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垂萬世,澤被八方——參加公祭伏羲大典之感想

2021-01-07 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6月24日訊  (本網記者  麴車 )公元2020(庚子)年六月二十二日,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大典活動在甘肅天水隆重舉行。上午9時50分,羲皇故裡奏響了慎終追遠、繼往開來的黃鐘大呂,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以太牢、鮮花、雅樂之儀和虔敬之心,致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表達對共同先祖伏羲的虔誠和敬仰,表達衷心期盼九州太平、國泰民安的美好祈願。

  六月的天水,經一場新雨洗禮之後處處蒼翠,山明水秀,風光旖旎,生機盎然;天水的六月,載歌載舞喜迎四海嘉賓,到處呈現一派盛況!

  落跡於古柏蒼蒼,古曲悠悠,分外莊嚴的伏羲廣場,行走在公祭大典的人海中,我的心被洗禮,情緒也被激越在歷史的隧道翻卷思飛……

  天水,故名曰成紀,唐代迭名為秦州,後因「天河注水」的傳說而得名,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人文始祖伏羲、女蝸和軒轅皇帝的故鄉,素有「羲軒桑梓」之美譽。據史料記載,伏羲,風姓,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一畫開天肇啟文明,奠定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繁榮昌盛的基礎,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河,被尊稱為「人祖」「人宗」「羲皇」,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研究者認為,伏羲最初是一個氏族或部族首領的名號,這個氏族定居成紀,不斷繁衍,以後遂向陳倉、中原及其他地區遷徙,以至於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關於伏羲的傳說和文化遺存。

  天水有著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和隴右民間民俗文化為代表,構成了天水綺麗多彩、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1978年在天水市秦安縣大地灣一帶發掘出了人類原始文化遺址,出土文物8000多件。根據大地灣考古發現和史料、史實,結合天水古蹟,學者們論證了伏羲畫八卦、結網罟、取火種、興嫁娶、制曆法、創樂器、造書契等許多發明創造的可能性。從伏羲母親華胥氏的神婚到伏羲的兄妹婚,伏羲所倡導的媒聘婚,反映出從雜居群婚到配偶婚姻的深刻變革,標誌著我國歷史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這是伏羲被尊崇為人文始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的神話,是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幾千年來,人們把上古先民不斷進取的強大創造力和偉大的歷史功績,都聚集於伏羲的形象中,通過祭祀,表達對中華人文始祖開創文明、教化萬物的崇尚和敬意,從中汲取實現夢想的精神力量。天水自古就有民間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禮祭祀伏羲,至明代由官方主持春秋兩祭,一直延續至今,相沿成俗,形成了內涵豐富、厚重、獨特的祭祀文化。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伏羲氏時代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河,把先民從蒙昧帶入文明,伏羲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本源和民族文化的母體,又是中華哲學體系、神秘文化與民間民俗文化的共同寶藏。伏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本源文化,從物質世界到精神領域,從上層文化到民間習尚,幾乎無所不在,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心靈和意識深處,具有博大精深、兼容並包、生生不息、與時俱進的特點,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面貌,是中華文明的靈魂和精髓。

  天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秦王朝孕育壯大、崛起之地,更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重鎮,曾經商賈雲集、車水馬龍。 "閻閭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不出隴右」……在這片土地上,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秦始皇先祖秦非子、飛將軍李廣、戍邊名將趙充國、蜀漢名將姜維、前秦皇帝苻堅、隴上鐵漢安維俊、近代愛國名將鄧寶珊等都誕生於天水,他們為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凡的貢獻;孔門弟子石作蜀、漢賦大家趙壹、唐代詩仙李白、隴右大儒胡纘宗等歷代人文楷模,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經久不息的璀璨光芒。

  天水還有綠樹掩映的伏羲廟, 殿宇錯落的玉泉觀,唐槐漢柏的南郭寺,突兀壯觀的大象山,神奇險峻的水簾洞,保存完整的古街區;有伏羲演繹八卦的卦臺山,秦人屯兵牧馬的牧馬灘,蜀魏爭雄隴右的街亭遺址,杜甫流寓秦州的東柯草堂;有興國寺、胡氏民居、諸葛軍壘、天水關、李廣墓、紀信祠、萬紫山、五龍山等名勝景點星羅棋布,交相輝映,昭示著天水歷史文化的輝煌和歷史人物的光彩。

  在這盛世、盛景、盛況與公祭大典渾然一體的天籟裡暢遊,思緒早已漂泊在廣天沃土,飛越崇山峻岭, 從中尋覓到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風韻,領略到濃鬱的民俗文化風情,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陶冶和震撼。

