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門》:李小龍如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流行文化偶像?

2020-12-26 宿夜花

文:宿夜花

從西方的查理·卓別林、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麥可·傑克遜、貓王(Elvis Presley),到東方的成龍、三船敏郎、鞏俐等,任何世界性的流行偶像掀起的「文化現象」,其背後必然因為其自身形象、作品價值等喚起了觀眾更深層次的文化想像。很多時候,電影明星的符號意義,更多源於其標誌性的角色,對於赫本而言是《羅馬假日》,對於白蘭度而言是《欲望號街車》。

李小龍,作為迄今為止對世界影壇最具影響力的華人電影演員之一,他的五部動作片(或稱功夫片)《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而其中文化意義最為深遠的,當然要屬羅維導演的影片《精武門》中的陳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初奧斯卡上提名多項大獎的昆汀·塔倫蒂諾導演的《好萊塢往事》,就因為對李小龍形象的呈現方式引發爭議。既有反對者認為是對李小龍的醜化,也有昆汀的影迷認為是一種藝術創作上對文化偶像的合理解構。

在華語電影內部,《精武門》也被一代喜劇天王周星馳多次致敬,《新精武門》中的「拍臉示威」、《武狀元蘇乞兒》的「雙截棍」、《食神》裡的「手上功夫」,都是對李小龍的直接致敬。

因此《精武門》作為一個經典模板,也以電影媒介的方式為當代人了解逝去的傳奇人物與文化標杆提供了一個切入點。

就最直觀的觀賞層面來看,《精武門》中的李小龍極具特色的場面也展現出十足的個人魅力。凌厲的空中翻滾、標誌性的「連環三腳」、野獸般的怪吼、輕蔑並富有侵略性與挑釁意味的眼神、迅猛的拳頭、靈敏的反應、揮舞的雙截棍,如此這些影片都給予了全景式展示。而在化身電話修理工一場戲,也具有十足的喜劇效果。

李小龍的身體塑造與形象氣質,既是純正男性氣質張狂與野性的一種彰顯。與此同時,東亞傳統文化形態與現代西方文明的多重話語的塑造與支配下,呈現出一種複雜性。因此,我們既可以看到酣暢淋漓、狂放不羈的釋放與喧囂,又可以看到敏感脆弱、隱忍壓抑。

本文就以《精武門》作為主要模板簡要探析李小龍的形象背後的文化意義。

01.「暴力」的複雜性

無論是華語電影中的槍戰片、功夫片、動作片,抑或是好萊塢電影中的黑幫片、西部片,任何以呈現「暴力」形式的影片,必須從形式及內核上去給予暴力行為的合理性。

暴力(violence),作為人類由荒蠻到文明進程中,一種複雜、曖昧的行徑。一方面,人類作為動物的生存、繁衍、競爭,群體文明的擴張、侵略,都需要以暴力的形式實現;另一方面,暴力本身是對他者的生理侵犯與身體攻擊,本身是不具備正義性的。

在穩定、和諧的文明社會,個體的好鬥基因與暴力傾向是需要抑制並克服的。因而,當暴力成為電影重要的表現形式,創作者必須通過一定的話語模式,使之符合當下的價值觀。動作片中主流的敘事模式有:當社會秩序無法實現實質正義後,暴力作為亡命者孤注一擲狀態下的最後武器(例如成龍的《警察故事》)。

在前作《唐山大兄》中,李小龍飾演的鄭朝安,在起初是處於一種壓抑暴力衝動的狀態之下的,喚醒他熱血火爆性格的動因,來自資本家老闆的無情壓榨與對其生命尊嚴的侵犯踐踏。

而在《精武門》中,家恨(師父霍元甲被毒害致死)與國讎(日本人以「東亞病夫」羞辱精武館),消釋了陳真暴力復仇的負罪感與道德枷鎖。

通過電影《精武門》結尾陳真的悲壯犧牲,我們可以看到李小龍對暴力行為的態度,現代文明、法治時代,無論暴力的動機多麼義正言辭,暴力終究是要受到社會秩序的制衡與限定。

02.青年文化的反叛與抗爭

香港電影與好萊塢存在著一種潛在的「互動」。50年代的好萊塢,《無因的反叛》的問世,使得詹姆斯·迪恩成為「垮掉的一代」代言人,起初「年輕的一代」更多是後二戰時代父輩精神危機與意志壓迫下的反叛者。隨著60年末好萊塢新浪潮《雌雄大盜》等影片的問世,青年文化中的反叛精神則被詮釋成一種反叛舊秩序的「汰舊立新」。

