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抗疫物資緊缺,近日武漢市青山區工作人員張軍麗在一個團幹部微信群裡發出求援。很快,675公裡外的常州民間人士給出了愛的回應。
一條求助
「誰有N95口罩資源?我在武漢,急需!」2月3日下午,這條短消息在「青春不散場 創新不掉線」全國團幹部團建微信群裡格外醒目。可在「一罩難求」的當下,別說是N95口罩,就是一次性醫用口罩都很緊缺。回應者寥寥,看著手機上的這行字,江蘇理工學院團委書記朱書陽的心弦卻被撥動了。
「你好,你們除了N95口罩,還需要其他物資嗎?」2月8日元宵節晚上,朱書陽主動聯繫了張軍麗,一句話讓忙得連元宵都沒能吃上一口的對方瞬間淚目。這次交流,朱書陽得知,武漢社區普遍緊缺一次性口罩、消毒液、酒精、雨衣等防疫物資。 「口罩、酒精不好買,消毒液、雨衣總會有的。」朱書陽決定,竭盡所能支援武漢人民!
手拉手
朱書陽的母親是武進區前黃鎮「雅韻藝術團」黨支部書記孫英。退休4年多來,她一直在做文化方面的公益活動。元宵節那晚,聽女兒說了張軍麗求助的事後,孫英一夜無眠。
2月9日一早,她打通了張軍麗的電話,一方面想核實一下對方的身份,另一方面想了解一下物資缺口。電話裡傳來的武漢情況讓她分外揪心,兩人加上微信後,孫英立即建了一個「徹夜難眠」微信群, 張軍麗拉了2個社區書記進來,2個書記又拉了7個社區書記,之後是9個、15個、30個……一個群滿了,又建一個。目前,已有5個微信群,群友涵蓋了武漢市江岸區、江漢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和開發區135個社區的「小巷總理」。
此時,孫英也在緊張地對接物資資源,她發了朋友圈,建了 「心疼武漢行動組」,熱心群友不斷加入。
眾人行動
愛心企業家趙倩在近百個群文藝術團發起號召,集體為武漢的8個社區捐贈了2880瓶抗菌液;熱心人周彩珍輾轉從河南採購到口罩直發武漢;熱心人張雅柳、柴雅蓉、許雲方聯合朋友捐贈4萬多元物資;退休老人吳全菊捐贈了一批價值5000元的物資;寨橋村吳明亞書記捐了5000元的消毒顆粒;潘家企業家蔣國華捐贈了一批醫用酒精;無錫市藥師協會會長高國英發動協會成員捐贈了一批口罩和手套;尚金萍、陸志芬、居小雲、孟亞勤發動各自家人,以家庭為單位捐贈物資……
孫英說,80多名愛心群友,有的是看到她朋友圈裡發布的求助信息後主動聯繫的,有的是在採購物資時了解情況後加入的。「武進錫劇團團長沈惠蘭採購雨衣、口罩時,雨衣廠老總褚建昌了解情況後,立即捐贈了100套雨衣。」孫英自己也先後寄了4800隻一次性口罩、數百件雨衣、200公斤消毒顆粒給武漢的多個社區。朱書陽則多方奔走,在她和南京同學陳偉齡的聯繫下,揚州名揚三聯物業集團總經理錢壽高向武漢社區捐贈了價值28萬元的防疫物資。
愛的回應
「我代表全體社區工作人員對您的團隊表示感謝,大家接到常州的捐贈物資都高興壞了。」從2月12日起,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青翠苑社區連續3天收到來自常州民間「心疼武漢行動組」的愛心物資後,社區書記倪萍由衷感謝。
2月15日下午起,武漢市普降大雪。當天,武漢不少社區都收到了「心疼武漢行動組」寄來的雨衣。在「徹夜難眠」微信群裡,常州的雨衣被稱作「雪中送炭」。目前,80多位熱心人士已經為135個社區寄去了價值50多萬元的消毒液、雨衣、手套等物資。
每天,孫英都要通過順豐發出20多個快遞,還要忙著整理、匯總各種資料;每天都有不同的武漢社區進入微信群求援,19日新洲區、20日黃石市,讓她忙得幾乎無法停下……孫英說,這輩子能幫到這麼多人,做一件這麼有意義的事,也沒有遺憾了。
2月19日,張軍麗撥通了常州日報社的電話,懇切希望能通過報紙表達她對常州民間人士的感謝,謝謝他們在這個異常寒冷的冬天用心溫暖武漢社工群體。(童華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