錄取數據,指出清北裸分錄取已不佔優勢,多元升學格局已經形成,強基計劃錄取也成為名校主流招生方式之一。李老師從招生及錄取方式,試點高校,入圍規則及比例,人才培養方式等方面介紹了強基計劃,同時針對人們普遍認為強基計劃都是基礎學科的招生做了釋疑。針對升學規划行業機構和從業者,李立勳老師提示強基計劃是拓展新的服務品類的一個選擇。
(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宇光)
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宇光分享了大類招生與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新高考改革鼓勵高中生做好職業規劃,對於大學來說,怎樣制定適應學生發展的培養方案,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發展,也是一個重要課題。陳宇光老師為參會者介紹了同濟大學發展歷史、國際交流、院校和學科實力等,並重點分享了同濟大學在大類招生和大類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經驗。同濟大學構建了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的培養新體系,並完善進階式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基礎學科拔尖、榮譽計劃、強基計劃相結合的多維度多層次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左起依次為:優志願創始人耿忠誠、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上海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葉翡)
在論壇環節,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上海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葉翡、優志願創始人耿忠誠就新高考政策下的高校該如何應對這一議題展開討論,新的政策模式確實給高校招生增加了難度與壓力,但是高校可以通過大類招生、實驗班等具體措施進行調整,同時新的模式也推動了學校的專業建設及推廣。
對於目前的兩種主流志願填報模式,第一種是院校+專業模式,是先明確想去的城市和學校,再去選擇專業,是個人發展代價最低的一種選擇。第二種是專業+院校模式,需要家長對於專業非常了解,並且學生非常確定自己想去的專業,因此建議高中儘早引入生涯規劃相關課程,指導學生的專業規劃;同時,對於沒有明確專業目標的同學,仍然可以遵循先選學校再選專業的方法,尤其是對於名校,可以先進學校再考慮專業。
(生涯規劃專家、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 連德敏)
生涯規劃專家、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連德敏老師通過過往案例分享了生涯規劃下的高考志願填報變現策略與方法。志願填報必須要和生涯規劃與學業規劃的緊密聯繫才能打破志願填報獲客難的問題。連老師講述,首先將生涯規劃與學業規劃融合起來,通過倒推的方法明確孩子的成長路徑與階段目標,從學習動力、學習風格兩個方面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再進行志願填報相關工作,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此外,高考志願從業者想要破圈,可以從專業、拓展、和規模三個層次來進行發展。
(啟善尚行董事長、升學規劃資深專家 孟陶然)
啟善尚行董事長、升學規劃資深專家孟陶然老師深入分析了從工作室到現代企業的迭代轉型,他指出工作室的模式主要存在術業無法專攻、很難差異化競爭、升學市場混亂這三類問題,同時工作室通常以師徒關係定義員工關係。想要打破簡單師徒關係和工作室模型,需要建立「企業」思維架構產業模型,從運營管理、市場銷售、產品服務、教育培訓四個方面打造標準化模型。孟老師簡單梳理了客戶開發全流程中各團隊的工作內容,得出本行業可以嘗試建立一套標準的服務模型的結論。
(無邊界教育創始人、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事長 李金博)
無邊界教育創始人、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事長李金博老師進行了藝術類高考志願填報技巧的分享。李金博老師以2019年河南省藝考錄取數據為例,分析了藝考生的高考現狀和藝考類招考現狀,並總結了藝考類藝術專業錄取模式,文專雙過線考核、藝術專業錄取模式、專業錄取規則四個方面的規律。他根據分數錄取規則、志願填報流程、順序志願的風險、順序志願報考提醒、藝術類平行志願的風險、平行志願的報考要點、藝術類志願設計要點七個方面解析了藝考類高考志願的填報技巧。
(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產業市場負責人 魏平宸)
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產業市場負責人魏平宸老師分享了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留學和研學新思路。魏老師用數據說明了疫情前我國出國留學情況和中國的國際教育市場,並且解讀了中國留學生和家長的用戶畫像與特徵。疫情雖然對中國學生的留學計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體擁有留學需求,在此背景下,她闡述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對出國留學和研究生留學相關項目採取的應對方法及多種舉措。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變革與創新,而變革與創新除了順應時代的發展之外,更離不開行業從業者的思維碰撞與觀點交流。本次盛會專家們暢所欲言,條縷清晰、高瞻遠矚的觀點分享令參會者受益匪淺。盛會為升學規划行業從業者構建了高效和專業的互動分享平臺,各領域專家就行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分享了最前沿的行業訊息,提出了新思路及建設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