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上金爵獎評委的,都有兩把刷子 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評委影展

2021-03-03 上海國際電影節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爵獎的角逐向來倍受矚目。為了確保金爵獎十足的「含金量」,能被請來當評委的,都有兩把刷子!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由歐洲三大電影節「大滿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擔任,其他評委會成員還包括加拿大導演阿託姆·伊戈揚、中國香港演員林嘉欣、義大利導演丹尼埃爾·盧凱蒂、中國導演萬瑪才旦、茅利塔尼亞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和美籍華裔作家嚴歌苓。

強大的評委會陣容,也讓今年電影節的「評委影展」單元看頭十足。


《記住》

《我們的生活》

《塔洛》

《等待幸福》

《全身小說家》

《記住》(2015)

 Remember

導演: 阿託姆·伊戈揚

編劇: 班傑明·奧古斯特

主演: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 迪恩·諾裡斯 / 馬丁·蘭道 / 布魯諾·甘茨 / 尤爾根·普洛斯諾 / 亨利·科澤尼 / 金·羅伯特

類型: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 德國



影片聚焦二戰餘波,講述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二戰屠殺生還者,必須在完全喪失記憶前,找到當年陷害他全家的劊子手,以完成復仇任務的故事。「記住」,既是他承對家人和朋友的承諾,也是他因為年邁體衰而而影片最後的反轉,令無數影迷高呼「沒有一點點防備」。

主演是曾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多福·普盧默,以絕佳的演技和一張皺紋密布的老臉,成功演繹了這位歷盡滄桑的二戰生還者。片中還有布魯諾·甘茨、尤爾根·普洛斯諾等老戲骨,大飆演技。

該片於2015年威尼斯電影節期間首映,引起強烈關注。

《我們的生活》(2010)

Our Life

導演: 丹尼埃爾·盧凱蒂

編劇: 丹尼埃爾·盧凱蒂 / 薩多·皮查歌利爾 / 斯蒂法諾·魯林

主演: 埃裡奧·傑曼諾 / 雷歐·波瓦 / 伊莎貝拉·拉貢內瑟 / 盧卡·津加雷蒂 / 阿瓦·勒依 / 裡卡多·斯卡馬裡奧

類型: 劇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生活在羅馬的建築工人克勞迪奧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他與妻子擁有兩個孩子,正在期待第三個孩子的到來。妻子海倫突然去世,悲痛欲絕的克勞迪奧,全新投入工作,去追求金錢和更好的生活,來補償妻子之死對家庭造成的傷害。

看過《教父》系列的觀眾,都會為義大利人傳統而執著的家族觀念所打動。《我們的生活》雖然沒有《教父》那般的波瀾壯闊,但對子女、家庭、家族的重視卻一以貫之。丹尼埃爾·盧凱蒂以冷靜的、現實主義的手法,將一個義大利普通人的生活呈獻給全世界的觀眾。有影評指出,片中有許多看似無關的瑣事,其實是表現義大利人樂觀奔放的天性、不倒的毅力所不可或缺的元素。

該片曾獲2010年坎城金棕櫚獎提名。   

《塔洛》(2015)

Tharlo

導演: 萬瑪才旦

編劇: 萬瑪才旦

主演: 西德尼瑪 / 楊秀措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單純善良、有著驚人記憶力的牧羊人塔洛,因為要辦理身份證,他來到城市,遇到一位心愛的姑娘,但隨之而來的現實,也將他單純的理想一一打破。

《塔洛》根據萬瑪才旦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改編而成,是由藏人執導的第一部藏語黑白電影。萬瑪才旦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 2006年即以《靜靜的嘛呢石》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2009年以《 尋找智美更登》獲得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提名,2014年以《五彩神箭》獲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提名。

《塔洛》該片曾入圍2015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獲2015年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以及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獎提名。

《等待幸福》(2002)

Waiting for Happiness

導演: 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

編劇: 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

主演: Khatra Ould Abder Kader / Maata Ould Mohamed Abeid / Mohamed Mahmoud Ould Mohamed

類型: 劇情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茅利塔尼亞


在廣闊的茅利塔尼亞沙漠邊緣,坐落著一個叫Nouadhibou的臨海小鎮。17歲的阿布達拉在移居歐洲前準備去探望母親。這位憂鬱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在家鄉格格不入:不會說當地語言,躲避鄉村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相比傳統服飾,他更喜歡最新的歐洲款式。但是阿布達拉還是融入到這片陌生的環境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當中。他遇上憂傷而美麗的女孩娜娜、年長的巧手工瑪塔、還有濃眉大眼的樂觀小孤兒卡特拉。

作為一位在茅利塔尼亞出生的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以這部充滿詩意、攝影優美的電影,細緻而不摻雜明顯個人偏見地,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發展和傳統之間的衝突。