  此時此刻,在瓢潑大雨中,站在這皇天后土上參拜,用真心感悟著先祖勤勞、智慧的結晶,感悟著天、地、人和。伏羲文化以其創造性和包容性,在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的結合中,正在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召喚中華兒女投身祖國的建設發展,投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直播| 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直播 | 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2020-06-22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水加快公祭伏羲大典祭文修訂,要求突出抗擊疫情等內容
    據天水日報社「新天水」網消息,5月7日,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軍主持召開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籌備工作推進會,貫徹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對辦好今年公祭伏羲大典的有關要求,聽取大典總體方案和有關工作進展匯報,對大典籌備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推進。
  • 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圖文+視頻)
    以 / 古 / 人 / 之 / 規 / 矩開 / 自 / 己 / 之 / 生 / 面公祭 伏羲大典天水
  • 【公祭大典】大陸臺灣共同舉辦萬人祭祖典禮有深意……
    今天要說的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也是一場國家級公祭儀式。據《史記》、《漢書》等古代史書記載,伏羲為古成紀(即今甘肅省天水一帶)人氏。當地自古就有祭祀伏羲的傳統,尤其自秦漢至明清,祭祀不斷,相沿成習。古時對伏羲的祭祀隆重而神聖。
  • 恭賀孫晶會長王少英廳長就任第九屆伏羲大典中國易經論壇主席,開啟易學新時代!
    報名參會和職務申請請聯繫大典和論壇各主席團、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各位領導老師(詳見組委會公布名單)(活動日期2020年10月23日24日25日26日)敬畏之心辦大典  利他之心做論壇 滿城文化半城水的中國易道文化發源地、河南省周口市周口飯店將迎來舉世矚目的首次秋季祭拜伏羲大典活動--「祭拜伏羲大典和中國易道文化哲學學術高峰論壇」!      祭拜伏羲大典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但在傳統的「九九重陽節」--這一易道文化行業人士尊崇的神聖日子還是第一次舉辦!尤其令人期待和振奮!
  • 鄒城郭裡再現千年祭禮 拜謁始祖伏羲
    德揚四海,威震八方……」祭文講述伏羲一畫開天,肇啟文明,點燃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薪火,伏羲創曆法、教漁獵、馴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書契、制琴瑟、創八卦等故事,為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來自社會各界的群眾以及專家學者們齊聚伏羲朝聖廣場,帶著求根溯源、拜謁祖先的敬仰之情共同在伏羲聖像前鞠躬行禮,由此拉開了祭祀活動的序幕。
  • 中華源,伏羲贊!這些詩詞歌賦照亮你的故事!
    伏羲詩歌鑑賞伏 羲 賦一一透視中華源頭文化■吳辰旭世無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華文化源頭何在?甘肅伏羲中國精神根柢何在?甘肅伏羲歟欷,飲一瓢滄浪之水而知天下,觀泰嶽一木之葉而曉春秋。披覽泱泱中華千秋史,字字關乎伏羲;諦聽浩浩天下之宏音,聲聲來自太昊!故掬一捧源頭涓滴,便知中華江河之澎湃;嘗一臠鼎鑊之微粒,便曉神州華宴之甘飴。然輿內爭伏羲者多矣,唯甘肅天水乃確證者,其為大地灣古蹟所坐實耳;揚伏羲大纛者亦眾矣,唯甘肅詩詞學會同心戮力者,乃為宏旨巨力所昭彰耳!嗚呼大哉,伏羲始祖,三皇為之叩首,五帝為之祭奠!
  • 孫武紀念園5月12日開園,同時首次舉辦孫武公祭大典,全球近千名專家學者和孫武后裔都要來相城!
    孫子兵法耀世矚目孫氏後裔枝繁葉茂孫武公祭組委會就孫武公祭大典發布消息▼作為全球2000多萬孫武后裔翹首以盼的盛大喜事,5月12日當天還將首次舉行孫武公祭大典,屆時,來自全球孫武后裔近千人參加此次盛典活動。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裡,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我們若再來仔細了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
  • 伏羲、女媧的佛教藝術形象: 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
    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窟頂東披,伏羲、女媧的形象出現在窟頂。伏羲女媧傳說來自民眾對日神信仰,伏羲與羲和、帝俊、帝嚳、黃帝是同一人;女媧與女蛾、常儀、嫦娥、嫘祖、西王母是同一個人或神。規、矩、墨斗等物為木工的用具,分別用來畫圓形、方形和直線,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這裡圓和方就象徵著天地,寓意伏羲、女媧為開天闢地之神,「天圓地方」同時也寓意矢志不移的追求、容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團結仁愛、誠信厚德、和而不同的精神。在伏羲、女媧的下部還畫有開明神獸與仙人,在同窟窟頂的南、西、北披,分別畫有風、雨、雷、電四神,以及飛廉、羽人等形象。
  • 依澤小學開展「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國家公祭日教育活動
