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買單」 無人車背後,百度核心新框架浮現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周天財經

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才華與野心匹配,萬事皆可。實現無人駕駛大夢亦如是,既要「技術實力」這個「才華」,也得讓資本市場有「野心」。百度在無人駕駛技術這一領域,才華已獲認證,該是資本市場展示「野心」的時候了。

百度在美資本市場近日的表現讓人振奮。

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周三美股開盤,百度股價再度走強,盤中漲幅一度超7%,股價突破200美元,實現連續6個交易日大漲。

消息面上,有傳聞稱百度正在與吉利、廣汽和一汽等主要車企談判組建合資企業。有媒體援引相關消息人士的話稱,百度目前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一種是自己造車,讓車企為其代工,另一種方案則是組建一家百度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

針對這一傳聞和具體方案,百度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不過在周天財經看來,無論從各方掌握的消息還是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這一輪百度股價的上漲,可能並非新聞話題造成的短期上漲,而是資本市場正在重新對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及整個百度進行估值。

01 百度真的去「造車」可能性很低

昨日新聞爆料前,百度曾與消息中提及的幾家汽車製造商確實有過多次緊密接觸,比如 2019 年 7 月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和吉利宣布了相關合作協議,更早之前和一汽與廣汽也有戰略合作夥伴的動作,但是周天財經認為,百度真的去製造一輛車的可能性仍然較低,更大可能是「技術入股」。

眾所周知,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的市場估值與前景都非常樂觀。前瞻產業研究院上半年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到 2021 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 70.3 億美元;到 2035 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 2100 萬輛。與此同時,工信部今年早些時間發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大大將中國將正式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標準速度提升。據悉,這一標準很快將在半個月後,也就是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

上述種種跡象都表明了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大市場正在到來。但是,不同於傳統汽車製造業,無人駕駛汽車最終能走到哪一步,最關鍵的部分依然在於技術與算法。也就是說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要在這個新市場中斬獲一塊「蛋糕」,可能最終要看的是自身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創新實力,否則一切白搭。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想要玩轉無人駕駛汽車市場更是得技術實力過關。因為與老牌車企相比,網際網路企業在汽車動力系統、工業設計及流體力學方面還是個小學生。老牌車企在這些領域是經過百年時間的學習與積累,無論是從設計流程還是生產流程來說,他們的工藝早已堪稱爐火純青,且這些工藝並非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在一年,或者幾年內就能完成「補課」。

因此對百度而言,往造車方向去運作非百度長處,且百度也曾表示過,不會造車。「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者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自己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開放給合作夥伴」。

相關公開資料顯示,無論是和吉利,一汽還是廣汽,百度所籤署的合作協議或者戰略夥伴協議,內容大部分為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分享。比如與吉利側重在智能駕駛等 AI 技術共享;一汽則是百度 Apollo 的戰略合作夥伴;與廣汽的合作更是直接在協議中表明將共同進行智能駕駛、智能車聯、數位化營銷方面相關技術及產業的開拓。

綜上所述,百度這番股價上漲雖然由無人車業務帶動,但這並非意味著百度要去造車,而是百度的無人車技術與傳統車企技術結合這事,在資本市場看來,它是可行的,且值得期待的。

02 無人駕駛技術的資本價值

百度自從「決勝 AI 時代」之後,估值發生了一個有趣的變化。這一戰略宣布伊始,資本市場確實為百度這一戰略願意買單,股價在美股也有一段時間的蜜月期,這一時期可以說是 AI 戰略給百度市值帶來的一個小頂峰。

只是這個頂峰沒有延續太久。當移動網際網路的打法改變以及新的玩家出現後,「慢工出細活」的百度的 AI 戰略多少不受資本市場待見。畢竟資本願意為情懷買單,但不代表資本就有「情懷」。沒有「情懷」的資本市場很快就去為其他新的「情懷」買單去了。這一時期,資本市場對於百度的 AI 技術發展顯得並不怎麼關心。

是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不夠優秀嗎?