叛逆與抗爭,似乎是世界範圍內的青年文化中無差別的共同內核。對陳規陋習的反叛、對既定秩序的質疑、對傳統權威的挑戰,是近代青年流行文化中的普遍精神(包含年輕人喜愛的搖滾等)。

對父輩權威的反叛與抗爭,是李小龍形象中頗為重要的精神內核。

在前作《唐山大兄》裡,壓抑鄭朝安爭強好勝個性的,是母親的教誨,如果說,女性的柔順與母性的包容,尚且是對男性的好鬥與侵略性的一種「中和」。那麼《精武門》中,一直在規訓、約束陳真好鬥、強勢、熱血、直率個性的是父權。從更深的角度看,父權社會及其規訓的思維觀念,是整個東亞社會的傳統形態。

無論是故去的師傅霍元甲「強身強心,切勿爭強鬥狠」的教誨,抑或是現任武館的「精神核心大家長」師兄克制、隱忍的性格,「缺位」的父權(師父)與「代替」的父權(師兄),對他性格的束縛與馴化仍舊未曾停止。

因此,無論是從好萊塢的「垮掉的一代」,到李小龍功夫片中的暴力抗爭的熱血青年,再到後來王家衛電影中用自我放逐抗拒「都市牢籠」的現代青年。叛逆的形式在改變,但不變的是,青年人的精神中,總是有對世俗的憤懣、對陳規陋習的怨恨,渴望能夠完全抗拒庸碌塵世對不羈靈魂的馴化,期盼實現絕對的正義良善與心靈自由。

縱使免不了世俗的枷鎖、時間的齒輪,消磨掉了稜角,但青年人渴望淨化塵世的赤子之心、追求自由的初心,總是需要富有反叛意義的文化偶像來寄託。

03.民族心理投射

對民族心理及性格的呈現,是李小龍電影文化意義的另一部分。

強身健體,保家衛國,正對應著中國文化綿延千年來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在近代,武術又是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反壓迫的多重象徵。即便是後來李連杰的《黃飛鴻》與《霍元甲》、甄子丹的《葉問》,中國功夫及其衍生的魂魄氣節都是民族心理的投射。

在這個方面,李小龍的電影存在一定程度的簡單化、套路化,這是時代創造環境和水平局限下難以避免的。在《精武門》中則具體表現為:丑角式的漢奸胡翻譯、世俗功利卻深諳民族大義的巡捕房探長、張狂跋扈的日本人及俄羅斯人。

當李小龍飾演的陳真踢飛「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子、砸碎「東亞病夫」的匾額,看似簡單的動作及場面。對近代飽受屈辱、憤怒怨恨羞辱心理積壓已久的中國人而言,無疑是儀式感十足又大快人心的。

由此可見,李小龍的形象,既是一種直觀的男性身體與氣質的呈現,與此同時,他成為了年輕人反叛與抗爭的偶像,也成為歷經磨難屈辱的世界範圍內的不同民族反壓迫的英雄形象。而在李小龍的其他幾部電影中,主題仍舊是關於華人奮鬥、拼搏、自強。因此,除卻電影的藝術價值外,也成為了中國人拼搏歷史的一種記錄。

