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合管會」最後一名剃頭匠,有人祖孫三代專找他理髮!

2021-03-02 厚街發布

一把推子,一把剃刀

兩把斑駁的老式理髮鐵椅

……

如今這種老式風格的理髮店寥寥無幾

只有老一輩的顧客知道它的「藏身處」

在厚街八角亭附近有一間沒有招牌的老式理髮店,剃頭匠王守勤嫻熟地拿著剃刀為客人剃頭,他不緊不慢地修剃著客人鬢角上的碎發,手藝精湛。

今年72歲的他從事理髮行當已有44年,是厚街最後一名「合管會「剃頭匠。如今,店裡的客流遠不足以前,只有些「老熟客」依然幫襯他的生意,可幹了大半輩子的手藝難以割捨,年過七旬的他還在這裡堅守著他的老本行。  

說起王守勤,或許有些厚街村的人不認識,但只要說出「剃頭勤叔」,恐怕對此不認識的人沒有幾個。在厚街村,王守勤從事理髮行當已有44年,不少人從爺爺到孫子一家三代都是找他理髮。王守勤的理髮店位於竹溪社區八角亭不遠處,門口也沒有招牌,店內的擺設略顯陳舊,兩把老式鐵質理髮椅鏽跡斑斑。王守勤笑稱,這是兩把百年老凳,因為還能用,所以捨不得扔。

小編與勤叔談話間,不時有些老熟客過來找他聊天喝茶,還有些老人家過來剃頭修面,只見他嫻熟地拿著剃刀給客人理髮,看著他那不緊不慢的神情,時光仿佛慢了下來。「以前家裡比較困難,家人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1966年,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哥哥讓我去沙田找他學手藝,當時在他們的沙田服務社理髮店裡當學徒學習理髮,一學就是三年,非常不容易。」勤叔說,一開始他都是住在哥哥的家裡,後來文革時期有宵禁,由於他不是本地人,必須每晚回到厚街,第二天一早再趕回沙田。「那時候去沙田不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我要走幾個小時的路,還要花錢坐船渡過去對面,大的船渡就1毛錢,小的船渡也要5分錢,來來回回光乘船也花了不少錢。」

學成回來的王守勤被招到厚街「合管會」當學徒,於1976年正式轉為理髮師。「合管會」是當時厚街合作商店管理委員會的簡稱,於1956年成立。理髮、部分飲食業等服務業歸供銷社屬下合管會管理。據勤叔回憶,當年厚街「合管會」的理髮店共有2個門店,都在八角亭周邊,離得也不遠,兩家店共有20名剃頭師傅。

「以前在公社理髮店工作的時候,村民1毛錢理一次頭髮,那時店裡人氣很旺,我們總是忙不過來。」勤叔說,尤其趕圩或過年前半個月,是他們店裡最忙碌的時候,早上7點多開始上班,一直要工作到次日凌晨1點才能收工,連飯都要帶出來吃。

改革開放後,勤叔所在的集體理髮店不少理髮師紛紛離職,有的準備自己單幹做老闆,有的則進入待遇高的外資工廠打工。最終,「合管會」理髮店因缺理髮師關閉了,勤叔成了下崗職工,他看著空蕩蕩的理髮店,心有不舍,便把店裡的兩把椅子保留了下來,他思前想後,還是不能丟棄這理髮的手藝。

1986年,勤叔以厚街綜合商業公司厚街理髮店的名義在東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成立了自己的理髮店。「我不換牌子,還是用合管會的名字,就是為了守住門面。」勤叔說,他當剃頭匠44年,有的祖孫三代都在他這裡理髮。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經常找他理髮的顧客抱著嬰兒過來剃「滿月頭」,老人家說,30年前,他給他的兒子剃了個「滿月頭」,今天,他再給他的孫子剃上「滿月頭」。

如今,雖然當年「合管會」理髮店的理髮師只剩下勤叔和另一位90多歲高齡的師兄,但勤叔還在堅守著剃頭匠的行當,每天他都按時開門,兒女們都勸他不要幹了,可他說不幹理髮總覺得生活少了些什麼,尤其看到從爺爺到孫子一家三代都找他理髮,他覺得特別感動。「一開始,理髮只是養家餬口的一門手藝,但現在,理髮就像老朋友一樣,已經無法割捨,什麼時候自己身體不行了,再說吧……」