事實上,2020 年,國際知名研究機構 NavIGant Research 發布的最新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上,百度是唯一上榜的中國公司代表,且排名相較前幾年持續上升,並且首次挺進了 NR 報告國際自動駕駛「領導者」行業。

這意味著什麼呢?如果按照陣營劃分,這意味著百度無人駕駛技術競爭力處於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第一陣營,是和谷歌Waymo,通用汽車 Cruise 及福特為同一陣營,全球競爭力排名為第四。這還意味著百度的駕駛技術領域的競爭力不僅遠超特斯拉(特斯拉位於第三陣營),還超越了眾多老牌選手,比如豐田,Volvo 等。

基於此,資本市場意識到對百度無人駕駛領域的估值可能存在「誤解」。2018 年 8 月最早對百度無人駕駛估值做出重新測算的是 86Research。該研報首次對百度 Apollo 自動駕駛平臺進行單獨估值,並且給出了 105 億美元的估值。不久前,瑞銀分析師給百度喊出了 190 美元的目標價,並指出百度戰略創新可能將會迎來價值實現時期。

即便是按照 190 美元的目標價來計算,百度的估值依然處於窪地,要知道摩根史丹利曾經給競爭實力處於同一陣營的谷歌Waymo 一個 1700 億美元的估值,就連通用的 Cruise 和 Uber 的 ATG 都分別被炒到了 190 億元和 60 億美元。此外,才剛完成第一輪融資的小馬智行的估值也都被資本市場喊出了 53 億美元。

反觀百度,被譽為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測試裡程 700 萬公裡,拿到了 190 多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卻並沒有得到市場同等的估值待遇。現在百度的整個市值才 630 億美元。

因此,此次百度估值的上漲可能是資本市場對於百度估值邏輯改寫的開始,是對百度無人車駕駛技術實力的重新測算。

總而言之,即便是漲到了 190 美元,對於百度而言也不算高。大家不是常說才華與野心要匹配。無人駕駛技術這件事上,百度的「才華」已經獲得認證,資本的「野心」也該行動了。

03 重估背後的百度核心新框架浮現

事實上,百度股價在周二的美股盤後交易時段(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確實漲到了 190 美元上方,但這明顯不是終點。

資本市場重估百度的時機已經成熟。估值,通俗易懂的說就是預判一下這家公司未來能值多少錢。事實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且估值分為相對估值和絕對估值(當然還有別的說法)。

其中,相對估值的算法又有兩種,一種是可比公司分析,還有一種是先例交易分析法。前者是拿二級市場的同類型上市公司做參照,後者以過往的併購案例為坐標。前者具體操作方法是,一家公司上市後,將每天的買賣價格除以某個公司盈利指標,比如銷售額,運營收入或者淨利潤等(經常看到的 P/E,P/B,P/S 差不多就是個邏輯),得出一個「倍數」,然後用這個倍數跟其他行業公司對比看哪個便宜,哪個貴。後者則因為沒有上市,操作方法因此也大為不同。因為百度屬於上市,這部分不屬於今天的探討範疇,暫不細說。

事實上,市場如果一味只是按照可比公司分析的方法,對百度這種不同發展階段,業務結構就會出現變化的公司而言,是不太公平的。因為一家公司可以分為初創期、成長期、規模期和成熟期,相對的,不同業務也存在各自的周期規律,所以這裡的斜率,也就是可參考的「倍數」其實是需要動態調整的。

目前百度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分為成熟業務,成長業務,以及前沿業務。成熟業務主要來自於搜索與信息流業務,以移動生態業務為主,這部分適用於 PE 估值;成長業務主要來自快速發展的智能雲新業務,這部分適用於 PS 估值;前沿業務則是自動駕駛和小度智能助手等為代表的前沿業務,這部分適用於對標估值。

成熟業務繼續按照 P/E 的估值方法,2021 年業務的淨利在 34-45 億美元左右,按照 10 倍 12 倍的 P/E 估值,成熟業務毛估估值為 340 億 -450 億美元之間。

成長業務以目前行業共識,今年百度披露的雲收入約達120億,採用 P/S 估值方法,根據投行給出的收入預測,2021 年大約為 168億 -180 億,2022 年有望升至200億。就以最低 168億算,按照 5.1x-6x 的估值,這部分估值大約可為 135-140 億美元。為什麼百度是 5 倍 -6 倍的估值?因為目前雲業務行業普遍的 P/S 估值處在 10 倍 -12 倍範圍,但這明顯存在行業普遍過高的現象,因此出于謹慎,在這裡直接做了個對摺。

包括了 Apollo 和小度的前沿業務估值呢?以小馬智行的估值為例,目前市場給的 54-300 億不等的估值,而 Waymo 的估值在今年三月最後一輪融資中顯示為 300 億美元,通用的 Cruise 最近一次估值為 190 億。我們以 190 億的 Cruise 作為百度Apollo 的估值參照體系,因此給百度 Apollo 估值為 100 億美元左右不算過分。

小度智能助手最新一輪外部投資者融資中,估值為 30 億美元。佔股 75% 的百度為 22.5 億美元。所以前沿業務整個加起來至少在 100-130 億美元附近。

最後還有百度投資的愛奇藝、攜程、滴滴等股份,以及現有的現金流,加一下大約也有個 320 億美元。

將上述各業務估值加起來,零零總總已經達到 1000 億美元。而昨晚股價創下新高的百度,市值才重返 600 億美元,你說是不是該重估了?