    12月13日是我國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1日,依澤小學開展了「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大隊輔導員王佳員講述了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義,回顧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沉痛而屈辱歷史、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號召廣大少先隊員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
  • 海口林氏宗親總會舉行唐渡瓊始祖林裕祭祀大典
    為緬懷先祖,紀念唐代渡瓊先祖林裕公,激勵後代勤奮進取,繼承吾祖之美德家風,為此4月19日(農曆三月十五日),海南林氏後裔迎來了又一年春祭大典活動。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房支宗親代表聚集在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邁瀛蒼屹山林裕公墓群陵園和海口秀英區永興鎮永茂嶺林裕公陵園祭掃唐渡瓊始祖林裕公。這一天,林裕公陵園,人山人海,鑼鼓震天,彩旗飄揚,一派祥和熱鬧的場面!
  • 中國的亞當與夏娃——伏羲與女媧
    媧皇宮每年陰曆三月的女媧公祭儀式,海內外華人云集,被譽為「華夏祖廟」。 於是為之建宮立廟,永世享受人間的崇拜。 而女媧與伏羲既為兄妹又為夫妻,《獨異志》卷下:「女媧伏羲造物之時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女媧,生子四,命名萬物。」 就是從前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下,而天下未有別的人民。女媧兄妹相議想結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
  • 【閩南封神榜】「八卦祖師」伏羲仙帝
    在《史記》或多種史冊典籍中,又稱為宓犧、庖犧、伏戲……等,對漢民族文化貢獻良多,曾制定書契、創八卦,開創文明之始。伏羲大帝為遠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三皇之名首見於《周禮》〈春官外史氏〉,並散見於《楚辭》、《戰國策》〈秦策〉、《莊子》等各家言論之中,《白虎通》云:「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但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所載的三皇卻是伏羲、神農、黃帝三位。
  • 「硬核天團」邀您一同雲祭伏羲……
    伏羲,中華人文始祖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於6月22日在羲皇故裡·天水舉辦「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個人簡介:曾經在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講《萬家燈火》;2009年10月,在CCTV-10《百家講壇》主講《大明名臣之風雨張居正》、《大明名臣之抗倭英雄戚繼光》、《大明名臣之救時宰相于謙》、《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五百年來王陽明》;2011年4月,在CCTV-10《百家講壇》主講《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
  • 伏羲與伏羲文化簡說
    太昊伏羲畫卦雕塑、女媧補天雕塑圖 太昊伏羲是華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所處時期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的過渡時期。傳說華胥氏踩雷神腳印,有感而孕生伏羲。傳說滾磨成親創世。傳說伏羲有神聖之德、日月之明,故稱太昊。太昊亦曰太皞、太皓,伏羲亦作伏犧、伏戲、炮犧、包羲、庖犧、庖羲、慮戲、慮羲、宓犧,另伏羲氏號稱雄皇氏,太昊伏羲的長相,《列子 黃帝篇》曰「庖犧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關於太昊伏羲氏世系《帝王世紀》云:「伏羲氏共十七主、歷一千二百六十年。」
  • 連續三次受邀參加國家公祭日製作花圈,棗莊女子郭海俠奉獻大愛
    郭海俠正在參與製作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用的花圈12月12日,棗莊市花藝師郭海俠女士第三次受邀赴南京,參加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花圈的製作,並參加了12月13日舉行的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 司徒美堂—開國大典站在毛澤東身旁的「洪門大佬」
    1904年,孫中山以「洪門大哥」身份赴美進行革命活動,司徒美堂被孫中山革命理想所打動,決定親任保衛員之職,洪門組織從此開始從人力、財力等方面支持孫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動。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請司徒美堂回國當監印官。但司徒美堂卻以「功成身退」和「不會做官」為理由,婉言拒絕。
  • 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圓滿閉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0日訊 9月25日至27日,首屆菏澤中華伏羲祖源文化論壇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先秦史學會、首都師範大學、鄭州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山東社科院、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40多位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共同研究交流伏羲祖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