文圖:田沐

編輯:董慶茹

版式:王小緣

相關焦點

  • 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 遂寧老剃頭匠剃胎頭只需10分鐘
    遂寧市城區一名老人張知華,是當地有名的老剃頭匠,已幫人剃了56年胎髮。鋒利的剃刀在其手中旋轉,柔軟胎毛被揉成團後落地,只需十分鐘就將嬰兒頭髮捯飭得乾乾淨淨。每次理髮只需十多分鐘。  在張知華學藝半年後,曾為尚在襁褓中的張宏剃抬頭,那是他剃的第一個毛頭。現如今張宏也已50多歲,全家人生活在成都,但張宏仍找張知華為其剪胎毛。
  • 老家村子裡的剃頭匠
    以至於在我每年無數不多的回老家的時候,總是會聽到村裡不是這個走了,就是哪個走了。我真有點擔心,村子即便不拆遷,再過十年或是二十年,還會有人在嗎?在感覺生命脆弱的同時,也倍感歲月的無情。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在我們小的時候,他們也不過是我們現在這樣的年齡,一晃幾十年的光陰轉眼即逝,仿佛還在昨天。
  • 《剃頭匠》閱讀練習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嘉興、舟山中考題)
    剃頭匠舊時,管理髮的師傅叫剃頭匠,趙巍的父親就是。在趙巍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父親拖拉著一條腿,拿著推剪剃刀,彎腰佝背給客人理髮剃鬚。趙巍平時是不去父親店裡的,他怕父親逼他學剃頭。你爸爸是個英雄,雖然他身有殘疾,卻不要國家養活,也不求別人施捨,憑自己一雙手,養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說爸爸是個戰鬥英雄,老師會幫你的。」在當天的課堂上,李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趙巍的爸爸老師認識,他家所在的居委會王主任是老師的朋友,知道趙巍家的情況。
  • 浙江一鄉幹部化身「剃頭匠」 免費為留守老人理髮
    浙江一鄉幹部化身「剃頭匠」 免費為留守老人理髮 2020-05-15 15:12:48 三年來,他已為該鄉留守老人免費理髮1000餘人次。在理髮過程中,林松苗還會和留守老人們拉拉家常,在服務老人的同時,也在心裡畫起了一張「民情地圖」。  5月的一天,林松苗本應在家休息,但他一早就聯繫到景寧家地鄉家地行政村村幹部吳樹根,讓他通知在村裡需要剪頭髮的村民在村裡等他來理髮。
  • 《茉莉花開》:祖孫三代女人的不幸命運
    《茉莉花開》:祖孫三代女人的不幸命運最近因為都在看喜劇,所以想讓自己換個風格,看看悲劇或者劇情跌宕起伏的影片,就去網上找到了一部電影,講的是祖孫三代女人的不幸命運,其實更多是因為他們對愛情充滿幻想,總覺得自己不會走自己媽媽的老路,可是依舊都邁入了悲劇的故事。
  • 我們的「十三五」丨祖孫三代做志願服務成退休後常事
    祖孫三代做志願服務成退休後常事丁麗青:把志願之火代代傳承和兒子下海島送對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對於退休後的生活,丁麗青原先的設想,是和一群中老年朋友唱唱歌跳跳舞,沒成想,志願服務卻成了自己退休後的常事,兒子也因自己,在5年前加入了志願者行列,5歲的小孫女
  • 祖孫三代做志願服務成退休後常事
    帶著孫女撿垃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舟山晚報每月到7個偏遠海島看望老人丁麗青家住定海,現在是定海美之聲演唱團的一名隊員。 2010年,丁麗青從定海一所幼兒園退休。退休的前一年,她就尋思著找一些同樣熱愛音樂的老年朋友樂呵樂呵,於是在上老年大學聲樂班時,經老師介紹,在2009年加入了美之聲演唱團。
  • 陳佩斯孫女罕曝光,祖孫四代的臉如複製粘貼,祖孫三代也得靠邊站
    遺傳可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父母所生下寶寶通常是爸爸媽媽長相的結合體,不過還有些家庭基因很強大,祖孫三代都長得非常像但在強大的基因在陳佩斯一家面前都不算什麼,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雖然很稀奇,但也得靠邊站,因為陳佩斯一家可是祖孫四代共用一張臉,如同複製粘貼般,真是太罕見了。
  • 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是什麼體驗?網友:一看就是一家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出現,就是孩子不僅長得與父母相似,與爺爺奶奶也如出一轍,當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是什麼體驗?02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是什麼體驗?郭碧婷和向佐已經結婚了,可是很多網友們都想知道以後生出來的孩子會像誰呢?
  • 「中國好人」王本才、王富、王周子祖孫三代的故事