當然,任何估值模型,哪怕方法再複雜,倍數調整再嚴謹,於市場大眾而言,依然存在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個阿姆雷特的現象。但是至少透過這些說明一件事,那就是繼續按照之前的估值方法對待百度所有的業務,已經不夠公允了。

相關焦點

  • 華爾街「買單」 無人車背後,百度核心新框架浮現
    實現無人駕駛大夢亦如是,既要「技術實力」這個「才華」,也得讓資本市場有「野心」。百度在無人駕駛技術這一領域,才華已獲認證,該是資本市場展示「野心」的時候了。百度在美資本市場近日的表現讓人振奮。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周三美股開盤,百度股價再度走強,盤中漲幅一度超7%,股價突破200美元,實現連續6個交易日大漲。
  • 百度股價大漲:資本市場相信百度無人車的故事了?
    無人車估值提振一個明顯的信號:百度這一輪股價上攻主要是由其無人車業務帶動的。12月8日,百度阿波羅生態大會在廣州舉辦,當日百度開盤146.61美元。此後其股價連續上漲,如今一周過去,百度股價已漲幅達到26.53%。此前瑞銀髮布投資研究報告,將百度評級從中性調高至買入,目標價亦從130美元調高至190美元。
  • 百度對造車傳聞不予置評背後:核心業務滯漲 市值被新勢力超越
    此外,百度還曾於2018、2019和2020年多次宣布與一汽、吉利和廣汽達成戰略合作。媒體報導稱,由於核心搜索業務增長趨於平緩,製造汽車將是百度推動收入來源多元化的一次嘗試。百度發布的財報顯示,近年來其核心業務營收增速已趨於放緩,近四個季度核心業務營收波動顯著,在最近的三季報發布前,受搜索影響的廣告業務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負增長。
  • 百度股價大漲背後:要講下場「造車」新故事?
    摘要 【百度股價大漲背後:要講下場「造車」新故事?】一條百度與吉利、廣汽和一汽等主機廠談判組建合資企業的傳聞,令百度股價在今日收盤大漲13.83% ,創下了自2019年4月以來的新高,市值超越網易,重回600億美元之上。
  • 百度也要造汽車?股價飛漲,一個新的造車故事要來了
    按照陸奇的規劃,圍繞AI戰略,百度要利用AI來改變和創新核心搜索業務,以及愛奇藝的視頻娛樂服務。另外,百度還將打造若干AI賦能的新業務,尤其是用於自動駕駛的Apollo和用於對話式人機互動的DuerOS。2017年,百度成立「Apollo(阿波羅)」自動駕駛子公司。
  • 百度造車,是踏上了「特斯拉式」的萬億產業巨頭之路
    這種轉變是一個早就啟動並持續發生的過程,到如今傳出造車的消息,已經是百度布完了棋局即將亮出底牌的時刻。從外部看百度,很多人說造車是把百度的人工智慧棋局落地的重大歷史契機,但如果看資本市場的話,這其實是百度市值發車前「最後的上車機會」。二級市場已經提前把握到了這一點。
  • 百度終於下場造車,資本先瘋了,下一個被點燃的是誰?
    儘管蘋果的造車計劃一波三折,蘋果CEO庫克2016年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軟體將成為汽車上越來越重要的組件。自動駕駛也將變得更加重要。蘋果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也可能是蘋果進行的最困難的人工智慧項目之一。」 從節奏來看,蘋果聯手現代汽車,相當於在軟體打磨到一定程度之後,與傳統汽車廠商的一次更深入的造車路徑探索。
  • 新一輪造車潮背後,是汽車行業的變革,也是能源戰略生死局
    這兩天,巨頭們不約而同又瞄準了同一個地方——新能源車。由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領先的上一輪電動車大戰才剛剛交出成績單,眼下,新一輪造車大潮已經洶湧來襲。1月11日,百度正式官宣,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同時吉利將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無獨有偶,近期蘋果公司被傳出將在2021年9月發布首款電動車Apple Car。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出爐,背後依據百度城市幸福感指數框架
    百度CTO王海峰在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就表示,百度希望藉助人工智慧技術,讓城市更安全、更從容、更通暢、更宜居,實現城市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提升。百度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商業智能實驗室主任竇德景則表示,通過最新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助力城市發展,向全社會傳播並分享人民對城市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百度的一份社會責任。而具體到這一城市幸福感指數框架,其整體為9+X結構。
  • 百度造車?網際網路企業加速向汽車行業滲透
    儘管百度造車仍未有定數,但資本市場已經開始狂歡。消息釋出當日收盤,百度股價漲幅為13.83%。美東時間12月18日,百度股價再度上漲,報收192.69美元/股,市值達到657.22億美元,創20個月以來新高。而截至美東時間12月22日收盤,百度股價有所回調,但市值仍超650億美元。