相關焦點

  • 《精武門》:李小龍如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流行文化偶像?
    文:宿夜花從西方的查理·卓別林、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麥可·傑克遜、貓王(Elvis Presley),到東方的成龍、三船敏郎、鞏俐等,任何世界性的流行偶像掀起的「文化現象」,其背後必然因為其自身形象、作品價值等喚起了觀眾更深層次的文化想像。
  • 李小龍、成龍,誰更具影響力,誰才能代表中國
    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梁小龍的《陳真》、《大俠霍元甲》;狄龍的《刺馬》、《楚留香》等;成龍的《警察故事》、《A計劃》、《醉拳》、《尖峰時刻》等,都是功夫影視劇中的經典之作,一直被觀眾反覆觀看。香港「四小龍」中的李小龍,是其中出名最早的一個,也是最早離開人世的一個;成龍是最年輕的,也是目前國際上具有極大影響力的中國演員。
  • 酷圖 《精武門》44周年,定格李小龍
    租界裡「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子。學者考證,上海外灘公園建成後的十多年中,並沒有公開掛牌禁止華人入內,但工部局授令巡捕,禁止衣冠不整的下等華人入園的事情是常有的。陳真再度痛毆日本武士成龍曾回憶說:「1971年,我跟我的師兄弟洪金寶、元彪、元華作為特技演員參與了電影《精武門》的拍攝。當時李小龍就是大家的偶像,而我經常連名都沒有,充當別人的替身,要麼剛露面就被打倒,要麼作為替身被李小龍像踢沙袋一樣的踢飛出去。在片中日本人鈴木寬被李小龍最後一記勁踢踢出老遠的經典鏡頭就是由我做的替身。」
  • 一代傳奇,文化偶像:功夫巨星李小龍電影排行榜
    時至今日,李小龍早已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代表了中國功夫,代表了龍的傳人和精神。布魯斯李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文化偶像,無論在中國還是歐美,足以與貓王、邁克傑克遜、瑪麗蓮夢露等一個時代的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 《李小龍傳》李小龍是否最強大?教育成關鍵,振奮華人世界
    03李小龍是否最強大?其實影響力更重要 多年前的小編認為李小龍最強大,並查閱過很多有關他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看法。很多中外的習武名人,常常在談到李小龍時,常常會說他出拳踢腿超快,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著名的拳王阿里與泰森都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過對李小龍的敬意。
  • 最具影響力香港巨星排行榜:李小龍力壓周星馳位居第一
    香港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是卻有亞洲最發達的娛樂產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明星,讓香港文化、中華文化,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下面,小編帶大家看看最具影響力香港巨星排行榜。第五名:張國榮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每個晚輩都關懷備至,有「哥哥」的稱號。
  • 如果李小龍不死影響力能超過劉德華嗎?
    雖然我是劉德華的粉絲,但是客觀公正地來講李小龍的影響力要高於劉德華。劉德華當然值得尊敬,得益於全能和40年的長青,在國內知名度、受眾程度方面當屬頂級。但從全球範圍內知名度、藝術成就兩方面來考量,李小龍影響力要高於劉德華。
  • 李小龍有多強?《精武門》連續踢8個人,將動作片提升了一個高度
    ,也造就了許多世界級的「功夫巨星」;諸如後來的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甚至周星馳更是將李小龍視為終身偶像,他的電影中處處可見致敬元素。李小龍師從葉問,一直致力於弘揚中華武學,認為功夫是為了強身健體而非逞勇鬥狠,在返港之前就在美國開創「截拳道」開館收徒,出演電影也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武術文化。諸如拳王泰森、美國自由搏擊始祖喬·劉易斯都非常推崇他的武術哲學理念。
  • 李小龍有多強?《精武門》連續踢8個人,將動作片提升了一個高度
    這個經典鬥圖表情包,許多同學一定不知道它最早出自哪裡,其實最早出自1972年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嘉禾出品的《精武門》,是李小龍返港之後的第二部作品,片中飾演的陳真功夫了得,愛國主義形象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李小龍,永遠的功夫之王!