    日前,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祖孫三代齊上陣、堅守大堤為百姓守護家園的我市當塗縣烏溪鎮王本才、王富、王周子榮登榜單。消息傳來,王本才在家庭會上語重心長地說:「榮譽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激勵。
  • 連載魔幻漫畫《剃頭匠》,最後的掙扎與黑心小尼姑
    那人見有人路過,趕忙呼救。原來,這是一個盜墓賊,還有兩個同伴,一個同伴被神秘力量拉進了棺材裡,另一個也被困在墓裡,他自己慌慌張張逃了出來,但臉被什麼東西舔過。正當他要說是什麼東西舔臉他的臉時,不知從什麼地方跑出來一隻紅眼黑毛老鼠直接往他嘴裡鑽。吳彪見勢不妙,一把拉住黑毛鼠的尾巴,使勁往出拽,最終黑毛鼠被拽出來了,但是黑毛鼠居然自己咬斷尾巴逃走了。
  • 神奇的血緣關係:祖孫三代的長相,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連自己都嚇一跳,有些家族的祖孫三代像到共用一張臉!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24張祖孫對比照,感受一下神奇的隔代遺傳!不禁感嘆血緣的神奇!這三個人無論是神態還有五官真的是太過於相似了!震驚!
  • 神奇的血緣關係:祖孫三代的長相,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連自己都嚇一跳,有些家族的祖孫三代像到共用一張臉!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24張祖孫對比照,感受一下神奇的隔代遺傳!不禁感嘆血緣的神奇!這三個人無論是神態還有五官真的是太過於相似了!震驚!
  • 【頂上功夫.寶坻剃頭匠的歷史記憶】理男發
    您先找人吧,您找到合適的人我再走,找不到我還在您這裡幹。又如掌柜的想辭我,也得像我這樣說,你先找下家吧,多咱找到合適的地方,你再走,非常人性化。還有,學習理髮技術不能心急,不能對付。好傢夥,您只學了幾天,就出去幹活了,那樣的人進不了理髮店,說話都說不到一塊兒。在澡堂子理髮的上不了甲、乙、丙店,從乙到甲很不容易。夾包和擔挑的幾天就能幹,這都是打遊擊的。理髮高在哪兒?
  • 天降女兒和外孫,非常主播很意外,祖孫三代上演搞笑大戲
    一名過氣的明星,現在是一家電臺的主持。年輕的時候,不老實,和相處對象生下了一名女兒,自己卻不知道。多年以後,女兒帶著自己兒子,一起來找南賢珠。樸寶英飾演靜楠。南賢珠的女兒,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十幾歲就懷了孩子。
  • 「貴州好人」祖孫三代接力養路71載
    一天幹下來,大家從頭到腳全是灰塵,有人開玩笑說:「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拾破爛的,仔細看才知道是養護段的。」趙子榮(中)、趙菊貴(右二)那時候的養路工人不僅工作辛苦,工資也不高,42斤大米、30元左右就是每個月的收入。這份工作讓不少工人選擇離開,但趙子榮卻捨不得放下這些路,兢兢業業工作了38年。
  • 祖孫三代都是教師 他們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龐大的教師隊伍中,有一些特別的家庭,祖孫幾代裡有多人堅守在教育戰線,一家幾代人承前啟後、矢志育人,用永不止息的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和熱情,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波教育的發展史和寧波教育人的最美風採。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幾個寧波教師世家,聆聽他們幾代人的教育故事。
  • 【頂上功夫.寶坻剃頭匠的歷史記憶】骨幹
    那會兒他只有15歲,去的天津南開區「恆順興理髮店」。在那兒學徒更受罪,天天吃鹹菜、餑餑頭,幹活,看孩子,做飯。1956年,公私合營。顧連成白天理髮,晚上去夜校學習文化知識。領導喜歡上進的員工,把他調到服務公司當部門主任,管理南開區浴池、理髮、照相等服務行業。
  • 孫云云女兒合影祖孫三代
    孫云云女兒和祖孫三代合影,對逆天很美!」這個基因太可怕了,」嚴告訴網友42歲的臺灣第一夫人孫云云剛剛認識5月14日。儘管她40多歲後有兩個孩子嬰兒,但似乎歲月在她身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凍齡的外形和苗條的身材看起來像是24歲!
  • 祖孫三代66年接力戰洪水為的是什麼?
    講述的是在孝感市孝南區府河村,有這樣的一家人,祖孫三代一起抗戰洪水,在防汛場上一心一意並肩作戰!祖孫三代肩負責任,守護家園!生於1998年的周家河主動報名參與防汛巡堤工作。他的爺爺和父親,曾分別參與1954年和1998年的抗洪搶險工作。家河的名字,更是因父親的抗洪經歷而得,意為「保衛好江河才有家園」。家河說:「祖祖輩輩都在保護這個地方,我長大了,現在輪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