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平凡
在很多人眼中鯊魚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它們迅猛且兇殘。但是在人類已知的超過500種鯊魚中,最大的鯨鯊體長可達12米以上,而最小的刺侏儒鯊只有17釐米。絕大多數鯊魚都是肉食性的,然而人類卻絕對不在它們的食譜上。體型最大的鯨鯊可重達13噸,但它卻是濾食性的鯊魚,基本只以浮遊生物為生。
實際上平均每年鯊魚襲擊致死的人類只有5個,遠遠少於很多其他看似溫順的動物,反之,每當有一名人類在鯊魚襲擊中喪命的同時,人類則會屠殺二百萬隻左右的鯊魚,大部分只是為了沒有營養價值的魚翅。
當你真正走進鯊魚的世界,就會發現它們對人類更多的是害怕和羞怯,即使出於好奇圍著你轉也並不會主動傷害你。我們今天的主角之一——加勒比礁鯊,就是這樣的一種鯊魚。它們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岸,北至佛羅裡達南至巴西,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種類。成年體長最大可達3米,重約70公斤,與它們在同一屬的其他親戚一樣,有著深灰色流線型身軀。加勒比礁鯊的獵物範圍十分廣泛,從甲殼類、頭足類到魚類,甚至會獵食體型較大的納氏鰩鱝(Aetobatusnarinari)和黃鰩(Urobatisjamaicensis),這也決定了它們在當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位置。
眼見為實——我們聽了那麼多關於鯊魚的可怕故事,看了那麼多詆毀鯊魚名譽的電影,卻很少有人會親眼看到鯊魚真實的一面。而當有機會在自然環境中親眼見到,甚至近距離接觸到鯊魚時,它們一定會改變人類對它們的偏見。
鯊魚行為學家CristinaZenato女士在巴哈馬研究加勒比礁鯊已經有二十多年,日復一日的親密接觸使得她和當地的一些鯊魚建立了一種特殊的關係——它們會主動親近她,並且在她的撫摸下會表現出平靜而溫順的一面,所以可以不用通過讓鯊魚進入強直靜止(TonicImmobility)而近距離觀察到鯊魚的行為。Cristina多年的知識和經驗已經幫助了很多潛水員,電影製作者和環保主義者來了解和保護這些美麗的動物。
註:強直靜止是指當鯊魚被翻過來時,腦部就會分泌大量的神經遞質血清素,當血清素濃度增高后,鯊魚就會進入這種「睡眠」狀態。這種方法被用於科學研究,但也有研究表明它會給鯊魚造成壓力和呼吸困難。
在巴哈馬和Cristina合作的拍攝項目中,我用不同的拍攝手法展示了這位獨一無二的「鯊語者」,甚至表現出她和她的鯊魚親密接觸時候的感覺。他們也希望這一組圖片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鯊魚並不是像大多數人想像中的那麼危險,以及它們在整個地球環境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很多鯊魚的現狀岌岌可危,而保護鯊魚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鯊魚知識
普遍認為海洋中最具攻擊性的四種鯊魚分別是大白鯊,牛鯊,鼬鯊和遠洋白鰭鯊。據統計它們對主要的襲擊人類事件負責,但人類並非它們的食物。在被這些鯊魚襲擊的人類裡,50.8%是衝浪者,38%是遊泳者,而浮潛和潛水的人只佔到8%左右,其餘3%是充氣艇等。襲擊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人趴在衝浪板上的形狀和鯊魚的主要食物海獅、海豹和海龜等等很相似,它們從下方認錯而發動的攻擊。
大白鯊(Carcharodoncarcharias),最大型的掠食性鯊魚,身長可超過5米,體重可達2-3噸。大白鯊出沒於幾乎所有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海區。這些地區的水溫在12—24°C(54—75°F)不等。它們多集中在美國(大西洋東北區及加州海岸)、智利、南非、日本、大洋洲海域,另也包括地中海。大白鯊的瞬間遊速可達約56公裡/小時,食性廣,魚類,海洋哺乳類,海洋爬行類以及海洋無脊椎動物甚至海鳥都是它們的食物。除了人類以外,大白鯊的天敵只有虎鯨。可以近距離觀賞大白鯊的地點是墨西哥西部,澳大利亞以及南非。