    《精武門》中由李小龍飾演的陳真說出的這句話,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流傳至今。今天,是李小龍逝世46周年紀念日,但功夫之王的傳奇,從未落幕。1973年7月20日,年僅33歲的李小龍突然離世,但是他仿佛從未離開,龍魂不死,精武永存!李小龍的一生雖然短暫,成就卻不可估量。
  • 華人明星在日本最具影響力前5,鄧麗君上榜,第1名實至名歸
    華人明星在日本最具影響力前5,鄧麗君上榜,第1名實至名歸中國雖然作為聞名全球的文明古國,但是在文化輸出上面一直都是弱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極度繁榮的時候,誕生了一大批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影星和音樂人。
  • 李小龍的武術與他的精武門
    而像李小龍先生這麼腦筋靈活的人,就算活在武俠世界中,他也絕對是武林人士關注的焦點,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有很多武藝不錯的人在民間小有名氣,名字被流傳了下來,但像李小龍這樣成為中國文化的符號,成為一個時代的國民記憶的,我印象中好像沒有過。李小龍的出現一下子將傳統武術推到了文化與藝術的高度,再也不是街頭混混打架的工具和民間藝人走街串巷謀生的手段。他把武術的氣派,武術的底蘊,武術的文化內涵精彩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感到了情感的釋放與美的享受。
  • 成龍的影響力真的比李小龍大嗎?
    在拍攝《龍爭虎鬥》、《精武門》等電影時,因為李小龍速度太快,攝像機捕捉不到,沒辦法李小龍只能放慢速度。就這樣成龍闖進了好萊塢,打破了繼李小龍之後有一位傑出的華人。之後成龍更是憑藉著《尖峰時刻》系列成為好萊塢的超級巨星,並在星光大道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鼻印和腳印,這是後來沒有人能達到的高度。後來有很多人在討論李小龍和成龍誰的名氣大,誰的成就高,其實他們兩個人各有千秋。李小龍是截拳道的創始人,是功夫電影的開創者,更是把「功夫」兩個字寫進了英語詞典。
  • 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六位國際巨星,中國佔兩位,無數華人引以為豪!
    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六位國際巨星,中國佔兩位,無數華人引以為豪!在每個人的心中一定會有一位偶像的存在,兒時的偶像可能是父親或者警察叔叔,等到稍微大一點兒,偶像可能就變成某一位歌星或者影星了,那麼在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六位巨星是哪幾位呢?中國有兩位上榜,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吧。
  • 精武門--李小龍愛國情懷表現的淋漓盡致
    次日,日本空手道館派人送來一塊寫有「東亞病夫」的牌匾,並揚言挑戰整個中華武術界,陳真因大師兄的阻攔而沒有出手。日本人走後,陳真隻身來到空手道館。憑藉一身高強的中國功夫狠狠教訓了道員和教練。歸精武門途中,陳真路過一間公園,看見門外一塊木牌寫著「狗與華人不準入內」,經過門口的日本人慾奚落陳真,怒火中燒的陳真在中國人的面前收拾了日本人,令大家無不拍手稱快。
  • 歷史今天:1940年11月27日,華人巨星李小龍出生於美國
    1940年11月27日,華人巨星李小龍出生於美國舊金山。(1973年的李小龍)李小龍(英文:Bruce Jun Fan Lee,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國際著名華人武術家、武打演員、導演,詠春拳宗師葉問的門生,截拳道創始人。
  • 李小龍《精武門》觀影感
    (我可以白一些花架子,然後為此得意洋洋驕傲自滿,這麼做非常容易,我也能做到以假亂真,蒙蔽自己的雙眼,給別人展示一些花哨的動作,但是如何展示真我?而非自欺欺人,展示真正的武學。)」在李小龍的電影裡,主人公不再是鄭朝安,陳真,唐龍,……你會認為這就是李小龍自己。
  • 現代武術宗師李小龍《精武門》高清劇照
    劇情簡介:一代武術宗師、精武門創始人霍元甲突然逝世,霍師傅生前最喜愛的五徒弟陳真(李小龍 飾)匆匆趕回奔喪,在師傅的棺槨前,陳真悲痛欲絕,暫時終止了和小師妹(苗可秀 飾)完婚的計劃,並且不相信師傅死於胃病和感冒的結論。
  • 扒扒李小龍電影《精武門》12位演員之生存現狀
    扒扒《精武門》演員現狀,李小龍林正英早逝,成龍變功夫巨星文/一床情書《精武門》是華語影壇永恆的經典電影
  • 老電影:《精武門》你給我記好 我們中國人 絕不是東亞病夫!
    影片簡介:  一代武術宗師、精武門創始人霍元甲突然逝世,霍師傅生前最喜愛的五徒弟陳真(李小龍 飾)匆匆趕回奔喪,在師傅的棺槨前,陳真悲痛欲絕,暫時終止了和小師妹(苗可秀 飾)完婚的計劃,並且不相信師傅死於胃病和感冒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