  • 窺探翻紅的百度和背後的李彥宏
    Apollo和百度造不造車成為了投資者討論的焦點,百度智能雲和小度,以及百度AI底層平臺技術不斷刺激著投資者的癢點,資本的冷酷和熱情,輿論的無情和溫柔都在這幾天裡完完整整地展現了出來
  • 百度終於對造車下手了,小鵬成為第二個走出國門的新勢力
    撰文/ 劉姍姍編輯 / 張 南設計 / 趙昊然題圖 / 李 因2020年,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市值一路飆升,資本的熱捧,無疑再次肯定了造車新勢力的價值所在這不,連布局自動駕駛已久的百度也開始坐不住了。近日媒體報導稱,百度正在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該消息稱,百度已與吉利汽車、廣汽集團和一汽集團就這種可能性進行了談判,或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對此,百度方面不予評論。
  • 百度開源進行時
    作為國內 AI 開源的扛把子,百度飛槳集深度學習核心訓練和推理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和豐富的工具組件於一體,並根據本土化特點將開源框架與應用層面做了更好的結合,旨在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持續賦能廣大開發者,這意味著個人開發者也可以利用飛槳提供的平臺部署自己的深度學習模型。
  • 被資本捧上天的造車新勢力,真實現狀是?
    寒冬退去,造車新勢力還能扛多久?據統計,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企業數量僅40家左右,已倒閉的超過6成。有人預估,國內90%的造車新勢力都可能會淘汰出局,最終存活下來的或許只有3、4家。2020年,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淘汰賽正在加速上演。對於國內造車新勢力來說,擺在它們面前的兩座大山,一個是融資,一個便是交付。
  • 百度(BIDU.US)造車,特斯拉(TSLA.US)+華為+微軟(MSFT.US)?
    2021年1月11日,百度(BIDU.US)終於正式官宣造車。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百度汽車公司將著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在此之前的一個交易日,百度股價已經有些待不住了。
  • 看好造車前景,《華爾街日報》將百度列為投資者最需要關注的股票
    近日,百度造車的消息引發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 一周車訊:智己推新電池/百度或將造車_易車網
    在過去的一周,從傳統車企到造車新勢力,從資本運作到跨界合作,各類消息層出不窮。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R汽車準備推新技術品牌、智己寧德時代研發新電池技術以及百度或將造車等。此外,奇瑞華為合作、零跑獲得資質也值得關注。接下來,就請跟隨愛卡汽車一同來回顧本周車圈發生的重點事件。
  • 百度Q3財報:淨利潤超華爾街預期56% 百度核心是最大增長主力
    百度核心經調EBITDA利潤率達46%,創歷史新高。在今年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保持盈利性增長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數據顯示,百度核心業務的運營效率正在持續大幅提升。縱觀百度今年前三個季度財報顯示,百度核心盈利性增長強勁,經調EBITDA利潤率由第一季度的30%,逐步上升至Q3的46%,實現年內三連升。
  • 百度城市幸福感指數框架加持,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亮相
    勤勞的打工人,每日在通勤路上奔波、為了自己和父母兒女的衣食住行、健康幸福生活辛勤努力的你們,心目中的幸福城市是個什麼樣子?你的幸福感又是從何而來?或許這份榜單能夠帶來一個答案。同時在今年,這一指數框架還新增了一個X指數,用於覆蓋每年的時事熱點。2020年的X指數,是基於「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研發的「大數據抗疫指數」。
  • 智能駕駛未玩夠百度親自下場造車?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大潮下,在AI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投入頗大的百度進一步深入到造車領域是存在可行性的」,12月16日,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告訴時代財經。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核心的智能駕駛領域,百度亦是其中布局較為激進的玩家。早在2015年年底,百度就開始涉足自動駕駛,成立相關事業部。2017年,陸奇成立了智能駕駛事業群組。