該片獲2003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獨立電影節最佳電影;2003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最佳電影;2003年坎城影展法國文化獎年度最佳外國導演。

《全身小說家》(1994)

Zenshin shosetsuka

導演: 原一男

主演: 井上光晴 / 窪田匡哉 / 杉山裕哉 / 磯春陽 / 金久美子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全身小說家》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日本小說家井上光晴最後5年的人生經歷。影片以他在自己創辦的文學講習所演講《關係與變革》為中心,表現了他與文學講習所學生的交流,以及與癌症作鬥爭的經過。但影片並沒有把過多鏡頭放在井上如何與癌症抗爭這件事情上,而是通過作家本人、親朋好友、講習所學生各自的講述,展示了一位作家廣闊的視野、不羈的情懷、笑談人生的態度。

 「全身小說家」這個片名,來自與井上光晴交往甚密的日本作家笠原淳對他的評價:「井上先生是個天才。一般人說假話是為了防衛旁人,他說假話是為了創造自己的世界。小說都是虛構的,在特定意義上說也是假的。井上先生用假話告訴人們:『我是怎樣的存在』。所以,井上先生本身就是小說,是全身小說家。」

原一男拍攝過多部大型紀錄片,在日本享有「鬼才導演」的美譽。該片獲1994年度十佳日本電影第一名。

相關焦點

  • 【重磅】金爵獎評委陣容&白玉蘭入圍名單
    5月24日,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公布金爵獎評委會全名單。
  • 特別專題 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5)
    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特別節目。6月11日晚,將為大家介紹的是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影展、奧斯卡及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系列、莎翁影史回顧展以及南腔北調——佐臨·桑弧·凌子風 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影展堪稱「獎項收割機」的塞爾維亞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幾乎每部影片都在國際影展獲得獎項,是極少數完成歐洲三大電影節大滿貫的當代電影大師之一
  • 第24屆上海電視節公布「白玉蘭獎」評委名單
    第24屆上海電視節將於2018年6月11日至15日舉行。
  • 北影節項目創投終審評委陣容發布,陳國富任評委會主席
    - 陳國富 -評委會主席曾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製作總監、華誼兄弟電影總監製,監製作品包括《狄仁傑》系列《畫皮2》《非誠勿擾》等累計票房超過8億美金,被媒體譽為「二十年來對華語電影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13年成立工夫影業,致力於不斷探索「電影的原創性和市場的可能性」。
  • 馮霞擔任2017亞洲(澳門)國際音樂節評委
    其宗旨:弘揚亞洲優秀文化,搭建國際交流平臺,促進亞洲音樂藝術蓬勃發展。 亞洲國際音樂節涵蓋聲樂、器樂、音樂創作三個類別。亞洲國際音樂節每年舉辦一屆,分別在亞洲不同的國家或地區舉行(首屆在香港,第二屆在曼谷,第三屆在首爾,本屆為第四屆)。活動期間邀請亞洲各國眾多音樂界名流、教授擔任活動的藝術顧問和評委。
  • 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 沒有紅毯但依然星光熠熠
    電影院復工後,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隨即官宣,將於7月25日至8月2日舉行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8月3日至8月7日舉行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7月20日,電影節開票當日,影視節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屆電影節的特色和舉辦背後的不易。
  • 淘票票為你盤點本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 《昭和64年》最受歡迎
    昨日,隨著金爵獎各大獎項的揭曉,為期9天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正式落下帷幕。 作為國內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這一夏日電影盛宴正吸引越來越多普通大眾的加入。據了解,本... 昨日,隨著金爵獎各大獎項的揭曉,為期9天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正式落下帷幕。
  • 「光影風暴」六月席捲浦江兩岸——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即將啟幕
    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下稱影視節)於6月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的影視節自6月10日至24日舉行,其中,第25屆上海電視節舉辦日期為6月10日至14日,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日期為6月15日至24日;本屆影視節將以「世界影視,中國主場,上海氣質」特色,歡迎世界各國的影視人前來交流合作,滿足廣大人民大眾對影視文化的美好需求。
  • 【開獎】最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日程 評委 入圍影片全在此了!
    金爵1廳/金爵2廳2017-6-1810:00~12:00市場活動:阿萊(ARRI)百年影視課堂 - 聽羅攀談攝影上海展覽中心 西二館三樓6306室2017-6-1810:00~17:00「青年電影計劃」項目公開陳述上海展覽中心 中央大廳 北2017-6-1811:00~12:00金爵獎評委見面會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 碧玉1廳/碧玉2廳2017-6-1811:00~13:00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新片單元電影頻道傳媒大獎開幕酒會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
  • 評委作品 | 電子云層下的無人區驚現完美陌生人