大白鯊棲息地示意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牛鯊(Carcharhinusleucas)是一種溫暖及沿岸淺水帶常見的鯊魚,以不可預測的攻擊性行為著稱。不像其他鯊魚,牛鯊可以在淡水活動,比如一些河流,因此它們差不多都是造成近岸攻擊人類的元兇。牛鯊雄性身長可達2.1米,體重可達90公斤,而雌性可達3.5米和230公斤。牛鯊在溫暖海洋的沿岸地區、河流及湖,淡水或鹹水都很常見。在大西洋,從美國麻薩諸塞州至巴西南部及從摩洛哥至安哥拉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在印度洋,它們出沒於南非至肯亞、印度、越南至澳洲。估計有多於500頭牛鯊在澳洲昆士蘭的布裡斯班河及更多的在黃金海岸。在太平洋,它們生活於下加利福尼亞州至厄瓜多。它們也生活在亞馬遜河的中央,而最遠的紀錄是在密西西比河差不多到達伊利諾州。尼加拉瓜湖、東印度西孟加拉邦及阿薩姆邦並鄰接的孟加拉的恆河及雅魯藏布江,都是它們出沒的地方。牛鯊的食物主要包括魚類,其中也有其他鯊魚和鰩魚等等,海豚和海龜也在它們的食譜之上。近距離觀賞牛鯊的地點是斐濟和墨西哥東部。
牛鯊棲息地示意圖
鼬鯊(Galeocerdocuvier)的學名應為居氏鼬鯊,中文俗稱「虎鯊」是由它的英文俗稱TigerShark翻譯而來的,在中文裡」虎鯊」專指虎鯊目(Heterodontiformes)下所有的鯊種。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在身體兩側有數條淡色橫帶,好似老虎的斑紋。成年鼬鯊平均體長約4米,體重約400-635公斤,壽命至少在12年以上。它們分布於全球各大洋亞熱帶及溫帶海域,大西洋從北美到加勒比到南美,太平洋從日本到紐西蘭,另外非洲等地也有目擊。鼬鯊只要可以抓到的東西都會吃掉,甚至包括體型較小的同類。它們在前述幾種鯊魚中是攻擊率最低的鯊魚,但一旦攻擊致死性卻最強。世界上可以近距離觀賞鼬鯊的地點是斐濟和巴哈馬。
鼬鯊棲息地示意圖
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longimanus)是一種分布於熱帶和溫暖海域上層的大型鯊魚。其敦實的身體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狹長、尖端白而圓的鰭。這種鯊魚行動緩慢但很具攻擊性,對於海難或海上空難事件的倖存者來說非常危險。成年雄性體長多為1.7-1.9米,雌性則略大,為1.8-2米,平均體重在56-86公斤左右。在全球範圍內水溫在18°C以上的開闊深海海域都有可能存在遠洋白鰭鯊。其常見於水溫20至28°C的海域,如果水溫低於這個範圍,遠洋白鰭鯊就會趨於離開另覓更溫暖的棲息地。它們以浮遊頭足綱和硬骨魚類為主要食物。可近距離觀賞遠洋白鰭鯊的地點是巴哈馬和埃及。
遠洋白鰭鯊棲息地示意圖
我作為一名全職水下攝影師,一直想通過自己的鏡頭讓人們了解到人類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也想將水下世界的迷之美,展現給更多的人。
代表作品
兩名洞穴潛水員在探索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水下洞穴系統。
巴哈馬的Mermaid’sLair水下洞穴,在僅容一人通過的狹小入口之後是巨大的空間。
北馬裡亞納群島塞班的清澈水域中,一名潛水員在和魚群玩耍。
珊瑚在白沙反光的映襯下夢幻的一面。
印尼北部哥倫打落保存完好而一望無際的珊瑚。
夏威夷Kona,一隻遠洋蝠鱝在夜間覓食。
佛羅裡達水晶河,西印度海牛。
一群大西洋細吻海豚。
中國自由潛水運動員陸文婕在進行徒手攀繩項目的訓練。
東方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