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教育難題,其中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有過於重的得失心。
其中一位媽媽說:「有一次學校運動會比賽,本來就是單純地想要他參與一下,享受運動的快樂,輸了比賽後卻兩天沒好好吃飯,心情特別低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
其中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因為輸不起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大,其實就是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家長平時的做法孩子看在眼裡,這幾點可能造成孩子過重的得失心。
父母影響
因為孩子從出生以來,最接觸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呈現在孩子眼前,就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想要孩子能夠有可以正視輸贏的心態父母就要做好榜樣。
父母的得失心重,贏了就會表現得歡天喜地,輸了又一味消沉、唉聲嘆氣,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從而影響心理,容易患得患失,不敢放手去做事情。
不當的誇獎
導致孩子得失心過重也可能是家長不當的誇獎,面對孩子遇到困難時的鼓勵支持是正確的,但是不管孩子做了什麼,家長都笑呵呵地給孩子說一句「寶寶最棒了」,這樣毫無意義的誇獎會容易誤導孩子客觀認識自己,從心裡覺得自己就是最棒的,非常自我。
在接觸群體的時候,不再是大家的中心,受不到誇獎,就無法接受自己不是他人關注中心的現實了,會造成輸不起、贏不起的心理。
過於看重成績
家長對於孩子的成績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原因,很多家長只在意孩子的成績,以考滿分為目的。
孩子考不好時,父母表現出很失望的樣子,甚至批評指責孩子,成績考好時,又表現得過於熱情,承諾一些超出孩子需求的條件,孩子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更難面對輸贏。
力求孩子做到完美
還有一種:「力求完美」型父母,要求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成為所有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都是大多數家長的美好願望,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更要理性分清楚願望和自己孩子的自身狀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求孩子做到完美反而可能會毀掉孩子。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但是上面的這4點可能會造成孩子得失心太重,產生一些不太健康的負面情緒,作為家長,你的做法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