    每一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獎和亞洲新人獎競賽單元都吸引了全世界的專業目光,而更吸引觀眾的則是這些大牌評委帶來的個人作品,因此,「評委作品」單元屢屢成為觀眾熱議的電影節話題之一
  • 陳國富詠梅鄧超出任北影節項目創投終審評委
    ,監製作品包括《狄仁傑》系列《畫皮2》《非誠勿擾》等累計票房超過8億美金,被媒體譽為「二十年來對華語電影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13年成立工夫影業,致力於不斷探索「電影的原創性和市場的可能性」。導演代表作有《徵婚啟事》《雙瞳》《風聲》等。憑藉《徵婚啟事》獲得第四十四屆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風聲》曾獲得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
  • 秦海璐成「金爵獎」評委,實力確實不一般
    最近娛樂圈有兩個重量級演藝盛會,一個是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一個是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令人驚訝的是,均有秦海璐的身影。秦海璐先是受邀成為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幾乎同時又因為《白鹿原》仙草一角入圍了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在最吸睛的兩個頒獎典禮上都作為非常重要的角色出現,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在演藝圈,秦海璐屬於較早成名的一個,22歲便憑藉在《榴槤飄飄》中的出色表演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后桂冠。
  •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籌備工作全面啟動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將於6月12日至6月26日舉行。由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與克麗緹娜聯合發起的「女人勇敢愛」紀錄片創投項目,獲獎腳本《崗拉梅朵》已完成拍攝,在新一輪的合作中,雙方將共同致力於後期製作、海內外傳播等,通過精耕細作努力打造紀錄片精品。目前,該片正進入後續剪輯階段,完片後將申報參加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角逐並在電影節期間全球首映。
  • 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委員名單
    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委員名單 金爵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巴瑞·萊文森    現年69歲的巴瑞·萊文森是好萊塢最受敬重的導演之一
  • 陳國富出任FIRST影展評委主席
    (記者袁雲兒)第十二屆西寧FIRST青年影展近日公布評委陣容,趙薇任形象大使,陳國富是評委會主席,創投會評委有劉震雲、姚晨、張楊……今年FIRST影展吸引大咖的能力依然強大。除了由導演陳國富出任評委會主席,今年評委會的其他6名成員還有紀錄片導演周浩、資深攝影師廖本榕、編劇蘇照彬、影像藝術家楊福東、法國製片人菲利普·伯拜和電影配樂大師裴曼·雅茨達尼安。陳國富建議青年導演,「要把自己當回事,也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而該影展的青年電影人訓練營每年都會邀請國際電影人為12名學員進行訓練,去年的訓練營導師是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
  • 湯姆·霍伯任上海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稱深感榮幸
    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執行副秘書長傅文霞女士對能邀請到霍伯出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也非常高興:「湯姆·霍伯是一位廣為中國觀眾熟知的導演,他的兩部代表作《國王的演講》與《悲慘世界》都曾在國內放映過,作為一位作品兼具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導演,霍伯顯然在這中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這也恰恰吻合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一貫的定位與追求。」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覆審評委陣容亮相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在7月17號公布覆審入圍名單後,30個創投劇本和10個製作中(WIP)項目就馬不停蹄地遞到了覆審評委手中。北影節創投覆審評委們不僅需要仔細閱讀劇本及視頻資料,還要準備劇本創作、製作方面的問題,只待覆審面試時,與項目方一一討論。
  • 張震不是剛在坎城當了評委麼,怎麼下個月又要去上海電影節當評委
    影人|新片|八卦|產業【5月23日至5月29日一周臺片消息】剛下CIFF 再上SIFF張震擔綱上影節主競賽評委男神男神告訴我,今年是不是你的「評委年」?5月19日,坎城電影節閉幕,金棕櫚主競賽單元評委張震帥氣出席,並頒發評審團大獎給《黑色黨徒》5月25日,和坎城同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宣布了今年的主競賽評委名單,張震又位列其中為什麼短短兩個月時間裡,會連續擔任兩個國際A類電影節主競賽的評委?
  • 2016金爵獎,中國電影秀怎樣的肌肉
    2016年6月19日是父親節,劉傑導演的《德蘭》獲得金爵獎最佳電影,劉燁憑藉曹保平導演的《追兇者也》登上影帝寶座,郭達明憑藉在張楊導演的電影《皮繩上的魂》取得最佳攝影的榮譽。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三部入圍的中國電影,各有所獲、皆大歡喜。
  • 金馬獎大陸評委知多少
    2013年第五十屆初審評委:曾偉禎(學者、編劇、前金馬獎副秘書長)、吳佩慈(電影學者)、李光爵(影評人)、鄭政恆(影評人)、木衛二(影評人)等覆審評委:董瑋(導演、演員、動作指導,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鄭文堂(編導,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婁燁(編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劇本)、張靚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